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原则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原则,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原则

摘要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新发展阶段学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它秉承“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育人”是根本目标,“协同”是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作方式;坚持“关爱原则、科学原则、实践原则”,培育充满关爱的文化夯实情感基础,从培训教师队伍、厘清家校的角色任务、开展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做好评价激励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关键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协同育人

在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育人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学校和家庭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是使命紧迫,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理念和原则对行动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学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理念和原则,决定着选择怎样的策略进行实践。因此,把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以及由此指导下的路径选择,对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起着关键作用。

一、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核心理念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核心理念是“协同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目标,“协同”是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作方式。

1.关注学生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

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家校协同育人的终极目标。学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大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凸显家庭教育在引导学生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育人者必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过程中,教师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升指导服务能力,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自身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改善教育行为,营造良好家庭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大场域的正面引导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育人”的内涵是指教师、家长在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成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2.注重家校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新格局、国家发展新布局、人才强国新需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坚持“五育”并举,破解“五唯”难题,缓解“双减”之下的家长焦虑等问题,急需家校达成共识,协同育人。学校引导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转到促进学生“五育”发展的认识上来,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厘清家校各自的主体责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的主体地位,激发家长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让家、校、学生三方“同频共振”;学校积极争取政府帮助和社会支持,共同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校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基本原则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教师从内心乐意指导、包容接纳每一个家庭;需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成人教育规律科学实施;需要基于家长需求提高实用性,最大限度让家长参与实践,在践行中提升能力。

1.关爱原则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沟通就有效、一布置就落实,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因家长的知识底蕴、能力素养、职业特点等千差万别,教师宜包容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的进度差异,接纳部分家庭的脚步慢一点,以静待花开。

2.科学原则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确保科学性,就要按规律办事。一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发现、理解、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一致。二是尊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一般规律,遵循“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心理学”等教育规律。切实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校本研修,开发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授课时考虑成年人特点,使家长有兴趣、听得懂、会运用;用好激励评价,培育家庭教育先进典型,发挥家庭“同伴”的示范作用,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引领全体家长共同进步。

3.实践原则

教师要基于家长实践需求进行指导,关注家长实践参与。一是依据家长的需求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及方式,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既有针对学生成长阶段的家庭教育共性的集中指导,也有基于特殊家庭的个性指导,如针对离异家庭、心理障碍孩子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群体,开展相应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二是注重家长在实践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家长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发展,因此学校活动设计宜充分体现互动性,体现家庭主体,让家长在参与中体验、感悟,习得家庭教育能力;同时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其理解、感恩父母,使家庭和谐有爱。

三、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路径选择

基于“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依照“关爱原则、科学原则、实践原则”,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实施。

1.培育充满关爱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文化

(1)教师具有担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意愿。对于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的教师认识上还有差距,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学生,为什么还要指导家庭教育。所以,解决学校和教师的思想问题尤其重要。作为教育者,爱学生是工作的根本。学校通过专题宣讲、同伴分享、教师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从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内心认识到学校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紧迫性,从心理上接受、行动上积极配合,增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认同感与责任感。(2)教师接纳每一个孩子与每一个家庭。有教无类是先贤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行为却不少见。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难以均衡地施爱于每一位学生;二是家长理解与配合学校工作的程度有别,会让教师无意识地产生偏爱倾向。但是,基础教育需通过推进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公平,构筑共同富裕之“基”。因此,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过程中,教师理应完全接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对不同类型的家庭、知识不同程度的家长及个性差异的学生都须给予理解和耐心指导,不让一个家庭掉队。(3)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充满关爱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一定是和谐的,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家校关系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良好基础。但在很多情况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学校居高临下,家庭处于被动地位。学校需积极营造平等、互助、合作的家校关系;积极服务家长的需求,提升家长能力,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使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更加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安排,支持学校工作的意愿更强,从而促进家校关系更加和谐,使家校合作实现互助双赢[2]。

