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将选取多所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的数据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还分析互联网时代来临对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调查得出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都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传统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就业质量过低等问题。通过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合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互联网技术应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至今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学科核心理念是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经过多年来的完善与发展,工业工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业工程技术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也正式进入了创新改革时期。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使社会形态发生巨大的转变,给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带来了强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我国社会对新型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化网络知识和专业集成知识,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因此对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摸索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将选取多所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进行基础数据调查。最终得出现阶段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1.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方案。经过调查得出现在大部分高校更加重视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培养方案仍然延用传统大众学科的培养计划,没有考虑到工业工程专业的独特性,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应具有的作用。2.教学资源不足。大多数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教师团队得不到发展,教学硬件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最终导致教学资源开始变得逐渐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师人员不足,教学实验室得不到有效的建设,实践课程资源较少。3.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传统单一。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很多新型的授课模式,但很多高校还只是应用多媒体设备来单一的展示课件,以教师为主导实行应试教学,没有充分的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4.毕业生就业质量低。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待遇代表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工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就业率极高,但薪资待遇不是很好,大多数人都选择工作一年后跳槽。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会根据自身喜好和状况选择就业方向。5.专业文化建设不合理。将调查得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虽然感觉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棒,但还是希望继续考研深造,但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这种浓厚的考研风气不是很利于社会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重新设定培养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现如今的企业都已经逐渐建设信息化工作流程,传统的工业工程工作观念和技术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高校应该根据互联网时代企业需求来重新制定培养目标,考虑到新时代工业工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掌握新型设备和技术的使用,遇见新事物可以灵活应对的应变能力,掌握高科技信息化网络技术和专业实践能力。2.引进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合理更新课程设置。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内容广而不精,当进入社会工作时很难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更多典型的案例,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先进的技术,宣扬互联网学习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在广泛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分流教学,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的机会,在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在某一方面做到专精的专业人才。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传统的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了解世界发展的新型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新一代教师资源,他们对互联网时代的了解更加彻底,可以给学校带来新的的能量。4.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很多高校学生对就业、实习和考研的认知比较模糊,无法清晰的判断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工业工程就业环境不够了解,工作内容认知不明确甚至是错误,最终导致学生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未来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定位和发展,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和未来发展前景。
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工业工程人才。
作者:张琳琳
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篇2
为顺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装备制造业发展业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未来趋势必将是智能制造一体化,随着东北亚经济圈形成,世界融通格局将会形成,全球竞争加剧,而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智能制造一体化、绿色发展”,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引领的工业管理水平。本文用智慧建造技术作统领,搭建综合教学服务平台,开设工业工程技术专业,优化专业群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力争为兄弟院校提供可以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定位
日期,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新工艺、智能设备普及应用,物联网和IT技术普及,新形势发展大浪潮下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严格要求,并且由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应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正在改变,人才培养定位由一线基层操作人员往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相关岗位转变,如果此时高职院校还在单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培养出毕业生将会被社会进步所淘汰。为适应产业快读转型升级,紧跟制造业最新趋势,服务智能制造,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服务引领装备制造业转型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培养学生德技并修、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不仅拥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娴熟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物联网、MES、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成果,掌握“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制造核心能力等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对接人才能力新要求,培养目标由单一专业技能型向具备跨专业、具有装备制造综合技能转变,人才规格由知识本位向多个专业方向交叉融合转变。通过探究岗位“需求—能力”,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工业工程技术专业突出培养现场布局改善、优化技术。学生在具备核心岗位能力基础上,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弹性学制、全面学分制,实现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长期摸索实践,针对制造业当前发展现状,创新开展工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劳育德,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以构建“校、行、政、企”为培养体系作为基石。