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性特色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区性特色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区性特色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为了促进地区性特色专业发展,文章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双高”建设背景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然后提出了“双高”建设背景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区性特色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双高”建设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专业名称遇变化,教育医护融合难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3],增补了专业类属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并将其调整融入医药卫生大类中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同时,撤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引导学校转设幼儿保育专业,新增及调整婴幼儿托育(中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高职专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高职本科)三个专业。这两项变化对于已设立该专业的院校而言,是一场新考验。尤其是对于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及管理专业的院校来说,不仅需进一步考虑如何做到医药卫生与教育的双融合,以及与人才培养的双对接,还需思考如何促成中高职的专业贯通与衔接。

(二)“健康中国”新要求,托育定位不够清晰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因学前教育专业辐射对象主要为幼儿,大多数院校申报该专业时将其下设在学前教育专业分支中。但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教育与管理,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也主要以五大领域及琴棋书画练习为主。随着“三胎”政策的出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2021年10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不仅提到了对新生儿健康安全的预防,也提到了关注儿童身体心理健康,对儿童健康管理、预防疾病、营养喂养、早期发展进行服务[4]。因此,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发展路径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国家及社会对婴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作为专门针对婴幼儿健康服务的新型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定位托育培养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托育人才。

(三)专业建设易走老路,特色体现不够突出

我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已满三届,虽为宁夏及西北地区首批建设该专业的院校,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及各大院校的建设,该专业已陆续在各省市院校开设。如何在新型特色专业发展中避免同质化,使该专业走出宁夏,提升专业认可度与知名度,建设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西部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在专业建设之初,因其作为同期宁夏首批进行建设的专业,并没有适宜的路径可以借鉴。因此,为了尽快找到突破口,其发展路径不免导向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的老路。虽学前教育与早期教育已有多年的专业积淀,针对的群体也是0~6的婴幼儿,且培养方向与就业渠道非常清晰,但随着托育年龄的下移,社会所需的托育人才是兼备医、教、养的全面人才,如若全盘吸收已有类似专业的经验,必定会使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致使该专业无法切实突显特色,进而无法达到人优我特的最终目的。

(四)教师团队以“医”为主,核心师资未配齐

师资团队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专业建设进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之初,师资团队全部为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并有职前职后在医院进行医学、护理工作的经历,其专长可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婴幼儿疾病预防、婴幼儿健康照护、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核心及专业拓展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0~6岁婴幼儿所需的不仅仅是安全保健及生活照护,即该专业学生还需关注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等内容,并进行适宜的早期发展指导。换言之,现有的纯医护教师团队不足以支撑医、教、护全面人才的培养方向[5]。因此,要想构建全方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师资团队,就亟须吸纳、引进具有一定婴幼儿教育与心理专业知识、具有托育行业与企业工作经历的师资,从而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增砖加瓦。

(五)岗位对接未明晰,校企合作未建立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关键转型时期,务必与学生就业进行精准对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能型工匠人才[6]。然而现实情况是,作为首批建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单位,我校还未明确学生今后岗位对接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尚不完全同步;相关校企合作单位与实践教学单位资源匮乏[7]。因此,为精准定位国家政策要求、专业发展要求、企业人才需求等,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需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着手,通过多次进行区内外调研,构建岗位引领、课程助推、以赛促教、以证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8]。

(六)托育行业发展起步晚,学生就业渠道较单一

以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和生育率的下降,国内原有托儿所数量严重下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缺乏规范管理,社区主体性缺失,家庭照料能力有限且供需不匹配,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比较低、托育资质参差不齐;托育机构未建立统一标准;托育师资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9]。托育行业存在的问题使毕业生在就业、福利、保障等方面存在顾虑,多数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依然会选择已有较明确工作任务和前景的幼儿园,或者是追求较高工资回报的早教机构,鲜有学生选择专业对口的托育行业。虽然各学校应支持学生就业的多样化选择,但此类就业方向无法直接印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输送托育服务人才重要窗口的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课程体系建设需对接社会需求,还需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助力学生找到适宜的就业方向。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路径

(一)搭乘“双高”建设快车,新专业发展势如破竹

“双高”院校每5年为一个支持周期,教育部、财政部将以项目绩效结果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作为首批“双高”建设单位,新专业的开设便是体现“双高”建设进程的最好印证。因此,对于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双高”院校来说,务必抓住“双高”发展机遇,积极响应落实国家与学校“双高”建设要求,并在过程中给予相应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双高”计划要求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专业群的集群效应和服务功能。因此,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探索适宜的发展路径,可将专业导向到专业群的整合[10]。例如,我校已有国家级专业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专业,在已有专业建设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针对健康管理与服务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健康维护的紧迫需求逻辑,整合政行企校优质资源,构建“一带二”的健康管理专业群,打造以满足产业链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定位中医反射疗法保健技术为核心,以老幼照护(老—托起生命的尊严,幼—托起祖国的未来)为辅助的高端高素质职业医技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基于全民健康维护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应努力打造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使“双高”建设为新专业发展赋能。新专业应以群发力,在国家政策引导、学校资金支持、多方协同建设的机遇和挑战下,使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走在提质培优的路上。

