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高消耗、低产出的严重弊端。为了应付高考,绝大部分老师只注重于课堂课本内容的教学,忽视或轻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农村中学的课外阅读状况特别堪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2,阅读兴趣不高;3,阅读面较为狭窄;4,课外阅读的途径欠合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保证。常用的是“定时”,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定量”,或每天阅读2~3小时,或每天阅读文字量7000-10000字;还可“定册”,规定时间读完所读的几本书,其目的是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逐渐形成读书自动化—即习惯。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常用的方法是“定计划”,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什么时候完成,都要有个计划,以约束自我。然而养成阅读习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二、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同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校阅览室、图书馆定时向学生开放,不再是摆设的“花瓶”,并实行开放式借阅,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学校应及时增添新书,并通过图书馆告示栏和校园网公告新书目录,以供学生借阅。
三、要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运用剪辑法、文摘卡片法、写心得体会法、编写提纲法、列表法、批注法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方法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摘录、圈点起来。
四、指导选择读物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在指导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的喜好为主,老师认为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值得阅读,便布置学生去阅读,而且采用统一的方式(如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进行检查,并未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没有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1)范围要广,内容形式力求多样化,不仅要有文艺读物,也要有通俗的科技读物、政治读物等,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读“必读之书”,注意“营养”的丰富,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健康发展。进而使学生养成高雅的读书情趣。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只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2)选择读物要和课堂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配合,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若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就能收到最佳效益。如学习《鸿门宴》,课外阅读《项羽本纪》《刘邦本纪》等,对学生了解楚汉之争、刘、项性格、评价人物、理解课文大有裨益。(3)考虑到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平时尽量让学生选读精短的作品,假期选读一定量的长篇作品。
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评价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总之,开展课外阅读好处多多,收益很大。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考和立意;(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我们真正行动起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高考中也就能够应付自如了。
作者:徐秀莲 单位: 江苏江安高级中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2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俗话说:“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上好语文课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上好语文课才能打好基础,掌握基础知识。但光在课内学习还不够,课内学的内容,得到的知识毕竟有限,因此,必须努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也是今人成功的写照。初中第五册课本中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叙述了读书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阅读和作文相辅相成的道理。作家用事实证明了要提高语文水平,多读多写是良方。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也曾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们进一步发展。”有趣的文学作品,是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文学作品的真善美在阅读中自然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孩子们学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帮助他们树立评判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塑造自己的人格,提高修养。不论是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知识的迁移、拓展,课外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现在学生受影视影响要比受文学作品影响大得多,他们几乎把大部分放在电视和电脑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再加上市面上浩如烟海的书,良莠混杂,如果没人给予恰当的指导,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就会被一些漫画书或一些趣味杂志或家长买的作文选所占。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给予重视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部分。怎样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正确指导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争取各有关方面的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团队的帮助外,还必须有学校图书馆和家长的配合。图书馆不只是供应图书的地方,它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学科教学的需要,供应优质图书;经常利用黑板报、画报、墙报,及时作新书介绍、书评剪辑,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一流的读书氛围,千方百计地改善图书馆阅览室的硬件和软件,经常保持宁静、明净的环境,吸引学生前去采撷知识的花朵。
二、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人而异,有目的,循序渐进地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的课外阅读,还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取得成效。学校的领导、班主任、语文老师应事先利用家长会或家访,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时间安排等同家长通气,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配合。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其中的“质”和“量”,反对那种“多多益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最终流于形式的做法。推荐书目,初中应考虑培养记人叙事的能力,或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散文、小说、故事等,例如古典四大名著、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等人的小说集子。初三时可推荐一些思想评论、杂谈等,例如《燕山夜话》等。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他学科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推荐《计算机应用》、《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自己小时看课外书,迷于故事情节,常在吃饭时边吃边看或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得津津有味。虽一次次地被父母责骂,仍无悔无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阅读。语文老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课内阅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应予以正确引导,要求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把握作品,深化认识。阅读中,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在课堂中及时表扬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可激起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把读书兴趣提得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还可要求学生用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勤动笔墨多看书,评选好的体会文章进行张贴、表扬。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慢慢地就会自己找书看,自主阅读的意识也增强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办报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担任主编、电脑美工,编写出一份份很出色的小报。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学生们将终身受用,而更主要的是阅读本身满足了孩子对各种生活信息的需求,令孩子身心得到愉悦。
