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3篇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篇1

【摘要】本文对当前新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基建财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对策

在新建高校财务管理中,基建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监督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新校区建设资金流量大且周转速度快,面对建设项目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形势,新建高校基建财务要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符合高校基建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制。首先,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核算的过程,而且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其次,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最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财务管理人员在熟悉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度和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才能科学高效调配资金。

一、新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目前存在问题

(一)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环节有些薄弱。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而对于非长期性、非主营的基本建设工作有所忽视,如何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等问题成为薄弱环节。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益,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基建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现实中存在不易操作的情况。随着基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基建资金已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步发展为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元方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基建活动的内容更为复杂,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现行制度有些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项目变更缺乏论证、基建投资变更随意性大、投资效果不理想等。

(三)基建财务管理的机构不健全。有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财务核算机构,未配备专业财务人员,或是财务机构独立性差,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

(四)基建工程环节与财务管理环节存在分离现象。基建财务管理很重视对资金款项的严格核算而轻视对基本建设项目规划和概算的了解,缺乏对基建项目预算控制、招标管理、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等关键流程的参与,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项目计划被概算超越,概算被预算超越,预算被决算超越的“三超”现象出现和工程款支付比例不正确等。

(五)财务人员缺少对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了解。由于对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缺乏对造价定额、取费标准等没有准确的判断,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六)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控制不被重视。大多高校只看重对建设项目结束后的事后决算审计,忽视了在项目实施中的过程控制和事中审计,使得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松软散而流于形式。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上述问题,为有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管理:

(一)要提高领导者对基建财务管理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高校应设立独立于基建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对基建工程进行财务管理。保证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内基建制度的落实,并对基建管理部门审批付款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

(二)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由于基建项目的特性要求,基建财务管理必须与工程过程管理紧密结合,基建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基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到竣工结算交付的整个过程。只有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职能,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财务部门要进行预算审核,以此作为控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进度制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参与招投标过程中,要将配合不力的单位拉入“黑名单”,为项目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在项目竣工验收时,财务部门要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各类费用归集和债权债务的整理清偿等,真实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情况。

(三)严格基建计划的编制。高校基建计划是国家基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建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在制定基建计划时,要听取广泛意见,与项目使用者进行沟通,对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编制年度基建计划要考虑以前年度完成情况,相似类型工程项目的单方造价等情况,与计划年度的项目建设规模和各种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预测做比较分析。基建会计人员应参加招投标及合同的签订工作,了解整个工程的造价及与财务相关的信息,监督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无超标准的现象,监督款项支出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以提高投资效益。工程完工后,对工程决算也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及时与施工科、材料科、水电科对账,确保决算中应扣除的项目准确无误,内容完整。结合已完成工程的工期、工程造价以及未完工程的形象进度数据加以分析,将有关数据提供给领导做编制年度基建计划的参考。严格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支付比例,严防超付现象的发生。

(四)高素质的基建财务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管理的保证。要努力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架构,使之成为政治素质良好和职业道德优秀的现代型财务管理人员。追随时代的要求,使高校基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业务能力日臻进步,向“广深型”和“多能型”的方向发展。高素质不但要求基建财务人员熟知基建项目的一般程序和施工方面的基本流程,而且还需完整掌握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的政策法律规范、了解建筑学、工程技术学、工程项目概算、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招标、工程投资计划和步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到现代复合型(即核算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质变,通过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开创精神的高水平的人才,为高效、优质地完成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五)强化监督,保障执行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的刚性细化过程控制管理。对重点建设项目还需要开展跟踪审计,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施工材料、变更洽商等适时控制,合理有效地安排资金。基本建设过程中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强化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预算,把分部分项成本细化到实处,对超概算、超预算的支出要加强审批。结合基础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项目概算为依据,将预算数落实到具体明细工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程施工中发生的不在预算之内且不可预见的支出项目,可以实施弹性预算控制,对那些支出内容严格审批以核实超支范围和超支程度。通过细化过程控制可以及时掌握各项工程从项目设立开始到项目竣工决算结束的完整项目核算过程,清晰体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从第一次支付的预付工程款,到各期工程进度款,再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分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进度款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明细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了整体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的严肃执行。为了保证预算顺利执行,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校备会报告,向校领导反映并报送各类基建预算执行情况。