(二)“健康中国”辐射老中青,找到专业新方向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出台,预示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为解决托育服务与健康管理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快提升健康、养老、育婴照护服务人才质量,国家相继出台并修订相关政策,助力健康管理与公共服务专业发展。然而,随着婴幼儿身心快速发展及意外事件频发,以往以培养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已无法培养满足岗位需要且具备医学、护理、教育知识的托育服务人才。基于此,国家适时将该专业归属改为医疗与卫生大类,这预示着已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要结合岗位需求定位一岗多能的人才发展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清楚的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不是医生或护士,也不是会唱歌跳舞的幼儿园教师,而是同时兼有“医+教+护”三融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已将面对群体年龄段下移,专注0~6岁婴幼儿的全方位健康照护服务。为避免与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发展同质化,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除了必须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还需掌握运动营养指导、健康管理与照护服务、疾病预防的知识体系。在定位专业建设方向时,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要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引导,培养德技兼修、具备“健康为主,医教护三融合知识体系”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三)吸纳各类师资,搭建“医教护”师资团队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高端引领、协调发展、人尽其才,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各院校应积极吸纳并补充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另外,从国家政策、机构运营和国内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来看,安全和健康是托育行业的底线,也是课程设置时应遵循的主线。但单一的医学、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已不足以支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及科研任务。因此,要及时吸纳补充“医教护”专业背景教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考虑到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遵循“学科融合、专兼结合”的思路,即在已有师资的基础上,从幼儿园、医院聘请具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和中医学、儿科学、护理学等专业背景资质,以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院长、骨干教师、医护专家等,让其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以充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其次,建立团队“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要求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除了考取自身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职业医师证书、主管护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还需具备教育部“1+X”幼儿照护、母婴护理等督导员、考务技术员资格、考评员资格,以及保育师、育婴员、营养师、婴幼儿发育测评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再次,突出团队教师企业实践价值。即要求教师均具备职前职后在医疗单位、基础教育单位学习实践的经历,并作为工匠教师进入托育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强化教师托育服务技能,以优化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最后,结合团队教师实际培训需求,支持教师进行薄弱领域的培训,如加强医学背景教师教法及课程改革、早期发展及保育实践知识的培训,加强教育背景教师急救知识、护理技能等相关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使师资团队实现一专多能、优势互补,稳步推进专业群及特色专业建设。

(四)岗、证、赛一体化,校企合作共育人

以“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融岗、赛、证于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要求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企业实践锻炼,到专业对口的早教中心、托育中心、特殊教育部等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只有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明晰人才培养方向,才能对学生进行德技兼修的道德熏陶及专业素养培养,即要通过对接企业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其次,对接多种证书体制,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选择托育行业最需要的幼儿照护作为课程模块样板进行课证融通改革,将教育部“1+X”幼儿照护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社会评价组织合作,组织学生申报健康管理师、育婴师、保育员、婴幼儿发育引导员等职业鉴定与考评工作,支持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等证书。最后,以赛促教。当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还未被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各院校可参照婴幼儿照护及托育服务技能申办并开展相关校级、省级技能大赛,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托育服务技能。我校在该专业招收第一批学生至今,积极拓宽参赛渠道,着力践行以赛促学理念,已举办3次校级技能大赛,参照教育部“1+X”幼儿照护、育婴师相关职业核心技能申报省级技能大赛并顺利通过,获得了全省“婴幼儿照护”大赛承办权。

(五)就业民生双对接,多元路径引人才

职业院校强调技能成才,作为首批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我校第一批毕业生已进入企业就业。对于新设专业建设质量的考量,就业便是最好的证明。为保障学生稳就业,当前亟须深入研究我国托育机构保育人员素养结构,做好校企双元育人、优质企业筛选、企业人才需求对接三条主线任务。第一,通过对托育机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现有托育机构质量不均衡,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照护者以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托育行业面对的对象为0~3岁的婴幼儿,故所需照护人才除早教教师外,也必须配备育婴员、保育员、保健员、营养员。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筛选具备发展潜力的医类、教育类、照护类企业,以学生意向为中心,采用填写志愿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实践岗位,开展顶岗实习。第二,结合当前托育需求、紧跟托育行业发展态势,突出“技能成才,实践为先”的发展理念。在托育行业协会引领下,搭建校企双元育人平台,请企业导师“进来”,推进知识技能与实训基地等优势资源共享,并且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现资源的跨界融合式发展[11];送学生“出去”,补充企业托育人才缺口,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及人才输送的“双赢”。第三,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开创适合托育服务行业的“1+0.5+1+0.5”企业实践与顶岗实习模式。第一个“1”指学生在校学习婴幼儿发展及照护服务相关知识,以奠定基础,增强对托育岗位的职业认同感;第一个“0.5”指学生进入相关托育企业进行实践,旨在了解岗位实际工作情况及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发现自身托育服务存在的短板,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第二个“1”指回到学校分析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专业技能的再强化;第二个“0.5”指进入托育企业顶岗实习,选择不同的托育岗位,实现多元路径就业。如此,运用理论实践、再理论实践的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工作技能,可培养出托育岗位真正需要的、家长放心的、企业满意的高质量托育服务技能人才。

三、结语

我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自开设以来,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为地区性特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与策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置、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优秀师资架构、校企有机合作、就业有效导向等方面,着力提升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也为其他特色专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及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EB/OL].(2021-07-20)[2022-08-2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2-08-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EB/OL].(2016-09-06)[2022-08-20].

[4]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10-29)[2022-08-20].

[5]雷艳佳.“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21(24):109-110.

[6]李峻鹏,周煜,郭冠宇,等.我国幼儿托育行业的历史、现实问题和解决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9):114-115.

[7]潘建明,蒋小明,任江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4.

[8]沈婕.婴幼儿托育需求视域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6):175-176.

[9]蒋晓莉.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困境、对策[J].科教导刊,2021(14):83-84.

[10]何晶,周兴国.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寻[J].课程与教学,2022(26):31-37.

[11]芮雪.三孩政策背景下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早期教育,2022(4):1-6.

作者:王倩 安达 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与社会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