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财会人才。为此文章在分析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与实际不相符合等不足,提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构建“模拟教学+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等创新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改革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大数据技术的教育基础上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对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让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财务理论和方法,掌握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人才,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就能从事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

1“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又具有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毋庸置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财务人才,必须积极搭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先学理论再实践的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独立实践教学同学期并行开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功效,这对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可以保障理论知识得到及时转化,实践方法有可靠的支撑,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及时互动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满足不了应用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记忆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枯燥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记忆。但是,实践环节和实践环境的缺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这些理论性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弱势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阶段都有显现。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无法保障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作用

当前高等学校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整并且真实地感受财务会计的核算流程,从而提高学生财务岗位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在案例讨论课堂上,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实践能力薄弱,怯于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中,班级学生所使用的基础实训的数据资料都是一样的,处理经济业务数据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因此,最终形成的实训成果,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也是相同的。然而由于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类会计业务的处理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息息相关,而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2.3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际不相符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都是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师以教材为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教师的教案没有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进行及时更新,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财务数据的能力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不清楚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而且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常常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步骤、流程出现偏差。

3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3.1构建“模拟教学+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1.1依托财务会计实训平台,“教、学、做”合一,提升实践效果

运用校内实训室,依据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内容,依托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真实地再现企业真实工作情景,进行仿真情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平台,遵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逐步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范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在课堂内外创设各种情境和平台,将教学主题融入各类财务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课堂上的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掌握财务工作实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下带着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去思考,通过实训基地去体验,使学生充满了对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性思考,切身体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技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3.1.2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创新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给学生搭建充分参与实践和提升财务工作技能的平台,充分实现用人单位和学校双向指导的实践教学目标。一方面,充分发挥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的作用,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构建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通过布置任务、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境中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各类企事业单位联动,共同探索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共同致力于培养本土化财务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双方合力培养、共同评价,互通有无,在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财务技能等方面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

3.2搭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等学校要想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提高实践指导老师的实践水平,搭建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引进实践能力强的实务型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比如:邀请会计师,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专家等。另一方面,对中青年教学骨干进行重点培育,鼓励教师每年外出参加业务培训、深入基层、学术深造等,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带一、导师制”,做好传、帮、带,支持年轻教师考各类职业资格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同时,可以举行实践指导教师的实务能力技能大赛,激励教师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3.3注重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建立、推进校内外实践实训工作过程中,要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财会人才做铺垫。可以通过建立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又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的工作机制,鼓励财务专业学生结合自身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选择实习工作领域,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第一手的毕业论文研究资料,并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实践内容,开展实践研究。此外,通过专业教师实践研究带动学生实践研究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在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和开展实践服务项目过程中,应积极带领专业学生一起开展实践研究,如:专业教师在开展大地调研项目、乡村振兴课题、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项目等实践服务研究时,鼓励非应届在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其中,鼓励应届毕业生实习时选择部分项目参与,将实习与研究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3.4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

一方面,为满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需求,可以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其提供相应指导。专业教师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捕捉到最新的业务知识和动态,反哺教学,提高财务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创办财务工作服务机构,专业学生可以在教师创立的财务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支撑。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是实践的学问和方法,没有专业实践而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理解财务工作,不能迅速胜任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如果没有财务岗位工作经验,学生的专业实践效果肯定不佳。因此,必须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反哺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财务工作实践技能。

3.5建立高校服务地方的互动机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是利用目前已经培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广泛调研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协助解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二是根据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对财会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需求,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个部门、单位开展调研、咨询、培训服务,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多一点技巧、少一点理论,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针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到本地企业、社会组织中去实习,服务当地的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提高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多方联动,学校、教师、学生一起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金属管道被腐蚀的不良后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向回收的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液体pH至6~8之间,同时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白色氢氧化钙,静置后上层清液即可排放,而下层的氢氧化钙可以回收利用[6]。如果提前让学生知道这个知识,并提醒他们将废液倒入专门的回收桶中,希望以后在倾倒废液前会思考: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否可以节约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养成废液处理的习惯和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需要化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中恰当的情境,长期坚持,循循善诱,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实验就能养成的,由此达成学生形成高度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化学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5]。

5结语

所谓学习,并不是为了把知识塞进大脑中,而是一种提高认识的清晰度的行为。初中生经过一年化学课程的学习,食品包装袋背后的成分表里的物质名称大多不再是复杂难懂的术语,可以用理论知识帮助家里保养铁锅和菜刀,会通过调节燃气灶风门的大小,对燃料进行合理地利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正是教师所期望的——在具备化学核心素养的情况下,学生们能不断清晰地认识世界,改变生活,善待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进前.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制订教学目标[J].化学教学,2018(07):8-12.

[2]纪娜,余新红.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61-62.

[3]俞桂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28):123-124.

[4]杨伟琼.立足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20):152;154.

[5]王卫,张忠孝.基于核心素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必修2“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03):46-49.

[6]曹葵,朱慧娟,马欣瑞.中学化学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无害化处理的初步研究[J].化学教学,2019(07):76-79.

作者:杨艳霞 吕永健 单位:凯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