(六)严格执行造价审计控制。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要严格履行其职责,针对基本建设的特点,进行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对工程的决算实行“初审、复审、终审”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沟通协调,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由监理工程师和工程部工作人员对施工单位送来的图纸、设计变更记录、现场工作记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招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要求提供的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计核查,为准确核算工程成本提供一手材料。复审由财务人员联合校内审计人员对初审的数据进行复核把关。终审则由高校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则据此作为结算的依据。

(七)健全基建会计规章制度。高校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建财务部门或专职基建财务人员,建立单位基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使各级岗位权责明确,充分发挥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基建工程管理的功能,对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使基建财务账目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业务的基本信息。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是彼此相联的统一整体,只有把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贯穿于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始终,才能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建设的最佳投资效益。

(八)创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职能。传统的高校基建财务活动大多是记账、报账等日常性的被动工作,随着基建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基建财务人员要勇于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模式,向管理型会计转型,财务人员应当走出办公室,深入社会、深入现场,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熟悉生产过程,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参与基建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真正体现财务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管理与监督作用。

三、结语

总的说来,工程建设能为高校奠定长足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将关系到高校的后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促使我们加强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同时高校自身也亟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新时期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很多复杂的新情况,努力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才能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作者:李琳 单位:菏泽职业学院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篇2

基本建设是指以新增工程效益或者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建、续建、改扩建、迁建、大型维修改造工程及相关工作,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依法筹集和使用建设资金、合理编制项目资金预算、规范和控制建设成本、及时准确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对基本建设活动实施绩效评价。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规章制度。在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尽管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内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项目概预算与实际建设成本严重脱节、工程竣工决算严重滞后、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建设成本核算不规范等。研究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对提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高校代理目标明确、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能力胜任是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尹顺达等(2018)提出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各职能部门协同不够、建设项目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1]黄文彬(2022)认为高校过于依赖政府资源投入、统筹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协作与创新意愿不强等诸多因素制约高校基建项目筹资,并从政府、高校和市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2]尚坤,张所鹏(2018)从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阐述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建立了一套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吴春梅等(2018)提出高校基建内部控制应从权力制衡、纪检导入、信息公开三个方面进行改善与优化;[4]王丽娜(2019)提出了创建主管校长领导下的各部门联动机制,捋顺和构建财务竣工决算的规范化流程;[5]汤浒,赵坚(2015)将组织结构引入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一个把组织结构作为内生变量的双代理人模型,说明了组织结构、代理人努力和组织产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6]总体来看,已有文献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涵盖了工程立项到交付使用全生命周期,主要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进行成因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但内部因素分析囿于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管理现状,对实现高校基建项目财务治理目标过程中委托人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研究关注度不足。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各主体角色定位及其关系,从外部委托代理关系和高校内部委托代理关系两个维度分析了部分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激发高校提高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内生动力的改进策略,为提高部分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建言献策。

二、理论基础及其适用性分析

19世纪70年代,罗斯(Ross)等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开始迅速发展。因目标函数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委托人需做好激励和监督使代理人在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对企业的观察,同样适用于公共部门,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职责定位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视角。具体而言,政府主管部门让渡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权力到高校,产生了政府机构与高校法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政府主管部门成为委托人,高校法人成为代理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基建、财务、资产部门,高校法人通过职能部门完成基建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具体任务,产生了高校内部的各层级委托代理关系。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增加了因信息不对称性而形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场域。

三、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在财政部门基建管理制度的安排和约束下,诸多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依然出现财务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一)项目预算数与实际成本严重脱节

部分高校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不科学。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建项目概预算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使得项目概预算严重脱离实际,要么概预算数远远超过竣工财务决算数,要么实际建设成本远远超过概预算数。由于项目预算以批准的概算为基础,进而导致资金需求预测不准确,预算刚性约束作用大大减弱。

(二)建设成本核算不准确

部分高校基建项目建设成本核算不规范。一是建设成本常常超出批准的建设内容,如建设房屋时,将家具和空调记入在建工程成本,实际应按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又如将专门借款利息等应记入项目建设成本的支出直接费用化。二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设计变更、原材料升级、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部分高校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到价款结算时间跨度远远超过3个月。三是发生的待摊投资长期不分配或者分配方法不科学,也导致工程建设成本不准确。

