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策略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从语文教材的内容分析,阅读是占据比例最大的一部分。而学生语感的培养,阅读活动的有效进行则是最佳途径,因为阅读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这恰巧也是对语感的定义。因此,身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分子,要充分了解到语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懂得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以及其理解能力的角度思考教学策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融入阅读状态当中,激发学生语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取得理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令学生得到相应的进步与成长。
一、诵读指导,从声音中培养语感
人们常说文字是无声的,倾诉是有声的。但倾诉不但有声,还充满着作者的情感。然而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也许不能够直接从作品的阅读中高效理解作者的领悟。因此,身为小学生的指导者,应当从诵读教学法出发,让学生从听觉中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诵读。以此在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及内涵的基础上使其得到语感的培养,期望学生养成聆听美好语言的习惯,愉悦自己的身心,以放松的心态更加高效地学习,呈现出精彩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题临安邸》这首古诗时,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这首古诗的朗读音频,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听的感受说说自己对这首古诗的情感认识,为后续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极好的保障。然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朗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情感的认识流利地朗读了古诗。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认真倾听了学生的朗读,并让朗读非常正确的学生当了“小老师”,向朗读有问题的伙伴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改正了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非常明显的错误,发挥了班级学生共同学习的功能优势,做到了和班级同学一起进步。接着,笔者为学生展示了自己从课前搜索的与作者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的详细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助力接下来的鉴赏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好开展。之后,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想要说的话,并让学生合作找出了这首古诗中一语双关的字,对这些字进行了深刻分析,使学生做到了潜心研读、体会诗情。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鉴赏成果,有韵味、有感情地再次朗读了这首古诗,助力学生的古诗学习体悟得到了很好的加深。在学完这首古诗后,笔者为学生引入了更多与这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相似的古诗词,并让学生根据朗读音频进行了朗读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这样,通过向学生传递朗读技巧,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对自己有用的朗读技巧,在后续的语文阅读学习中做到了正确朗读,促使学生获得了极其强烈的语文阅读探索成就感,笔者取得了精彩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二、合作模式,从交流中培养语感
于传统时期的课堂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过分重视自身的教学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导致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学生的语感自然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的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堂主人翁身份有充分认识,同时明白自身是学生的引导者,从而将合作模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展,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以更加强烈的积极性阅读,让学生在交流的环境中得到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与他人共同阅读的能力,实现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笔者先为学生出示了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片,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你们了解多少呢?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小组学生按照合理的分工,在课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了有用学习资料的搜集,并声情并茂地汇报了本组的资料搜集成果以及学习感受,养成了运用正确语感进行观点展示的良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倾听了他人的讲述,做到了尊重他人,不打断他人的汇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而且,通过资料的分享,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圆明园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降低了学生探索文本主题思想的难度。然后,笔者为小组学生布置了以下阅读任务:自由阅读这篇文章,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划分文章的结构,总结文本各部分大意。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学生帮助朗读文本出现错误的小组成员改正了有错误的地方,并合作商讨“如何对文本结构进行划分”,很好地从整体认识了这篇文本。之后,笔者根据小组学生划分文章结构的结果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让小组学生说说从文本中了解到的圆明园的辉煌,并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教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学生再次合作阅读了文本,做到了深度学习。这样,通过让学生合作进行阅读探究,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良好培养的同时,快速内化了有一定难度的文本知识,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索勇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取得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直观体验,从画面中培养语感
通常情况下,若不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学生往往不会产生参与课堂的主观意愿。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形象的画面对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总是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科技丰富的教育环境中,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员,可以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并结合具体的画面指导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完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任务。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在初始学习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关将相和的片段,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精神高度集中。同时也令学生了解了将相和的具体背景,为学生后续阅读课文奠定了基础。然后,笔者对学生说道:“大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给予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并尝试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接着,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技术重点对学生范读了一些精彩片段的内容,在画面的刺激下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在画面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理清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希望学生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体会文中人物的爱国思想。最后,笔者对学生提出了要养成顾全大局、知错认错这一优良品质的期望。这样,通过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工具,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文的阅读当中,在画面的刺激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顺利完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合生活,从情感中培养语感
