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方向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方向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方向3篇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篇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各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普遍设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应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优化课程内容,以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中小企事业单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经济管理和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的信息化人才。现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有关电算会计的知识、操作技能在会计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不但要熟知会计理论,还要善于会计工作实践,同时具备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能力。因此,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种种问题也在凸显,亟需进行改革。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

1.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原则

有统计表明,会计数据和信息能占到企业数据和信息的80%以上。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手工会计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这些会计数据的处理。于是,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给传统的手工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带来深刻变革。另一方面,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那么作为会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服务于经济、从属于经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每天都可能产生新的经济模式,引起新的经济变革,这些新的经济内容日新月异,不断影响着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因此,只要人类经济不断向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直接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深度发展,所以会计电算化又是个发展的概念。基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原则应为“重基础,宽口径”。“重基础”即为扎实学好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掌握会计理论和实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为学生走入社会迈出人生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着重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宽口径”则指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加宽学生知识面。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其知识体系应是更加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1.2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内容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从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就业基本群来定位,所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各类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实施主要路径、主要财务软件的种类及选购方法;熟练掌握通用型财务软件的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清工作思路的方法,从而使其具备在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和对各类型财务软件的即学即会能力,较好地具备独立开展会计信息化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课程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环境、政策,掌握会计信息化实施流程和相关准备工作;能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核算单位账套,配置操作员并进行财务分工,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熟练应用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表查询、转账定义及生成、期末处理等操作;能熟练运用财务报表系统进行报表格式定义和报表公式定义,编制出合乎规范的财务报表;能初步掌握排解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2.2方法能力目标

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能进行基本的软件安装、维护工作。

1.2.3社会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的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岗位变更的能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以及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组织和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

2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分析

2.1师资力量方面

由于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有关院校只能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设置“会计电算化”方向,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力量要么是会计专业,要么是信息管理专业,一般都是毕业后“转行”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研究。这样的教育背景产生的教学后果要么是对手工会计处理的简单重复工作,要么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开发教学。

2.2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有关于电算会计教学方面的教材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操作说明型,即教材选取市面比较主流的会计软件进行系统初始化、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设置、日常处理、账表输出等操作方法的介绍,偏重会计软件功能和操作应用。而据了解,这些年我国会计软件产业发展很快,各种财务软件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选择何种财务软件随意性较大。不少企业还存在中途变更会计软件的情况,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仍在使用盗版财务软件。会计人员所要面临的电算会计问题,远不是掌握某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所能解决的。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单一的软件操作技术教学,并不能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二是系统开发型,偏重信息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技术。这类教材是直接沿用本科系列教材,或是在本科教材基础上简化、压缩而来,以“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编程技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此类教材明显偏难,而且过于理论,与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不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他们所面临的电算会计工作,是如何更好地使用会计软件。以“软件开发”为内容的教学方案不符合“能力本位”的培养要求,对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作用不大。

2.3教学模式方面

在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模式也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更专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往往学会了也知道了“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操作的原理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基本的常规的系统维护能力,碰到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缺乏分析思考的能力,无法解决;二是只知道软件操作的“顺流程”,即只会按部就班的软件操作,一旦有问题要修改,“逆操作”就不会了;三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只会运用已经学过的财务软件,碰到其他软件就束手无策,适应性差。

2.4教学方法方面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一般以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案例,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模仿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财务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按软件功能结合实训资料,一边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一边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再由学生操作练习。这样的确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符合和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这种教学形态也基本还是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

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方向

3.1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3.1.1加强师资培训

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会计学、计算机应用、管理学、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相关知识。鉴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本科目录欠缺,可以考虑吸收本科经历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反之亦可,这样教师的信息化知识系统比较完备。同时,可采取新老教师结对一帮一的形式,由教学经验成熟的老教师带新教师,或者是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习考察,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1.2积极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

在强化本职师资队伍的同时,也可吸收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一方面,可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职业素质。

3.2加快配套教材建设

教材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工具。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应从会计教学的背景和环境入手,也就是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出发,让学生掌握并切身体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控制和决策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而不是仅限于财务软件系统开发或者是基于某个财务软件应用的手工会计业务模拟。教材中的全真模拟实验内容不能是企业人、财、物等信息的简单罗列,而应侧重在锻炼学生信息化实施能力,特别的手工系统的改造、系统设计,而不是系统设置、系统差错与纠错等。

