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病人145例,依据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成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组(n=44)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n=101),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44例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1株,64.58%)、革兰阳性菌(13株,27.08%)、真菌(4株,8.33%)。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组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6.36%比19.8%)、合并其他疾病(18.18%比5.9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73.04±20.32)%比(90.27±18.74)%]、吸烟史(81.82%比66.34%)、非小细胞肺癌占比(65.91%比68.32%)、化疗周期>2次占比(86.36%比49.50%)、侵入性操作占比(86.36%比51.49%)、中性粒细胞缺乏(63.64%比43.56)、CD4+/CD8+≤1占比(84.09%比45.5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2.73%比76.24%)、住院时间>20d占比(70.45%比51.49%)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周期>2次、侵入性操作>2次、CD4+/CD8+≤1、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病人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建议积极有效控制化疗周期>2次、侵入性操作>2次、CD4+/CD8+≤1、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多项危险因素。

关键词: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肺癌是国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支气管黏膜上皮[1]。然而,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常采取姑息性治疗措施(比如化疗)[2-3]。由于肺癌病人自身免疫力不佳,在实施化疗等治疗措施时往往会加剧机体免疫系统损害程度,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影响病人康复与预后。国内学者吴丽丽等[4]曾报道,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病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占到总感染率的63.49%。因此,有必要探讨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就不同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举措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病人145例,依据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成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组(n=44)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n=10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②纳入本次研究前,在本院至少接受1个及以上化疗周期;③年龄≥18周岁;④具备正常读写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③化疗前即存在感染迹象;④患精神疾病。本研究已获得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方法

收集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吸烟史、病理分类、分型、肿瘤位置、病理分期、化疗药物、化疗周期、侵入性操作、中性粒细胞缺乏、CD4+/CD8+、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病原菌检测:全部145例肺癌化疗病人均用生理盐水漱口,然后取痰液,存放于无菌瓶内;如病人不能够自行咳痰,告知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利用消毒吸管吸出位于病人气管深部的痰液,及时送检。标本分离、培养完全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菌株鉴定使用ATB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23.0。计量资料用xˉ±s描述,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情况

44例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1株,64.58%)、革兰阳性菌(13株,27.08%)、真菌(4株,8.33%)。见表1。

2.2一般资料比较

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组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病理分类、分型、肿瘤位置、化疗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其他]、FEV1.0%、吸烟史、病理分期、化疗周期、侵入性操作、中性粒细胞缺乏、CD4+/CD8+、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合并疾病(COPD或其他)、FEV1.0%、吸烟史、病理分期、化疗周期、侵入性操作、中性粒细胞缺乏、CD4+/CD8+、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作为自变量,以肺癌化疗后是否并发下呼吸道感染(0=未并发下呼吸道感染,1=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标准0.05,排除标准0.10),结果显示:化疗周期>2次、侵入性操作>2次、CD4+/CD8+≤1、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正常呼吸道防御机制能形成强有力保护作用,维持气管隆凸下方呼吸道处于无菌状态,是否发生感染,通常情况下取决于宿主与病原菌,特别是在病原菌数量显著增多、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受损等情况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较高[7-9]。数据显示,国内肺癌病人数量较多,此类病人在接受化疗等相关治疗过程中,因身体抵抗力较正常生理状态显著下降,很可能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2]。本研究分析了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结果显示,44例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1株,64.58%)、革兰阳性菌(13株,27.08%)、真菌(4株,8.33%)。可见,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与刘玲等[13]、徐珂等[14]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本研究发现,肺癌化疗病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通常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化疗周期>2次、侵入性操作>2次、CD4+/CD8+≤1、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病人化疗周期>2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也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化疗作为肺癌治疗的常用策略,虽然有助于控制病灶,与此同时很可能伤及正常组织细胞功能,随着化疗时间延长,对机体的负面影响愈加明显,导致机体免疫力持续变差[15]。肺癌化疗病人普遍伴肺功能受损,呼吸系统防御机制遭到破坏,位于上呼吸道处的细菌将朝下蔓延,局部微生物环境失衡,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化疗本身、化疗周期均是肺癌化疗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无法规避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侵入性操作>2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也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频繁侵入性操作不可避免损伤呼吸道组织黏膜,造成呼吸道防御系统失去完整性,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如病人CD4+/CD8+≤1其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也增加,其原因可能是,CD4+/CD8+能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然而,化疗常引起骨髓抑制等,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随着化疗时间延长,必然加剧免疫调控紊乱程度,机体便无法有效对感染进行防御。因此,建议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科学补充膳食营养、合理进行康复训练等,不断增强机体免疫力,或遵照医嘱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等。如病人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也增加。与国内学者廖日强[16]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反而可能促进耐药菌株产生,有碍感染防控[17-19]。所以,准确把握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同样非常重要。综上所述,肺癌化疗病人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建议积极有效控制化疗周期>2次、侵入性操作>2次、CD4+/CD8+≤1、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多项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纳入的肺癌化疗病人数量较少,存在一定偏差,除此之外,因病种过于集中,很可能导致部分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韦又 黄兴敏 兰奇州 何继菲 单位: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预防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