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养殖场饲养乳猪的管理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从饲喂初乳、寄养、保温、保湿、通风、补铁保健、断尾、去势、免疫、教槽10个方面介绍了规模养殖场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旨在提高规模猪场的乳猪生产效益。
关键词:规模养殖场;乳猪;饲养管理
乳猪是指21日龄内的仔猪。科学有效掌握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能提高乳猪的免疫力、成活率、生长速度、均匀度、断奶重、转栏率,减少乳猪断奶应激,降低发病率,还能减轻母猪的哺乳负担,有效利用母猪,进而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笔者结合长期养殖实践经验,将我县规模养猪场运用实施的乳猪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供广大养猪场(户)参考。
1饲喂初乳技术
(1)初乳为母猪产后3~5d分泌的乳汁。母猪分娩后,乳猪吃初乳前应挤掉每个乳头的第1滴乳汁(病原含量较多)。母猪分娩后12h内,辅助每头乳猪在出生6h内能够及时吃足初乳,可提高乳猪的免疫力。(2)若乳猪大小不均、体质强弱不同、母猪产程过长,要及时进行哺乳调整,重点帮扶弱小乳猪和第8头以后出生的乳猪定位吃靠前的乳头,一般3d后即可自行固定乳头。该方法可使全窝乳猪发育均匀,提高乳猪的成活率。(3)当母猪有效乳头数小于所产乳猪数时,可将乳猪按顺序平均分成2组,用记号笔在背上做好标记,进行分批哺乳,1组先吃初乳,另1组关在护仔箱内,1h后2组对调,重复2次。每次做好饲喂次数、饲喂头数、固定乳头的记录。对于弱小乳猪,可以一直放在母猪栏吃初乳,必要时可辅助其吃初乳或人工饲喂初乳。(4)从母猪分娩开始到分娩后6h内收集初乳,同1头母猪2次收集时间间隔30~60min,收集时动作要轻柔,收集后在奶瓶上标记栏位、编号。(5)初乳饲喂在出生后6h内进行,先饲喂第8头后出生的乳猪和瘦弱乳猪,每次饲喂量以乳猪挣扎不食为准,每头饲喂3~4次,每次间隔1h。饲喂1次在乳猪颈部画红线标记1次,总量为60mL/头。1头1个奶瓶,每个奶瓶固定饲喂并做好标记,批次间不交叉,每次饲喂完毕后立即将奶瓶用干净水冲洗清洁待用。
2寄养技术
2.1确定是否寄养
2.1.1确定寄养乳猪
(1)以下情况可寄养乳猪:母猪有效乳头数少于产仔数;窝产乳猪体重、个体差异较大;胎次过高或后备母猪奶水质量、体况差;母猪产后患有乳腺炎等相关疾病治疗无效;弱小乳猪的嘴较小,与母猪乳头大小不匹配;母猪乳头上下间距过大,弱小乳猪吸乳困难;母猪拒绝哺乳或哺乳次数减少;母猪产后无乳,或产后死亡。(2)在产后24h内做出寄养计划,确定寄养乳猪数,记录每头母猪哺乳的乳猪数、需寄养的乳猪数,将所有乳猪按大、中、小体型分类。
2.1.2确定代养母猪
(1)选择胎次相近(一般2~5胎),正在分娩或刚结束分娩的母猪。(2)代养母猪泌乳能力佳、有效乳头充足、母性好、带仔能力强,自身及所带乳猪无传染性疾病。
2.2寄养原则
(1)代养母猪有足够有效乳头数,保证每头乳猪都有1个有效乳头。(2)寄养的乳猪数最小化,可以减少乳头竞争产生应激,确保母猪的哺乳能力。(3)尽量转移较大的乳猪,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改变产生的应激。(4)代养母猪哺乳相似体型、个体差异不明显的乳猪,可以减少强弱个体间争抢乳头,也方便饲养员集中护理,提高乳猪生长的均匀度。原窝中个体差异较大的乳猪也可互换,或寄养给其他乳猪体型相似的母猪。(5)健康乳猪不能寄养到发病乳猪窝内,发病乳猪也不能寄养到健康乳猪窝内,避免交叉感染。(6)确保寄养乳猪与代养母猪身上的气味混合,避免代养母猪不接纳寄养乳猪。在混群前隔离母猪,将所有乳猪一同放入接产筐,并往其身上撒有香味的爽身粉(如密斯陀)30min以上,可掩盖寄养乳猪身上的气味,达到与原窝乳猪气味混合的目的。(7)寄养前保证每头乳猪吃足初乳。
2.3寄养方式
