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摘要: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于中纬度北纬,大介于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的凹陷之间,大部分海拔高度在3000m~3500m左右,高差在1000m以上。祁连山远离海洋,长期受到西风气流控制,具有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在3000mm~7000mm之间,是一座天然的高山水塔。祁连山森林类型主要以青海云杉林为主,同时还分布有大面积的灌木林、少量的祁连圆柏、桦木、山杨林等。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在西部生态安全防护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近年来,随着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人工造林工程的不断开展,当地的林地覆盖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人工造林规划存在较大的不科学性,造林较为单一,使得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流行率逐渐增加,有害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防治难度逐渐加大。林业有害生物已经成为影响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深入探究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对更好地推进自然保护区域的生态建设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提高防控成效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技术

1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1.1主要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

虫害主要发生危害种类以云杉嫩梢类害虫、高山毛顶蛾、落叶松球蚜、园柏大痣小蜂、云杉蛀干害虫、小檗绢粉蝶、中华鼢鼠等为主。云杉嫩梢类害虫主要在昌岭山、祁连、乌鞘岭、哈溪、康乐、十八里、西营河、夏玛、东大山、大黄山等保护站的干旱林缘区发生,发生面积3579.2hm2,高山毛顶蛾在古城保护站的桦树林区轻度发生333.33hm2;落叶松球蚜在全区引种栽培区普遍发生,面积80.47hm2;园柏大痣小蜂在祁丰自然保护站林区轻度发生266.67hm2;小檗绢粉蝶在祁丰、东大河、大黄山等保护站灌木林地发生545.8hm2;山杨尺蠖在十八里堡、上房寺、寺大隆自然保护站的山杨林内发生202.13hm2;云杉蛀干害虫在祁连、西水自然保护站发生232.67hm2;中华鼢鼠在全区普遍发生,新造林地和退耕还林区、新封育地发生较为严重,发生面积3706.8hm2;大沙鼠在隆畅河自然保护站中度发生536hm2。

1.2发生特点

祁连山林区以嫩梢害虫和中华鼢鼠危害最为严重。近两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一些次要林业有害生物如小檗绢粉蝶,云杉四眼小蠹等在局部地方已上升为主要的有害生物,对全区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随着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新造幼林面积不断增大,中华鼢鼠、大沙鼠、野兔等鼠兔害的危害日趋加重,严重地段被害株率达38%以上。

1.3发生原因分析

首先,祁连山林区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在干旱林缘区及人为活动频繁区由于林地卫生条件差,连年危害,导致树势衰弱,加重了虫害的发生。其次,气候异常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创造了适宜条件。2018年入春以来,祁连山区持续干旱少雨,嫩梢害虫危害较重,有些常年受害林分,长势衰弱,导致次生性害虫蠹虫危害,部分树木已枯死。再次,防治技术落后,成效缓慢[1]。由于祁连山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战线长,发生面积不集中连片,加之林区防治难度大,导致人工防治效果不理想,飞防面积又不连片。林业有害生物适应的能力的逐渐增强,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成效,难以彻底杀灭林业有害生物,使得林业有害生物在临时持续性的传播蔓延。最后,人工造林工程存在一定弊端[2]。近几年,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人工造林工作,当然很多政府部门只注重造林面积,不注重造林质量,在造林之前缺乏针对性的规划,不能够选择恰当的林木品种,造林结构过于单一,树木种类较少,使得整个林分的抵抗能力较差,一旦引入新的病虫害就能够快速传播蔓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彻底有效的治理和控制,造成林业资源大面积的破坏,对林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1抗虫育种

多种林业有害生物对寄生植物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林木品种培育过程中,可以从抗虫育种角度入手。技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改善林木的本质特征,通过从基因角度对林木品种的某些遗传性状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引入新的抗病基因,能够使林木更好的抵御某类病虫害的危害,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抑制病虫害的繁殖生长,最终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2.2疫苗防治技术

林木种苗在培育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流行率较高,并且在林木种苗培育期间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会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环节,所以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改善苗圃地的土壤环境,明确病虫害防治方法,技术工作人员在进行林木种苗培育期间,应该对苗圃地的土壤进行针对性的翻耕处理,掌握土壤当中病虫害的种类,严重的情况下一定要喷洒药剂对寄生虫虫卵进行杀灭处理。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的精选处理工作,连续晒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并选择使用种衣剂进行药剂拌种,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育苗期间也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育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育苗地培育同一种林木品种,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苗木与农作物交叉种植,在苗木培育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选择,及时将患病苗木生长较弱的苗木去除,确保培育苗木质量达标,苗木检疫合格之后才能够出圃。

