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物教学德育渗透问题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事物的发展还不具备正确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常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不正确的行为习惯,这种现象十分限制学科教学的效率提升.同时,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之下,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德育素养是学生能够更好应对未来生活和调整的前提,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运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敏感程度,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正向指引,同时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思想建设,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1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应该具备多个角度的观察意识,既可以看到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正向影响,也应该注意到其背后隐藏的隐患.生物学与科学之间具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之一,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的人文价值十分深厚,对人类的生活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生物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只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应试学科,更应该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为其今后更深层次地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生物科学蕴含的伦理知识同样值得关注,良好的科学探究发展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三观之上,不可以为了创新实验等作出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将德育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理解到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
2进行德育渗透时应该注重的问题
在进行的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教师关注.首先,应该保证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勿引用脱离实际的德育知识,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生物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效率提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强化学科素养,否则将会导致厌烦情绪的产生;其次,教师还应该保证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持之以恒,这项可持续性发展工作应该建立在学生掌握课堂基本知识基础之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断断续续,将会导致教学缺乏连贯性,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也要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科素养和德育品质,明确生物教学的重点,避免因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教学事业的发展.
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关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3.1转变教学理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之上,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进行生硬地灌输,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想要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德育知识融入其中,首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身心发展需求作为课堂的主导方向,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创新.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积极关注他们最近的身心情况,对于思想偏差的地方及时指引,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愿意与其敞开心扉,便于教师对于班级学情的整体把控,寻求德育知识的渗透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发展的判断能力不足,但是已经具备自身的思维体系,对知识有着自己不同角度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社会角色,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在强化学科能力的同时,促进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走进细胞”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生学习的第一次课,会直接影响着其对生物课堂的看法和了解.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阶段性心理,将知识由浅入深逐渐讲解,先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列举身边的例子,使其明白为什么生物体的活动与细胞息息相关,在将基础知识打好之后,进行教学情感的升华,融入德育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物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感受到生命的不同含义,通过这样的新课学习,为接下来的教学发展打好基础.
3.2深化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形式
想要促进学生德育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仅仅靠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枯燥的理论只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只有深化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形式,才能够在实践中完善德育素养,实现生物教学和德育知识的双重效率提升.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生长环境、知识储备、思维能力等各不相同,常常在对同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当中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能力有一定差距的原因,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正视他们的这种差异,将其进行强弱结合的小组划分,调整课堂开展形式,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其在不断拓宽视野范围的同时,强化自然与生物的关系,明确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促进道德素养的完善.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以及其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途径.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知识探究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践活动,尝试着运用多种对比实验探究各种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做到知识点的温故知新.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其在生活当中应用的利与弊,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这是生物学科的技能要求,也是德育渗透的开展方向,在此期间学生养成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也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正向的指引.
3.3创建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事情得以不懈坚持的关键.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该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课堂,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教学,塑造完善的生物学习体系,实现生物与德育的共同发展.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大多围绕着课本上的内容开展,生物当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和概念较多,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吃力,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符合内容的情境,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加强记忆.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搭建合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明白其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进行课后延伸,以“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为主题,使其直观地对毒品的危害产生了解,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强化道德品质,促进生物学科的技能提升和德育精神的全面完善.
3.4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
如今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都在经受着一定的冲击,而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还不具备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很容易被网络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甚至有很多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生,在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不幸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等.而这些行为足以证明这些学生不够爱惜生命,也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育者要能主动承担起思想教育的责任.对于生物教师来讲,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中跟“生命繁衍”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让他们知道精子和卵子在结合的时候是要花费十分漫长的时间的,并且结合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精子在寻找卵子的时候,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并且要历经很多的曲折.在上亿的精子当中,往往只能有一个精子能够越过重重障碍完成和卵子的结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到每一个生命都是要经过重重阻碍,并且经过无限的努力才形成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而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再次回顾,同时也能够认识生命的可贵:对于每个人来讲,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要好好对待生命,认真学习,用心工作,努力爱人,去欣赏美丽的风景,聆听美妙的音乐……这样,中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另外,生命科学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但相伴而生的是全新的技术发展挑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基因技术,自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以来,基因技术对人类的道德底线展开了更为具体的挑战,引起了人们的激烈争论.教师也可以以这个事件为例开展生物教学,让学生对科学伦理和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要想征服自然,必然会对自然造成巨大影响.但人之为人,不管做出怎样的科学研究,始终要尊崇科学伦理,尊重自然规律.而这样的内容是高中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将它们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生物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渗透德教育相关内容,帮助高中生完善生命观,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逐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德育精神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其逐渐强化学科记忆,具备完善的三观认知.同时,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也应该意识到德育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其在各个学科当中的渗透途径,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张巧燕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学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篇2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纵深推进大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其中德育教育更是成为了关注焦点。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中的生命活动、科学精神、爱国精神等内容都能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教师要把握好这些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社会活动、探究实验等途径实现德育教育与生物教学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并探讨了德育与生物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期实现育人目标。