(三)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

部分高校存在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不决算的情况。基建、资产管理部门岗位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制度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使得财务部门缺少在建工程编制决算报告和转固定资产的依据。我国高校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滞后,存在大量已交付使用的资产未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序列,仍停留在基本建设环节的问题,致使这部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钩,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7]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滞后、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无法进行折旧等后续计量,影响了成本核算,阻碍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甚至由于工程债权债务、财产物资不能及时清理直接造成了高校经济损失。

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的制约因素

(一)委托人制度执行监督缺失

作为委托人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代理人高校的激励效果和约束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和缺失。尽管规章制度明确了高校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但实际业务中,高校主管部门侧重监督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概算的编制和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对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核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在建工程转固等财务管理工作较忽视。

(二)代理人内部管理水平限制

1.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内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不全面、部分规定不明确。高校在制定本校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时,存在调研不充分,征求意见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制度内容不全面,部门和岗位权责不一致、部分任务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岗位且缺乏执行程序。制度部分规定不明确,影响了可操作性。如对基建的定义缺乏定性定量判断标准。此外,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等配套实施办法的缺乏制约了制度有效实施。2.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制约了部分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相关岗位属于关键岗位。作为最终代理人的岗位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实际中,存在以下情况,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低、效果差,一是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项目多、业务流程多但岗位少;二是有的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三是缺乏工作人员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3.内部监督缺失基建财务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作用。高校经济活动快速发展,带来了高校财务、科研、资产、招采、基建等方面管理规模快速增加。[8]内部审计、监察岗位却很难增加,现有内部监督力量不足。尤其在内部监督信息化建设和审计方法落后的高校,更是难以实现监督目标。同时,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制衡监督,对于“一把手”的内部监督往往处于同级之间甚至“下对上”的关系,监督部门的独立性非常有限,监督行为常常浮于表面。[9]五、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改进策略提高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需进一步厘清政府、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

(一)加强对代理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监督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应主动承担起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约束的责任,实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委托代理收益最大化。政府部门作为高校的举办方,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与高校之间形成委托与代理关系,财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与目标不一致导致的高校在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逆向选择甚至道德风险的情形。一是政府作为高校基建治理的委托人理应结合高校的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确保委托代理关系的良好发展。二是应在财政、人才等方面配置资源给予高等学校充分的技术支持,为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供给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提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中的作用。基于独立性考虑,由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审计费用才能真正实现第三方机构客观、公正地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做出评价。

(二)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循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还应考虑本校实际情况,以制定出更科学、操作性更强、适应性更强的内部管理制度。首先,界定清楚基本建设的定义、范围,以及资本化定性定量标准,如改扩建、大型修缮改造项目的资本化标准。其次,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同时规范好执行程序和保障措施。最后,设计内容全面的附件表格,定期对基建财务管理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基建财务管理策略,确保各项制度能落到实处。2.建立职能部门协作机制解决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委托代理问题,不仅要考虑规章制度的设计,还应该考虑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良好的分工与配合是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完成,期间要与基建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分管校领导应积极推动创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将基建财务管理效果纳入领导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范围,以确保联动机制有效。职能部门良好的协作基于各部门相关岗位的履职情况,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一方面,高校应任用条件符合的人员承担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应加强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形成岗位说明书,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业务提升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绩效考核。3.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职能应成为学校发展的免疫系统,高校应加大经费和人力的投入以提高对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结合基建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牵头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规范监督程序和方法,充分发挥在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同时应进一步提升内部监督信息化水平,发展数据式监督方式,升级高校业务数据存储方式,形成基础数据仓库,便于监督软件抓取和利用。监督方式信息化突破了监督人员人手不足、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的限制。引入跟踪审计,构建新型审计管理模式,自有审计力量不足的,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结语

综上所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政府主管部门与高校的角色定位,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才能做好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准确核算建设成本,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服务好学校发展大局。

作者:赖艳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篇3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不断加大基础建设项目投入,做好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对高校风险防控意义重大。由于基建项目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来源广等特点,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财务管理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以后,新旧制度的转换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为此,论文试图对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促进高校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一、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本文所说的财务管理是广义的财务管理,是对单位所有财务工作的管理。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是运用财务手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是指项目单位在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的框架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依法、合规、及时、有效地做好项目资金筹集、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等工作。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管理、资金筹措管理、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建设成本管理、工程价款结算管理、竣工决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控制、监督及评价等。

