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测配色课程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结合计算机测配色新型交叉型学科的特点,通过完善调整教学内容、课程教材建设、升级模拟仿真系统、增加计算机配色的综合实验比例等改革措施,培养新工科需求的应用型轻化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计算机测配色;课程改革
1预解决的现有问题
1.1教学内容要随学科发展更新调整
以往带有荧光材料的织物的白度评价不清晰,测试结果与目测偏差较大,且重现性差。小面积印花样品、粉状样品或某些液体样品等无法进行常规颜色测量。随着学科发展和颜色测量仪器的升级,无接触测量方法趋于成熟,以上问题得到解决,随之广泛应用,教学内容应不断随之取舍更新。
1.2教学手段及软硬件要能及时适应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需求
大量的光与色的基本理论知识、颜色分析、样品偏色分析、测色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计算机实际操作等内容大都较抽象,需要通过多媒体呈现以及实际操作演示才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现有的课件多以文字为载体,相关多媒体资源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且本课程对教学硬件要求较高,由于我校只有一台测配色仪器,而且相关教学模拟软件也待升级,所以未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和实验需求。
2完善课程教材建设,自编实验指导书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技术知识的实用性,且要配套适用于新工科的快速发展。目前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无实验内容。现用教材是董振礼主编的《测色与电子计算机配色》,只包括系统的理论知识内容,无实验操作的应用部分内容。图书市场无符合实践教学所需的配套实验教材。其中李勤主编的《测色配色CAD应用手册》、徐海松主编的《计算机测色与配色新技术/电脑应用丛书》具有实践应用性,但理论基础薄弱,考虑价格及操作软件与教材是否配套等原因,可作为教参使用。自编教材是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具体结合从沈阳彩普科技有限公司购进的思维士纺织品测配色系统的应用软件,重操作和实用,直接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具有专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现用教材的实践补充内容和实验指导书。
3开展模拟仿真软件教学,熟练实操技能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相结合的产物。综合应用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仿真的操作环境,为当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工程专业实践背景强的特点,专业课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地衔接与融合。为解决理论知识抽象、语言讲解操作记忆不牢、测色仪数目不易满足课堂讲解观摩和边看边练需要等问题,我院购进了SCT思维士计算机测配色的模拟仿真软件,开展实践教学。该系统在多年的染料应用、色度和颜色测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适应我国印染和染料工业的特点,可用于染料/纺织品的测色及颜色质量控制。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辅助实践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可使学生快速熟悉操作过程,有效提高实操技能。此外,增设有色物体反射率测量的仿真实验模块,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测试仪器主要部件(光源、积分球、单色器、检测器)、光路设计、反射率测试原理、仪器的操作步骤,为学生上机操作真实测色仪打下了基础,提高了仪器操作和颜色测量的正确率。
4建立完善配色基础数据增加配色实践比例
为充分开发利用教学仪器设备—爱立信i7000A型分光光度测色仪,开展计算机配色实践教学。结合我院实验室实情,已完成在计算机配色系统中建立直接染料染色人棉织物的基础色样数据库,以便开展后续的计算机配色仿样实验,既能增加课程中配色实践的比例,又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可选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染整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选用实验室常用染料—直接染料。一般所选用的染料应考虑染料价格、相对力份、染料的各种牢度、染料的相容性,同时还要考虑选用的染料配出的色域范围要大等问题。用直接染料染人棉织物时,由于电脑内具有色谱较为齐全的单色染料不同浓度染色的分光反射率值、色深值数据库,待加工的样品通过色光测量,计算出较为接近的符样配方,再通过按配方实验(小样试染),再测量、再校正和再实验的多次过程,计算出符合要求的来样实验配方,加工出客户满意的产品。结合现有纺材、染化助剂的实验室具体情况,后续将进一步丰富配色前期实验基础数据的录入,自建计算机配色方案管理系统,以便后续计算机配色操作的充分利用。
5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
构建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充分考虑本课程色彩丰富、多维空间以及有大量公式演练的特点,通过网络收集及实景拍摄,在课件中加入了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6结语
计算机测配色课程是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科目,强调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重视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纺织品颜色的测量、仿制及其评价管理是纺织染整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应熟练掌握纺织品染色加工过程中的测色、拼色和仿色技术,具备对纺织品颜色进行评价和管理的能力。持续开展测配色课程改革,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跃宇,强振平,胡坤融等.新工科理念下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大学教育,2021(06):23-25.
作者:宋明姝 王秋兰 侯江波 单位:辽东学院化工与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