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区推进机械强农的制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舟山市地域条件特殊,近2年持续推进“机械强农”,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分析现状,在推进“机械强农”进程中,存在受地域及产业特色影响、主体培育不足、农机实用技能人才缺乏等制约因素。
关键词:机械强农;制约因素;舟山
舟山地处海岛,地域条件特殊,悬水小岛多,丘陵覆盖广,可耕作土地分散且不连片,农业种植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还不够高。近2年持续推进“机械强农”,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2022年全市稻麦油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7%,粮油作物机械化栽植、烘干等“卡脖子”问题有效破解。但持续深化“机械强农”还存在不少问题及制约因素。
1海岛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制约“机械强农”进程
受自然条件限制,海岛地区耕地分布零散、丘陵坡地多、地块比较分散,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基本已开展宜机化改造,其他区域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依然突出,制约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舟山市将宜机化改造与“两非”整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紧密结合,2019年以来,全市新增宜机化改造面积(高标农建设)2600hm2。目前,依托省级绿色农田、粮食功能区提升、市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全市正在推进615hm2农田的宜机化改造。从不同产业来看,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最高,截至目前,全市用于粮油生产的农机装备共有7138台(套),育秧、植保飞防等设备仅89台(套),占总数的1.2%,水稻生产中机耕、栽植、机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1%、62.3%和97.8%,育秧、栽植环节仍是水稻机械化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蔬果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菜园”“果园”在种植环节的机械化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如蔬菜、林果产业设施种植面积均不足10%;茶产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茶叶是舟山市传统特色产业,普陀也被称为“中国佛茶之乡”,全市茶园总面积为627hm2,全市有茶企38家,2022年产量达到20.6t,随着“机械强农”持续深化,茶叶修剪机、采茶机、自动揉捻机等茶叶机械也引入不少,据初步统计,全市茶园机械修剪率为70.2%、机械采茶率为12.4%,与丽水龙泉市的100%和30%以上相比,有很大差距。
2“在哪里强”问题成为“机械强农”的短板
随着农业“双强”行动加快实施,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其他地市相比,舟山市“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相对薄弱。从全省前两批“一县三基地”名单来看,全省共培育“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51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219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95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83个,舟山分别为0个、4个、8个和2个,最高占比不超过2.5%,“机器换人”推进力度强度、农业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其他地市。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1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分别为1家、5家,已列入“三基地”的为5家,“一县三基地”建设显得有些后继乏力。农机的服务圈、作业圈、覆盖面需进一步拓展,目前1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年作业服务总面积约为2400hm2,以代耕代种代收、粮食烘干、植保飞防作业为主,尚未延伸到粮食深加工、包装创牌、销售等领域和环节。以普陀展茅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作为全市最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流转面积超过73hm2,拥有各类农机具112台(套),以粮油耕、种、防、收、烘为主,很难满足当地多品种种植、碎片化土地作业、多环节服务的需求。
3“由谁去强”问题成为“机械强农”的拦路虎
随着农业“双强”行动的纵深推进,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舟山市“机手缺、作业贵、维修难”等瓶颈制约还普遍存在。据统计,目前舟山市有农机服务从业人员5352人,其中50~70岁的人员占77.6%,“80后”“90后”年轻机手仅占6.5%左右,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观念滞后等因素制约农机化发展和“机器换人”推进。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技术人才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机实用技能人才比较缺乏,一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操作手缺乏,农忙时节需聘请安徽、湖北等地熟练机手上岛服务,无形中推高农机服务的成本,再叠加农机用油、季节性用工等成本提高因素,导致个别区域农机作业成本偏高。目前全市仅有定海捷宇农机服务公司1家农机维修网点,提供农业机械维修检查、常规保养和农机配件供应等服务,维修点少、维修能力弱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强农”进程。
作者:谢先华 单位:舟山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