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破解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难题,提出职业学校“两信融合”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并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建设工作室,力推项目制,构建自驱型组织,促师生共同成长”的建设路径,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师生发展、对外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两信融合;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制教学;自驱型组织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做好技术服务,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工作机制,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2]。《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在组织保障部分也对机构队伍和运维与安全管理给出了评价指标。国家和省两级层面的相关文件都对职业学校建立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
1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现状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术界,亦或职业学校本身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1从学术界论文发表情况看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南通大学陈晓璇、陶漪[3]两位研究人员,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分析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得出当前信息化建设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应用与建设、技术与维护、分析与评价、教育与教学四大领域,其中应用与建设占比近54%,包括各个院校的应用实践、具体系统建设与开发等;技术与维护占比达到30%,包括各项技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探索、框架搭建等;分析与评价占比近10%,其余为教育与教学领域的文献。这些文献中探讨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寥若晨星,看似该领域研究价值不高,以笔者十多年基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乃至现阶段智慧校园建设实践来看,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是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否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的关键,也是破解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各种乱象的关键。重开视角,在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上发力很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价值不容小觑。
1.2从职业学校境况看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职业学校不是高校。高校管理模式已相对成熟,无一例外都设置有信息化专门部门——信息中心或信息处。高校的资金预算较为充沛,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共有10所高校预算总数超百亿,其中东南大学预算104.39亿位列江苏省第一,南京大学以79.29亿位列全省第二,即使是高职院校,江苏省的预算中位数也达到了2.29亿。职业学校的预算与这些学校相比差距悬殊;高校人才济济,信息技术人才同样人数众多,在这方面职业学校可以说是良莠不齐,亦无可比性。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具有职业学校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建立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对高校而言并非难事。职业学校也不是K12。K12由于是人生成长的根基,是教育的根基,被全社会普遍重视,且由于K12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高的同质性,所以,K12在信息化建设上普遍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职业学校也无法参照。江苏省职业学校在“十三五”前设置信息化专门部门的寥寥无几,“十三五”期间确有明显改观,但就进入“江苏省中职领航学校建设”的50所职业学校而言,依然还有学校没设置信息化专门部门,更谈不上建立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了。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学校办学标准,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4]。201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明确要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提出要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规范和引导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工作[5]。这些都对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两信融合”,构建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笔者所在学校为破解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历经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内涵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职业学校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2.1“两信融合”概念界定
之所以提出“两信融合”的建设思路,是由于学校既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又要进行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之前都是两张皮,各行其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为革故鼎新,我们提出“两信融合”的建设思路。一信指学校信息化建设,现已进入智慧校园建设阶段,另一信指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此为“两信”。“两信融合”意指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相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天然使命就是要为管理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专业建设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反过来也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广度与深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2“两信融合”建设路径
“两信融合”建设路径,简单说就一句话“建设工作室,力推项目制,构建自驱型组织,促师生共同成长。”
2.2.1工作室建设探索
早在2002年,出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笔者和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教师参照行业企业工作模式,自发创建工作室。工作室基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在软件开发、网站建设、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尝试,经过6年努力,工作室成员在专业能力上得到长足提升,由于经常自发加班到晚上9点,后工作室取名为“九点工作室”。2008年开始,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工作室开始尝试把学生的培养纳入工作室建设中,学生均来自专业系部。工作室打造了新型“教学做”统一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布局,改变了传统课堂先讲后练的教学形式,构建了三个层级的分阶递进模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学生根据专业方向组建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虚拟或真实项目,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全程协作、虚拟与真实项目有效衔接、虚拟车间式顶岗实习和创业孵化,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校企合作难有实效等问题。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淀形成了以“打造功能平台、全程项目实施、师生一体成长”为特点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6]。工作室从“民间组织”发展为学校认可的“官方组织”,工作室现有5个专门化方向,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师生近200人。
2.2.2项目制教学实践
职业学校项目制教学改革由来已久,但实际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可能是我们只注重形式上的改变,而没触及根本,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原因。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黛安娜·塔文纳女士,在《准备》一书中提出:“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是把教育的责任主体翻转过来,从老师的教学任务,变成学生自己的挑战。项目式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也更有学习的热情。”秉持这种理念,工作室教学团队研发了分阶递进式项目化课程体系,实施全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按照学习项目、虚拟项目和真实项目三个阶梯构建了有效衔接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第一阶段是以自主与合作学习为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教学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专业基础课;第二阶段是以虚拟项目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实践,项目来源于自建的虚拟项目库,其中包含真实项目以及针对技术动态发展开发的半虚拟项目;第三阶段是以真实项目为核心的业务综合实践,项目来源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任务以及各企事业单位[7]。以2020年为例,这一年工作室开展了大量对校内师生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工作,这些工作都转化成为项目制教学的真实项目,其中完成各类视频的拍摄和制作138个、信息化设备维修400台次、专题网站开发15个、应用系统开发6个、数字资源开发50个,项目制教学硕果累累。
2.2.3自驱型组织构建
企业管理领域流行说“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管人,二流的企业靠制度管人,三流的企业靠人管人。”笔者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优秀教师团队或教师无一例外都不是靠人或靠制度管出来的,建立一个能够“自我激励、自行规划、自主建设、自律约束”的自主发展机制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无穷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热情,经过多年的积淀,工作室每位教师对团队都有高度的认同感,工作室也正朝着更成熟、更积极、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相融合,推进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了包括“网络运行与维护部、应用系统建设与数据管理部、网站建设与管理部、影视节目制作部(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编辑部(兼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培训部)、数字资源建设部及信息化设备维修与保障部”等服务领域,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各项工作稳定有序、成果斐然。
3“两信融合”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3.1有力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引领性
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6年3月通过终期评审),是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8年12月通过终期评审),是首批“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2017年11月,在第17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学校作了题为“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与反思”的主题发言。学校还是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具体负责信工委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有一支专业过硬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团队,学校还被江苏省教育厅指定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行使第三方监督权。
3.2凸显了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信息技术专业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工作室探索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曾获江苏省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特等奖,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二等奖,且以该实践研究为基础所申报的教育改革案例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典型案例(全省同类学校唯一),领衔人在全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学校是省级信息技术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级信息技术现代化专业群、省级信息技术现代化实训基地,三个项目均通过了省级评审,并免于现场检查。学校也是省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类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是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软件类研究组牵头学校;是省对口支援西藏二职中推荐学校(信息技术专业)。
3.3构建了生命共同体,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工作室里的师生生活、工作、学习都在一起,朝夕相处,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了“一家人”,有挑战一起面对、有困难一起克服、有成果一起分享。工作室涌现了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骨干教师,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代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学生,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在“产学研”上成绩斐然,工作室还是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3.4强化了职业学校对外服务能力,彰显了职业学校的地位
工作室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各类门户网站、应用系统、数字资源逾百次,强化了学校对外服务的能力,彰显了职业学校的地位。如受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委托负责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的前期建设工作,学校获专项资金20万元;受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委托,开发全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受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委托,开发与维护学会官方网站和相关应用系统;受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政府委托,开发“区政府网站”和“区政民互动平台”,该“区政府网站”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
4结束语
长久以来,虽各级文件都有要求,但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没能真正得到学术界和职业学校的重视,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问题频出,为破解难题,本文提出职业学校“两信融合”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并进行多年实践,探索形成“建设工作室,力推项目制,构建自驱型组织,促师生共同成长”的建设路径,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师生发展、对外服务等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龚婷婷 徐健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