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工作,而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单位的日常运转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随着预算管理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融入了“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就是这一融合机制下的产物,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推动预算管理改革达到“众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单位整体管控能力。本文结合事业单位在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过程中所体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从而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日渐完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为“数字财政”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技术;预算管理一体化;事业单位
1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智能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如办公OA系统、各类统计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起点,能够实现预算一体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就应运而生了。预算管理一体化能有效解决以往各类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分散开发、信息数据不能共享、预算执行缺乏监督的问题,从而增强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协调性和约束力。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既是不断提升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硬件要求,也是加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内在需求。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2.1有利于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无缝衔接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施前,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预算调整、决算编报等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预算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较差,也无法监管预算执行的偏离度。一体化系统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融合到同一个平台中,建立了预算执行“点对点”的精准定位,预算编制经济分类需细化到“项”,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编报的预算进行批复,下达预算指标数,各单位结合预算指标内容按月申请财政经费,资金支付必须与年初预算编制时指标内容一致,且会计核算模块要求核算凭证与业务单据挂接,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有效地实现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确保会计核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预算管理“众向到底”的目标。
2.2有利于推动预算管理与其他业务管理相融合
2000年以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等相继进行改革,各项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分头推行,没有形成统一的、贯穿预算管理全流程的管理规范,各系统间不能相互衔接,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预算一体化系统的推行,横向融合了其他业务部门管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可以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具体如下:一是实现了预算管理与人事部门信息相融合。一体化平台需要填列人员信息,上级财政部门根据所填列的人员信息下达人员经费,提高了人员经费编制的准确性。二是实现了预算管理与政府采购相融合。有助于按照政府采购相关制度的要求,遵循“应采尽采”的原则,从而避免政府采购业务与预算相脱离。三是实现了预算管理与业务部门相融合。通过项目入库储备,要求各业务部门参与编制预算项目,提高了业务人员编制预算的参与度。四是实现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融合。通过事前设置项目绩效目标,确保财政资金实施的效率和效果,防止低效运转问题。五是实现了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按规定将相关费用支出标准、资产配置标准、资产折旧年限等转化为系统语言融入一体化系统,及时监控各项费用开支是否合理,避免发生超标准或无预算项目开支问题。
2.3有利于推动预算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推行,一是有助于单位能够整体把控本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按照必须有项目才安排预算的原则,对预算项目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有效地规避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出现乱编现象。二是财政部门通过一体化系统实施管理,对各单位的预算支出进度、预算执行偏离度和会计核算进度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财政支出符合预算目标、监督资金支出进度和会计核算的效率。通过对预算项目的全过程监管,能更大限度地实现单位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事业单位工作的三大效益最大化。
2.4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既提升了预算编制水平,又提高了预算资源统筹力度,还增强了预算执行的进度监管和规范性,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效益,体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一是实现一体化管理,首次将以前分散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整合到一起,将单位的人、物、财等各种信息汇集到一起,有效打破数据孤岛效益,建立互联互通和共进共享机制,用系统化思想整合预算管理全过程,有效防范和管控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二是强化预算约束,将相关管理制度、支出标准、资产配置标准等嵌入系统中,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等业务链条的控制,有效降低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三是大大简化了资金支付业务流程,现只需在一体化系统上录入相关支付信息,系统按照校验规则对预算指标等进行校验后,自动发送指令到代理银行办理支付,实现了出纳人员不用跑银行、填单据即可完成资金支付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领导层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不少预算单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领导层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一是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只与财务部门相关,而与其他业务无关,因此也导致其他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采取消极配合而不是积极参与的态度,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和需求情况,因此导致编制的年度预算不能如实反映部门的资金需求情况,可能会增加预算虚列、乱编的风险;二是执行预算过程中,领导层比较注重项目的申报,对预算项目实施中期监督和后期效果缺乏重视,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三是缺乏大数据分析思维,每年项目预算编制金额随意性较大,甚少利用以往预算执行数据或预算运行绩效进行分析。
3.2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操作人员受限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同与以往单业务功能系统,而是涵盖了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预算单位业务部门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对系统操作人员的要求变得更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体化系统操作人员严重受限。由于一体化系统只能使用财政专线登录,一般事业单位中只有财务部门才设置财政专线,于是预算管理过程中本该由其他业务部门录入的如人员信息、资产信息、项目入库等信息只能由财务人员操作。而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配备不充足,一般只设置1名出纳和1名会计,因此,基本上是会计人员要负责整个单位的预算编制、项目入库、信息登记、会计核算、报表编报、绩效评价等工作,加上财政支出讲究效率和效果,这无疑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系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运转类项目“二上”管理过于精细化
