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扑救对策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扑救对策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扑救对策3篇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扑救篇1

1引言

当前国内对于高层建筑的概念做出了详细的阐述,第一类高层建筑为建筑高度低于50m的建筑,一般在9层左右;第二类高层建筑为建筑高度在50~75m的建筑,建筑层数在17层左右;第三类高层建筑为建筑高度在75~100m的建筑,一般在25层左右。建筑内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将对消防救援工作增加难度,且建筑内物品堆积,用电设施较多,这些都会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保障人员安全,避免火灾对其财产造成威胁,有必要提高建筑消防安全,通过灭火救援技术的合理应用,降低建筑灭火救援难度。

2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的难点

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当前建筑消防灭火救援面临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灭火难度较大,该难点集中体现于易造成高空坠物、无法接近火灾现场、供水困难、通风排烟难度大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高层建筑经常用到采光玻璃或者玻璃幕墙,且室内外会安装空调设备与广告牌,这些设施往往会因火势过大而坠落,给地面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也会造成消防设施的损坏。(2)在高层建筑密度比较大时,由于各类隔离绿化带和电线设施密集分布在周围,火灾时消防通道难免被占用,登高车达不到预期扑救高度,导致外部消防作业困难,消防人员只能通过内部楼梯来到现场,扑救效率普遍较低。(3)消防的关键在于对水资源的利用,这将关系到火势的控制与冷却效果,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时会用到大量水资源,但是,消防车供水高度有限,或者水带的耐压强度较低,使消防用水无法被输送到火场。(4)火灾事故的发生会伴随浓烟产生,而一些建筑内的排烟与正压送风系统设计不合理,起火之后无法立即排除浓烟,导致火场内的能见度很低,给消防人员的扑救作业与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2)高层建筑内火势蔓延速度较快。建筑内部结构复杂,人们在建筑内自由活动,物品随意堆放,各类电器设施与设备应用较多,电梯井、排风道以及管道在建筑内交错分布,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因素会加快火势蔓延。火灾时,若建筑防火分区存在划分不合理问题,导致火势水平蔓延,加之各类通道出交错分布,会使火势最终呈现出立体式扩散,火灾扑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建筑内人员疏散难度较大。由于高层建筑内含较多的可燃物,火灾时会产生浓烟,且建筑内部人员较多,疏散通道不足,人员逃生时伴随着恐慌的心理,疏散难度不断加大。并且有时逃生人员与救援人员产生路线冲突,增加了救援压力[1]。

3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技术的应用

3.1基本救援技术与救援路线选择

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灭火,一般以内部扑救为主,达到登高条件之后,要求消防人员内外协同展开救援,以火势的堵截为主攻方向,减缓火势向上蔓延的发展趋势,最终灭火,解救建筑内人员。建筑起火之后,应先使用室内消防设施扑灭火源,判断具体火灾楼层,乘坐消防电梯到达火灾楼层,合理布置水枪,关注周围楼层火情,同时科学规划救援路线。对此,火灾救援应满足以下要求:建筑起火时首选疏散楼梯,扑救底层火灾时选择可以进风的出口,合理规划救援路线,使其可以通往顶层,以便及时救援顶层人员。实际救援工作中,内外救援工作应高度配合,从外部采取一定的救援方法,比如,应用吊车登高,使用高压水枪控制火势;从外部疏散楼梯进入楼内,应用无人机灭火或远程发射灭火弹等先进技术控制火情。采用无人机救援设施,比如,无翼大载重救援无人机,通过模块设计使机臂可以折叠,该设备适合用于高层建筑救援,有一键起航、智能巡航、远距离搜救与物资投送的功能,设备展开时尺寸为2980mm×2980mm×750mm,最大负重可以达到50kg,飞行海拔能超过6000m,定位模式下的飞行速度为5m/s,运动模式下的飞行速度为8m/s,支持在雨天飞行。此外,无人机搭配电动消防灭火机器人,在灭火系统、有害物质探测系统以及温控系统等协助下,完成对火灾位置的GPS自动定位,该装置可独立安装减震系统,能够对消防炮远程控制,以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提高远程通信效果。高层建筑救援路线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要求救援人员熟悉救援路线,综合各方考虑选择最安全的灭火救援路线,确保救援人员可以安全来到着火点的最近位置,同时救援任务完成后可以安全撤离建筑。2)路线距离最短原则,且没有杂物阻碍人员通过,消防设备有一定的使用空间,可以按照火势蔓延与烟气的扩散情况,核对呼吸器是否满足路线规划要求。3)依据建筑承重结构规划灭火救援路线,防止浓烟或者坍塌等事故造成阻碍。

