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探讨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兴趣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兴趣探讨3篇

小学数学兴趣探讨篇1

摘要:教育工作在新课改的深入下有了新的方向,知识的传递知识育人工作的一环,当下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维度的知识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的更高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教育工作需要围绕着社会的变化做出调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想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师主导课堂调整为教师引导的方式。

一、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情景打造与小数除法计算相关的教学实例,以生活化的元素促使学生解决生活情景中的熟悉的生活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小数除法计算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体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生活化实际问题:体育老师每天都要在操场跑圈锻炼,假如体育老师今天跑了8圈,一共跑了3.2千米,花费14分钟,那么体育老师今天平均一分钟跑了多少千米?学生会根据实际题目的生活情景准确的列出算式“3.2÷14”,可以紧扣教学目标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计算。构造生活相关情景或题目,可以充分的调动小学生对于小数除法学习的热情,引导小学生对于生活现象的思考,帮助其进一步提升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有效地激发起对于小数除法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有机引入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单一不仅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所有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做好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在数学的课堂中有意识的引入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生成。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部分的学习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以计算24÷4=()做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笔算活动,先让学生通过列竖式的像是理解竖式中的2代表的是两个10也就是20÷4=5;4代表的是个位数的4个1,也就是4个1相除最后得到1个1,最后的计算结果就是5+1=6,综上可得24÷4=6。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计算的数学逻辑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意义,明白了数学的思想之后,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概念时也能深入,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到位,在后续的深入学习中也能游刃有余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就能知道原理,学生结合原理才能有效的运用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所学内容。在数学的知识讲解中忌讳一知半解的情况,学生不了解概念或是定理的数学思想就没办法做到灵活的运用,基础不扎实后续的学习也不能深入进行,所以数学课堂中做好数学思想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当下大火的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有机的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以“圆柱与圆锥”的内容为例,这一章节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知识是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因为会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组织学生探究: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关系是什么?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会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分析探究,学生在探寻二者关系的时候需要运用到圆柱和圆锥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通过探究学生需要对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适当的给予指引,让学生明白圆柱和圆锥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中蕴含着两者存在的关系,学生经过探究会发现圆柱和圆锥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中有相同之处和一些细微的差异点,这时候学生经过小组内的讨论会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学生在探索中会对圆柱和圆锥与深入的认识,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两种物体进行表面积图形的绘制和空间几何模型的构建,在实际的操作中不仅能深入理解两种物体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计算。

结语:

简言之,新的教育时代,素质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工作,通过有效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的探索使得知识内化为能力,在有效落实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提供生长的环境。

作者:梅桂英 单位: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中营镇民族中心学校

小学数学兴趣探讨篇2

1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部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逻辑性也较强。学生由于年龄特性,通过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与探索欲望,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数学素养。

2注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长,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性,其学习责任感及管控能力皆很弱,皆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太主动的产生,教师要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与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要以学生的兴趣点来创新教学方法,如以趣味性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并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地探索与研究。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则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小组调研,之后,再以小组经过调研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形成一份真实客观的社会调查报告。随后,教师则可根据小组的调查结果与相关数据作为教学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数学概念有更好的认知,同时可以利用相关规律及法则,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及实践运用有很好的理解。百分数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先进调研,让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成为教学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关联,这样,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则不再有畏难情绪。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可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生活实践中,小到去超市买东西,大到利用数学知识获取数据,再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归整,这些皆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可充分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为学生创设趣味必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获得高效的数学学习。

3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

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中要在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及兴趣点出发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高,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也会不断被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信心。如在教学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分数概念有更学入的理解,可通过互联网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进一步锻炼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能力。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对网络是十分熟悉且喜欢的。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不够深入的时候,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搜集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还可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网上教学案例来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可将分数的相关概念来进行渗透,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深入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更高,会自主思考与探索研究,兴趣则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力。同时这股持续的动力会让学生持续性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这样,教师则可高效推进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还可让学生在自由、活泼与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很好的提升,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游戏活动,使小学生体验轻松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充分运用趣味教学法,可引入学生皆感兴趣的游戏教学形式来进行,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三种货币单位有更好的认知与了解。教师则可将学生喜欢的游戏玩具的价格和这些玩具的价值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这3种货币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更好的理解,知道如何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教师可引导学生们进行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玩“抢购玩具”小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对三种货币的正确运用来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还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这三种货币来解决生活实践问题中,如购买东西等。再如,教师在教学“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也可采取游戏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在课下准备一些长与宽皆为一厘米的小方块若干,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摆放小方块的游戏,可让学生运用一厘米的小方块摆放不同大小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不过,学生们在摆放过程中,长长会出现摆放正方体的小方块不够了,有的学生在摆放长方体时也出现小方块不够的情况。这时,教师则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自己在摆放时需要几个一厘米的小方块,才能摆放出自己想要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同时,通过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信心,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

