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服饰历史文化分析案例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近代服饰历史文化分析案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代服饰历史文化分析案例

摘要:我国服饰丰富多彩,涵盖华夏民族的技艺与智慧,有机融合了国人情感以及道德风尚,彰显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对于近代广州服饰而言,其蕴含着岭南文化元素,在区别于海外的同时,也和中原有所差异,体现着地域文化特点。近代广州服饰的演化,已属于组成岭南文化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此,文章对近代广州服饰演变史进行了探究,可供商讨。

关键词:广州服饰;岭南文化;发展特点

引言

针对近代服饰主流改变过程,从整体而言,可以分成三段:首先,盲目排外期(19世纪中叶),平民觉得西方服饰怪异,不能彰显面子;其次,海外服饰初步学习期,时间大概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这一阶段,满族服饰地位没有被影响;最后,中西服饰并存期,时间大概是辛亥革命至1919年,在这一时期,传统服饰制度逐渐被瓦解。对于中西服饰,长时间彼此比较,逐渐彼此吸取积极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近代民族服饰得以产生。这一时期,持续鉴赏与学习西洋服饰,进而针对中外服饰,深入掌握其内涵以及意蕴。

1近代中国服饰主流变化过程

1.1盲目排外期

在1840年前后,清朝盲目自大,对所有外来物进行排斥,其中也包括外来服饰。起初对西洋物的新奇,很多国人觉得其没有好处,属于有害之物,没有必要进行夸赞,更不要进行推广。学者屈大均,承认西洋物品精巧,不过把衣饰当作淫巧之物,属于对外来服饰的鄙夷。即便屈大均并不是清末之人,不过其观点代表了普遍思想。在这个时期,我国对西方物品有着轻视的态度,很多国人觉得新服有伤风化,当然,广州人也这样觉得。在这个时期,满族服饰地位没有被影响。

1.2西洋服饰初步学习期

在维新变法后,对西方学习深入发展。这个时期的服饰发展,即便发生一定的西化倾向,不过整体而言,传统观念强烈,还没有打破传统服饰地位。留学生先改装,之后,军警以及学生服装也进行了改变。实际上,服饰改变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鉴于对统治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进行更改。不包括学堂冠服,其余根据旧制。在留学回归之后,仅能蓄假发。相比而言,这个时期的服饰变革,仅影响了社会上层,给民众带来的冲击较小。从服饰来看,即便产生西方学习苗头,不过基于封建势力的影响还相当微弱,对于统治者,仅是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对西方事物进行了表层学习,作用非常有限[1]。所以,服饰除了向海外学习的态势外,很多都留下了传统着装。不过除了流行的服饰,岭南区域还保留了民俗服饰,其不同于中原服饰,蕴含地方特色,体现了封建文化在广州的遗留以及深远影响。广州地区喜欢通过香云纱来做唐装,以前非常流行,从西服传入之后,国人的着装更加西化,此时,中老年人还是喜欢使用唐装。

1.3中西元素并存期

辛亥革命至1919年前后,以往服饰地位被影响,平民积极接受海外服饰,长期较量中,中西服饰彼此吸收元素,同时彼此融合,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近代民族服饰得以诞生。首先,打破以往服饰制度。从封建王朝来看,衣饰除了属于日常用品,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彰显身份的标尺,传统道德礼制的存在,也影响着服饰的深入发展,致使中国服饰趋于保守。在辛亥革命之后,消除了辫发陋习,也打破了衣饰制度,且开始取消了封建陋俗。然后,服饰西化的广泛推广。在辛亥革命之前,即便出现西化潮流,不过仅是不多的进步人士呼声,很多民众基于旧制的影响,不敢跨越。不过在辛亥革命之后,变得蔚然成风。妇女服饰开始趋于西化,追求新异变成了时尚。同奇装异服整顿相关的记载,也体现了崇洋潮流;这个时期妓女的服饰,常常为潮流的样本,其着重影响了这个时期的女学生。对此,广东教育部门曾经颁令进行整顿。不过服饰洋化的潮流,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法律方面就获得了肯定,在1912年,出台了礼服制式以及公务员制服,很多都使用了西式。此做法即便在社会上影响较小,不过其消除了等级标志,彰显了民主以及平等之精神。

2男女着装的新趋势

基于破旧立新的背景,中西服饰进一步融合。而这个时候的岭南服饰,表现出了这样的势头,即在借鉴西方服饰之长的同时,也蕴含了民族以及地方特色。新老服饰共存,慢慢产生了它的特征,即实体、美观以及实用,彰显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男女着装趋势,能够体现出这一点。