3.2举高喷射消防车灭火技术

举高类消防车多为结构式臂架结构,需应用新型材料与工艺,以精准的焊接切割方式降低臂架同心密度与运动阻力。图1为举高消防车示意图,这类消防车主要包含举高臂架、支撑与回转装置、灭火装置等部分,常用于高层建筑救援灭火的为举高喷射消防车以曲臂为主要架构,车辆底部设置消防炮,以水与泡沫为灭火剂,凭借着设备流量大、射程远的优势,人们可在最高点位置喷射灭火剂,以此达到最佳灭火效果。高喷车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如下:1)并排阻截法。按照建筑火灾情况,为避免火灾损失持续扩大,应采取内外共同灭火的方式。对建筑内部结构灭火时,依靠高喷车同时进行外部灭火。要求高喷车并排布置,保持车辆高度相同,高层建筑的火势一般从内部向外部延伸,灭火时应根据火灾形势布置消防路线,防止火灾逐渐向下蔓延,尽可能减少消防员进入建筑内部灭火。2)纵向阻截法,即在建筑外部完成喷射灭火的基础上,对设备配置供水设施,通过合理编排消防车辆完成纵向阻截。一般情况下,高喷车射程在65m以上,最高可达95m,高喷车的炮头水平摆角可以达到150°,采用该方法灭火时,应计算车辆与建筑间的高度差,使双方保持合理的灭火距离。3)俯视喷射方法,高喷车喷射距离较长,能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高效灭火。此外,还可使用大功率水罐车来压制火势,通过高喷车与水罐车的联合应用,尽可能控制火势继续蔓延[2]。应用远程喷射干粉灭火技术时,四周高压雾状水流可以保护干粉灭火剂,强化其应用效果,削弱风势的影响。所以,消防灭火救援时应尤为关注环境因素,如气流或风速的影响等。灭火时快速集中的喷射干粉灭火剂能直接喷射于着火位置,防止该处出现静电积聚,并避免火势复燃。除此之外,高喷车还能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提高灭火效率,综合水与干粉之后,提高设备复合性,发挥高喷车水炮的高压喷雾作用,降低烟雾浓度,提高建筑中人员的生存概率。

3.3压缩空气泡沫快速输送技术

和传统的泡沫系统不同,压缩空气泡沫主要将压缩气体注入泡沫混合液内,经过发泡后形成细腻泡沫,即A类泡沫,可用于扑灭B类火灾与固体火灾。针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压缩空气泡沫的输送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在建筑顶部设置固定式压缩空气泡沫系统(CAFS),通过管网向下输送泡沫,完成灭火;(2)CAFS消防车与水泵接合器相连,经过专用管网朝着向上的位置输送泡沫,完成灭火;(3)在建筑避难层与设备层设置压缩空气泡沫系统,经过管网,按照火灾楼层的位置向下或者向上输送泡沫,完成灭火。建设两套50m高的输送管网,管径分别为DN80mm、DN100mm,配备CAFS消防车,对含水率约为15%的泡沫展开测试,分析管径对泡沫管网输出静压与动压的影响,DN100mm管道向上输送50m泡沫的压力损失最高可达0.15MPa,DN80mm管道压力损失最高可达0.19MPa。图2和图3分别为向下输送泡沫的出泡沫时间和建立压力时间、单/双车输送泡沫的静压值示意图。以固定式泡沫系统为例,向下输送泡沫,在高层建筑的顶部位置设置系统,基于重力作用输送泡沫,使泡沫能够快速达到火灾楼层,同时可达到预期静压力值,即0.6MPa[3]。建筑高度达到150m以上时,建议在顶部或避难层位置设置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建筑高度超过400m应设置至少两套系统。要求系统专用管网与建筑其他管网不融合,独立使用,每栋建筑设置1根竖管,管径保持在80mm即可,使用镀锌无缝钢管材料,在规定区域设置截止阀,底部设置排空阀,管网耐压等级不能少于1.6MPa。