5通过实践,开发小学生智能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则可借助兴趣教学法,再融入生活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获得好的发展,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很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不高,这时,教师则可设计一种实践练习模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料来制作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高矮胖瘦”皆不一样的三角形,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习,可给予学生5至10分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演练,同时,教师可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三角形,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与边长等进行剖析,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来理解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让学生的智力不断获得提升。

6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探索知识的重要时期。在当前的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兴趣爱好点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不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谭珍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天宇小学

小学数学兴趣探讨篇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难点科目,是一门较为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旧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易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离不开对该门课程所产生的兴趣,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激发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学习数学知识,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明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查漏补缺,积极地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以此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成绩。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数学科目本就是一门抽象且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科目,而小学阶段又是小学生最初系统化接受数学知识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数学难题,有部分学生就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而放弃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此种情况就与学生未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密切的关系。简单来说,这一时期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遇到任何难题也不会退缩,反而会迎难而上,持续攻克数学难题。最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成长的起点。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强调“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这充分说明了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可以说任何学科的有效学习,都离不开所产生的兴趣。数学这门课程贯穿于学生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学生只有从小学阶段就对数学产生浓烈的兴趣,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学习难度更高的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应遵循主体性的原则。新课改明确指出,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这里“以人本文”的“人”所指的是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内容,并将课堂教学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实就是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可,坚持主体性原则,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切入点。同时,自主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那么不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多么精彩,学生也无法产生兴趣。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应遵循互动性的原则。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般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课堂主体。因此,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活动的机会,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脑。同时,教师还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尊重、肯定、认可每个学生的进步,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学科目本就是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数学教材内容也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深入掌握教材内容,从浅到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开展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最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应遵循学生差异性原则。这也就是说,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每一阶层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以此提升不同阶层学生的能力,激发各阶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因受年龄特征因素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导致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多以表面看到的为主,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情况。而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想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教学。情境教学是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师可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所学知识,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元素之一,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就可以充分结合数学元素,为学生创设故事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继而积极地投入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以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向学生讲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军军的六位同学一起到军军家里做客,军军妈妈看到军军的同学来找他玩非常高兴,便从冰箱里拿出半块西瓜平均切成了几瓣,分给了军军和其他同学,并且还拿出了三十颗糖果送给了军军的同学。”然后教师根据讲述的这个故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军军家共有几位小朋友呢?军军、雯雯和小春三个人的西瓜加起来是整个西瓜的多少?若军军有三颗糖,雯雯有四颗糖,小春有五颗糖,那么把三个人的糖加起来,是总糖数的多少?”通过创设此种讲故事和提问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将自己带入情境中,快速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教材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法,就是现阶段与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相结合所设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天真爱玩、好奇心重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旧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数学游戏又有较多种类,且玩法丰富多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借助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而在课堂上认真、专注地听讲,甚至每天会期待上数学课。学生只有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学习过程才是有意义的,并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对课堂游戏进行精准的设计,通过将游戏引入课堂,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的同时丰富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面积”这一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前在课下准备一些长与宽都是一厘米的小方块若干个,然后到课堂上将学生先组织起来,指导学生进行摆放小方块的游戏,可让学生运用一厘米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大小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摆放正方体时小方块不够了,而有些学生摆放长方体时小方块也有不够的现象。此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还需要几个一厘米的小方块,才能摆成自己想要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了。通过在小学课堂上开展此种借助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其完全吃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即使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会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仍旧无法改变每个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独来独往地思考,对于思维能力的发散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自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积极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甚至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再或者是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强有力的助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除法”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或者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解答。以买文具为例,教师可先向各小组抛出问题“一支钢笔8元,一个文具盒15元,一个书包25元,我们班里一共有60元的班费,那么请问各小组的同学,这60元的班费分别能买几支钢笔?几个文具盒?几个书包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小组内交流正确的答案,并进行独立的列式计算,然后在确定答案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提出相似的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并在其他小组解答完问题之后对正确与否进行判断。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比拼乘法表的背诵情况,在比拼背诵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通过此种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其实就在他(她)的手指尖上,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普遍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有浓厚的兴趣”,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想要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进行传统的课堂教材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为是,若教师仍旧以课本中枯燥的数学知识推动课堂环节的进行,极易致使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且联系生活教学的方式,也与新课程改革内容中所表明的“生活即教育”相契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科目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负数”这一课程内容时,由于负数这一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一个概念,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不懂,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加深对本节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在乘坐电梯时回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查阅天气预报中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以此加深小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负数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负数的小知识,如负数在我国古代的数学研究史。通过此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和掌握负数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魅力的感知。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使此种深度学习的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科目本就是一门较为抽象且逻辑思维较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不愿意主动学习的情况。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游戏活动、开展合作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以此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李红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