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成效及经验,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是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介绍了山西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10年来的实施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总结了工程建设可以推广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山西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成效
山西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极其严重,是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2011—2020年,在总结三北工程一、二、三、四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继续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10年间,工程建设按照原国家林业局提出的“立足工程、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技兴林、质量为先、活化机制、依法管理”的要求,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把工程建设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主要措施来抓,经过全省上下和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脆弱面貌、建设吕梁山生态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1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山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山西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太原、吕梁、临汾、运城等7个市57个县(市、区)和杨树、五台、管涔、黑茶、关帝、吕梁6个省直国有林管理局,共计63个工程建设单位。工程区国土面积819.97万hm2,占全省面积的52.3%。其中:林地464.56万hm2,非林地355.41万hm2。规划营造林总任务为144.6万hm2,退化林分修复总任务11.05万hm2,蓄积量191.19万m3。林种主要以防护林为主,加大经济林建设比重。在建设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突破,从单一造林向造林、经营并重转变,首次加入了退化林分修复建设项目,在营造林中引入森林经营的理念,工程建设手段多元化,实现造林、封育、飞播、修复相结合,提升区域防护林体系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结构合理、稳定高效的防护林体系。
2主要成效
2.1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从2011年开始,三北五期工程10年累计完成投资19.721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46.95万hm2。据2019年全省森林资源年度清查结果,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7.41%提高到了2019年的23.18%,净增了5.77个百分点,分别在晋西北风沙区、吕梁山中南部地区、汾河源头及上游地区、黄河沿岸及平原地区初步建成了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经济丰产林及农田防护林等区域性防护林,打造了600多km长的晋陕峡谷绿色长廊,让吕梁山区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三北五期工程建设,使全省的绿色大增、景色大变,成为展示山西绿色形象、推进山西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2.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实施以来,区域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hm2,防治荒漠化土地面积30万hm2,使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干旱、干热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天气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黄河流域的水质状况明显转好,吕梁山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3林业产业长足发展
在三北五期工程建设期间,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大力发展经济林为主要抓手,促进林业产业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林产业,如同朔地区的仁用杏,晋南地区的苹果、柿子、梨,黄河沿岸的红枣及遍布整个工程区的核桃等,基本实现人均0.07hm2经济林的目标,吕梁山南部昕水河流域内的吉县、汾西、隰县、大宁、永和等县,人均达到0.13hm2经济林,林业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可以依靠干鲜果实现增收致富。
2.4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山西省的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的体现。“十三五”期间,工程建设紧贴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通过组建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将打造美丽乡村与扶贫减贫带贫相结合,将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与改善人居环境相融合,将林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助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带动了100多万农民实现增收,广大农民逐步走上绿色富裕的小康之路。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在三北工程区的吕梁市召开现场会推广了生态扶贫经验,充分肯定山西省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做法。
3基本经验
3.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重视、长期真抓实干是抓好工程建设的前提。三北五期工程启动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将工程建设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三北工程建设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省委、省政府每年都要召开造林现场推进会,主要领导亲临造林一线,安排部署工程建设,并提出“对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的要求,全力推动全省三北工程建设。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先后有20多位地市主要领导和70余位县委书记、县长亲手抓三北工程示范点,打造“书记林”“县长林”工程,以实际行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
3.2强化工程管理
严格队伍建设、强化工程管理是推进工程实施的关键[1]。工程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实行项目法人制管理,将目标、任务、资金、责任落实到县,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的管理监督,确保造林质量,使国家有限的造林资金创造最大建设效益。建立了785个乡镇林业站,培育从业人员1900多人,为一线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2016年以来,三北工程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组织管理上进行创新调整,实行生态扶贫考核管理办法,组建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承担工程建设[2],按照脱贫攻坚要求考核劳务收入,工程区先后组建了2243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社员4.8万人,承担完成造林任务26.67多万hm2,带动贫困户实现劳务增收9亿余元,人均0.8万元以上,为省委省政府“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做出了重要贡献。
3.3强化精品意识
突出重点区域、强化精品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抓手。工程建设按山系、按流域集中连片进行布局,通过抓好重点县,带动中间县,促进后进县,循序渐进推动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效果显著。先后完成了同朔地区百万亩“三松”造林、吕梁山中部水土保持林和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被称作“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教科书”[2],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重点示范工程建设为五期工程整体推进做出了样板,树立了典型,总结了经验,创新了模式,从而带动整体工程质量稳步提升,达到了“点上出精品,面上出经验,整体上水平”的效果。
3.4强化改革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保持工程活力的源泉。在工程建设中,探索推行了开发式、购买式、扶贫式、合作式等造林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工程建设初期,将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用于工程建设,推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的做法,探索出“挖地下煤,栽地上树,以黑补绿”的生态建设新机制,在朔州、吕梁、临汾等市取得巨大成效。工程建设后期,引入生态扶贫新机制,将工程建设与脱贫减贫带贫相结合,总结出“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新做法,为工程深入推进注入了新的使命,工程建设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林业厅.建设三北工程绿化山西大地造福三晋人民[N].中国绿色时报,2008-11-06
[2]洪家宜,曹前发,武爱民,等.筑起中国北方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笔谈[J].炎黄春秋,2020(12):29-38
作者:李锐 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