语文是从生活中提炼的一门学科,作者也是从生活的经历出发创作的文章。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经历时,便能够进一步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进而得到语感的培养。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止一次强调了要在课堂之上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因而身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结合生活,融入作者创作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共同融入情感展开对文章的阅读,实现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目标。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在教学初始环节,笔者为学生介绍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梁晓声,并结合父母的生活以及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引入了新课。接着,笔者对学生说道:“我希望大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作者描写母亲的感人画面。”从而在刺激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然后,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片段,从而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充分唤醒了学生的爱母情感。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现实生活中有关孝敬父母的视频,希望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父母的不当之处,更好地理解的父母、尊重父母。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阅读课文,在情感中获得丰富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这样,通过结合生活展开阅读教学活动,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情感丰富的基础上得到语感的培养,同时在文章细腻、情感真挚的描写中对学生展开了孝顺父母的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质,大大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
五、扮演角色,从人物中培养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中体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如《军神》中刘伯承的无畏气概、《景阳冈》中武松的豪迈精神、《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等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对教材内容的充分了解,从而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和学生共同揣摩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更有情感地阅读课文,从人物的精神品质出发得到语感的培养,同时锻炼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最终呈现出理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笔者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阅读任务:接力阅读这篇文章,并运用掌握的翻译技巧,翻译自己阅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了阅读学习任务,有了清晰的阅读探索方向和流程。在这一具体的环节中,帮助学生完善了自身获取的阅读和翻译方法,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等各项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了说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引导学生根据彼此扮演的角色自由组建表演小组,为角色扮演游戏的开展做好了铺垫工作。接着,学生对文本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自己对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形象地将文本中的文言故事再现在课堂中。在表演时,学生做到了带着正确的语气、神态等进行表演,吸引了他人观看自身表演的欲望,享受到了成功的幸福感,更加期待后续表演活动的开展。最后,学生根据他人从说话的语气、人物的表情等各个角度提出的意见,完善了自身的表演,并说了说从两小儿以及孔子的语句中学到的道理,做到了牢固把握文本中心,增强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情趣。这样,通过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人物内心,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做语文阅读学习主人的美好滋味,更自觉地锻炼了自身的语感,取得了不可估量的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工作成效。六、提出问题,从思考中培养语感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当中,提问方式不再一如既往让学生沉浸在题海当中,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活跃的思维思考问题。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更是有利于集中学生的阅读状态。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文本的研究分析,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提出能够形成阅读连贯性的有效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助力学生在思考当中得到语感的培养,取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相矛盾》这篇课文时,通过课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价值是了解中华民族的成语故事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于教学初始环节,笔者便以“看图猜成语”的游戏活动给予了学生愉悦的身心体验,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韩非子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做好了文学积累。然后,笔者就课文内容对学生提问道:“矛和盾具体指的是什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从而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于是学生便带着思考的状态融入了课文的阅读过程当中。之后,笔者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是否与自己的诵读节奏相符,从而使学生更加熟悉了文本的阅读,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对学生强调这篇课文阐述的道理。最后,笔者进行课堂活动总结,对学生强调了以思考状态阅读课文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结合课文内涵希望学生说话实事求是。笔者通过将与课文相关的关键问题提出,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参与文本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了自相矛盾的意思,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确定故事起因到解决,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极大程度上取得了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其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与技能获取。因此,身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创新更多如注重诵读指导、开启合作模式、形成直观体验、结合实际生活、加强角色扮演、提出关键问题等充满可行性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充满对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最佳化,让学生的语感向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最大程度上助力学生形成语文素养。