3.3革新教学模式

长久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满堂灌,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上课累,学生上课也累,教学效果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该课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上强化实践操作,多采取引导教学的方式,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会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授课操作实践中,及时与学生沟通,调整教学中的不足,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岗位,面对各行各业不同的企业背景,能够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完成企业信息化实施。

3.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4.1建立教师主辅讲授课制度

一般来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班级的实践教学是很累的,通常是脚不沾地满场跑还辅导不过来,教学效果差。因此,可采用教师主讲和辅导相结合的制度,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形成一个团队,团队中的教师结构应包括: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大家可以在一起集体备课,以完备知识结构。另外,在理论和实践老师的安排上,又可以实行“主辅讲教师”制度,每个教师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3.4.2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实施岗位分工、项目教学、体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程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任务。

作者:黄敏 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篇2

会计电算化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利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工具与技术,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使会计工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减轻会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过去的会计工作中,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检索等处理过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计算机则瞬间便可以完成,并且还避免了手工运算时可能产生的错误,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确程度,为管理者及时地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会计数据集中处理,提高数据的共享性。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因此数据都是集中处理,特别是在网络和多用户环境下面,同一信息可以被许多不同的用户所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也就是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从而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本身就是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好,计算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到管理工作者的欢迎,而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尤为普及。随着各单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导致了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紧缺,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会计电算化及会计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热在各高校升温,各学校在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同时,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等专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财政部与有关财务软件计算机公司联合举办了系列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各地财政部门也积极的采取措施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了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

在各高校举办会计电算化专业和其它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许多专家和教师已清醒地看到,此举为社会解决了人才的部分急需,但毕业的学生也不尽人意,普遍存在着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严重脱节的现象,走上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具体表现在,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尽管学完了计算机和会计的基本课程,但对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还是一筹莫展,即使是学习了某种关系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但对如何利用程序设计工具设计一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或者部分修改某个会计信息系统,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这一点甚至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会计电算化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要学好会计电算化需要掌握会计业务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但缺乏相关的会计业务知识和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经历,导致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与此相反,会计等经济类专业具有较丰富的会计专门知识,在校期间通过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但缺乏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只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导致了会计等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二、没有一本能填补会计与计算机之间的鸿沟,即紧密联系二门学科知识的会计电算化实用编程教材。目前的计算机数据库教材,只介绍一些基本的命令、基本函数和简单的数据库编程,会计教材只介绍与会计有关的内容;即便是一些会计电算化教材,也仅仅大模样式的讲述一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和电算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各业务子系统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等,很少有书实打实地告诉学生如何从会计业务出发,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一个基本上能投入使用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很明显,学生所学到的只能在计算机上小打小闹而缺乏实战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各学校普遍采用毕业设计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遗憾的是,正是因为缺少一本指导学生开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用编程教材,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较短,不少教师和学生都很难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不少学生的毕业设计效果不佳。

三、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实验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设计会计核算程序,二是学习电算会计软件的使用。由于缺少适合学生使用的电算会计教学软件,故学生的实验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程度。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须做到以下几方面:1.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会计电算化须首先补充必备的会计知识,包括会计科目设置方法、会计科目代码编制方法、会计数据流程、记帐原理、日记帐和分类帐、过帐与试算平衡、会计记帐程序、编制财务报表等,目的是使学生基本熟悉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方式。2.详细介绍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为使结构条理清楚,可按会计业务划分模块设计总体结构,并设计可用于程序设计的数据结构,总体功模块可设计见图1。3.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有限,应详细讲解主要模块帐务处理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等模块的程序设计,简单介绍材料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产品成本子系统、产品销售子系统等系统的程序设计,整个内容采用同一数据库结构,形成完整的实用程序体系。4.简单介绍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商品会计电算化软件,包括该软件的功能模块,软件的特点,软件的使用方法等。5.构造较为合理的实验内容体系,应包括简单的帐务处理子系统程序设计、简单的工资核算子系统、简单的会计报表子系统程序设计及某种完整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应尽量增加实验课时,保证实验质量。

