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美文学创新汉译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传统的英美文学翻译主要会根据文学作品自身和英美民族特色、社会发展历程开展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没有对不同民族和区域的读者进行考量。然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英美文学翻译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变化,能够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便捷性,转变翻译思维,创新翻译路径。然而,为了更好地顺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开辟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英美文学;创新翻译;路径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文化渗透越来越频繁,文学翻译成为了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这种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也逐渐步入了一个新时期,在新媒体环境下与传统的翻译有了较大的差异。新媒体环境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融合,推动了文学翻译融合各项内容,促进文学翻译路径的多元化发展,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让翻译综合各类元素,实现了综合性发展。
一、新媒体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英美文学翻译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掀起了对文学翻译作品的网络批评风潮。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具有用户范围广、开放性强等特点,也让英美文学翻译的难度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发组成作品翻译小组,在自发对一些作品进行翻译的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讨论和评价。一方面,在文学翻译的指导下,这些活动是在专门的评论领域开展的,尤其以由翻译出版社设立的评论区为代表。另一方面,一部分读者在英美文学的翻译版中找到了一定共鸣时,也会自发形成对作品的交流群,并借助互联网线上的形式进行评论。例如,读者可以通过“网上日记”的形式进行翻译作品评论,读者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开设个人网页,以“日志”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对翻译作品的真实看法与阅读感受,进而将个人的主页空间公开化,文学翻译作品的发行和销售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还有另一种类似于“在线日记”的翻译评论形式,读者打开自己的个人网页,在线表达自己对翻译作品的看法和阅读的真实感受,从而为自己的个人主页打开空间,这对文学翻译作品的销量也会产生影响。新媒体时代下,不同的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讨论作品的译本和原本之间的差异,对翻译的风格和技巧展开相应讨论。翻译作品的质量也有所提升,在确保作者的思想得到表达的基础上,也充分传达了作品想要传达的主旨。在评论的过程中也能让译者对读者的阅读需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调整相应的翻译细节。一般来说,大多数读者都无法直接阅读英美文学的原本,而是在译者翻译后开展阅读的,这也无形中给翻译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网络批评盛行的时代。可见,新媒体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因为网络批评的风行,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读者对作品的进一步关注,同时也有利于翻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搜集相关信息,让译者的知识储备得到一定的扩充,在翻译的同时能够根据英美各地区的不同风俗人情进行细致的描绘,这也有利于翻译出来的作品能够真正传达创作者的中心主旨。
二、新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的翻译技巧
新媒体是一种环境,也是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迅速了解地域文化和特色的渠道。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西文化在不断融合发展,英美文学翻译应当要对不同区域的关联性有一定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工作。对关联性原则进行充分把握,同时,借助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优势,在翻译的过程中迅速掌握信息,用关联性的思维翻译作品,让跨文化区域的读者也能够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英美地区的风俗特点。翻译作为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是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重要方式。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也要充分体现思维,要通过不同文化之间思维的转换来实现翻译的高质量发展。英美文学翻译必须基于对英美文化语言背景有一定了解,并且根据一定的理论技巧,对作品的语言文本进行一定的创作。同时作为传播文化的桥梁,要充分体现创作者的中心主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翻译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英美文化的价值认同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和传统翻译环境也有了一定的区别。然而,思维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不同国家之前也存在一定的相通性,这也是能够翻译的基础。英美文学翻译必须要建立在译者对英文文化语言背景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并按照一定的翻译理论开展对文本的再创作。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在原作品的指导下,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与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它必须涉及两国的文化心理、审美特征和民族认同。这是一种跨学科的跨民族文化交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它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过程,所以必须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翻译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这要求译者在开始翻译作品之前,对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人们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认识越来越广泛,但坚持“文化无国界”文化观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在不受网络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最大限度地揭示原著的思想内容,实现文化间的国际交流。其次,应当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文学作品的中心主旨和内涵。中西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作品中的语言意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正确地思考翻译的意义,尤其是作品中隐含的主旨。从作品的客观环境出发,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译者可以直接以直译的形式翻译文本,一些有争议的地方给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与此同时,译者还要避免翻译中的错误,不能扭曲原文的意思,导致作品意思的变化。通过对中心主旨的准确把握,这种隐性翻译方法对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还要掌握灵活的翻译方法。优秀的翻译不仅要再现原文精神,还要灵活运用另一种语言,完美地重构语言和文化。新媒体环境下在翻译过程中,对作品不能完全逐字翻译,这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译者应考虑如何翻译句子,以及如何结合作品的中心内涵进行翻译,以充分表达原文的主旨。根据中西方语言的文化差异,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应该根据翻译原则灵活行事。
三、新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创新翻译路径