作者:陈琴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策略篇2
何谓情境阅读教学?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特殊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内容直观化、可视化,并将学生带入文字世界中,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神奇魅力,最终培养出良好的语感。为了更好地开展情境阅读教学,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其价值、策略及形式进行合理的分析,抓住其要点所在,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
1解析语感组成要素,突显情境阅读价值
语感由多种不同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领会吸收能力。提升学生上述三种能力,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情境阅读的突出价值体现。
1.1加强语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要想培养良好的语感,首先要拥有一定的语句理解能力,要读得通、读得懂文章所表述的意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在这一方面是存在很大的缺陷。以往,教师只关注学生能否读通课文,要求学生进行多次的朗读甚至背诵。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能够顺利地把课文读下去,但却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长此以往,便会失去阅读兴趣。理解才是阅读的精髓,是高效阅读的基本保障,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学生才不会在一些语句上浪费大量的时间。那么,情境阅读是怎样加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呢?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对于很多语句并不理解。如文章开头:“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许多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将宇宙比作鸡蛋?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宇宙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需要教师巧妙地构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时,有些教师就会引入一些学生常见的情境,如“冬天,有些学生喜欢蒙着头睡觉,那么醒来后就会发现周围漆黑一片。于是,学生就掀开了被子的一丝缝隙,一缕阳光就照进了学生的眼中”,通过这样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就解开了学生语句阅读的多个疑问之处。借助这一情境,学生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联想。例如,由后文中的“天地分离”学生就会联想到起床的过程,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能够更加快速且准确地掌握文章内容,使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1.2加强文字分析,提高阅读质量
语感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语句的理解能力,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分析能力。文字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精髓,蕴含了大量深层次的奥秘,有时,一个文字就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字分析能力,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降低阅读的质量,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而将文字与情境结合,就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这是一篇文言文,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将文字真正理解却并不容易。以往,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只会简单地对全文进行翻译,让学生展开阅读。但是,听教师翻译和自己开展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能听明白,不一定就能自己进行分析。所以,采用情境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师常常会在课件上插入一些关键性的图片,如“小女孩在海边戏水”“小鸟叼着小石头翱翔天边”。学生在遇到文字分析上的问题时,观察这些图片,就能找到答案。随着年级段的增长,课文内容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所涉及的文字也会变得更加烦琐。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情境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教会学生应对陌生的词、多义字词的有效方法。
1.3促进内容吸收,增加阅读积累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所积累,能够进行实际应用,而内容吸收也是语感中的关键要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会要求学生进行背诵积累,但由于采取的方法不佳,难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大多数学生阅读、背诵的目的十分单一,单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忘得一干二净。那么,如何才能将课文内容真正转变成学生自身的积累呢?还需要以合适的情境作为介质。同样以《精卫填海》的阅读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仅有的几篇文言文之一,很典型。充分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文言文的基本认识,便于后续的学习。“死记硬背”并非良策,可以将每一篇课文看作是由几幅图画串联而成的故事,通过对画面的想象,学生就会自然地回忆起课文的内容。由此可见,情境阅读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的课文内容吸收,增加阅读的积累,是因为它能带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不会因为背诵而感受到压力,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头脑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结合语感涉及层面,制定情境阅读策略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完整、体系健全的过程,其中涉及多个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都对应着不同类别的课文,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合适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快速提升自身的语感。
2.1结合审美经验层面,开展审美式情境阅读
语感和学生的审美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的审美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越强。审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需要经过后天的引导,不断发现美、感受美,才能使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审美式情境阅读教学,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潮水似乎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为什么要将这样一篇课文放在教材中让我们学习呢?如果带着这样的疑问,就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不强,很难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审美式情境阅读,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开展审美式情节阅读?教师不妨将“往年钱塘江大潮中一些壮观的图片”插入课件中,在展开课文教学之前播放这些内容,并让学生就观看后的感想进行交流讨论。耳闻不如一见,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体验,才是审美式情境阅读的关键要素。首先,通过几张图片,改变学生对“大潮”的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讨论环节更是“神来之笔”,学生互相讨论中,能发现“大潮”更多美的地方,引发深刻的思考。最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学生对“大潮”印象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收获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加快了语感培养的进度。