2.1男子着装新潮流

从男子着装来看,通常是西装、中山装等,彰显着中西元素的彼此渗透。即便长袍马褂的地位受到影响,不过针对传统服饰,要将其全面退出舞台,这有着漫长性。其还蕴含着历史光彩。广州常常将长袍马褂连称,同清王朝进行对比,民国期间的马褂更倾向量体裁衣。以前是宽肥,之后发展成偏窄瘦。对于学生装,其属于改良着装,由日本国传入,从日本制度来看,其基于西服得以形成。通常情况下,主要使用对象是进步人士以及学生。处于中西服饰共存期,从中外融合而言,中山装属于经典例子。根据礼义廉耻,来对前襟口袋进行明确;根据五权分立,来对前襟口子进行明确;根据民族、民权以及民生,来对袖口扣子进行明确。基于西装样式,融合了我国思想元素。显而易见,中山装属于中西元素融合的成功例子:其融合了西装风格,不过又有所改变,渗透我国民族文化底蕴,也就是道德观念以及审美特点,彰显了革命精神,使人体验到革新思想[2]。对于中山装,其彰显了由传统至现代的过渡特点,让人体验到中西文化的融合,还有我国的蜕变。另外,中山装设置上,也彰显了岭南文化魅力,彰显了服饰思想。1929年,明确其属于主要的礼服之一,其在国际彰显其魅力,是我国的象征,也属于广东地区的创造以及光荣。

2.2女子着装的新趋势

同长袍马褂进行对比,女子着重也被西方影响进而出现改变。在民国初期,被东洋女子服饰所影响,把圆领改成元宝领,以实现美化纤瘦功效。从民国到1920年左右,从女性服饰来看,即便还保留着上衣下裙,不过元宝领有所下降,形成高领衬袄以及长裙,被人们称作文明新装。裙子也有所缩短,露出了双足,上衣宽袖圆摆。这个时候,从女子服饰来看,旗袍较为经典。在1920年,旗袍在流行期间,开始消除了宽袍大袖定势,被西方观念所左右,逐渐趋于体态美,这属于中西元素结合的结果。自旗袍逐渐流行至三十年代末,始终在变化:袖变以及摆变等,改变过程中更为美观,风行二十多年,彻底脱离了传统的形式,发展成中西元素结合的服饰,发展成有着很强生命力的服饰。旗袍样式在改变过程中,消除了以往的旧貌,融入了西方审美趣味,有力彰显了体态美,同男子中山装一样,也属于中西元素结合的成功例子。

3近代广州服饰发展特点

上述提及了广州服饰发展趋势,可以得知其发展特征一般涉及这几点。

3.1美观实用的发展特点

在古代,等级机制把服饰功能发展到顶端,平民审美情趣被固定于各层次内,难以超越。这样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了很长时间,大部分人恪守不移。因此基于此种界限,雷同是等级服饰的主要特点,未产生体现审美情趣的服饰。平民在服饰方面,向往大统一之美。此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奇装异服的形成,不过针对我国服饰革新,也让其没有获得推广以及认同。清王朝服饰最为考究,皇族长袍开四衩,普通官员的是两衩,民众的没有衩,常常被人们称为一裹圆。对于龙凤来讲,是专门为皇上、皇后所使用的。在百官中,文官绣禽,而武官则绣兽,按官级对号入座,确保无误。至清末,传统规范被打破。不根据官级进行使用,平民也能使用金绣以及彩绣,这体现了清朝的退步,这个时候,封建思想以及等级服装机制已经出现了动摇[3]。服饰思想出现了较大改变:时髦以及美观是标准,按照职业以及财富等,选取个人喜欢的款色,核心区别仅在于衣饰质料。

3.2满汉互相学习至中西元素结合

在大清入关之后,颁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因为汉族人深受身体发肤等的意识,统治者为防止造成冲突,实施不成文规定。因此,近300年以来,从我国男子服饰来看,主要是袍、褂以及衫等,基于男从女不从规定,保留了各自服饰形制,之后形成一种女子服饰潮流,也就是满汉相互融合,袄裙被广泛推广,发展成女子服装的主流。之后因为中外沟通的频繁,国人开始模仿西方的服饰,比如西服以及学生装的引入,在二十年代,更形成了我国近代民族服饰。比如,中山装的创造、旗袍的进一步发展,还有马褂的改良等,它们均结合了西方着装的设置元素,也就是美观以及实用等,并且也蕴含着我国传统服饰的大方,彰显了中国气质以及文化意蕴,属于民族服饰的代表,也属于中西服饰渗透发展的印证。