2.夯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施基础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一是确立培训内容,学校结合国家要求、学校校园文化、教师现状、家长需求等实际情况,经过专家指导、学校讨论等方式进行充分论证,依据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所需要的素养,从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熟知家庭教育的内容、观察与评估家庭教育的现状、整合家庭教育有效资源、指导家庭教育的质量、干预家庭教育不良发展、开展家庭教育效果评价与可持续性支持等方面[3]确定出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内容。二是通过“教师自主学习、教师同伴互助、专家培训引领”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师培训。在教师自主学习中,学校为教师购买相关的高质量书籍,通过“共读一本书”“撰写阅读心得”等任务驱动,促进教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在教师同伴互助中,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案例研讨、家庭教育指导实践观摩等活动,让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观摩中学习成长;在专家培训引领中,为提高针对性,学校可以开展分类培训,比如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培训、新入职教师与年长教师的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可以是学校邀请专家进行培训,也可以积极推荐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还可以参加高质量的第三方培训等。三是培训模式以实践为主。通过调研发现,教师更喜欢互动参与式培训,如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家指导与案例示范等培训方式,因而培训模式宜增强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2)厘清角色任务,确定好家校的责任和边界。在学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过程中,切忌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这两类不同的教育搞成一锅煮。按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厘清学校、家庭各自的角色定位、职责分工,各尽其责,不越俎代庖[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及相关要求,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保障者、激发者、指导者、助推者;家庭是家庭教育的责任者、学习者、实施者。为促进教师和家长认同、内化,学校可组织教师和家长代表,拟定家校角色与任务的初稿,广泛征集意见后审定通过(详见表1)。在遵循以上角色分工的前提下,为增加相互理解和认同,也可以开展家长、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转换活动,进行多角色体验。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三者能够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与信任,增进融合度。(3)开展多元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开展丰富多元的指导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关键所在。一是从指导内容看,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9年修订)》等,学校统筹厘清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难点,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学校、各班级因地制宜,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从指导资源看,用好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等有关家庭教育的系列书籍,以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线上资源,也可以是本校教师、家长的优质讲座、案例分享等,形成系列资源。三是从指导形式看,鼓励促进家长自主学习,学校利用QQ、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向家长学员推送优秀资源,供家长选择学习;组织家长间的互动交流,开展家长读书会、读书小组建设、家长学校沙龙等活动,用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影响家长;通过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参与、体验,对全体家长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单亲、留守等家庭进行培训,采取释疑解惑、专家支招等方法进行个性化指导。(4)实施评价激励,促进家长家庭教育的内化驱动。评价不为区分三六九等,而是促进家庭教育的动力更足、方法更科学、气氛更浓郁。要强化过程评价,突出榜样引领。一是档案评价法。档案评价属于非正式评价,它起点低、评价勤、反馈快,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体会到成就感。档案的内容可以是家庭里的重要物件、荣誉证书等,如长辈事迹、家规、孩子准生证、学步鞋、期末考试卷等;也可以是教师对家庭活动参与、效果作出的评价、学生通知书等。学校开展“家庭档案共赏活动”,如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单会更获得成就感,孩子看到自己的准生证、学步鞋更会感恩父母给予生命。这些真实的文字和物品,有很强的感染力,教育效果显著。二是评选激励法。学校开展评选“最美家庭”活动,发动家庭积极参与,制作展板、抖音视频等宣传“最美家风”事迹,各班组织学习事迹,研讨怎样用于自己家庭,完成家庭自我教育,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3.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长效机制

(1)顶层设计,做好远景和近景规划。当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零散、资源匮乏、师资严重不足、评价机制缺失、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家庭教育指导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学校宜基于整体论、协同论的观点,站在新时代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审视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使命和基本要素,进行系统设计。既要做好近期问题解决,更要做好从体制机制上发力的远期综合性改革。从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内容、方式、资源、师资、评价等全要素进行探索,形成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体系;同时,整个体系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满足政策和家长需求,始终处于保持、改进、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辩证发展状态。(2)构建机制,创建组织机构和执行制度。一是学校组建、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机构。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明确学校管理者、班主任、教师等在家庭教育中各自的职责任务,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团结协作,形成家庭教育指导的合力。二是建立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及教师的研修制度、考核制度,制定家长的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家委会制度等,用制度定岗定责、考核督促。学校按照“调研家庭现状———提炼问题形成家庭教育公约———达成共识知晓———实践运用反思”的步骤,创编学校的家庭教育公约,统一规范家庭行为,让每个家庭做遵守制度、公约的自主承诺,并自省总结,自觉践行。三是完善家校社联动机制。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既有学校主导推进、家庭主体落实的闭环运行体系,也需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的外环运行体系。学校要完善家校社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妇联、社会组织等力量,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加大投入,做好人财物的后勤保障。学校须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可以安排专职教师,也可由学校的教师、优秀家长等组成,以班主任为主体,教师全员参与。教师参与的工作要计入工作量,这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的落实,也是激励教师参与该项工作的有效途径[5]。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或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学校投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财力,用于为教师购买书籍、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聘请校外专家等。学校要因地制宜,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室、家委会办公室等提供场地,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保障。家庭教育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学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新发展阶段学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学校应牢牢把握“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遵循“关爱、科学、实践”的三项基本原则,培育关爱文化,抓好实施关键,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2021-10-23]

[2]单志艳.建设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家校合作新形态[J].人民教育,2019(22):17-20.

[3]袁丽,胡艺曦.试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循证提升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03):1-7.

[4]毕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文化思考[J].人民教育,2021(11):61-63.

[5]姬甜甜,康丽颖.可为、难为与超越: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22(02):27-33.

作者:周慧 刘若星 伍建清 单位:四川省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