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3篇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篇1

目前社会的急剧变革使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上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中职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中职机械专业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本文就是对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进行的探讨。

一、传统中职机械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整个中职机械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比较落后,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际操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中职机械教学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中,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其知识素养收效甚微。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职教育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具备相应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胜任具体岗位的人才,这要求在中职的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目前中职机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学生实习和校企合作存在弊端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和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一定弊端。比较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建立较为密切的校企关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向企业输送专业性人才。但目前很多企业自身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大的意愿接收来自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主要考虑因素在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以及对企业的适应性等,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为其提供实习机会。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对学生实习也不够重视,因此多数是提供给学生简单的任务,将其分配到无足轻重的岗位上去,学生每天只是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对学生成长的帮助不大。

二、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一)改革当前的课程体系

推进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必须立足我国的中职阶段教育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专业教学时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够合理,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也出台了各类文件引导和规范其发展。今后中职学校在改革中必须立足这一点,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改革。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主要要求是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多设置技能课和实操课,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讲授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更熟悉相关岗位的要求,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帮助。

(三)在教学中注重教具和模型的使用

1.改善实训室的条件,将有需要的课安排在实训室进行。这样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际的操作,能够直观地将教具和模型的结构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2.对废旧的教具和模式进行修理和改造,使之可以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理和改造,不仅使其更了解教具和模型的结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改革当前的中职学生实习和校企合作模式

1.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取得企业的信任,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目前主要是中职学校与企业沟通不畅,企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展开交流,向企业说明自己学校学生的优势,希望能够为本校学生争取到实习机会。同时,学校也应该对企业的资质把好关,选择信誉好、效益好且管理严格的企业来开展学生的实习。做好了这一点还可以改善校企合作现状,对学校和企业今后的发展都是双赢的局面。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提高机械教学的重要前提,中职学校必须构建一支理论水平高、实操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实习和日常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经常组织本校机械类教师赴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机械设备、工艺科学以及操作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操水平,这对改善中职生实习情况是有积极作用的。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中职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中职机械专业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本文对此前传统的中职机械教学存在的弊端和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给今后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胡永鑫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篇2

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肩负着培养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维护与管理、机械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机械产品销售与服务等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入新时期以来,中职机械专业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各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一、产教融合,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机械专业与区域经济产业的紧密联系,体现在课程教学与机械行业、企业的高度融合中。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的真实环境引入校园。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借鉴宝马、奔驰汽车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引入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吸取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校内实行“理实一体化+岗位实训”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形成了“校企一体,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实践操作能力阶次递进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应立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借助校企合作,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采取更加开放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对接。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可以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软能力与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探讨分析工作任务,遵循学生技能增长与认知规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编校本教材,共建精品课程。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使教学环境与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更贴近,中职学校可将校内机械专业实训基地打造为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实训基地实行6S管理。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熟悉企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任务,提前接触企业工作流程。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教学,以保证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保证学校实际教学与企业的需求有机衔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更贴近。中职学校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推进开放性教学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中职学校要引入和吸取企业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培训模式。比如,中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合作企业完成岗位认知实习、社会实践、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任务,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同时,中职学校也可以为教师创造外出考察、实践学习的机会,充分组织教师到机械专业相关企业学习职教理念、企业精神文化、职业素养,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学习企业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并借鉴企业管理理念,推广应用SOP标准作业程序、生产管理信息板等创新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持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教师结构优化,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增强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为此,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机械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保障。中职学校应紧密联系机械企业,寻求高质量的与机械相关的校企合作单位,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环境是增强教学实践性的基础保障。比如,福建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将合作的汽车生产公司赠送的商务车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设备,作为师生拆装、测绘训练的设备。借助企业真实产品的实践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同时,合作企业在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派出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多次到校对学生进行企业6S管理理念培训,指导学校实训基地的6S管理建设,把企业文化融入学校,将校内实训基地打造为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到企业文化,提前适应企业。

(二)不断优化机械专业的教学团队

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多安排机械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同时依托合作企业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师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开展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6S管理培训,使机械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机械专业教师从“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到“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机械专业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充分、合理地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动画、微课、视频、希沃一体机等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此外,师生还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和智慧校园等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互动,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度,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机械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即以动手实操为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虚拟仿真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督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测评情况,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知识点,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学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就延伸了课前、课后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来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拓展到课前、课后,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的目标,提升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Moodle网络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为教师辅导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远程网络交互平台。教师可以借助Moodle网络平台或智慧校园平台,根据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自行开发与专业课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目前,Moodle网络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已对学校所有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教师在后台能对学生单独进行指导,监控到个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评价考核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教学改革中,机械专业教师应坚持加强素质教育。比如,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做人、学做事放在首位;把职业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敬业精神。