3.3个性张扬发展特点

服饰的改变,彰显于女子着装得解放,由于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我国礼教主要特征为:男女有别等,在古代社会,女子着重一般为增添美色。因此,基于男权社会,男子女子服饰因为功能不同,进而有着不一样的特征,对于男子服饰,阳刚是美,旨在彰显个人身份、尊严以及气度等,对于女子服饰,阴柔是美,旨在增添美色,赢得男性的赞誉[4]。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出现了“不缠足会”,提倡男女平等。在辛亥运动之后,衣冠被大家所废弃,摒弃了缠足。在二十年代,更产生了女性不化妆、不穿戴首饰的潮流,这被当时的人们叫为“文明新装”。在民国期间,女子大力推广旗袍,体现了和男子一样的呼声,也彰显了平等与自由。对于女子个性以及人格等,服饰已是重要的象征,这彰显了女子地位的改变,逐渐产生平等思想且得以发展,之后变成时代的主要潮流。文化的进一步渗透,让广州人的观念等出现了较大改变。对于岭南以及西方文化,二者的融合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农耕、工业文化的渗透,此过程便是我国文化朝着当代转变的过程。文化的嬗变,又和社会建设一起进行。岭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其通过了明清融合的积累,至近代走向全国,在我国文化中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4广州服饰文化对外扩散和影响

对于文化传播,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文化扩散,是文化从发源地朝外传播的过程。其存在扩散性特点,一般情况下,是从中心区朝着四周进行扩散;也存在趋低性,也就是从高势能文化朝着低势能渗透。对于服饰来讲,其属于文化现象以及不可或缺的文化流动载体。广东服饰流向的特征,是围绕广州服饰,朝着附近区域进行辐射。服饰是一种商品,销售至国内所有地方,需要考虑人们的需求。不一样的销售对象,其审美需求有所差异,而求美求新属于重要的要求,这要求商家优化服装样式、提高质量,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服装。会流通于市场,以获取更多利润,商家会采取各种方式,让服装日新月异,以这一方式刺激市场,提高销量。比如广州地区的“高第街”,以前被人们称为“女人街”,在清王朝就有着一定的名气。改革初期,其更引领着时尚以及潮流,销售各种各样的服装与化妆品。喇叭裤等服装,也便从广州走向全国。在改革之后,广州市场出现了更多类型的服饰,领潮我国时尚。各类服饰北上,占据中国服装市场。包含风衣、西装等;女子服装更多样化,比如套裙与百褶裙,均是广货流通于国内,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广州服饰文化朝北辐射的高潮。另外,服饰也属于劳动文化成果,它不但属于文明的结晶,也有着精神文明含义,服饰文化随之传播至全国。在九十年代,也属于思想改革时期,西方理念在广州地区传播,服装审美观念逐渐出现变化,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各类体现个性的服饰,展现了人们潇洒与开明。以往的一些服饰习俗,在变革之后也得到一定改观,在沿海一带,尤其是汉族群众,服装款式逐渐趋于裸露[5]。因为思想解放,一些区域的服饰旧俗,很大程度上已消失。在变革之后,广州服饰也推广至少数民族区域,占据了地方市场,广货在当地也相当流行。广州服饰展销以及模特的诞生,已经是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展销与模特广泛出现于封面与广告等,模特服饰已是大部分女性所追求的。在变革之后,广交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记载着服饰外贸发展的脚步,印证了我国服饰的历史进程。

5结论

总之,根据近代广州服饰演变过程来分析,其对西方服饰的态度改变,自排斥至互相学习再到进一步渗透,契合了岭南文化开始和西洋文化彼此结合过程彰显出的趋势,正彰显了其持续追求和西洋文化深入融合的愿望。广州地区近代服饰发展特征,即服饰等级制度的打破、个性张扬以及中西元素的渗透,体现了民主以及平等的思想,而这些正属于岭南文化学习西洋文化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罗亦乐.民国时期城市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广州女性服饰文化及内涵[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06):134-135.

[2]许桂灵.浅析近代广州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其对外传播[J].岭南文史,2022,(04):65-70+24.

[3]冯元科.岭南民间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86.

[4]龙一南.民国时期城市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广州女性服饰文化及内涵浅析[J].黄河之声,2021,(10):116-118.

[5]黎丽明.弘扬岭南民间文化保护无形文化遗产[J].中国博物馆,2020,(03):6-10.

作者:战增香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