一、简要解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推进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实现这一点,教师要找到教材中适合开展德育的内容,确定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其中的德育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体现生命态度的内容。生物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所以其重要内涵之一就是生命态度,而这恰好也属于德育范畴。教师要通过讲解生物知识带领学生了解生命的变化历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二是体现爱国精神的内容。教师可以介绍我国在生物上的杰出成就,伟大的生物学家与他们付出的辛苦等,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另外,通过分析国情,了解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资源匮乏以及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使命感,为了国家昌盛而努力。其三是体现科学精神的内容。教师可以介绍我国以及国际上的生物发展史,让学生了解生物成果的形成过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或合作学习,在手脑并用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其质疑精神、探究精神、团队精神,提升其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其四是体现社会责任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滥用抗生素、基因编辑技术等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伦理,探索生物规律,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五是体现辩证观念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物质组成等知识内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是遵循某种规律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物质与能量等观念,形成辩证的世界观。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策略
“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生本学主”指导思想,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等需要,相机挖掘各类德育元素并凸现出来,努力构建“德智互动”的课程活动体系。
1.介绍生物学科发展史,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
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要找准有效“切入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濡染,逐渐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科的“发展史”入手,通过介绍生物成果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从中了解学科的动态发展过程,切实体会深厚的学科底蕴,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家们的科学思维、态度和精神,善于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挖掘德育元素,可从网络中搜集资料,将生物发展史作为教育素材,实现德育教学和生物教学的良好融合,让学生在了解生物发展史的同时感悟其中的德育内容。比如,讲解《植物的激素调节》时,会涉及到许多科学实验。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分析达尔文的“单侧光实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下达尔文的生平,如他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趣闻,如父亲想让达尔文学医或担任牧师,认为他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是“不务正业”,但他还是坚持自我,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一生投身于生物学研究,对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与顽强不懈的意志力量。
2.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德育教化,需要教师坚持不断地渗透,但是无论多少说教,都不如学生亲自体验来得深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挖掘的德育素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增强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过程中获得感悟,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等在学术、社会、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选择一种,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让其通过自主分析、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明确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讲解《通过激素的调节》时,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知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激素调节的发现、血糖调节机制、血糖调节的平衡等知识点,主要是学生说,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因为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积极性很高,在完成基本的讲解后,教师提出问题:“激素都有什么用途?在医学上应用激素类药物有哪些优势?那么是否生病后首选的就是激素类药物呢?你怎样看待滥用激素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针对这一问题畅所欲言,了解激素类药物虽然能抵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但还有许多副作用,如皮肤早衰、长黑斑、激素依赖性皮炎等,长期使用还会造成体内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体会生物和生活的联系,以及生物学科中蕴含的人性关怀,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组织社会实践类获得,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是组成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教室内的课堂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行动中获得道德认知,体会道德情感。教师根据教材选定活动主题,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学会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环境,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比如,在假期来临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为“我们身边的环境”的调研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或者当地较为明显的生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的组选择了测定当地河流的水质情况,还有的组选择了测定空气质量情况等。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意见,确定研究对象后制定可行的调研方案、主题、预期结果等,待各组初步定出调研方案后,教师要求其发送至邮箱中,阅览后给予合理意见,如:“如何检测水质?要使用什么工具?”“如何测定空气质量?是否需要设定对照组?”等。而学生改进方案并完成调研后还要针对结果提出建议,向当地的工厂、居民等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践行德育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树立环保观念,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通过探究性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让实验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是开展演示性实验,或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模仿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实现德育教育与生物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要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勇于质疑,并通过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步骤,最终解决生物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与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教师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自主设计实验。如:“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被称为什么?”学生根据学过内容马上回答是“丰富度”。教师继续提问:“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如何测定其种群密度?要采用什么器材、方法取样?采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步骤,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由于土壤中动物大多身体微小但活动能力强,所以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于是学生决定采用取样器采集法。取样后将采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并用解剖针寻找,确定物种数目。最后运用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实验过程,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精神。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以“育人”为己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实现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科德育内容,找到适合切入点,介绍生物学科发展史,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组织社会实践类获得,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通过探究性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光江 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篇3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深入融合,有利于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发展,为他们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当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各项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以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当中,保持教学课堂的高效性与互动性,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针对高中生物来说,作为探索人与自然的重要学科,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对于学生有着重要价值,在学生未来发展当中,想要在生物领域获得长远发展,就要不断巩固个人理论基础,提升其实践探索能力。与此同时,也要以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参与到人与自然研究当中,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来适当利用和调整整个生物界的生态系统。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生态道德观念的重任,让学生能够端正态度,规范行为,逐步提升个人的生态道德素养,既要了解和掌握生命结构组成以及物质组成等专业知识,也要树立正确的自然发展观。让学生能够不断强化生物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身心素质发展,正确看待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以创新创造的意识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我国当下高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低下
