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仓储配送管理人才需求发生较大变化,要求仓储与配送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学校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造成仓储与配送管理人才培养效果不高,无法使企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人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也对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探索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策略,有利于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优化,解决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

关键词:“课岗赛证”融通;《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创新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关于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强调职业院校学生在有效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要考取多元化的职业类技能证书,从而不断拓展自己就业创业能力与本领,最大程度缓解就业矛盾。探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1],最大程度地应对和克服传统的诸多教学问题,“课岗赛证”融通是可行性路径。进而,要更好地立足学校对教学进行改革的背景,结合服务岗位和大赛对人才的核心素质、知识能力需求,需有效进行“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设计,让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学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仓储与配送管理是核心课程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集中备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方式收获很多理论教学方面的经验,但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着许多问题。首先,仓储与物流管理教材实践课程教学时间较少,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当前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中,主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没有对实训项目的教材实践环节进行改善和丰富。教材实践环节的实训项目相对简单,不能更好地与物流市场变化与时俱进。并且,在教材因素的限制下,教师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对理论比较偏重。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安排中,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得较多,只安排了少数的实训课教学时间,在总课时中实训课程所占的比例较低。其次,教师拥有扎实、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欠缺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在学历限制和待遇问题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在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只是过多地招聘应届毕业生,这些教师缺少物流有关的工作经验。当前在一些学校的物流与配送管理教学中,专兼职教师较多,有物流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践经验,必然会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再次,在课程考核方面运用单一的方式,缺少考核的灵活性。与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一样,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虽然该方式能够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状况展开测试,但是却无法在学生实践环境的学习情况方面进行有效的了解。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中,缺失和滞后的课程实操考核也会对学生在实训中的主动性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在课程教学中缺少创新性的实训基地建设,并脱节于实际运用。虽然当前有一些学校结合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需求,建设了相应的实训室,然而相关实训设备比较简陋,只能完成简单的仓储出入库环节实训,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在实训过程中脱节于企业实际岗位和运用,从而造成学生无法更好的在毕业以后适应企业智能化的相关实践操作[2]。

二、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方法

(一)采用项目化教学

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和岗位、比赛、证书之间的有效融通,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课程教学和岗位、比赛、证书融通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针对学生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开展教学,对学生未来实际岗位工作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智慧物流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赛项,以及带领学生获得中级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有效增加课程改革的水平和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目前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促进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因为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践性比较强,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所以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仓储与配送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有效引进,通过相应的任务对教学情境进行编写。并且,对企业工作任务进行有效转化,然后将其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学生角色扮演的课堂组织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结合完整的“工作项目”展开学习,让传统围绕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改变,让教学内容转变成为若干个“工作项目”,结合工作项目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全程参与、体验和探究的方式,对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技能有一定的了解。

(二)实施现场性教学

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中,可以采用现场性教学方法。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属于行动导向课程教学的一种,在教学中需要对现场环境、设施设备进行运用,进而才能将教学完成。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工作项目”都能够通过学校内部拥有的物流实训室场地和设备完成,例如仓储企业岗位认知的个别项目。要想让学生对仓储企业岗位有一定的认知,可以通过校内物流实训室场地和设备完成。但是对于仓库平面布局设计等项目,学校和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到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工作现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并且加强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能手的有效配合指导,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将企业特定的真实工作任务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通过比赛促教学

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发展中,需要通过比赛促进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有效培养。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教学情境设计,在设计中植入历年的高职物流技能大赛项目。并且利用实训室开展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主要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一个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作用。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得出以最短时间,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的是哪一个小组。在竞赛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向进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综合项目训练,比如让学生完成完整的技能大赛,进而对学生有效地训练和培养,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可以鼓励和带领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国家级物流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参加大赛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成长,使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推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

三、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一)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

1970年,皮亚杰提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观点,强调学习是带领学生从原有经验进行,加强新的经验建构。在这样的观点中,比较强调和重视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认知主体也是学生,教师发挥的是助推作用。在多方面都需要学生自发完成和实现,如构建知识和转化知识等。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中,需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对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并且对学生相关学习经验展开分析,掌握具体的企业实践岗位。随后,促进教学目标、内容和课程标准有效融合,还要做到教学目标、内容和岗位标准、赛项标准、证书标准有效融合。学校和教师还要运用校企合作的物流服务企业组织线上直播活动,主要向学生讲解仓储与配送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而有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其向着互动教学理念方向转变,还可以通过线上直播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可以将相应的设计归纳为“2-3-5”模式。“2”是指目标,即坚持在教学实施中的“德技双修”目标。“3”主要是指课堂,可以通过VR全景等平台,对线上教学第一课堂进行针对性打造。充分模拟仓储与配送管理工作场景,构成第二课堂,发挥情境体验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使用,促进基于企业实践的教学第三课堂实现[1]。“5”主要是指融合。在融合过程中,推动课堂和赛证融合,加强教学课堂和工作场景融合,还要促进校企融合,实现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融合,更要彰显职业技能和道德的融合。进而通过相互融合的教学创新和设计模式,尽可能的激发教学活力。