(一)创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职业性

为了充分彰显机械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学校要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邀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经常到校内指导实训基地的6S管理建设,把企业文化融入学校,使校内机械实训基地尽量贴近真实的企业岗位环境,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工作流程,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企业的工作环境,感悟企业的工作氛围,领悟企业的精神,提前适应企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改革课程体系,强调职业性

针对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教师应从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遵循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规律,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景为载体,对机械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实施能力阶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即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地规范实践技能培养,采用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当然,在课程设置中还可穿插素质教育以及英语、计算机、语文、数学、德育等有关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借助评价机制,增强职业性

在教学中,机械专业教师对评价模式进行了改革,即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机械专业教师不仅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计划组织、沟通、自学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毕业生的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结语

总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将机械专业办好,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机械制造和设备维护等一线技术工人,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职业教育中,只有不断地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丛树毅 单位:福建工业学校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篇3

一、引言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样对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也有更多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D技术的推进应用使得机械专业的教学理念面临改革和创新,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从机械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是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机械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机械类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机械类专业的学习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会对机械技术的学习产生厌烦,虽然现在的课程已经得到了改革和优化,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一方面,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较多,教学理念多为传统模式,教师都是形式教学,课堂教学节奏快,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走马观花,使得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虽然教师有时会采用实物、模型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直观地授课,但是模型数量有限并且不容易携带等特点,使得实物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将3D技术运用到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建立三维模型,观看三维动画演示等进行虚拟的装配,甚至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在课堂上打印出实物,这样将知识更加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可以满足学生对未知知识点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

三、基于3D技术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传统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模式,无法对图形或结构的演变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展示,而教师很难通过语言形象地将其表达出来,很多学生不能深入研究机械设计,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二维图样的浅浅认知,因此,这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机械类课程的兴趣,更是不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二维图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技术的需求,而三维技术的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机械专业教学中融入3D技术,则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3D技术在机械类教学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1.加强教学内容与3D技术的有机结合。机械专业的教学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D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精简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且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知识。机械制图的传统画法可以适当地减弱,增加一些3D技术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构和优化,以画图和看图为主,然后结合3D技术构成新的课程体系。把3D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3D技术理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设计和表达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落实教学改革任务,达到机械专业的教学目标。无论什么专业学科,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时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在分析整理完数据,计算完尺寸,然后运用3D技术进行检验实践。另外,3D技术有着强大的功能,可以随时对不恰当的参数进行修改。

2.加强教学方式与3D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科学技术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将3D技术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在传统手绘的基础上改变为计算机绘图,现在计算机的绘图功能较为强大,一些高精准的机械制图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绘制完成。因此,将3D技术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对机械制图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计算机软件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3D软件设计出3D造型的模型,在这过程中可以对设计方式,设计原理和使用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掌握,通过这种授课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通过让学生一人一机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地掌握3D设计软件,学生可以学会独立地绘制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进行切身的观察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形成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建设深入探究知识点的精神,为其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坚实的基础。

3.加强实践教学与3D技术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应该从学生的基础课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以此来作为首要的任务目标来完成。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提出可行性的数据分析,然后根据数据来拟订设计方案,通过数据分析、计算,然后利用3D软件设计出造型、装配、检验等一系列操作。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尺寸是否合理,设计结构是否可行以及机械的传动性能否实现,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设计、实践等切身体验完成,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运用3D软件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各个零件的构成,以及其零件的运动状态。教师可以通过3D软件模拟制作机械动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影像结构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设计的内涵和本质,从感性层面来增加学生机械设计的想象力,这是二维设计无法实现的。通过3D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帮助学生从2D机械设计转化进入3D机械设计,让思维模式进一步地加深和提升。3D技术的进一步深化也促进了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3D实践打印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进一步地了解机械设计的结构,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全新的设计方法和工作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加强学生的创新乐趣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对中职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机械专业的学生,要积极地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新要求,而教师应该大力推进机械类教学3D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激起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模式,还可以通过提供3D实训平台,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我国教育的改革制度、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和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建设高效的中职机械专业课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徐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07):188-190.

[2]李世芸,何家宁.3D技术对机械类技术基础课的挑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93-96.

[3]訾克明,芦新春,席平原,李贵三,汪冰.基于3D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3,(01):206.

作者:李立尧 单位: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