2.2结合生活经验层面,设计生活式情境阅读
生活经验也是语感的重要层面之一。生活是学生了解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学生许多的文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情境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生活元素的投入,结合一些具体课文,将学生引入生活式情境中。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走月亮》的教学,作者在这一课中叙写了自己在月亮下行走的一段经历。然而,仅凭借作者描述,学生很难感受月光之下神奇又绚丽的世界。月亮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生活式情境阅读,让学生的阅读回归生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中秋节时看到的月亮以及月下的美景;其次,教师可以分享自身的经历,与学生的想法进行对比;最后,为了带给学生更加真切的生活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开展一次实地观察,在观察的同时重新阅读一遍课文。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每名学生都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成为培养语感的动力源泉,值得教师去不断挖掘。
2.3结合情感经验层面,组织情感式情境阅读
情感无处不在,世界正因为情感的存在而丰富多彩,文字是情感的重要载体,情感经验同样是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层面。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语文学习更加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对于情境阅读而言,“情”字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学生必须带着感情去阅读,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情感,从而精准地把握作者写作的主要思想。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繁星》的教学中,这篇课文虽然在写“繁星”这一种景物,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却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因此,在阅读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情感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几首与家乡、亲人有关的古今诗词,如余光中的《乡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孟郊的《游子吟》等。经过情感的调动之后,学生便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笔下的情感,快速提升自身的情感经验。教师通过情感式情境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使学生的语感逐渐得到提升。
3找出语感特征规律,优化情境阅读模式
语感是学生对文学的一种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固定的,会出现“时好时坏、时强时弱”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利用情境阅读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必须找到学生语感的规律及特征,对照出现的情况,实施合理的应对方案。
3.1根据瞬时性特征,快速变换情境
语感所具备的第一个特征便是瞬时性,这一特性与写作中的灵感类似。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场合,学生的语感会被瞬间激发。因此,教师在情境阅读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阅读状态的变化,及时对所引入的情境进行调整。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宝黛初会》的阅读教学。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篇幅较长,在课文中,主人公“林黛玉”前往多个不同的场景,然而,教师在组织情境阅读时,常常只会将故事锁定在其中一个情境中。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读到某一部分内容时,会产生较强的兴趣,但由于没有对应的情境作为支撑,兴趣很快就会消退。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通过合理的引导,立即对情境进行变换,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感本身虽然十分神秘,但并不意味着无迹可寻,而找寻学生语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细心观察学生阅读时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时机,把握一次机会,为学生的语感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3.2按照循序性规律,扩展情境深度
语感虽然存在着瞬时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循序渐进、有迹可循的。好比一个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虽然偶尔会取得高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难以获得理想的成绩,那么如何有效提升该名学生的成绩?唯有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引导,情境阅读教学也应遵循类似的原则。以《繁星》这篇课文为例,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顺应学生成长的规律,教师不必在一开始就将“情感”作为阅读的情境,可以选择构建一些生活情境,如让学生假想幼儿时期,自己和家人躺在草坪上看星星的情境。然后,可以按照时间的次序,对情境进行变换,如到了青年时期,还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一片天空,但是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再到壮年时期,没有了家人的陪伴,独自看星星。再到老年时期……相比于平淡又单一的情境阅读,这样的设置充满意蕴。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体验,快速且持续地提升自身的语感。当然,教师在拓展情境深度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做到适当、合理。
3.3考虑长期性原则,注重情境回顾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时间长、进度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类似,知识是缓慢积累的,而学过的内容也不可能永远牢记在学生心中,必然会有所遗忘。同理,教师在进行情境阅读教学中,也要对以往的情境进行回顾,让学生重温当时的阅读感受。
综上所述,情境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学生各项阅读需求,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希望教师能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创建阅读情境,为学生的语感培养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作者:王莉莉 单位:启东市和合小学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策略篇3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得以显著增强,其中,作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语感对于小学生了解语言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有着关键作用。基于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及阅读氛围,给他们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从而促使小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意义
(一)锻炼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认知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实际认知,使其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面对各种语言文字的时候,语感强的学生可以透过字面上的意义,体会到其中含有的感情,而且在掌握语言文字具体内涵后,能够发挥想象,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而不断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自身认知能力。
