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是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课程,在全媒体时代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建设,有诸多的逻辑依据。全媒体时代,应从教育系统理论框架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教学建设,提升课程的教学内涵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加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主要课程之一,其课程建设质量最终要落脚到教学中。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应成为这门课程当下主要的建设任务。当今社会已步入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应该思考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下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今天,提升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依据
在思想、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诸多依据:一是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要;二是积极应对全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三是响应和顺应高校一流课程与学科建设的时代大潮需要;四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文化安全政策的需要。这些不同方面因素的考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的依据。
(一)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要
推进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要。在高校,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所有思政课的一个中心任务,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政治任务。鉴于此,作为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主要课程之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也应积极发挥自己的课程优势,投入到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青年做时代新人的时代大潮之中来。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加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教学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要从教学内涵和方法上,不断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积极应对全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教学建设,是积极应对全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这主要是基于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之间关系而考虑的。如今,推进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建设都需要考虑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尤其要考虑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应如何抓住多种媒体带来的机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教学也要认真加强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在信息化时代生存和持续发展下去,进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响应和顺应高校一流课程与学科建设的时代大潮需要加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是响应和顺应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建设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课程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前行的发展方向和重大战略行动,高校所有学科课程都应责无旁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一流学科、一流课程建设,以此助推一流大学建设,也是该课程前行中必须把握好的教育发展方向。在此发展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必须要加大自身的教学建设,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建设助力。
(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文化安全政策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根基”二字重若千钧,凸显了确保国家安全对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性、基础性保障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二字,揭示了国家安全是全面、系统的安全,是共同、整体的安全,强调的是大安全理念,这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突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安全”是一种大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也重视非传统安全,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工业、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国家动荡、政权更迭往往始于思想领域的混乱、指导思想的动摇,思想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仅仅是理论之争、观念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前途之争、命运之争。在承担国家安全责任方面,维护和巩固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承担的主要责任,落实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责任是所有学科课程的重要责任,而马克思主义学科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学科课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主要课程之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也成为其重要责任。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互动等方面的要求,还需要积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信息化”等教育理念的坚持不足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时,部分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合作育人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够,导致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坚持不足;部分教师注重从知识层面开展教学,构建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情感、能力方面的培育,导致对“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育理念的坚持不足;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来加速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信息化”教育理念的贯彻滞后。
(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内涵建设不足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时,一些教师局限于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范围内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对跨学科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不足,未充分挖掘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板块的教育内涵,导致课程的教学内涵建设视域受限[1]。
(三)课程、教学、行动共同体建设滞后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时,建构教学行动共同体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没有与其他课程教师建构起合作育人、协同育人的联合行动体,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参与度不高。
(四)课堂教学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足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时,由于教师比较注重线下教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开发,对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足,既影响教学效果,也减弱了该课程的吸引力。(五)课程教学建设中物质、制度和师资建设滞后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建设时,高校在教学保障和教学督导上并未建构起专门的课程教学保障体系,比如,对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的提升、必要的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课程的运行制度保障等问题重视不足,导致专门的课程教学督导与检查稍显弱化,使得该课程教学督导不够精准化、精细化。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和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背景下,加强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教学建设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教育系统为研究框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系统中每一个要素的建设质量[2]。
(一)树立“教学供给侧改革”“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理念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时,应树立大教育理念,以此完善和提升该课程教学视域:一是树立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思路,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塑;二是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合作育人课程教学行动;三是树立与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提高各个层面的教学要求,丰富和拓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融通专业、职业和通识教育的需求,建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时,应坚持大教育理念,注重专业、职业和通识教育以及“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提升其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建构教学行动共同体,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时,应注重合作育人、协同育人力量的发挥,积极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其他课程教师、其他专业课教师、其他公共课教师建构起合作育人的教育行动共同体,定期开展教学讨论和交流,并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协同育人,不断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四)建构网络教学平台,推动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时,应有大教育的视野,积极开发线上课堂教学平台,注重网络直播课堂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同步性,利用网络信息化、智能化特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五)提升师资质量,夯实教学发展基础
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时,应注重教学保障和教学督导的专项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师资质量,健全专项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夯实教学发展基础。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需要在教学内涵上下功夫,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程教学理念、主体、内容、平台以及保障、督导等要素的合力创新,实现课程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作者:胡薇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