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的有效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戏曲文化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立足于教学实践,对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分析了戏曲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阐述了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现状,思考了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戏曲文化;教学策略
毋庸置疑,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代表性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应进行早期的介入以及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戏曲被纳入了小学音乐教材中,成为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升戏曲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戏曲文化的特点,并立足于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
一、戏曲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音乐技能。戏曲本质上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类型。中国戏曲的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分为多个行当,有不同式样的行头。借助戏曲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从而提升其音乐技能。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戏曲旋律美。很多戏曲作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就是具有动人的旋律,可以热情奔放,也能够优美抒情。其次,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戏曲的节奏美。节奏是戏曲中最容易被感知的内容,同时也是戏曲作品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当戏曲中镲、锣、梆子、鼓等乐器响起的时候,会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戏曲的服饰美。在不同类型的戏曲中,服饰也是别具一格的。不同颜色的服饰、不同风格的造型为学生的审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欣赏空间。第三,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小学阶段的戏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对戏曲内容精通,而在于广泛涉猎。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戏曲旋律,感受戏曲艺术的百家争鸣,使学生的艺术品味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要对戏曲中隐性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引导学生感受戏曲当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戏曲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不但会影响学生,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很难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拓宽戏曲文化知识,调整教学模式。通过这一过程,有利于逐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戏曲文化在音乐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并不理想。其中,以下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第一,对于戏曲内容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戏曲文化已经走入小学音乐课堂,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将其视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在戏曲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中的戏曲教学往往流于表面。第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从教学形式来看,当前小学音乐戏曲教学中的方法是比较刻板的,逐步形成了“欣赏—学唱”的固定流程。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是比较枯燥和单调的,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成为戏曲教学的重要阻碍。第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从课堂角色来看,当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定位并不清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有时仍然在沿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往往处于从属地位,难以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长此以往,不但难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第四,教学评价有待完善。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渗透戏曲文化的过程中,评价环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有时会忽视评价环节的作用。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会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对戏曲内容的初步理解视为教学过程的结束,导致音乐课堂中有时会缺少评价环节。另一方面,在现有的课堂评价中,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的,难以使评价环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的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一些恰当的原则。从整体来看,以下几项原则是比较重要的。第一,科学性。尽管戏曲作品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在内容上是比较开放的,但依然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要准确把握戏曲文化内容的特点,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另外,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匹配。第二,主体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任何形式的音乐课堂活动,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方式。同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启发性。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戏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传统剧目,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比较枯燥和深奥的,若直接让学生进行戏曲知识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中遇到一定的阻碍,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在戏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点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第四,适度性。尽管戏曲文化具有极为突出的教育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要避免盲目应用,而是应该遵循适度性原则。在这一原则引领下,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的实际,适当调控戏曲学习任务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文化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无论在任何形式的戏曲文化教育中,都需要以一定的目标作为导向。由于戏曲文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最终的教学效果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教师要避免过于依赖主观经验,要进行完善的课前准备,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比如教学《急急风》时,从作品内容来看,《急急风》是京剧伴奏当中的动作锣鼓,这样的锣鼓往往用于激战正酣或者乘胜追击的场面。《急急风》通常是在开场出现的,目的是对氛围进行渲染。演员在锣鼓声中带戏出场时,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更加关注剧情的变化。此外,《急急风》还可以用于下场时,代表胜利结束。从学情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急急风》作为京剧武场锣鼓经,节奏比较快,并且多用于配合急促紧张的动作,学生在生活当中没有见过这些比较专业的京剧打击乐器,相关知识的积累比较薄弱。结合上述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维度设置了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京剧伴奏乐器,明确这些乐器的作用。第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节奏谱参与到演奏模拟当中,通过这一过程感受京剧中的节奏。第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京剧这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总之,在戏曲文化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意愿
课堂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态模式,在课堂生态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最终的课堂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其中课堂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戏曲内容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借助情境,能够将戏曲内容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戏曲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戏曲学习活动当中。比如教学《故乡是北京》时,本课内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戏曲音乐风格的特点,认识北京地方特点。从作品内容来看,开头便阐明了主旨,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后面介绍了一些优美的景观,并且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北京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观展现在了听众面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引导学生直接欣赏戏曲作品,而是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了课堂情境。具体来讲,这段视频直观展示了一些比较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借助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情境使学生对这一作品描述的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画面感。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戏曲文化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解读教学内容,促进初步感知
正如前文所述,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戏曲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若直接让学生进行戏曲知识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中遇到一定的阻碍,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戏曲作品的内容进行一定解读,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知,从而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比如教学《花木兰》时,本课需要引导学生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当中的情绪。同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民乐和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产生初步的了解。由于学生积累的戏曲文化知识比较薄弱,若直接引导学生欣赏戏曲作品,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讲述了与戏曲有关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的父亲因年迈无力上沙场,花木兰毅然决定通过女扮男装的方式上沙场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花木兰十分勇敢,奋勇杀敌。12年过去后,身经百战的花木兰晋升为将军。花木兰返乡之后,再次与战友相见时却让其惊讶不已,赞叹花木兰原来是一位巾帼英雄。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入的欣赏。
(四)尊重学生主体,引导自主探究
前文提到,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通过这一过程,既可以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使其学习过程更加有的放矢。比如教学《西湖美》时,本课是根据越剧基本曲调进行填词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同时,笔者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聆听歌曲,你认为这部作品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作品中有哪些风景点的名字?(3)尝试用方言对歌词内容进行朗读,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4)与之前所学的戏曲作品相比,你认为越剧的音乐风格以及唱腔特点是怎样的?(5)这首歌的旋律线条走向有怎样的特点?接着,学生依据问题进行了音乐作品的欣赏与探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定的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的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丰富课堂活动,深化音乐感悟
为了真正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当中。在戏曲文化的渗透中,教师应突破以往音乐课堂中单一教学方式的限制,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音乐创编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推动学生音乐知识的内化。如,将戏曲欣赏与课堂表演相结合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创编活动。戏曲的类型十分丰富,在每一种戏曲当中都有非常丰富的角色,比如耳熟能详的小生、老生、花脸等等。因此,在戏曲欣赏当中,把握人物形象原本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戏曲文化的渗透中,笔者会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故事性比较强且角色丰富的段落。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欣赏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根据戏曲内容设计表演活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戏曲学习当中,从而加深对戏曲文化的理解。
(六)完善评价方式,实现提质增效
评价反思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评价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教师应根据现阶段的戏曲文化教学要求对音乐课堂评价环节加以调整,从而真正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首先,教师要避免进行过多的评价,要在评价环节中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自主展示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评价。其次,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比如,要评价学生对音色、音准、情绪、节奏等方面的把握,评价学生在音乐课堂当中的表现力以及参与性。最后,要弱化评价环节的甄别功能,以发展性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明确学生尚存的问题。综上,戏曲文化是当前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利用恰当的方式将戏曲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并随着教学的推进及时加以调整,使教学实效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薇.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对策分析[J].家长,2020(28):150-151.
[2]李晓微.小学戏曲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99-100.
[3]陈莉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戏曲教学研究探讨[J].北方音乐,2020(14):151-152.
[4]谭华容.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评鉴,2020(10):131-132.
[5]潘慧萍.“探究+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戏曲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83-184.
[6]陈璐.基于戏曲进校园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210-211.
作者:谢建兰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