作者:张福祥 单位:潍坊学院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篇3

职业教育应实行产教结合,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既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那么作为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就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便将来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电算与手工并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讲会计电算化课时,我认为应首先讲清楚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从中总结出电算会计的优越性,并在练习时,使手工与电算并行,即先让学生课下手工做一遍,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做一遍,这样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亲身体会到电算会计确实有高效、准确等优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自动转账时,先让学生在课下把结转制造费用、计提折旧、计提职工福利费用、计提工会经费、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计提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收支类账户结转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并结转所得税、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年终利润清算等进行手工计算并做出会计分录,然后再让学生上机进行自动转账定义并生成自动转账凭证,学生上机练习后,兴趣大增,觉得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转账处理太快、太方便,效率太高了,因此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好电算会计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我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生动的语言,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互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讲多练,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是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是对于职专的学生,更应注重对其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上课时,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要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讲深讲透。这些重点知识掌握之后,关键就在于上机操作了。在上机操作时,应重点教会学生启动软件、系统管理、建账、记账、结账、查账及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步骤,弄清一个软件启动后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相当重要,熟练掌握了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将来到实际单位工作时,无论使用哪个财务软件,都能手到擒来,运用自如。此外还应重点教会学生在系统管理、建账、凭证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查账及编制会计报表各个环节的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建账时,对于科目的设置必须全面、正确,即设置好科目的编码、名称、类别、账页格式、计量单位、余额方向、辅助核算项目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设置齐全、正确,因它涉及到以后的日常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这里设置不全面,就无法得到会计核算所需要的资料,因此上课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建账要认真、细心,另一方面在学生做完后,逐个检查一遍,以保证建账的正确性。

三、精心设计上机实训内容,耐心辅导学生上机练习

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键在于上机练习。因此对于上机实训的时间和内容要精心设计。实训时间过短,学生对各项业务掌握不全面,不扎实,也很难实现岗位轮换。实训时间过长,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这样就需要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并精心设计实训内容,也就需要老师在编写实训资料时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所用原始资料和流程要具有很强的仿真性,并定期进行修订,以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例如讲到建账时,老师就要设计少而精的内容,既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具有代表性(如“实收资本”科目为金额三栏式账页,“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要设日记账,“库存商品”和“原材料”明细科目要设数量金额式账页,“应收账款”科目应设客户往来账,“应付账款”科目应设供应商往来账,“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应设个人往来,“在建工程”应设项目核算,“管理费用”和“应付工资”等应设部门核算等等),又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确实能建好账。而在讲完全部内容后,可以将某中小型企业一套完整的业务资料,让学生上机进行完整的操作,这样,学生对企业所有业务进行了实际操作,完整地掌握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将来走向社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再有最后上机考试时,就更要设计好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启动软件、建账、记账、结账、查询账簿、打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工作。此外,在指导学生上机练习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高职高专学生素质不高,不可能所有学生一学就会,一点就透,有个别学生需要手把手地教,反复地讲。尤其是对于基础差,跟不上的学生,更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耐心辅导,帮助他们跟上其他同学,培养其自信心,以便学好这门课。

四、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增强实训的仿真性

在学生上机实训过程中,每个实习学生按照岗位分工要在企业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循环进行。这样可以使实习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全部操作流程,实习也相对具有较强的仿真性。通过这种分岗综合模拟实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实训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使模拟实训具有更强的真实性。

五、加强德育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的职业,会计人员技术水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尤其是实现电算化后,人们窃取密码后利用计算机作案不留一点痕迹,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注重财经政策、法律、法规、会计制度、职业道德等教育,并结合一些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例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以便将来工作时,自己不违法,同时防范别人违法。

六、理论、上机双重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末考试时,实行理论、上机双重考核,从考核上给学生以动力和压力,逼着那些对什么课都没兴趣的学生也得学,因如果你学业不精,上机操作过程中有一点儿不会就做不下去,所以要想通过考试,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一整套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流程,并反复练习,这样就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掌握了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道德法规教育外,应突出上机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以培养能力、提高技能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艳华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