2.3物理防治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应该将物理防控技术充分融入其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通过利用机械设备或者人工扑杀手段,减少林间病虫害的数量。物理防控技术的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首先,人工捕捉技术。对于一些害虫危害较为集中的区域或者存在假死性的害虫,可以进行人工扑杀。通过焚烧处理熏蒸,对部分害虫进行彻底清理,并补种新的树木。在补种过程中注重挑选,一定要保持谨慎态度,挑选抗逆性能较强的林木品种,使林木的分布更加多元化。其次,阻隔法。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障碍,能够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流行渠道,将病虫害彻底根除。通过提前了解各种害虫的某些生理习性,在树干下可以涂上一定的药物或者使用胶板,当病虫害经过时就会被粘住或者被药物杀死,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没有翅膀必须爬行才能产卵的害虫,可以在树干上缠绕塑料薄膜或者其他阻碍物,防止成虫爬树产卵,减少虫卵数量。最后,诱杀法。诱杀法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按照不同昆虫的生理习性和光照的敏感程度,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来诱杀害虫成虫[3]。

2.4生物法治手段

生物防控手段能够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且防止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开展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民间有害生物的种类,并在林间释放害虫的天敌,采用以虫治虫的方式,达到动态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此外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还可以在虫害密集地区引入一些有益的昆虫和鸟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让他们大量繁殖,为消灭某些害虫奠定坚实基础。

2.5化学防治手段

当上述多种防控手段无效之后,要积极推广应用化学防治手段。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按照不同病虫害的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化学农药,要保证化学农药的专一性、针对性和合理性,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在药物应用期间要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避免林部出现严重的感染,影响其生长发育。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还需要做到交替用药,科学用药,避免长时间使用同种药物,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最大程度的提升药物的防控成效。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保障措施

3.1加强监测预报

切实做好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工作和工作方案的审核报送,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开展主测对象和重点种类的监测预报,切实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骨干作用。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及时发布趋势预测,按时上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周报、月报,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做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和专项普查,进一步落实乡镇技术员、护林员网格化管理,提高监测预报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报力度,形成卫星遥感全面监测、重点区域无人机复查、地面人工踏查核实的格局。开展全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初步摸清全省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危害情况[4]。加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切实保障好梵净山等重要生态区生态安全。

3.2强化检疫御灾

严格检疫执法,充分发挥检疫御灾在防控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中的重要作用,严防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及时做好各地检疫办证指导及技术服务,制作颁发第22期林业植物检疫员证,开展全省每两年一次的林业植物检疫员资格审查,为全省检疫执法提供保障。按时开展春秋季种苗产地检疫,为全省造林绿化提供健康苗木,防止“病树”上山。加大对从外省调运木质包装材料检查力度,加大调运落地复检力度,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按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疫检查,促进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常态化,阻截松材线虫病及其他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3.3建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难度较大,所以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预防为主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工作环节当中,动态化的监测邻居有害生物的发生流行情况、流行面积。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首先要积极的培训林业管理工作人员,注重做好人力成本的有效投入,完善专业设施和专业设备,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关联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加强林区内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病情况调查,明确林业有害生物的类型、发生流行规律、发生范围,并进行工作经验总结明确,重点监测对象,将调查监测工作深入的开展下去。其次林业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到客观分析,准确的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流行趋势流行范围,将短期防治,中长期防治有效结合,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结合自然保护区当中的林业有害生物的实际发生流行,现状应该进一步增加监测点并保障监测点的科学设置,进一步构建完善且合理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最后加快构建完善的应急机制。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发病突然,传播速度较快,危害严重的特征,如果发生流行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危害,使得大量林木死亡,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一定要加快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高效应对各种有害生物入侵事件。要提前配置和储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应急物资和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应急处置工作能够高效开展,同时要持续开展演练活动,提升应急工作队伍的应急能力。围绕全省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发生种类,编制《甘肃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案》,指导全省开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成年度防治任务。继续抓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减少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对全省森林资源威胁。

3.4科学园林造林

今后在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学有效的规划处理,要对造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结合造林地的实际现状,明确相应的造林方案,保障林木品种选择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并积极营造混淆理,避免营造大面积的纯种林。通过营造混交林,能够提高整个林分结构的抵抗能力,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有害生物天敌,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生长。3.5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力度,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结合4·15全国国家安全日、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咨询日等重要节点,对《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依法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意识。加强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处置和法律法规要求等的宣传。大力宣传森防人、森防事,起到正向引导作用。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测及防治技术培训,将监测防治技术培训到基层,重点加强基层技术人员、护林员、有害生物除治施工队员的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全省监测防治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建设期间经常会受到多种有害生物的侵害,使得林业资源和质量和产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影响到林业生态的建设进程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林业生态系统在国家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林业部门提高重视程度,结合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流行现状、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方案,并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保障各个部门能够密切配合构建多元化的防治体系,彻底有效的杀灭林业有害生物,为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田茂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22(6):108-109,112.

[2]马兴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实践[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6):81-83.

[3]陈玉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思考[J].种子科技,2022,40(10):67-69.

[4]马淑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初探[J].种子科技,2022,40(10):79-81.

作者:秦学会 贾爱荣 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祁丰自然保护站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康乐自然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