创新“一对接、五融合、四递进”全面学分银行、弹性学制,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多元协同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专业教学诊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更高需求,与企业联合创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进“政行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改革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校企深度融合健全治理结构和决策运行机制,探索新型的、深层次合作模式。创新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融入信息化管理技术,采取线上线下、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名师带徒、思政融入及终身学习相结合“互联网+”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针对学科特点、学徒岗位要求,制定校企双元评价、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面向未来智慧工厂及智能生产两大主题,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开展“以创促学、以赛促学”,培养“专业技术+信息化”、有“创新创意能力”满足企业实践需要高技能复合人才。开拓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将责任关怀理念、安全教育、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在校职业规划指导、工匠精神培养,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企业需求。依据智能制造发展及人才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创新多元办学。将思政文化、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以及新职业教育文化内涵要素、重点内容纳入到相应课程、教材中,使立德树人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特色鲜明“育训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实现目标实现。
人才培养创新举措
(一)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
紧密对接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满足学生课程学习、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等需求,建设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根据工业工程技术专业所面向“智慧改善”特定岗位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对接国际国内职业岗位标准,引入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开发符合高职院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紧跟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拓展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功能,建成与各专业配套、动态更新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学分制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且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选择专业方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课程结构限制,模块做单位,把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纳入课程资源建设。把行业国际规范融入课程标准,持续把新工艺和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有机衔接。联合兄弟院校共同参与建设与使用教学资源,搭建资源共享云平台,互相取长补短,满足校内、校间资源共享。共享共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其主要着力点在职教云、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搭建云共享课,并将其广泛推广,选取企业真实项目,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开发,形成教学案例,建设和优化专业群案例项目库、实训资源库。通过搭建信息融合式模块化教学体系建设,在校内开展分层分类教学,为其他高职院校工业工程技术专业提供教学资源服务。
(二)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立足现代学徒制为主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施联合培养,缩短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搭建云课堂,企业专家通过网络远程直播授课,结合生产现场布局优化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企业真实工作现场,同时满足“互联网+”创新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块化教学改革,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对生产现场工艺的运行、操作、控制、典型案例等实施仿真教学,让“虚拟生产”走进课堂。利用智慧职教、职教云等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职业岗位模块化教学采用“实操+仿真+项目”教学改革,通过模块化设计实施过程性考核,确保教学效果,深化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智慧课堂系统以微课、题库等搭建“微教学”,通过智慧课堂自动点名、头脑风暴、课堂抢答、随堂测验、作业任务、调查问卷等一系列互动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同时完善学校教学数据中心,畅通共享平台功能,大力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各专业教学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打破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专业班级组织结构的界限,建成线上线下一体、课内课外打通,校内校外结合的无界化课堂,实现学生泛在学习、个性学习,推动课堂革命。利用大数据、5G等技术,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学情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打造智慧课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学习情景以及交互性要求。拓宽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群课型的覆盖面,突出其在资源优化、效果检测等方面的深度。总之,立足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随着智能制造成为发展热潮,国内制造业发展日益精细化,企业管理方式也由粗狂转变为精益生产,伴随而来是企业现场管理方式地变革,因此加剧了全球竞争,使得国内制造业不得不思考转型升级,而社会进步、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人,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校,理应服务社会,从自身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顺应时代发展。本文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出发,立足职业院校,开设工业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生产发展角度出发,对人才培养定位、模式创新、具体举措等几各模块开展探研,力求探寻出一条能够适应广泛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人才能更适合社会发展进步,能帮助企业更快跟上时代步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以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更高要求,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目标,让学生将来能在快速发展社会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做工业工程技术领域地高技能人才。
作者:顾佳超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学院
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篇3
一、CBE
1.概念
CBE是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首拼简称,翻译成汉语就是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于西方国家。CBE是围绕培养学生某种职业能力的教育思想,依据职业需求来构建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目标是让学生拥有从事特定职业的能力。CBE的课程设置一般采用的是DACUM课程开发方式,分析特定职业的能力需求,从而设置配套的课程体系,达到授课对象能够满足特定职业的实际要求。本质上来讲,能力本位教育是以特定岗位的职业胜任力需求为出发点的,分解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依据这些能力和技能进行教学活动,培养职业能力。
2.内容
能力本位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出发点、四个专项以及四大元素。能力本位教育把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特定职业角色作为出发点,剖析特定岗位的岗位职责,目的是提供满足特定岗位的能力,调动目标对象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提高针对性,让目标对象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目标对象能够成为特定职业的人才。概括来说,能力本位教育就是把职业角色的工作活动作为出发点,层层分析岗位的职责,从而获取履行岗位职责的胜任力,以满足这些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力本位教育的能力指的是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与岗位胜任力所指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能力本位教育的四大要素分别是:第一,该教育是把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的;第二,该教育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从而达到满足职业能力的目的;第三,该教育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地学习,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第四,该教育理念鼓励教学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3.意义
