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3篇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篇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本科三年级4个班的131名学生中开展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于学生本位优化教学内容,以“四个自信”为核心、使命担当为基调从时事热点、典型事件和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将两者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进行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评估学生对课程认可度和教学效果。结果:95.24%的学生认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8.41%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管理学后有所收获;访谈及作业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明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坚定信念并增强职业使命。结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使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同向同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本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护理教育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护理教育领域对其实践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主要集中在内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中[1]。护理管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科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其在从事临床实践时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2]。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不单是向其传授管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应注重价值观的培育,塑造完善人格、培育精神信仰。因此,本研究基于学生本位对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实践特征的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对象

本研究选取本科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即2019级),该年级共4个班,有学生131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104人,年龄20~23岁,均经国家高考统招录取。课程在第五个学期开课。

2方法

2.1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1基于学生本位的教学内容优化

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3-4]。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为实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奠定基础,也是避免思政元素生硬、碎片化植入的前提。本课程的教材选用由吴欣娟和王艳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管理学》(第四版),教学内容以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五大管理职能为主线,将护理实践中的管理如护理质量管理穿插其中。以往的教学以知识本位为主导,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5]。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护理本科生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及管理经验,在理解抽象的管理知识时存在困难,加上部分学生对课程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成为管理者才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知识本位教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本位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最根本、最先考虑的因素,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着眼其学习和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7]。基于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内容优化,首先转变护理管理学受用客体是管理者或准管理者的观念,以学生当前最关注的问题着手。例如,在“绪论”中以“在就业选择医院和科室时我应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护理管理学的重要性。

2.1.2以“四个自信”为核心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为国家培养相关职业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专业思想不牢固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因此,本课程将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基调,增强四个自信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和灵魂。例如,在“绪论”中观看“《面对面》:医院被洪水围困时他们挺身而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管理,领悟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在“计划”中讲述“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深远影响,增进对“战略计划”的理解,同时增强道路自信,明确护理专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价值。课程思政素材及元素见表1。

2.2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

2.2.1创设情境,以问题推动思维发展

为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衔接,本课程以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将每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凝练为现象问题,使教学内容以“问题形态”展现[3];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初步认知后,创设情境、引入临床案例训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设计辩题,通过辩论训练辩证逻辑思维,在“辩”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并强化价值信念,升华教学内容,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临床护理工作忙不忙?”作为导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对“护理工作模式”“护理排班方法”等有初步认知后,创设情境“令护士长头痛的春节排班”,训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辩题“排班应以病人为中心还是护士为中心”激发学生思考、训练逻辑思维,并将“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生命至上”的职业价值观引入,将教学内容升华。

2.2.2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估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

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8]。为综合评估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如观看“《面对面》:医院被洪水围困时他们挺身而出”视频,撰写“我对护理管理学的理解”主题作业,评估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及使命担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临床护理操作收费能否与护士级别挂钩?”展开辩论,评估学生对领导职能中激励因素和医院公益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课程结束时开展模拟面试,赋予学生面试官和应聘者双重角色。作为面试官,以5~7人一组组成管理团队对应聘者进行提问;作为应聘者,对个人简历、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介绍并回答面试官提问。模拟面试不仅是学生对过去大学生涯的一次总结,且有利于日后就业进行双重角色转换,促使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综合考察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职业情感、思想动态。

2.3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2.3.1评估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在评估前,告知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不会影响其期末成绩。①问卷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设问卷对围绕着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学习收获两方面进行评估。②面对面访谈:从完成问卷的学生中选取能够为研究提供深度而多元资料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选择访谈对象时综合考虑问卷填写情况、综合成绩排名、性别等因素。为避免授课老师对访谈结果的影响,访谈由经过访谈培训且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大学4年级学生主持,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准。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全程录音并转录成文字。学生的作业及面试也作为访谈资料的补充加以分析。