长期以来,翻译英美文学作品都不是一件简单纯粹的工作,因为作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途径,涉及时空等因素的交叉。英美文学界有不少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值得我国文学界学习。然而,如果不能把它们的中心主旨进行准确阐述,往往会让人对作品产生巨大的误解。在新媒体环境下,翻译有了更多的创新路径,这也推动了更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被带到了中国人民面前。
(一)坚持以创新翻译思维为指导
跨地域和跨文化思维在英美作品翻译领域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创造性适应的必要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翻译原则在英美文学翻译哲学中也占据着核心地位。英美文学反映的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学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坚持创造性和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将无法适应其他地方的思维方式。文学是文化的体现,只有创造性地适应不同的文化,融合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新媒体正好为翻译英美文学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地适应翻译文化的机会。在以往的翻译中,由于翻译的局限性,译者可能无法理解当地的文化和发展趋势,也无法创造性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然而,新媒体使译者更容易接触翻译地的传统特色,了解翻译地区公众的需求,密切联系市场需求,给世界各地的读者带来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
(二)注重展现中国特色,弘扬传统翻译理论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不仅要关注英美文学作品的准确表达,还要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更好的翻译。相关的学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系统地收集并整理一些翻译理论,为进一步推动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以促进中国翻译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这是一种蕴含着丰富中国智慧的翻译理论。中国翻译理论以中国民族语言和文化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寻求翻译科学研究的发展点,运用科学系统的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出发,提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这既是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优势。我们要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反映时代精神和观点的新翻译理论,在完成翻译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三)明确中国学术话语权,完善话语构建
话语权是一种权力结构。任何学科的形成都必须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追赶国际翻译界。只有从话语逻辑系统的形成来看,它才能表现出内在的张力和外在的影响,才能巩固汉语翻译学科的地位,才能有充分的发言权,才能在这场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中找出差距,才能认识到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重要性,才能既有关键的理论体系,又有实践成果,树立翻译研究的思想,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与国外同行对话交流的机会。翻译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文化领域的思想结构和实践基础上,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学科翻译科学期刊、专业翻译协会和专业团体,在专业翻译体系中提供教育,不断拓展翻译研究的前沿,推动翻译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
(四)对接国家的基本战略,做好中国特色翻译规划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强国,不仅要突出自信的政治体制,还要创造一个更具特色、更具中国风格、具有高度理论自信和理论意识的翻译体系。正因如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翻译理论应当强调具有中国特色,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翻译理论。国家战略对接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在文学翻译的创新过程中,要加强对理论意识的关注度。具体而言,英美文学翻译,要对接现代化的翻译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体现英美文学翻译的现代化价值。此外,英美文学的翻译应当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本位文化、思维方式整合为一体,与实际研究情况相匹配,描述翻译的实践过程,开展翻译理论研究,在保证理论更新的基础上指导翻译路径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创新和发展。
(五)立足中国翻译的基本情况,致力于提升实践水平
中国翻译研究要想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须扎根中国文化,把握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有效解决新现象、新问题。因为翻译实践是随着社会需求而变化的,翻译实践应该借助包括大数据在内的现代技术来拓展,比如说可以借助一些人工智能和新技术手段进行基础的翻译,再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语言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翻译。在新媒体环境下,云计算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开创了翻译行业的新局面,翻译理论的价值更深刻地开启了一个新的机遇,让我们能够脚踏实地,怀揣理想,直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实践水平。
四、结语
文学作品的研究与交流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主要手段。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它们的翻译质量。英美文学中有许多对各地区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优秀作品,要将这些作品的积极意义传播到我国,就要对其进行高质量翻译。然而,新媒体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中,作品的翻译必然会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内涵,需要研究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缺陷。在新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的翻译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和变化。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突破传统的翻译观念,使世界各地的读者对其有更清晰的理解,使英美文学的内容和精髓成为世界各地读者的精神产品,并更有效地利用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宝贵价值。当前,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翻译。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以创新的翻译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周玉忠2007《英美文学&翻译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王宏印2011《新译学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艳艳2016《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的翻译要素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第7期。
郁邓2016《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戏剧之家》第20期。
卢春林2017《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曾帆2017《语境滤补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研究——以LeavingTime节选为例》,《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刘娟、路阳2018《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研究》,《青年文学家》第2期。
作者:张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