(二)发散思维,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语感属于表象因素及逻辑思维的结合,有助于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形象且活泼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展开描述,使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建立具体的人物形象,从而增强思维能力,同时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语感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丰富学生审美思想的基础,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感,提高其审美水平,能够陶冶情操,使小学生的精神品质得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基于语言文字明确作者的生平经历及背景,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感情和思想,并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使自身精神境界得到拓展,精神品质得以提升[1]。
(四)满足具体需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而对学生语感进行培养,可以满足他们的交际需求,提高其交际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通常要用语言表达观点及看法,从而让倾听者能够理解自己。所以,培养小学生语感,增强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实际敏感度,推动小学生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情感,能够有效满足其交际需求,提高小学生交际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的地位不平等
首先,师生之间缺少平等沟通,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仍然是课堂主导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思想及感情方面的沟通,仅仅是教师讲课,学生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就会逐渐丧失,其思考能力及想象力也都无法得到很好提升,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次,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会把重点放在讲解字词及内容上面,却没有重视学生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欣赏及体会[2-5]。随着新课标的推进,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忽视了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这样,在阅读完毕之后,对于文章里面的优秀叙述方法及人物描写方式,小学生大多都无法在实际写作中进行有效应用。另外,小学生学到的感悟能力及对语言的感知力都会在教学结束之后渐渐消失,导致学生语感能力逐渐降低。
(二)学生缺少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阅读兴趣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原动力,对于学生形成语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缺少阅读兴趣,无法自主展开阅读学习,进而无法通过阅读实践形成语感。除此之外,学生因缺少阅读积极性,会消极对待分析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等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其对于语言的体会就不够充分,最终导致语感能力难以发展。
(三)学生缺少足够的阅读积累
在全民阅读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学校都对小学语文阅读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开始增加相关的阅读活动。然而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真正使学生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更是无从谈起。语就意味着要说话,而语文阅读就需要学生读。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会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篇文章的理解及总结上,但有时候一些学生还没明白文章表达了什么,语文课就结束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不管是认知水平,还是接受能力,都处在刚刚起步、逐渐发展的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给这些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缓冲,确保学生可以成为课堂主体,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大声朗读文章,逐渐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和朗读训练是密切相连的,故教师可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即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以让学生长时间处于默读的状态,而要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的内容。小学生由于年纪不大,无法一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若是教师让学生默读,就会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分散,而大声朗读能够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文章内容上面。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语感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的全部内容,因为小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往往无法对全部内容展开理解,而是要让学生对文章阅读内容进行感知,这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积累素材的过程,而当学生的积累足够多时,才可以在后期语文阅读中逐渐理解掌握学到的知识[6]。同时,学生在朗读记忆过程中还可以体会到文章描述的各种景象,比如,在学习《海上日出》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声阅读“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部分。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文字所展示出来的画面,而学生若是一直默读,可能就无法充分体会到这种美丽的画面,进而也不能体会文字带来的力量及语言的魅力。概言之,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对语言的理解,进而有效培养语感。
(二)品味文字内容,培养学生语感
对文字的内容进行仔细品味,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当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其对文字内容展开分析及揣摩,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切入点,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及掌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比揣摩。即借助增加、替代及删除等手段,引导学生比较、分析阅读内容,使学生明确了解文章的具体思路,深入感受文字里面隐藏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语感。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时候,为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庐山瀑布的壮丽雄伟,教师就可让学生删减及替换掉诗里面的“挂、三千尺及落九天”,同时让学生展开比较和分析,感受删改前后表达出的含义的差别。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知道,只有这些词语才可以精准地表达出瀑布湍急、高耸及深入的特点,而且还能够领悟诗人对于祖国河山的喜爱。再如,在学习《井》的时候,作者使用了“痴痴地”“闪亮的”等形容词描写井水清澈,教师可把这些形容词全部删除,再让学生和原句做对比,同时提问学生:“哪一种表达方法看起来更好?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会觉得原句更好,这是因为形容词的加入让句子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然而若是删除这几个形容词,那么句子在表达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空洞且枯燥,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时无法激发出阅读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语感了。第二,紧抓细节,体会语句的韵味。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完美展现文章的生动,故当学生对文章的细节有了全面的掌握后,就能够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同时自身语感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7]。比如,在学习《一夜的工作》的时候,文章在描写总理工作严谨仔细时,通常是由“扶正转椅”及“一句一句审阅”等各种细节来体现的,在种种细节的刻画下,总理一丝不苟、认真朴实的形象一下子树立起来,充满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牢牢记在了心里面。概言之,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时候可通过删减词语,以及放大细节描写等手段进行重点内容的对比和突出,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增强自身语感。