(1)早期寄养:在乳猪出生后6h内,当母猪窝产乳猪数过多或奶水不足时,将做好标记的乳猪寄养到同期分娩的其他母猪窝中吃初乳。(2)交叉寄养:乳猪出生6~24h,在吃足初乳后将同期分娩的乳猪进行调整,使每窝乳猪头数与该窝母猪的哺育能力一致,同时乳猪体重大小和强弱也基本一致,这是最常见的寄养方式。(3)往回寄养:将出生2~3d的弱小乳猪寄养到后分娩的母猪窝中,这样可以将1窝中比较弱小的乳猪转移至另1窝更小的乳猪中,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后期寄养:母猪分娩3d后,将病、弱、体重偏小的乳猪寄养给另1头母猪。(5)分批寄养:将出生15~17d的乳猪寄养给刚断奶的母猪,让原本哺乳15~17d乳猪的母猪哺乳8~10d的乳猪,哺乳8~10d乳猪的母猪哺乳3~5d的乳猪,哺乳3~5d的母猪哺乳新生乳猪。这是产仔数较多时增加母猪群哺乳能力的1项技术,该寄养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经常转移乳猪,会增加生物安全风险,通常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4寄养注意事项
(1)乳猪吃过初乳后尽快寄养,通常是产后6~24h进行,最好在分娩结束后1h内完成。(2)在寄养之前,必须先评估每头代养母猪的哺乳能力,确保其带仔数不超过哺乳能力。(3)寄养后仔细观察乳猪吃奶情况,对不能吃到奶的乳猪必须再次寄养,重新寄养给其他分娩的母猪。(4)乳猪死亡而空出的有效乳头也可用于寄养乳猪。(5)注意用记号笔在寄养乳猪身上标明,并在代养母猪产仔卡上记录原产乳猪数、新养乳猪数、日期、每头乳猪吃奶及乳头定位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等。(6)寄养后的乳猪若与新生乳猪日龄超过3d,则不能寄养给新分娩的母猪。(7)禁止乳猪在不同的单元间交叉寄养。
3保温、保湿、通风管理技术
3.1保温技术
3.1.1保温灯升温
(1)乳猪出生前,检查加热器、风机及通风设施运行情况,将分娩舍环境温度控制在22~24℃。(2)乳猪出生后,打开护仔栏保温灯,根据日龄调节悬挂高度,控制保温垫温度。出生至7d保温垫温度维持在32~35℃,出生7~14d维持在30~32℃,出生14~21d维持在28~30℃。
3.1.2湿帘降温
当舍内环境温度高于乳猪适宜温度时可采用此技术。(1)使用湿帘散发水蒸气带走产房内的热量从而降低环境温度。不宜使用冰水湿帘,因冰水会延长水蒸气蒸发的时间,减弱降温效果,一般用常温水帘。当大气压力、过帘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湿帘面积不变的时候,可适当升高湿帘的水温,增强湿帘的降温效果。(2)当分娩舍外湿度超过85%时停止使用湿帘。因外界空气湿度大,湿帘带入产房内的水分无法蒸发,降温效果差。(3)水藻和矿物质沉积会导致湿帘孔堵塞,使湿帘湿度不均匀。在1m3水池中加入蓝矾2~3g/次,2次/周,可有效防止水藻滋生;每周排水1次或根据水质定期加入4%~5%稀盐酸溶液可有效清除矿物质沉积。(4)湿帘长时间保持流水会增大舍内湿度,使用时设置间歇开启,保持湿润即可。每天确保湿帘彻底干燥1次(最好在凌晨低温时段)。(5)一般100m2湿帘的适宜过帘风速为1~1.5m/s,150m2湿帘的适宜过帘风速为1.5~2m/s。风速过低会使靠近湿帘处的地面湿度过大,或带入舍内的水量不够而影响降温;风速过高会使舍内负压增大,风机阻力增大,影响风机使用年限。
3.1.3保温状况评估
(1)温度适宜时,乳猪会在保温灯下的保温垫上侧睡,四肢平展,相互靠近。(2)温度过高时,乳猪会分散睡,远离热源。此时应拉大保温灯与保温垫间的距离。(3)温度过低时,乳猪会挤在一起或打堆,甚至发抖。此时应缩短保温灯与保温垫之间的距离。(4)若局部温度正常,但乳猪的行为表现畏寒,则可利用烟雾发生器检查风速是否适宜,是否存在贼风,若有贼风应堵住风口或缝隙。
3.2保湿技术
(1)在温度适宜时,若舍内相对湿度过低,灰尘容易漂浮,对乳猪的呼吸不利;若相对湿度过高,病原易繁殖。因此,在适温环境下,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能过低或过高,适宜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2)在低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增加,乳猪感觉寒冷,会减慢增重和生长发育,影响生产性能。此时应升温,在廊道撒干燥剂或生石灰粉去湿,适量通风换气。(3)在高温高湿时,猪体热散发困难,影响乳猪采食量,甚至引起中暑死亡,同时也有利于病原繁殖,乳猪易患湿疹等皮肤病。此时应停止使用湿帘,加强通风换气,降温减湿。