2.3.2结果

126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完成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8%。95.2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8.41%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管理学后有所收获”。74.60%的学生认为对护理学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74.60%的学生认为对就业择业观有积极影响;79.3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对管理理论与原理的认识;80.16%的学生认为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10名学生参与访谈,其中男生2人。访谈时时间13~28min。①课程教学设计合理。学生G:“关于概念,其实那些文字我们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后就感觉有点难理解,但是通过案例,特别是老师解析后就觉得这个概念也不是那么难懂”。学生K:“真实发生的事情比较吸引人。”学生Z:“案例的融入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深入、有趣。”②明确了未来职业方向。学生Q:“我觉得对我以后职业的规划方面有积极影响,因为以前不知道从护士成为一个中层干部乃至高层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护理管理学》可以让我更加明确,给我动力。”学生M:“我上完课后觉得好像做一个领导也没有那么难,学了这些方法后觉得自己也是可以成为管理者。”学生S:“我对未来的职业更加充满信心,在未知的事物里我会始终坚守信念,勇敢向前。”③增强职业使命担当。学生H:“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第一位。”学生F:“必须努力在前线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④激发主动探索。学生P:“我在想是什么让医护工作者心甘情愿地留下照顾病人,这肯定有每个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心,但也离不开领导的魅力,领导职能可以唤起每个医护工作者内心的责任意识。”

3讨论

3.1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合理科学

护理管理学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人才的高等护理教育必修课程[2,9]。由于目前很多医院选拔护理管理者主要依据临床实践能力而非管理能力[10-11],使学生认为课程与自身无关,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觉得很没有必要学习,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且学生认为护理管理学受用客体是准管理者。基于学生本位优化提炼教学内容旨在缩小课程所传递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其学习兴趣。此外,当前信息化日趋成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途径多元且便捷,通过课堂传递知识不再不可替代。开展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能够赋予课堂教学更强的生命力[12]。本课程基于从社会热点问题、典型事件中挖掘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赋予护理管理学知识以灵魂。课程结束后,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看法发生转变并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95.24%的学生认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合理。可见,课程思政对课程本身具有提升作用,从热点问题、典型事件中挖掘思政元素,并以案例、故事为载体进行价值引领可提升专业知识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2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正向价值观形成

护理管理学面向的是大学3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但专业思想仍不牢固,职业生涯规划也尚不清晰,因此有必要在开展智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但若以传统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易使学生不自觉或无意识地产生排斥、逆反,甚至抵制心理。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影响[13]。本课程将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基调,将专业知识与时事热点、典型事件、专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引发学生感知、领悟正向价值观并内化,促使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本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结束后74.60%的学生认为对护理学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74.60%的学生认为对就业择业观有积极影响。访谈结果还显示,学生改变了“管理就是压迫”的观念,并激发其使命担当的思想自觉。可见,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正向价值观的形成。

3.3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护理管理学属于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此类课程具有开放性,这与学生本位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相契合,学生本位指出个体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14],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答案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价值观的选择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课程思政来进行价值引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课程思政能够满足处于心灵塑造关键期的大学生自主进行价值探索与被价值引领的双重需求[15]。基于知识点设置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可辨性的辩论题目,开展模拟面试,为实现课程思政这一价值提供途径。既往研究显示,课堂教学中开展辩论和模拟面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6-19]。在课前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资料,如学生提及“我向医院老师咨询了……”“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这一准备过程也是自主学习、主动进行价值探索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呈现自主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逻辑漏洞,并将价值观融入、启发其以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辩”“问答”中相互启发、积极思考,不仅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训练了其自主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20-21],提升了教学内容的高度和深度,实现了价值引领。

4小结

护理管理学作为应用型课程,授课过程中“只教书不育德”,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无法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护理管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课程中,对课程本身具有提升作用。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引导价值探索并形成正向价值观。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评估教学效果,辅以作业分析和课堂互动,未来可增加标准化量表等更客观地检验育人成效。

作者:郑佳映 陆思雯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篇2

一、前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为多元化、迷茫化、功利化[1-2],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显著的挑战。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要求,以及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再次突显培养高道德、高素质护理人员的必要性。护理管理学是一门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实践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其目的是促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其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及人文关怀素养培养,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因此,本研究以护理管理学为例,探讨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二、方法