(三)设定一个目标,逐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在小学时期往往无法在进行一遍阅读之后就充分了解并掌握文章的内容,所以要进行反复阅读。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提取文章表达的信息,继而按照得到的相关信息学习语文知识,就可以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精神及情感,从而培养语感。阅读教学和教师引导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树立阅读目标,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内容。而教师在设置具体阅读目标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完成。这样不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一致,而且学生实现简单的学习目标之后还会树立自信,这有助于其进一步达成比较困难的学习目标,从而培养语感。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的时候,教师就可让学生把文章大声朗读三遍,并且在学生第一次朗读的时候,让其找到问题“精卫是谁”的答案;在学生第二次朗读的时候,让其找到问题“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的答案;在学生开始第三次朗读的时候,让其回答“你从精卫填海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可以使学生在三遍朗读之后慢慢找到答案,从而有效培养语感。
(四)展开想象,形成情感共鸣
语感和想象力这二者之间是密切相连的,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通过各种阅读材料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使学生在想象中形成情感共鸣,促使语感进一步提高,同时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8-9]。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通过画面调动学生想象力。语文学科里面有着大量优美的高质量文章,故教师在针对文章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同时让学生在文章内容的带领下进行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第二,合理利用补白。在对文章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分层阅读的手段,引导学生基于上文补充下文,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创造性补白,增强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比如,在学习《丑小鸭》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阅读丑小鸭被欺凌的内容,继而让学生联系文章对后文展开猜测,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开,同时在创造性体验过程中,其创造能力及语感都能得到提高。
(五)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若是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爱好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积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自主思考,进而能使其语感逐渐得到培养。考虑到现阶段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变得随处可见,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在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阅读面得到扩展,以发展其语感[10]。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按照单元阅读主题,从网络上搜集整理相关的拓展性阅读素材(包括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一主题的不同作者等阅读素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进一步扩展其阅读面,培养其语感。例如,网络上面有着大量的阅读资源,涵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类题材,对此,教师应带领学生选择其喜欢的网络阅读素材,并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对言语进行推敲、分析、理解,从而形成语感。
(六)与实践及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感
文章内容来自实际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学生若是想对文章有深入了解,就要有足够的积累及生活经验。同时,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不该被教师及课堂所束缚,生活就是最大的课堂,同样也拥有最丰富的资源,故多样化的生活内容也可以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优质教材。语文学习和学生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从而推动学生成长发育。语文这门学科非常重视实践,故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语言沟通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语感。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进入生活,把语感学习的主要场地变成生活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语感的使用,提高学生语感。比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一些年岁较久的老街中,观察没人居住的老屋。然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老屋是什么样的?它发生了什么事?老屋的最终结局将会是什么?”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品味文章语言,研究故事发展,从而掌握文章主题。概言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观察、思考、讨论,能够启发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增强阅读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感。
(七)在倾听中培养学生语感
语言感受力是语感的关键部分。人在说话的时候,不管是语音、语调,还是语速的变化,都属于情绪的外化表现。比如,就语气词“啊”来说,通过不一样的语气、语调及语速能表现赞许、痛苦及伤感等情感。学会并可以“听”出这里面的意思,是语感高低的重要标志。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借助教材资源,使用语音表达,并使用音乐及视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听”语言中的情感及作者内心,从而培养学生语感。比如,在教学《望月》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在闭眼听录音的同时进行想象,想象出被月光照亮的江面及不断跳动的光斑,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语言的美妙之处。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往往有着不同的手段及方式,但不管教师如何选择,只有和学生自身情况还有对语感的把握情况相结合,进行科学的调整,才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语感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洪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5):225-227.
[2]徐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20):123.
[3]张红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119.
[4]薛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0):102-103.
[5]郭忠德.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3):365.
[6]陈春燕.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课外语文(上),2016(8):118-119.
[7]古力米拉·哈德尔.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2):120-121.
[8]林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3):57-59.
[9]成萍丽.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措施[J].新课程,2021(47):180.
[10]王永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1):51.
作者:汤誉聪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