3.3通风技术
(1)冬天为了尽量减少乳猪体热散失,同时排除舍内多余的水汽和有害气体,减少呼吸道疾病,节约能源,推荐乳猪舍最低换气量为50m3/(h·头)。(2)夏天为了排出舍内的闷热、有害气体、灰尘,减少呼吸道疾病,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排出热量,形成一定气流(1.5~2m/s),使乳猪有舒服感,推荐乳猪舍最高换气量为1500m3/(h·头)。(3)乳猪舍进风口的风速低于2m/s,风会下沉直接吹到乳猪身上;高于6m/s易造成乳猪应激反应,出现生长性能下降、咬尾、发病死亡率升高等。推荐使用3~5m/s风速,可形成舒适气流。
4补铁保健、断尾、去势技术
4.1补铁保健
补铁应在乳猪出生3~5d内进行,可选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等补铁剂(按产品说明书方法、使用剂量、注意事项等)。使用连续注射器,装上9×15号注射针头(1窝1颗),倒置瓶口,抽取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将针头朝上排尽空气,按注射剂量调整好注射刻度,小心抓起1头乳猪并保定好,按从内向外点状螺旋式涂擦方法用酒精棉球消毒乳猪耳根部,稍停片刻后,针头与皮肤呈90°角向消毒中心部位缓慢注射,注射完稍停顿后再缓慢拔出针头,防止药剂溢出(若药剂外溢较多应补打1针),拔针后用干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1min以上,将乳猪放回栏中。
4.2断尾
(1)断尾能防止乳猪发生咬尾恶癖、受伤发病、粪便污染猪群及周边环境、消耗能量。断尾后猪的肋间脂肪沉积增多,肌纤维变细,适口性增强,屠宰率提高4%~5%[1]。(2)乳猪出生3~5d即可断尾。首先预热电热断尾钳15min,小心抓起乳猪,将尾根部2~3cm以外的部分放入电热断尾钳剪掉,停留1min以上止血,然后放入栏内,继续进行窝内其他乳猪断尾。断尾结束5min后,检查所有断尾乳猪,如有流血情况使用止血带包扎,15min后拆除。
4.3去势
4.3.1正常乳猪的去势
(1)将乳猪抓起放在阉割台上或者抓住后腿跗关节,牢牢夹紧肩部区域,让其腹部朝向术者,暴露睾丸。(2)检查睾丸,若睾丸大小不对称、触摸能摸到柔软的肠道、按压腹部时腹股沟有隆起、倒提乳猪轻压阴囊时腹股沟有隆起,则表明有疝气,可暂不去势并标记备注,后续按照疝气乳猪的去势方法操作。(3)检查是否有腹泻的现象,如有腹泻暂不去势,标记并放回栏内。(4)术者清洁消毒双手,用酒精棉球从内向外点状螺旋式消毒阴囊皮肤,待酒精干后用手术刀小心切开皮肤和睾丸外白膜,切口要整齐且小到睾丸刚好能挤出即可。(5)向外轻挤睾丸,将睾丸和精索缓慢全部拉出剪掉,用碘伏从内向外点状螺旋式消毒术部皮肤,然后再按相同方法涂擦鱼石脂消毒防止感染,将乳猪放回栏内。(6)全部去势完成后,检查乳猪是否有流血过多、肠道脱出情况,若有需及时止血,还纳缝合。
4.3.2疝气乳猪的去势
(1)饲养员双手倒提乳猪,使腹部面向术者,术者双手清洁消毒,用碘酊棉球从内向外点状螺旋式消毒腹股沟疝环处的突起部位,用手术刀纵向切开1cm切口(注意不能切破睾丸外白膜),用刀片钝端小心分离皮肤层、肌肉层和白膜,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出睾丸,小心分离韧带。(2)挤出睾丸及包膜后用止血钳夹紧睾丸和白膜,用捻转的方法将肠道挤回腹腔,用弯钩针从白膜中间穿过并绕圈结扎此处。在结扎处外端适当距离处切除睾丸、精索和白膜。(3)止血钳夹住白膜沿皮层缓慢塞回腹股沟开口处,涂撒适量青霉素粉,结节缝合肌肉,连续缝合皮肤,在缝合处涂撒适量青霉素粉。(4)单侧阴囊疝用去势法摘除另侧一睾丸,双侧阴囊疝重复以上步骤,在皮肤伤口处涂抹鱼石脂。(5)肌肉注射1针长效抗生素(如10%长效头孢噻呋0.5mL/头),用医用胶带按“8”字形从后到前缠绕,腿间缠绕2次,腿部周围缠绕2圈,24h后拆除。(6)检查乳猪是否有流血过多、肠道脱出情况,若有需及时处理。4.4补铁保健、断尾、去势注意事项(1)补铁剂注射最好与断尾、去势等操作同时进行。(2)去势手术应尽早完成。(3)乳猪被抓时发出尖叫,会使母猪不安而攻击人,工作人员应注意安全。