4结语

综合高层建筑具有消防灭火难度大、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做好火灾预防控制,以合理的消防预案做好灭火救援部署,配置高喷车或压缩空气泡沫输送系统等消防装备,优化灭火救援路线,应用消防救援技术,提高建筑消防安全。

作者:刘腾飞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扑救篇2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

1.1火灾发展过程特征明显

高层建筑火灾初起阶段最初只限于室内某处可燃物燃烧,进而蔓延到整个室内空间,由于高层建筑室内采用了大量的可燃物装修,且建筑的密封性能较好,因此,造成了这个阶段的发烟量比较多。室内火灾初起时的燃烧过程如图1所示。火灾的全面发展阶段随着燃烧时间的持续,高层建筑着火房间的室温不断升高。当其室内上层气温达到400~600℃时,会发生轰燃,使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室内可燃物全部着火,房间或防火分区内充满浓烟、高温和火焰。火灾的下降阶段随着燃烧的持续,可燃物被不断消耗,当室内燃烧的物品数量和可燃物分解出的可燃组分逐渐减少时,燃烧强度开始减弱,火灾就进入了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火焰开始逐步变小,并逐渐呈阴燃状态,但现场温度仍然较高,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依然存在。

1.2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火灾由于火势蔓延途径多,影响火势蔓延的因素复杂,如果火灾初起时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形成立体火灾。火势蔓延途径多,通过门、窗、吊顶、走道、可燃隔墙等途径水平蔓延,通过竖向管井和孔洞、管道、电缆桥架、玻璃幕墙缝隙等途径垂直蔓延,火灾发展阶段火势水平蔓延的速度为0.5~0.8m/s,垂直蔓延的速度可达3~5m/s。火势卷叠是形成立体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火势除在室内向水平和垂直方向蔓延外,当着火楼层内火风压大于进风口压力,在高温使外墙门窗玻璃破碎的情况下,烟火会窜出外墙门窗向上升腾,这样一层一层地延烧呈现出火势卷叠现象,直接向更高层蔓延,呈跳跃式向上蔓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形成的火风压、烟囱效应使现场火情复杂多变,也是形成高层建筑立体火灾的重要因素。火风压计算公式为:Ph=P1ThT1式中:Ph为着火后空气受热产生的压力(Pa);P1为着火前室内压力(约为105Pa);Th为着火后室内温度(K);T1为着火前室内温度(K)。烟囱效应计算公式为:P=(ρ0—ρ1)H/10式中:P为速度压(MPa);ρ0为冷空气密度(kg/cm3);ρ1为热空气密度(kg/cm3);H为建筑物高度(m)。

1.3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不仅浓度大,能见度低,而且流动扩散快,一幢100m高的建筑物,30s左右烟雾即可窜到顶部,大范围充烟给人员疏散、逃生带来了极大困难。另外,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不仅向上扩散,也会向下沉降,据测试,着火房间内烟层降到床的高度(约0.8m)的时间为1~3min。因此,一旦房间内着火,人很快就会受到烟气侵袭和伤害。如果火灾发生在夜问,从熟睡中惊醒的人们,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无所适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人员众多,心理紧张,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堵塞情况,甚至发生踩踏事故,从而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速度,救援时需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快逃生路线,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性问题[1]。这种情况在高层商场、旅馆等人员集中场所会更加突出。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必然导致垂直疏散距离长,需要较多的疏散时间。据有关资料介绍,高层建筑内的人群通过1.1m宽的楼梯,疏散到楼外所需要的时间。

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现状分析

在当代社会,高层建筑规模、数量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这也导致消防救援的对象更加复杂。2020年全国火灾统计数据中,从住宅火灾的建筑分类看,发生在高层建筑的住宅火灾(占高层建筑火灾总数的83.7%)共6987起,比2019年大幅上升13.6%。2021年,高层建筑火灾不断上升,全年共接报高层建筑火灾4057起、亡168人,死亡人数比上年增加了22.6%,且主要集中于居住场所,其中,发生高层住宅火灾3438起、亡155人,分占高层建筑火灾的84.7%和92.3%。在此背景下,消防救援的危险指数同时也在不断增强,为消防救援队伍的灭火救援安全带来了很大程度地考验。2020年6月12日,北京大兴一高层商务楼发生火灾,2名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光荣负伤,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牺牲。2021年11月24日,江苏无锡一高层居民楼起火,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消防电梯突发故障,2名消防员由于体力不支晕倒轿厢内,后经送医抢救无效牺牲。