本研究以2015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2016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纳入标准:完成护理管理学理论课程;完成38周临床实习,完成在线调查。排除标准:参与人员调查信息填写不全者。对照组按照旧版护理管理学教学大纲,完成课程学习及考核。实验组为2016级护理本科生,在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完成护理管理学课程。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针对护理管理学课程,基于新媒体介质,构建护理管理学课程微信公众号,全程推送思政案例,包括理论课前、理论课后、社会实践过程、临床实习期间,并组织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汇报。(1)理论课环节:授课老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课前通过微平台推送案例,课中结合授课内容引入并讨论。(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活动,思政文化主题演讲等,体验不同形式的思政文化;(3)临床实习阶段:推送护理管理学相关思政案例,实习护理管理期间每周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讨论汇报,出科考核增加读书汇报及思政案例学习汇报。实现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相互作用,三位联动,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研究对象完成临床实习时,志愿参与在线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量表[4]及社会价值取向滑块测验[5-6]。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量表相应条目采用Liker-type5点评分量表进行赋值,1分为“完全不同意”,5分为“完全同意”。数据收集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总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人,其中对照组86人(57.3%),实验组64人(42.7%)。对照组与实验组在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民族、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家庭收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个人物质型得分及个人精神型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社会物质型和社会精神型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12;t=2.259,P=0.025)(见表1)。组内比较就业价值取向发现:个人物质型及个人精神型得分大多数高于社会物质型和社会精神型得分(见表2)。社会价值取向: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均以亲社会取向为主,分别为64.1%,60.0%。

四、讨论

本研究构建了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基于新媒体推送思想政治文化载体,形成立体化交流反馈系统,并贯穿于思政教育关键环节、关键阵地,包括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均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大思政”氛围,促进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及情感参与,实现多点聚焦、合力推进思政教育,从而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社会物质型得分和社会精神型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个人物质和个人精神得分未见明显差异。可见此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上已初显成效。就业价值取向是就业观的核心因素,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体现[4]。实验组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相比对照组,社会取向更明显,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贡献,且服务社会的意识也更高。我们也发现对照组个人物质型、个人精神型得分均高于社会物质型和社会精神型,可见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仍呈现个人取向高于社会取向,以个人为中心,物质价值的追求高于精神价值的追求,且对照组比实验组更为突出。本研究结果也与杨琳[7]等调查结果一致,其发现目前大学生追求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是其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这可能与薄弱的价值观教育有关,并提出大学生教育应将思政教育、素质教育、诚信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教学中。可见,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非常必要,并有一定成效,今后应继续加强并深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思政学习及体验,切实推进全程育人、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各组社会价值取向无明显差异,均以亲社会取向为主,这与张振[6]等研究保持一致。相对于个人主义取向和竞争取向,亲社会取向具有较为积极社会影响。亲社会取向是指面对利益分配,考虑最大化双方所得的总和或者尽量缩小双方所得的差距[5]。而从亲社会取向转变到利他取向估计仍需要较长时间努力,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将有利于树立并巩固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促使其向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也与周叶露[8]等研究相似,其提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完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搭建在线学习第三课堂,丰富实习实践第四课堂,齐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本研究三位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紧跟信息技术,基于新媒体推送思政案例,从第一课堂教学阵地,延伸至第二课堂文化育人阵地、第三课堂临床实践阵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养相统一,知识树人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助力高医德、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五、结论

本研究以护理管理学为例,充分挖掘护理管理学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实习教学,聚焦关键环节及阵地,构建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将为护理院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赵慧函 杨丽 韦琴 凌瑛 应燕萍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篇3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大学三年级8个班级的386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40±0.63)岁。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4个方面进行改进调整。

(一)课程目标。改革后护理管理学的课程目标融入思政要素加入德育目标[2],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护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医务人员抗疫背景,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授课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每个章节结合抗疫典型事件、小组讨论、视频、主题演讲等,教学内容分三个版块提炼思政目标,对应拓展的课程思政材料,具体为:第一版块管理概述、管理理论(4学时),思政目标,家国情怀:使学生认知到,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高超医术,还要有家国情怀,不畏牺牲的精神。拓展的课程思政元素:(1)新闻事件:守护生命的行者—致可敬的中国护理人(视频);(2)新闻事件:风一程雪一程为君送一程—为援助武汉医疗队出征仪送行(视频);(3)案例讨论: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的使命;第二板块管理职能(12学时)。思政目标:(1)平凡成就伟大,引导平等、善良、奉献的护理职观;(2)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体现护理工作价值。拓展的课程思政元素:(1)新闻事件:湖北省雷神山医院的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建设;(2)抗疫分享:直属附院临床一线护士请战书;(3)抗疫一线护士札记:实时推送附属医院护士在湖北省抗疫日记;(4)主题讨论:特殊时期如何做到高效的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5)主题演讲:致敬最美逆行者—护理前辈;第三版块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安全管理(6学时)。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严格执行疫情下国家对医院管理的要求;(2)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特殊时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观。拓展的课程思政元素,专题讲座:护理部主任线下分享疫情期间医院防控措施。