(二)基于课岗赛证融通重构课程

在物流专业学生教学中,仓储与配送管理是必修课程,其中包含工具性、基础性的特征。在该课程教学中,需要基于“课岗赛证”融通重新构建课程。在构建中,结合“课岗赛证”融通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充分分解技能大赛理论部分、与技能比赛有关的内容。并且充分分解1+X证书技能涉及到的内容,亦可以适当增加拓展任务,比如,与网络直播有关的拓展任务。让相关学生按照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在一些学习任务中,需要对标赛项标准,还要对应中级证书标准相关的子任务,将与客户接待、仓储与配送管理有关的知识等融入到模拟工作中。然后通过赛项和证书标准全面考核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促进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实现。教学期间还需要不断使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带领学生有效地提炼知识,尤其是在信息获取期间提炼知识。与此同时,促使知识理解的内化,让其转变成为智慧,结合智慧推动创造过程的实现,助力学生学习力、职业力的有效形成和发展,提高课程重新构建和改革效果[3]。

(三)结合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方法

一方面,打造良好的教学目标,该教学目标可以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岗位工作中的一些任务模块,采用实例分析、对案例进行导入等方式,促进教学的充分展开。同时,还需要加强学习任务在课中、课后有效布置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分组,然后协同将具体任务完成,将实际问题解决。此外,还应结合学习练习和学习运用统一的方式,将学生探索和参与意识以及能力激发出来,进而促进以下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是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仓储与配送管理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并且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对流程各环节的知识要领有一定掌握。其次是能力目标,让学生对客户需求分析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对潜在客户识别与开发、仓储与配送管理技巧的应用等各环节的相关能力有良好理解。最后是素养目标,促使学生形成人员规范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相应的团队和合作能力以及精神,对学生认真专注的专业精神进行培育。另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需要将侧重点放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与“1+X”证书有机融合,将教学重难点突破。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校内学习内容和企业实际工作的衔接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将仓储与配送管理流程各环节对应的职业能力与模块中级证书标准充分衔接,促使相关教学内容的量化。还需要结合证书标准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教学期间,需要加强校内校外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还要对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进行创新,将企业带领和主导作用展现出来,全方位实施内外联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信息中获得学习知识,促使相关知识理解的内化,也可以加强智慧的有效运用,实现良好的创造力[1]。在内化知识期间,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除此之外,在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全系列课程可以以完成某公司的商品入库验收、组托、上架,订单有效性分析、客户优先权分析、拣选出库、配送为主线,促进活动各环节工作和教材的充分融合。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情境的体验、企业实践、线上学习的方式,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结合,也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4]。

(四)贯彻以及落实课程思政工作

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可以贯彻以及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之间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目前,学校在培育新时代优秀的仓储与配送管理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进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育,促进知识技能教育和品德培养的协同发展,打造才学和美德并茂的教学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思政的点放在“一心”方面,最大程度地培育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仓储与配送管理之心就是“一心”,包括经营自己的、团队的心,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未来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端学习中导入“一心”,进而推动课程教学全流程中思政元素的渗透。

(五)加强分层进阶式的考核评价

在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期间,需要构建分层进阶式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标准,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极优层、潜力层、奋斗层。与此同时,根据学情组合形成学习小组,然后将不同程度的要求赋予每一个小组,充分达到因材施教。课前中后学习平台数据采集,对学习机制和作业任务进行分级,在分级的过程中按照难度,并且量化知识点,为学生定制效率性的课程。进而通过分层的考核评价,有效培养和教育学生,提高教学的实际水平和效率[5]。

四、结语

总之,在创新优化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需要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特点,加强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方法的有效运用,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还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基于课岗赛证融通重构课程、贯彻以及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进而提高课程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秋琨.基于“课岗赛证”融通的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探析——以福建工业学校为例[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585-589.

[2]郝飞,殷晓飞.“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专用汽车,2022(11):99-101.

[3]刘晶璟.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物流科技,2022,45(11):161-163+173.

[4]邱献红.“茶思想”下项目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2,44(2):210-212.

[5]符瑜.课证融合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拣货作业的课堂教学为例[J].物流科技,2021,44(7):183-185.

作者:马媛媛 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