二、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基建财务核算方面

首先是核算方式的改变。基建业务发生时需直接在高校事业大帐按项目进行核算,而不再采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定期并账的核算方式。基建账目和事业账目的完全融合,让基建业务不再游离于学校大帐之外,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是核算依据的改变。新制度下同一经济事项应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分录核算,改变了以往对基建业务只按收付实现制直接计入基建项目成本的核算方式,实现了基建业务与其他日常业务保持统一的重要突破。最后是资产管理要求的改变。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应在新增固定资产当月起计提折旧,促使基建项目完工后须及时转固,以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二)基建财务管理方面

首先,对基建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帐统一核算这一根本性改变,要求高校必须细化项目预算,严格控制预算不超过概算总投资,规避了两套账务核算时可能隐匿的资金挤占和挪用风险。其次,对建设资金筹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建项目开展筹资应以批复的项目投资总概算、年度投资计划和预算为依据,高校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同时应制定科学制定筹资计划,保证建设资金的同时控制筹资成本。最后,对竣工财务决算及项目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建设单位核定建设项目资产价值,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重要依据,新制度对资产管理要求的改变,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建设项目决算及资产管理。

三、目前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概算超出估算、预算超出概算、决算超出预算”的现象,造成这种“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督管理不到位。设计费是以工程总造价为计费基价的,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设计单位为增加设计费收入,不严格执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人为提高项目概预算,造成概预算超支。二是项目论证不充分。一些高校因急于上项目,事前未经深入调研及充分论证,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做较多的设计变更,导致投资额增加。三是预算执行不严格。许多高校因预算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意进行项目调整,造成工程费用增加。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基建项目是一个烦琐复杂的过程,通常要经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及实施、竣工验收、后续评价等阶段,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各环节有序推进的关键,许多高校常因内控意识淡薄,管理方式落后,忽视了内部控制建设,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职权划分不明确、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导致管理混乱、工程进度缓慢,甚至滋生出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高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推进不畅、监督管理不力,给学校带来风险隐患,例如一些高校付款审批制度不完善,没有区分常规和特殊事项付款审批程序,遇到超合同支付等非常规事项时没有明确的制度可依照,按照常规业务流程办理,很容易造成“三重一大”执行不到位,最终给学校带来资金风险。

(四)财务系统基建核算功能不全

建设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除了核算工程费用,通常还需要核算设计、监理、地勘、审计等待摊费用,同时,基建项目的核算通常不是单一单体的核算,例如高校的新校区建设项目,具有资金量大、建设单体多、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要做到对这类项目的清晰核算,通常需要在新校区建设大项目下按照合同设置若干明细子项目,虽然通过子项目可以较好地掌握各个合同的执行情况,但因为财务系统没有基建报表等功能,需要汇总多个明细子项目的数据才能分析统计大项目的资金情况。另外,建立明细项目的同时需要将以大项目作为整体借入的贷款资金和拨款资金拆分到各明细子项目中,账务上的拆分通常是依靠财务人员的分析判断,因此主观性较大,后期还要根据支付情况适时调整,大量的账务调整加大财务工作量的同时也使账务显得混乱。上述问题加大了基建业务核算及数据统计分析的难度,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五)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财务与工程管理脱节

高校的基建财务人员通常是从事业会计中抽调出来的,普遍对基建业务流程、基建政策法规等不熟悉,也不具备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只能依据付款审签意见和合同付款条款进行简单的审核支付,无法对工程计价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分析,只能发挥简单的记账和支付作用,没有达到财务监督管理的目的。另外,高校财务部门往往只在涉及资金拨付的环节才介入项目管理,财务人员没有深入参与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署等过程,更没有亲临施工现场,对项目实际建设情况毫不知晓,根本无法有效履行审批职责。尽管一般会有项目管理、监理、跟踪审计参与现场管理,但外部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外部机构因利益驱使联合造假的情况,所以财务的过程监督十分关键。