2.1指挥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现场指挥人员需要具备个人丰富的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做好科学的指挥决策,才能保障灭火救援工作的实效性。现场指挥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有效开展战术指挥,并对现场信息数据进行掌握,从而对现场灭火救援工作进行科学预判。然而,从现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部分指挥员缺乏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专业性、综合性的训练,没有真正的灭火救援经验。对此,指挥员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这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无法深入高层建筑内部内攻灭火,甚至还会导致消防人员被困于危险的境地。

2.2灭火救援装备配置有欠缺

在高层建筑火灾情况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对于消防装备要求逐渐提升。而现阶段消防部门的装备却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灭火救援要求。首先,我国灭火救援装备器材结构并不合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很多地区并不具备相应火灾等级的装备,这就会影响到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另外,很多消防装备建设较为落后,也会影响到消防装备的安全等级。其次,我国消防装备种类与其他国家相比,类型并不丰富,这就会导致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会影响到灭火救援后续工作开展。另外,在我国许多消防队伍中,灭火救援装备比较落后,缺乏定期维护和保养,技术人员在维修期间会存在敷衍现象,一旦出现装备问题,就会将责任推给消防人员。最后,我国对于消防装备上的投入力度并不大,资金投入并不多,这就导致设备无法进行有效更新,装备资金投入缓慢,也更加难以应对频频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现象。

2.3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消防指挥人员现场指挥。然而,根据现状进行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整体安全保障水平并不到位,这就会导致在灭火救援工作中,安全保障工作往往难以具有实效性,无法确保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经过大数据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消防人员并不具备科学的作战安全意识,这也会导致他们在紧急时刻出现操作上的问题。在救援工作中,消防人员容易受到诸多干扰因素,在紧急的情况下就导致了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对此,消防人员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建设[3]。

3高层建筑火灾安全扑救对策

3.1提升消防人员专业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实效性,确保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防部门需要重视对消防人员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专业培训,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对消防人员的日常培训可以分为岗前培训和后期培训。首先,岗前培训需要向消防人员传递基本的工作理念和技能,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其次,在后期培训中,消防救援工作培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进行讲述,引导消防人员加强学习,开展相应的火灾事故处置演练,不断积累自身经验。在培训过程中,专业人员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一系列的形象图文,并将其贯穿于培训授课活动之中。其中,对特殊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重点需要落实在讲授知识的实践演练之上,让受训人员能在基本的操作中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消防部门需要充分依照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充分做好宣传教育,进一步做好防火灭火的相关工作。火灾防控并不只是消防部门自身的责任,还是所有人的责任。消防部门需要做好消防知识的宣传,向更多人展开教育,进而达到“全民防火”的成效。

3.2规范灭火作战行动程序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必须严格执行处置规程和作战安全要求,坚持“以固定消防设施为主,固定消防设施与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的战术原则,采取“强攻近战、上下合击、内外结合、逐层消灭”的战术措施,规范作战行动,快速控制和扑救火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高度高,层数多,发生火灾时,灾情情况复杂,扑救时要严格遵守灭火作战行动要求。火情侦察要迅速查明消防通道、控制室、泵房、外部水源位置及市政管网的流量、室内消火栓分布等情况,及时查看火情发生前的情况,第一时间把握好现场,为作战行动提供决策依据。组织人员疏散时,要优先使用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疏散救人,分轻重缓急有序疏散人员,以确保安全。加强作战行动安全,消防人员个人防护装备要穿戴齐全,与起火建筑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避免坠落造成伤害。内攻灭火时,要严格遵守作战规程,防止轰然伤人,确保作战行动安全。