在财政部门对预算项目进行批复,下达预算控制数后,各预算单位要根据控制数对每个项目进行细化,需细化到“项”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二上”送审,这就相当于对预算细化到了精算化程度。毕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估费用的支付金额,若要丝毫不差地按照编制预算时所设置的经济分类科目执行预算,那么必须要对期初预算经济分类进行调整调剂,但由于运转类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临时性的支出,且预算调整和调剂的手续比较繁琐,因此,预算项目过于精细化影响单位日常工作效率。
3.4部分功能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涵盖了单位人员信息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决算和报告等系统功能,但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功能未完善,甚至还有部分功能尚未完全开发利用。例如在基础信息管理中的“人员信息维护”这一模块,每年需录入人员信息,不能直接将系统里人员信息直接推送至下一年度,这样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仅增加了,还影响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此外,一体化系统中对于与资产系统、决算和报告、绩效评价等相融合的编报功能还未实现,目前仍是多系统并行阶段。
4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4.1强化领导层业财一体化意识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改革预算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体现资金上的“预”,又体现工作上的“管”,单位领导层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动者,财务人员是执行者。作为单位领导层,必须筑牢预算管理理念,不断强化业财一体化的管理意识,业财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业务和财务的战略目标相统一,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管理服务的;二是业务和财务相辅相成,业务活动、业务安排是预算编制的依据,预算的执行贯穿业务活动全过程,通过项目库管理,要求事前规划决策、事中过程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从而为业务开展提供可靠的决策和指引。为更好发挥业财一体化管理作用,必须推动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努力发挥人人参与预算管理的主人翁精神。
4.2拓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操作局限,加强系统操作培训
既然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要求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那么就应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增加配置财政专线电脑配备,满足工作硬件需求。由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了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工作技能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等专业技能学习,熟悉一体化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要求和功能,推进自身从核算型会计向全方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转型,业务人员要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年度预算管理工作中,熟悉一体化操作系统和预算执行全流程。通过加强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和透明度,提升事业单位对一体化系统的使用和分析能力。
4.3运转类项目“二上”避免过度精细化
由于日常管理过程中很多开支都是临时性、不确定性的,如设备损坏维修等,且对于确定性的开支也不能准确估算发生金额,如水电费等,如需精细化管理所有支出项目,就显得不太人性化。因此,一是建议对于严格开支、必须遵循政策要求的项目,如“三公”经费、政府采购预算等支出经济分类需细化到“款”“项”级外,其他运转类项目支出经费分类明细到“类”,实现支出整体把控、统筹安排,实在需要调整的,可于年底通过“预算调整和调剂”模块申请统筹调整;二是建议对于预算执行设置合理执行偏差,如允许支出经济分类指标执行偏差在5%以内的资金,通过设置中间库由预算单位自行进行统筹重分配,据实合理调整,减少预算调整的繁琐流程。
4.4加快完善一体化系统相关功能模块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是2021年开始启用的,很多功能尚未开发利用,随着系统使用过程中问题的凸显,急需加快完善和开发一体化系统的相关功能,深度融合预算管理、支出标准体系、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等功能模块,达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一是融合内部控制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是贯穿预算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有力监管机制,也是贯穿单位管理全过程的,因此一体化系统融合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及要求、嵌入报销票据自动识别功能,有利于规范和管控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的风险,促进单位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融合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管理系统融入一体化平台,录入资产管理信息、导入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根据制度设置管理标准,如报废年限提醒、资产配置数量标准等,及时处置需报废的资产,将资产月报、年报纳入一体化系统进行编报,联合采购验收及会计核算即可自动生成报表。三是融合绩效评价系统。目前绩效评价没有单独编报系统,都是通过收集相关纸质材料(如开工令、支付凭证、验收报告、调查问卷等)对项目进行自评,填写相关表格和自评报告,这不利于考核预算单位绩效指标完成的真实情况。若在一体化系统中增加绩效评价模块,形成以预算编制为起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终点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直接在系统进行该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对实施项目预期设想与工作成果的对接,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四是融合决算编报和政府财务报告系统。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双报告”编报要求,目前对“双报告”编报是分别使用不同系统,通过会计人员手动录入相关数据信息,由于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已在一体化系统运行,因此应尽快开通决算编报和政府财务报告功能模块,实现财务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编报的准确率,强化预算管理和决算、报告的作用与反作用机制,让两者相互牵制、相互促进,以此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真正把一体化理念落到实处。
5结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以预算编制为源头,辐射全业务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能够全方位提升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增强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工作的协调性和提高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体现出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系统相关功能,不断规范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增强事业单位为人民干事业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李静.浅析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22(4):68-70.
[2]王爱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J].西部财会.2022(02):4-6.
[3]卢灿.基于业财一体化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研究,2021(17):82-83.
[4]刘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37-39.
[5]王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3):50-52.
作者:关俏玲 单位:广东阳江森林公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