四、要重视方法指导,充分发展发生的个性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课堂是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如老师在课堂上对朱自清的风格作了富有吸引力的介绍,对课本中朱自清的作品作了精彩的分析,自然会引起学生对朱自清其它作品阅读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叙述课文中的某一英雄事迹,就会引发学生读其他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小说的愿望。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分析,实际上是在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
2、教会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让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知识和检查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到市、区、校图书馆借阅书刊。
3、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力提高后,就应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欢、需要的文章的书刊,仔细地研读,及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的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5、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最好让学生置备卡片盒子,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便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
6、教师应经常从报刊上挑选一些贴近当代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形神兼备、文质并茂的文章,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剪贴自己需要的资料。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开展适合各类学生需要的课外阅读活动。不同学生阅读的感知方式不同,所得信息的质量就必不相同。阅读到什么程度,应由学生自行决定,以利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与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搞活了课堂教学,而且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怀芳 单位: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3
古人说:“积学以储宝,酌理而富才”,“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论断都强调了广泛阅读、学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相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文章写的好的学生恐怕都得力于课外阅读。”的确,书读得多了,视野自然会阔,素材自然会丰,写作思路写作技巧自然也会新,语言、词汇自然会更生动优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一、在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下工夫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做起事来他就有动力、有干劲,就有信心能把自己要做的事干好。同样,如果他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读物中去。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
1.引导学生为某一需要而进行阅读。读书本来就像吃饭一样,是人的自然需求,人感到饥饿时需要吃饭,补充营养;人在需要得到某一方面的满足时,也要读书。据此,我特地开展了一些活动,以激励学生围绕某一具体需要而广泛阅读。如每单周我要求学生自查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评比,从中再挑选出一些较优秀的,让学生在每周一班会上作演讲,鼓励班内其他同学为其作点评。每双周要求学生自找资料写一篇科技说明文,挑选比较优秀的汇集成册,在班内或年级内进行交流;结合所学课文,要求学生自找资料给课文作赏析等。这样,学生不用教师催促,就会很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我接任每一个班级后,均要求每个学生从家中自带十本自己心爱的优秀图书,在班内成立图书角,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阅读,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看谁读的读物多,作的摘抄多,取得的成果大。
3.根据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使学生真正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对于学生阅读什么内容的书,我从不横加干涉,只要内容不是宣扬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应有学生自己定,教师不应限得太死,只要他们喜欢,就要大胆地放给他们自由阅读,尽量让其无拘无束地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同样,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极其有益的。那么,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像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注意圈点勾划;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句子,精要的段落,名言警句格言等应随手摘抄;对于文章巧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典型的人物形象等要作点赏析评论;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最好写写读后感,写写心得体会;要勤读、博读等。
三、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阅读方法
能遵循一定的方法去阅读,阅读效率就会高,就会避免盲目性。但是,阅读方法也是不定的,要因人而易,不可限得太死。那么,好的阅读方法有哪些?现举几位名人读书的例子,供同学们参考:
1.著名诗人袁枚在谈到他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这里的“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书法家、著名画派“扬州八怪”的领袖人物郑板桥,谈及怎样读书时曾说:“人皆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忘其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非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他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也说到:“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不难看出郑板桥主张读书要善诵。不仅如此,他还提倡读书要精通,即在读书时一定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诵记。他曾以阅读《史记》为例,就具体的做法作了十分精要的说明: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3.鲁迅先生阅读常注重“六法”,即心到、眼到、口到;读读、写写、记记;博采众家之长;先易后难;边读边思边问:剪贴批注积累。在博采众家之长方面,他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停止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还主张:“书在手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在先易后难方面,他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鲁迅先生还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册常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批注。
4.伟大领袖毛主席阅读书籍主张“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特别是他的“多写”即做读书笔记方面,应是我们读书作笔记的典范。他做读书笔记,多年坚持不辍,内容广泛而精要,形式多样而活泼,常用摘录式、符号式、批注式、纠谬式、荐评式等六种。如在批注式方面,他读十万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用工整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多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扼要的概括,又有赞同的批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
作者:陈运水 单位:江苏丰县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