3.3加强灭火救援装备配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安全性,消防队伍需要加强灭火救援装备建设,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的消防装备,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器材装备的投入力度,配备适合的器材装备。消防人员救援水平和效率的有效提高,能确保灭火工作顺利实施,进一步实现火灾的迅速控制,促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必要的保障。另外,消防指挥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对先进的装备技能进行学习掌握,确保在灭火救援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先进装备的作用,从而确保消防人员自身安全问题。灭火救援装备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根据地区火灾风险程度、种类做出判定,对火灾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合理地确定并调整灭火装备的数量。消防部门要对自己辖区内的火灾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分析,掌握本地区火灾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消防装备,加强辖区的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另外,消防装备配备需要全面实行区域化,从整体角度考虑消防装备配备,进而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消防部门需要有效做出统筹安排,实行区域化管理,确保在同一辖区出现突发性的火灾问题,能够有相应的消防队伍及时赶到现场,及时进行增援。

3.4提高火灾扑救实战能力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整体火灾扑救能力,消防指挥员需要对高层建筑火灾现场的实时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实现高质量的现场指挥,及时地控制住整体火情,使灭火救援的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站指挥人员要发挥必要的作用,并对消防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保障,重点加强消防站指挥员的初战指挥能力,引导指挥员学习典型的案例,强化科学组训和实战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指挥能力[6]。消防部门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重点分析现阶段的火灾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战术措施,加强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训练,提升消防人员专业灭火救援能力。与此同时,消防部门还需要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能够充分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火灾扑救能力,进一步加强消防信息化与灭火救援工作两者的结合。首先,消防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建设,构建相关信息化教育方案,进而有效利用信息化网络分析数据,为实际的灭火救援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其次,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的升级,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全方位了解火情形势,进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灭火救火工作中的实际成效。最后,消防救援队伍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进而有效配合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为信息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进一步促进灭火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数量的日渐增加,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也不断提升。在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和规范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处置程序,提升消防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加强各级指挥人员指挥能力建设,有效安全的处置火灾。与此同时,火灾扑救过程中,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尽快扑灭火灾,全面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

作者:苏心伟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消防救援支队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扑救篇3

在各种消防救援工作中,高层建筑特有的环境条件为火灾救援的开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其救援难度远比普通建筑物要大,在救援过程中需要掌控好各类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的扑救方法,才能提高火灾处置效率。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救援难点

(一)火势蔓延快,具有紧迫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火势可以沿着水平和垂直两方向蔓延,大部分高层建筑拥有诸多贯穿空间和井道,很容易产生烟囱效应。以100m高建筑为例,在无阻挡的情况,烟气只需要30s便可扩散至顶层,瞬间就会形成立体火场。并且高层建筑上层的风势较大,越往高层蔓走,火势的蔓延速度就会越快。因此在缺乏必要消防自救能力的情况下,从起火至形成立体火势仅需要十几分钟,留给消防人员的救援时间非常紧迫。

(二)起火因素多,具有局限性

高层建筑可燃物很多,木质材料、装饰材料、大量电器设备都充斥在高层建筑当中,而且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建筑面积大,建筑物内常具有多家企业单位,对火焰应急缺乏统一的管控。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消防人员难以准确把控火灾现场信息,对火焰和烟气的传播速度、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人员及消防救援情况都没有确实的信息,从而造成各类救援措施被限制或无功而返。

(三)灭火难度大,具有多变性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灭一直都是消防领域的难题,一方面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迅速,燃烧猛烈,要求消防人员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火情实施扑救。另一方面消防电梯数量有限,很多时候需要消防人员攀爬高楼,救火行动困难而危险;消防云梯具有高度限制,对作业环境也有严苛的要求;而消防直升机受火灾烟雾、热气流及周围其他高层建筑的限制,难以接近失火点,都给扑救工作带来了难点。此外,随着火灾的不断变化,救援方案也需不断改变,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难以发挥其效用。

(四)人员疏散难,具有复杂性

高层建筑楼层高,垂直疏散距离远,所需疏散时间长,而火灾蔓延方向和人群疏散方向正好相反,加上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程度高,疏散设施少,人群心理压力急速增加,踩踏、推挤、跳楼等情况多有发生。消防人员在进行救援时除了扑灭火情外,还需考虑人员疏散问题,以及扑救行动对人员的影响,如果应对不佳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