(六)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应当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合格3个月内编制。而在基建项目的实际管理中,许多高校因对竣工决算工作不重视,基建管理部门更关注资产是否投入使用,一些资产虽已交付使用,但未及时开展竣工验收,不仅造成工程的安全隐患,也导致项目无法按规定进行竣工财务决算,项目资产无法及时转固,继而也不能按规定计提折旧。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拖延滞后,导致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失真,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完善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应加强概预算的编制管理。严格要求设计单位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预算编制在结合项目实际资金需求的同时要以初步设计概算为基础,严格控制项目预算在概算总投资规模、范围和标准内。其次,编制基建项目概预算应遵循严谨、科学、完整的原则。高校应细化项目预算,分解项目各年度预算和资金需求。最后,应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动态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执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健全基建项目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应提高领导层意识,让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大项目应组建以校领导为组长,基建、财务、审计、资产管理、法务、纪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项目组,充分发挥校领导在指挥调度上的影响力。其次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目标,基建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立项决策环节控制、设计与概预算环节控制、招投标环节控制、合同签署环节控制、工程施工环节控制、工程竣工验收控制与决算环节控制,高校应围绕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目标细化流程和制度。最后应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日常监督除了以基建、财务、审计部门为主外,纪检部门也应参与,严肃奖惩机制。对于重大项目还应引入外审机构定期进行审计抽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逐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三)完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积极制定和完善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时,首先要注意制度的全面性。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应覆盖建设项目的各阶段,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其次要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不仅要遵循国家法律及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时还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让制度能落地见效,切实发挥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作用。最后要注意制度修订的及时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根据管理需要做好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四)加大财务系统升级改造投入及借助辅助账套核算

财务系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工具,解决现有财务系统基建核算功能不全的问题,一是可以加大基建模块升级改造的投入。为满足日常记账、预算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竣工决算等方面的需求,高校应加大财务系统信息化的投入,与软件公司对接个性化需求,实现财务系统基建核算功能的智能化,解决并账核算后基建业务数据分析不便捷等困难。二是可以借助独立账套进行辅助核算。对于建设内容多、周期长、资金来源广的项目,在学校大账记账的同时,可以借助基建独立账套进行辅助核算。在独立基建账套中运用科目加部门项目核算的方式,辅以合同管理,既能从独立的基建报表系统对整体项目的资金来源、支付、结余和往来款挂账情况一目了然,又能通过项目明细账、部门明细账、合同明细账等多维度进行明细查询。辅助核算虽然增加了财务人员日常记账的工作量,但能大大降低数据统计分析耗费的时间,有效提高竣工财务决算等环节的工作效率。

(五)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及财务与工程管理的融合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主要形式,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是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应重视基建财务队伍建设,基建财务人员除了应熟知基建相关的政策法规、财务制度外,还应了解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工程造价等相关知识。高校可引进有基建财务管理经验的人员专门从事基建财务管理,也可通过积极开展网络学习、业务培训、对外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建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另外,高校应重视财务与工程管理的融合,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工程部门的工作联系,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建设情况,从预算、执行到竣工决算全过程参与到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工程进度款结算环节。工程款的支付通常是按照施工进度分次支付,进度款支付只有与形象进度相匹配才能控制预算执行不超支,所以财务人员应结合工程进度情况对施工单位的报审数据及监理、审计的支付意见进行分析,并重点审查可能导致最终超合同的工程签证变更计费是否合理合规,而不是简单的执行付款记账程序。财务人员只有对进度款支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才能履行好监督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六)加强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

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是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竣工决算是综合评价项目建设成果、正确核定资产价值的重要文件,高校应高度重视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加强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高校可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学校内部的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办法,以制度形式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确立时限。成立由基建、财务、审计、国资等内部管理部门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外部单位为成员的决算工作组,通过有效的组织、分工与协调,推动决算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五、结束语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基建项目的有效实施,制约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加强预决算管理、完善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加大软件投入、提升财务队伍建设及财务与工程管理的融合等方面浅析了解决对策,以期填补管理漏洞,促进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规范,实现基建项目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梅群.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0):77-78.

[2]蒋业香,李存芳.新时代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97-98.

[3]林肇婷.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20(22):100-101.

[4]仇玉莹.高校基建会计如何应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J].财经界,2020(14):205.

[5]马兆玲.浅谈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现状[J].时代经贸,2020(12):81-82.

作者: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