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也承担着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保障机制、教育内容缺乏延展拓展、教育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本文对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提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国家安全观教育;高校

一、新时代进行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意义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是培养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举措。

(一)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保卫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保障

保卫国家安全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激发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坚定信念,使其时刻谨记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提高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自觉意识。在全球安全局势变幻莫测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已经成为保卫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措施。

(二)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高校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被赋予新的使命———培养国家需要的保障社会全方位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利于增强自身安全保障能力,如果在基础教育中缺少国家安全观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毫无疑问会对高校自身的秩序维护运行与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完善自身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

高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大学生在高校接受到的教育,会对其步入社会后进一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学教育更倾向于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引、思想、心理引导,其侧重点是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人才,这使得大学教育相比于初高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倾向性。[2]因此,高校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

二、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为更全面客观地呈现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资料。向吉林省高校师生发放的问卷包含基本信息、对国家安全观的认知情况、国家安全形势认知情况、国家安全观课程开设情况、师资队伍设置情况等23个问题。调查共回收1084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084份,有效率100%。根据调查结果,主要以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教育保障机制为切入点,分析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相较薄弱

从调查问卷和相关报道来看,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国家安全认识总体不强,尤其是非哲学与法学门类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知识与安全形势缺乏理解与认知。同时,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与渗透,一些缺乏辨识能力、意识不端正、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逐渐萌发出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思想与言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高校深入推进和持续开展。

(二)国家安全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据调查,当前很少有高校设置专职师资队伍从事国家安全观教育。师资队伍成员多为兼职,主要由保卫部、学工系统学生管理人员、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担任。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相关知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参加过国家安全教育讲座、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等学校活动的高校教师仅占58.54%,且对国家安全观的认知停留在传统安全方面。

(三)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缺乏延展拓展

现阶段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体系暂未形成完备体系,也未形成与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教育形式协同进行的授课形式。知识传播以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传统方式为主,缺乏对其产生依据、背景的解读与相关法规的阐释,很难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进行深度的扩展分析。在公共课程教学中,对涉及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进行浅层次理论讲解,教育内容陈旧枯燥。这间接导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薄弱,限制了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发展。

(四)国家安全观教育形式缺乏创新

当前很多高校的国家安全观教育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灌输阶段,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过程中缺乏主动引导。学习活动普遍流于形式,缺乏适宜的解释和引导,也缺少针对性,无法引起受教育群体的共鸣,严重影响教育效果。新时代大学生探索新事物的能力强,思想较为活跃,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很难让他们欣然接受。

三、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

结合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围绕课堂教学、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舆论导向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发力,实现相互协作,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一)依托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是高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必须依托课堂及课程载体,通过教师深入讲解和知识传授,引导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各阶段的学习中。“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高校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融入日常思政理论课程当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为大学生主动学习安全观提供正确指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发展。

(二)深化制度内容,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当前我国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亟需掌握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具有锲而不舍坚毅精神的卓越人才。高校师资队伍作为人才培养一线阵地的主力军,更应提升自身素质,深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校师资队伍在铸魂育人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安全观师资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师资队伍拥有正确的“三观”和良好职业观,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道德素养,形成良好健康的师德师风。高校应对教师定期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培训,致力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重点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促使其将科学研究同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用正确的科研理论引领教学实践,助力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调整课程设置,融入高校课程教学

各高校应积极申请开设国家安全观相关专业与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编写专门教材,并配备专任教师。调整完善国家安全观教育与各学科交叉、多种教育形式并举的培养形式,将国家安全观相关教育教学内容融入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做到宏观理论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为全面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与国家安全观意识提供助力。

(四)借助媒体宣传,引领舆论导向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上的舆论斗争日趋激烈。一些人利用丰富便捷的资讯渠道,或发布虚假信息,或故意造谣,叫板主流舆论场,干扰视听[4]。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对舆论进行良性引导,确保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自媒体宣传,促进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普及,起到引领舆论导向作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效率、高精度、高便捷等优势,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宣传,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合力。要保卫好校园网络安全这一阵地,筑建起校园网络安全“防火墙”,营造积极健康、尽善尽美的网络空间。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提出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确保人民安生服业的重要保障。我国由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国家利益不断拓展,与之相应的是各种类型、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威胁与危机日益突显[5]。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直面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进程对我国总体安全局势带来的冲击。高校应结合自身机制优势,保障国家安全教育的稳定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持续探究不断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体系,保障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成效与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确保社会进步与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2]王智军.安全治理理念下高校校园安全的协同供给[J].江苏高教,2016(6):71-74.

[3]熊晓琳,任瑞姣.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68-71.

[4]彭建军.构建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场[N].中国教育报,2019-03-25(05).

[5]高祖贵.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J].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1):69-76.

作者:欧兆祎 杨影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