二、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方法

(一)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体系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火灾危险评价是灭火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安全管理水平,即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正因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度较大,就应当尽力避免火灾情况的发生,也包含对高层建筑人员的火灾基本知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发现火灾隐患,能够及时控制或报告给消防人员,而且在发生火灾后也能降低人员恐慌程度。其次,消防人员需要准确评估建筑防火能力,不仅包括建筑物本身,还有其所在的周边环境。消防车道及消防水源是火灾救援的关键力量,周边道路堵塞、现场水压不够都会阻碍消防救援。之后要对建筑自身消防疏散力量有一个准确而详细的评价,例如建筑防排烟、灭火系统、给水系统。而疏散方面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系统等,需要消防人员评价疏散所需时间,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进行安全疏散。最后是消防救援部门对自身消防能力的评价,一是对消防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估,二是配备的消防技术装备,例如消防云梯车、城市主战消防车等,当高层建筑需要相应设备灭火救援时,消防救援队伍能够及时调配[1]。

(二)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及决策

为了科学合理地在高层建筑内开展救援工作,需要做好灭火救援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应急决策,保证消防救援能够稳定进行。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再制定灭火救援方案必然会浪费一定时间,影响后续正常扑救,且未经反复验证,安案未必科学。因此,提前做好灭火救援应急预案,为救援反应速度和救援时间提供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灭火救援预案决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根据上文提及的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体系建立,按照高层建筑类型,制定灭火救援所需的时间,并结合楼层的高度划分灭火救援措施和设备。例如起火楼层高度低于30m,消防救援人员攀爬救援速度更快,若是高于80m就需要借助消防电梯或消防云梯车进行,灭火救援预案自然会更加复杂。针对不同高层建筑结构制定的灭火救援预案是实际灭火救援的大体方向或框架。一般来说,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的优势有两种预案制定方式。一种是建立城市,甚至省市、国家级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库,在某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立即将高层建筑火灾类型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调用出应急预案,此种方法应该是我国未来消防安全体系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应急预案较少,建筑类别也在革新,需要修改和调整的仍然很多。另一种是根据消防地区高层建筑建立针对的灭火救援应急预案,此方式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预案与实际决策偏差幅度较小,缺点是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收集高层建筑数据信息[2]。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决策是火灾发生后,消防指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详细的灭火救援作战行动,让所有消防人员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救援的质量和效率。通常来说消防指挥人员需要根据高层建筑的信息进行判断,而信息因素诸多,包括建筑类别、建筑状态、建筑结构、火灾荷载程度、危险物质、火灾类型、受灾情况、火灾位置和高度、受灾人群情况、建筑环境以及天气条件。不过在采用应急预案后,部分因素已经被包含在内,无需再进行决策,主要针对火灾信息、受灾情况和处理措施方面制定方案即可。

(三)火灾控制及救援沟通

实际的灭火救援情况较为复杂,消防人员多是面对火灾控制和救援沟通两种情况。当救援人员进入火场后要第一时间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一条逃生疏散路线,并采用对讲机等设备跟指挥人员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救援方案,集中针对逃生路线进行灭火,尽可能保证疏散路线的安全稳定。并且要根据高层建筑火情修改灭火方式,尽量降低轰燃现象出现,也要利用好高层建筑内部的防火灭火设施,增强灭火救援效率。在高层建筑中的受灾人群是消防救援中的难点,尤其在时间紧迫、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受灾人群的心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动摇,容易出现恐慌、失控等情况,消防救援队伍必须加强与受灾人群的沟通,既可以激发人群自我保护意识,达到稳定心态的效果,也能通过沟通让受灾人群远离危险物,避免被玻璃、电器等因素所伤。当然,更为关键的是确定受灾人群的位置和情况,确保救援到每一位受灾人员,让救援工作在速度提升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有高质量、高效率。

三、结语

高层建筑固有的特征决定了其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为了提升灭火救援质量和效率,需清楚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灭火救援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构建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体系,制定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在火灾发生后明确灭火救援策略,并做好火灾控制及受灾沟通,才能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提供保障,降低人员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魏真荣.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灭火救援战术策略探讨[J].今日消防,2021,6(01):55-56.

[2]陈一白.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1):95-96.

作者:林桂生 单位: 广西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