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自然环境愈发恶劣的情况下,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匮乏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保护区自然条件和资源情况,从不同立场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林业资源保护的现存问题,并制定相应策略,以期为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发展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兰坝保护区)属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东北、华北、草原植物区系成分汇聚,森林资源丰富,代表大兴安岭南部森林生态系统原始本底,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具有极高保护价值。乌兰坝保护区面积宽广,动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难,为更好改善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强保护区内林业资源管理,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1乌兰坝保护区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

1.1自然条件

乌兰坝保护区位于118°45'~119°17'E,44°08'~44°47'N,地处大兴安岭东南山坡与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东部邻近阿鲁科尔沁旗,西部邻近巴林右旗,北部邻近锡林郭勒盟。保护区地势从西南至东北方向由低到高,海拔高度为800~1820m之间,四周白音罕山、白音得力格山、平顶山及古勒格勒罕山构成保护区主要框架,也可作为天然绿色屏障。保护区境内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乌兰达坝河、浩尔吐河及乌兰白其河,年径流量可达2亿立方米,因森林资源丰富,水源涵养水平较高,地下水资源具有较好的储存量。保护区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寒冷气候,年均降水量450mm,年均气温3℃,年均日照时数2900~3000h。

1.2土壤及植被资源

乌兰坝保护区境内山势陡峭,土壤多呈垂直分布,随海拔高度升序排列分别为暗栗钙土、棕壤土、灰色森林土和黑钙土。保护区境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植物达80余科600余种,河流两岸分布河漫滩柳灌丛和河漫滩草甸,丘陵地带分布大针茅、贝加尔针茅、线叶菊草等。山体阴坡分布岳桦、白桦、黑桦、华北落叶松等纯林混交林,林下多为兴安杜鹃灌丛。砾石质地山地和山体阳坡分布西伯利亚杏、蒙古栎、铁杆蒿等,山脊分水岭地带分布亚高山草甸。

2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相应保护区域进行划分,通过相应人员规范性管理实现划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内存在多样珍稀自然资源,对其开展培育保护,可维持物种多样性,丰富林业资源种类。林业资源是地球的呼吸系统,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进行林业资源保护可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林业资源是林业经济体系的最大载体,具有大规模、可循环生态经济系统,各种木材制品均为可再生资源,林业产品渗透至多方面产业发展中,已成为经济体系的重点产业,进行林业资源保护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林业资源受到破坏且未能及时修复将引起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将失去其绿色屏障作用,从而导致温室效应、珍稀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3乌兰坝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现存问题

3.1林业资源面积下降

近年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森林覆盖面积约为40亿公顷,每日减少约200km2。乌兰坝保护区受到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植被原始绿化面积在逐渐减少,部分生长适应性较差的树木长势较弱,树木死亡情况屡见不鲜。

3.2环境污染逐年加重

逐年加重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乌兰坝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污染问题包括外来物种入侵和人为污染两方面。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外来物种引入保护区的自然种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展,国内外贸易频繁,生物入侵风险增加。在保护区内全新的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因缺乏制约不断繁殖,争抢原生物种生存资源,对原生物种生存造成威胁。如绞杀类植物入侵对保护区内原有植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植被正常生长受到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人为污染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氟利昂等物质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生活垃圾中产生的细微颗粒和有机废物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引起大气污染,导致温室效应加重,植被需要延长生育期才能适应环境变化。

3.3管理不当

乌兰坝保护区面积大,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管理措施落实难度较大,未能合理分配管理资源将导致部分地区管理力度不足。如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防火工作难以落实,对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水平也有待提升。管理技术方面,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应用的科技手段相对落后,目前已无法满足监管需求。

4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4.1改善环境污染

外来入侵物种污染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可通过建立专项研究、开展相关培训、建立数据平台等措施改善。建立保护区外来物种专项调查,调查现存或潜在的入侵风险,对外来入侵物种加强研究,及时更新防治手段,彻底整治保护区内入侵品种。通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培训,提升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公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平台,如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智能预警防控平台,研发物种特异性图像等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物种特异性灭除阻截产品并建立防控技术体系。以入侵植物为例,建立图像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智能识别植物图像APP平台系统和入侵植物的无人机图像监测技术[3]。人为活动对林业资源破坏方面,应综合考虑林业资源保护的复杂性,重视林业资源保护与旅游业之间的关联,要求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和活动范围,并做好游客宣教工作,且旅游业的扩张规模应在乌兰坝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其他产业的开展应在林业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4.2实现分区管理

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情况可通过分区管理改善。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可将辖区内林业资源进行分区规划,通过专人专区方式开展管理。为方便管理事件处理,应落实责任制,即开展工作具体追责,提升管理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4.3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管理人员缺乏问题,除增加管理人手外,可从提升管理效率入手,将大数据思维分析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至监管工作中,收集相关管理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如将监控设备升级至高清摄像头,并在无人机帮助下开展具体监管工作[4]。先进的监测设备可帮助工作人员观察辖区内林木植被变化,及时发现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及时作出判断并及早处理。使用有效的监管手段后,管理人员应加大对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4加大森林防火力度

保护区辖区内应配齐基础保护措施,地方森林防火机构应明确自身职责,根据保护区内现存潜在火灾风险和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防火方案。防火机构工作人员应根据火灾发生前后横向、纵向防火制度灵活开展防火工作,并提高反应能力。日常管理中也不得松懈,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资金和政策保护,升级管理人员消防装备水平,保障管理人员的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的落实质量。具体森林防火工作可从落实责任、加强宣传和管控、建立专项预案等方面开展。落实责任方面,实行24h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增加巡林次数,掌握森林火险动态。加强管控方面,可在林区入口设立防火检查站,不得携带火种进区。加强宣传方面,通过车载喇叭形式对林区及周围区域循环播报防火内容,提升群众防火意识。建立专项预案方面,保障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和物资准备工作,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4.5加强有害生物数字化技术防治

有害生物的种类及传播方式主要受植物结构的影响,为抑制有害生物的传播渠道,在管控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加强营林规划,掌握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开展造林,避免出现大量同种植物同种分布现象。提升林区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可通过生物防治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化技术实现。借助生物防治技术,引入有害生物天敌,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使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有害生物防治,扩大转基因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根据保护区内有害生物情况筛选出抗性较强的林木幼苗,并进行培养改良,提升林木幼苗的抗病虫害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扩展病虫害防治范围,利用GIS手段将林区信息资源维度化,及时查看监测林区病虫害情况,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林区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林区病虫害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5总结

乌兰坝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生态价值,提升林业资源保护质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乌兰坝保护区内林业资源受经济发展、人为活动的影响,林业资源面积进行性下降。为实现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完善管理体系,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利用先进管理监测技术等,提升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博洋,李明川,高岚,等.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的最优选择——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0,36(2):48-59.

[2]常巨东.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9):81-82.

[3]赵添羽,何蕊,华玉涛.我国“十三五”时期重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科技进展与展望[J].生物安全学报,2022,31(2):95-102.

[4]庄子义.生态林业发展中现代林业技术作用及创新对策——评《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9-9.

[5]张智光.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绿色战略的演进规律研究——以林业企业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6):1-11.

作者:高国华 石红艳 单位: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