能力本位教育的关键意义在于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它是从特定职业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人才培养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胜任特定岗位的工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技能脱节的现象。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校园,人才的基数也越来越大,但存在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就是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招纳人才困难的矛盾。为什么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这种现象会共存?究其根本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它更需要能迅速掌握岗位技能的人,需要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人,但是当前很多专业都不能从对口职业的所需能力出发培养人才,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能够很好地抹去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的鸿沟,从而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对口的专业人才。
二、工业工程专业及专业对口岗位胜任力分析
1.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伴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产生而诞生,它最早出现于美国,起源于科学管理理念,本质上是提高生产效率。工业工程专业旨在为社会提供兼备工程和技术的管理人才,课程设置上面涵盖公共基础课、机械制造、数据库,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所涉猎的知识覆盖工业、制造、管理和经济,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作者本科所学的专业便是工业工程,2010年开始从事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通常来说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兼顾工科和管理学的知识,从事的职业范围也比较宽泛。下面以两个工业工程对口岗位生产计划工程师和物料计划工程师来分析岗位的胜任力要求。
2.生产计划工程师(PC)
通常制造行业都会有生产计划工程师这个岗位,这个岗位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产品按时按质交货。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方面:(1)产品生产进度计划及出货:接收客户订单,根据客户要求的交货期以及公司资源,安排生产计划,将计划目标生成相关文件,传达给相关部门,追踪整个计划过程,保证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监控生产流程,追踪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处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达到计划设定的目标;出货安排,协调各个部门保证产品的交货期,及时安排提货公司前来提货,保证货物按时到达客户端;跟进新产品项目进程,顺利推进新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2)文件撰写相关工作:每年的年初参与制定公司主生产计划,月初制定每月的OTDO,生成官方文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撰写各种工作报告,主要是针对各个客户report,用于客户来访时的汇报材料;撰写各种SOP,生成文件,同时改进工作相关的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物料计划工程师(MPC)
同样一般制造行业也会设有物料计划工程师这个岗位,这个岗位的根本目标是保障物料按时按量的到达工厂。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方面:(1)供应商管理:根据SAP系统需求及时下订单给相应的供应商,确定交货期;追踪物料生产进程,处理异常,准时交货;根据最新生产需求,与供应商协调对物料进行pullin或者pushout。(2)生产支持:每周进行对料,作为Productionplanner排周生产计划产的依据;对于生产的紧急物料,每天更新状况;与进出口一起处理异常,确保物料顺利到达各工厂;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控制库存。(3)日常报告以及SAP系统数据维护:每周发OpenPOReport给供应商,及时得到最新的交货日期;每周发对料表给ProductionPlanner用于排产;每天更新物料的到料情况给ProductionPlanner,作为调整生产的依据。每周发替代料报告,作为消耗呆滞库存的依据;根据供应商回复的交期,及时maintain到SAP中,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4)工作改进:将工作改进的思想融入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将Excel函数运用到报告中,减少工作时间;跳出惯性思维简化问题等。
4.岗位胜任力分析
生产计划工程师和物料计划工程师虽然从事的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是从上面的岗位分析中不难看出,这两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法都是相通的。这两个岗位都是planner,都需要将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将目标层层分解成有效的计划,要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务必要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两个岗位都需要借助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Queen或者SAP或其他)来完成日常的工作,这就需要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和能力;这两个岗位都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所以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平时要培养主动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三、CBE视阈下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将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运用到培养方案修订中
将CBE教育理念引入到工业工程专业的修订中,是从根本上提高工业工程专业职业胜任力的途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通常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类课程、选修课课程以及集中实践类课程。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对口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将培养岗位胜任力的课程设置到培养方案中,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有重点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重视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技术能力
工业工程专业对口的岗位都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岗位对于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要求要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要主动地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对SAP系统进行着重的学习,这个系统在制造行业很流行,也是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集成系统。注重Excel软件的学习,多学习函数,并且提高函数的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工业工程对口专业大多对数据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Excel技能的学习必不可少。另外,英语也是必备的技能,很多企业需要全英文办公,因为企业的客户或者供应商不会只是国内的顾客,所以对英语的听说写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3.引入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外聘教师传授专业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不能联系实际结果就是纸上谈兵。企业的优秀人才可以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聘用企业的优秀人才来学校进行讲课能够将企业实际需求告知学生,同时将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企业的需求会有正确的认识。邀请优秀的工业工程师、物料计划工程师、生产计划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等专业对口职业进入学校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通过企业人才的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技能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存在一种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所需的技能脱节的现象,造成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能力本位教育的视角下,以工业工程各专业为例,探索如何从岗位角色所需能力出发培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提高高校工业工程人才的岗位胜任力,从而为提高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就业质量提供参考,解决学生的所具备的技能与企业所需技能脱节的问题,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工业工程专才提供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任志涛,孙彦武,党斐艳,韦 畅.CBE视角下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唐新梅.基于CBE理念的北部湾经济区双创型人才培养探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
作者:靳广民 安建业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