(三)教学方法设计。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较为抽象,融人课程思政元素后,以“用我的生命守护你的生命”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等实时事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改变了课堂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讲授法的传统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1.小组学习。首先将每个班级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6~7名,而后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提前推送教学内容相关抗疫新闻事件和视频资料,并根据教学目标发起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其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最后利用线上教学进行小组汇报,对有争议的问题开展组间辩论,课后提交反思日记。2.反思式汇报。实时推送我校直属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在湖北省抗疫日记,要求学生根据抗疫一线护士札记进行反思性汇报,每次线上授课期间4~5名学生进行5分钟以内的汇报。通过每次课的渗入学习,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学生们认知到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高超医术,还要有家国情怀和不畏牺牲的精神。3.主题演讲。通过“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者10天时间昼夜奋战”和“512致敬最美逆行者———我想对护理前辈说”两个主题演讲,前者使学生深挖科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同时体会大疫当前全民同舟共济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后者的主题演讲,使学生认识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医护人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成绩考核评价。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3]的考核方式,包括小组讨论表现20分,反思式汇报10分,主题演讲10分和角色扮演10分,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期末考试评价为理论考试50分,评价主体为教师。

三、结果

(一)课程评价。课程组成员对课程进行了全程听课督导,评价结果均为良好及以上,认为本课程结合医护人员抗疫实时进行思政教育,在人文教育教学探索中展示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实现了有效的德育渗透。

(二)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课程质量评价表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结果体现在:91.8%的学生对于在护理管理学渗透抗疫思政改革效果为“非常满意”或“满意”;89.1%的学生认为拓展的思政内容,加深了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意识到护理工作价值和职业崇高使命感;87.6%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的融人提高了学习兴趣,让护理管理学课程不再抽象、枯燥,结合实例,体现管理科学的重要性,提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意愿和信念。

四、讨论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1.提升了学生学习满意度。受疫情影响,本学期课程主要采取线上教学,缺失的临床见习环节,使学生对临床环境更陌生,护理管理学作为人文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本身较抽象,而通过小组讨论、反思式汇报和主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抗疫时政,使学生们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习,增加了学习主动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2.3%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非常满意”和“满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满意度。2.提高了学生思政素养。近年来,护理界已高度重视护理人文课程建设,加强人文教育[4-6]。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政的教学改革,从学生“反思性汇报”“主题讨论和演讲”中我们发现,此次探索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护理管理学作为护生踏入临床实习前的最后一批专业课程,首先要设定大体思政培养目标,然后细化各章节的思政培养小目标,结合教学经验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政素养,最终输出高思政标准的护理人才。

(二)对思政元素在课程中运用的认知。1.思政元素的课程引领。护理管理学着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发挥课程的引领价值功能。这必须在正确思政教育的引导下,要进一步挖掘更加丰富的思想建设元素,这也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2.思政元素的切入点选择。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思政元素灵活巧妙的植入,让学生在自然中不断得到熏陶,受到感悟并愉悦接受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的问题。这在教学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前期认知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而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切入点,且要保证教学环节的紧密相扣。分别在不同课时阶段,对应思政目标,使学生对待实际问题时在思想上不仅仅以“我”为出发点去思考,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和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3.围绕思政元素的课程建设。护理管理学的思政元素教学实践,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一系列过程。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与时俱进的实际丰富案例讲解,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进来。一方面使学生更易接受,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从理论探索到教学实践的开展,最终上升到经验的理论化总结,反过来对课程建设起到充实作用。

作者:韩扬扬 刘鹏 苏爱华 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泰山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