(4)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手术刀划伤自己或他人。(5)整个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器械、人员、手术部位消毒,确保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6)每次操作完毕后要在产仔卡上做好记录,所有器械、器具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涂擦消毒。(7)准备2个以上接产筐轮换交替使用,每窝用后要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5免疫注射技术
按猪免疫程序及时对乳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等疫病的免疫。(1)彻底清洗消毒双手,根据免疫猪的头数和剂量计算所需要的疫苗总量。(2)从仓库领取所需数量的疫苗,逐瓶仔细检查封口是否完好,瓶签上疫苗名称、批号、有效期、容量和使用方法的记载是否清楚,疫苗色泽和物理性状是否与说明书相符等[2]。疫苗封口不好、记载不清楚、不相符的禁用。(3)填写《疫苗领用记录表》。(4)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疫苗回温至常温。若需稀释液,稀释液也需回温且与疫苗等温稀释。(5)疫苗上下颠倒混匀后,用装有9×1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瓶塞,倒置瓶口,吸取一定剂量的疫苗,将针头朝上排尽空气,调好所需剂量。(6)注射时用碘伏棉球从内向外点状螺旋式消毒耳根部,待碘伏干后,针头与皮肤呈90°角在消毒中心部位进针(避开血管)缓慢注射,注射后稍作停顿再缓慢拔出针头,防止疫苗溢出(若疫苗外溢较多应补打1针),拔针后用干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1min以上。(7)标记已免疫乳猪,继续注射下1头直至全窝。(8)填写免疫记录表。
6教槽技术
(1)查看母猪分娩记录卡,核对乳猪达到14d开始教槽。(2)乳猪喜食有香味、新鲜的饲料,应将教槽料包装袋置于干燥、凉爽的地方,打开取料后扎紧。每次加料时用“三指法”向料槽中放入少量教槽料(30~50粒),逐渐加料,不能过多,少喂多餐,每天饲喂4~5次。(3)加料前应及时清理被弄脏、弄湿的剩余饲料,清洗并晾干料槽,或者更换料槽。保持教槽料新鲜、无剩余、无发霉变质。放置料槽的地方应避开水、热源和排粪区,特别要避开角落,最好放置于产床的1/2处。(4)产床上安装饮水器,提供充足的饮水。(5)乳猪具有较强的探究行为,可用其感兴趣的方式饲喂教槽料,如:用小的料槽或托盘装饲料、不限制采食、用较大容量的圆料槽供几头猪同时吃料、经常移动或更换料槽等,可以更好地刺激和带动乳猪采食,提高采食兴趣,使其尽快从哺乳期过渡到断奶后采食固体饲料,减少断奶应激,保持较好的采食量,提高生长速度。(6)每次记录教槽料饲喂量、饲喂时间。
7小结
保证动物福利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是培育健康乳猪的基础,也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必要条件。该饲养管理技术操作性强,容易掌握,能满足乳猪健康生长的基本需要,目前已在我县大型规模养猪场运用。经统计,运用此技术以后乳猪的成活率提高2%,发病率降低2.8%,生长速度提高2.2%,断奶重增加2.2%,体重、均匀度、转栏率增加5%,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伟.浅议仔猪断尾生长的优点和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287.
[2]张欣.猪场疫苗免疫的操作细节[J].养猪,2010(2):80.
作者:李红艳 蒋宗仁 单位:绥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绥阳县畜牧渔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