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各年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且由于我国近些年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导致很多的高中生在成长阶段都是被严重溺爱着,广大家长们对于自己孩子有求必应,尽其所能地提供给自家子女最好的一切,这种家庭情况下长大的高中生普遍存在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特点,这就导致我国众多高中生的道德素质不达标,严重缺乏良好的综合素养。
(二)众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的高中学校在进行改革创新时只一味地关注各年级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对于本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实际情况视而不见。高中时期正处于学生成长发育的叛逆时期,高中学校大力推进改革,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好处,甚至还产生了抵触的心理,阻碍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步伐。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高中学校对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度不足,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不懂得尊重教师,不理解我国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良苦用心。
(三)德育教育的方法过于单一
德育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具有超强的理论性,如果德育教育的教师掌握不好课堂教学方法,就会使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变得极其乏味无聊,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无法顺利开展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而当下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德育教育往往都采用报告或者集体讲座这种传统的教育形式来开展,形式单一且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更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加深对德育知识的印象,学生不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导致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难以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各年级生物教师一定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学科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地明确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同生物的构造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科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习意识,明确生物进化的科学性,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为后期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一来,利用高中生物学科实际课堂教学来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才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并且,在整个生物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德育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明确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适当引入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教师要站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挖掘有教学价值的资源信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能够和教师保持有效互动,近距离地接触生物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去探究知识的来源与运用更有助于他们能力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抓住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点,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举例来说,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人体所需蛋白质含量的界定范围。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让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分析,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料或是依据教材来了解蛋白质这一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为讨论点,深入探析身体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由此来引出学生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深入挖掘生物教材当中的德育元素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生物教材当中的德育元素,结合生物教材来看,内容不仅丰富,结构也较为完整,以教材为基础将德育理念巧妙融合到教学环节,可以为德育工作提供便利。例如:通过“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生物学家在蛋白研究当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让他们明确各国专家学者对于生物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其热爱生物科学、热爱祖国的精神。在德育教育当中,爱国主义是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他们的中华民族复兴意识,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个人未来发展创造更多优势。同时,针对生物教材来说,也是生物领域各项成果的一种集中展示,既客观地讲述了我国生物事业的变化发展,也传达了生物学家们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所以立足于生物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以此为引导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以崇高的信仰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后期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成为适用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说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培养其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也在交流探索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意识。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意愿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可以在教学当中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举例来说,在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教师在适当的节点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联系客观实际,对个人的观点进行论证,从中找到正确与不合理的地方,在探讨中加深学生感悟,也能够在总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让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探究习惯,在遇到问题时不逃避,在反复论证中找到最终答案,从教学引申到生活,潜移默化之中融入德育教育。
(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应当加强社会实践互动,要通过活动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将品德规范与实践能力有效融合,以意识来引导行为,提升其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资历尚浅,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和现实,所以教师要通过生物教学的独特优势,让学生认识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既独立存在也相互依存。在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念,让他们了解社会群体间的各种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后期进入“大染缸”之后,仍然能以崇高的道德与精神去规范自身,带动他人。
(六)开展合作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也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通过合作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生物教学来说,科学性实践性特点较为突出,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固定思维中跳脱出来,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到整个自然与社会。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意识,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才有利于他们掌握生物知识,所以教师要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拓宽其知识范围。举例来说,在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让他们随机抽取需要分享的知识重点,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等各方面内容。让小组成员自主推选上台分享的人选,了解他们在教师分配的固定任务中是否有延伸,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让学生了解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同时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播放一些视频影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生物教学中各项知识的来源,增强话题度,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个人认知与能力。
(七)创新生物课堂形式,让德育教育与生物教学深度融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也应当根据教学要求创新课堂形式,让德育教育与生物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出生物教学的优势作用。结合教学特点来看,生物实践性科学性较强,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社会调查、实践拓展、植物栽培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教学的优势,在实验课当中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作风,要让学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提升他们的道德标准;在社会调查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合理分工,为共同的成果而努力,来提升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实践拓展当中,也要让学生能够虚心学习,了解行业专家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肩负起为社会、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任。结束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元素,让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师生互动之中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力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热爱学习也学会学习,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让他们能够成为德才兼备,适用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专业的能力、优秀的品质适应社会,为他们个人未来发展开拓更多空间。
参考文献
[1]邹家位.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以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2):87—88.
[2]王玉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J].文理导航(中旬),2020(7):71—72.
[3]刘光江.德育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3):123—124.
[4]潘金芳.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1(4):247-248,258.
[5]庞淳.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19-20.
[6]于伟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1(3):143-144.
[7]高阳.浅析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两条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69.
[8]何娟.解读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求知导刊,2020(5):80-81.
[9]田文术.关于德育元素走进高中生物课堂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93.
作者:陈泽伟 单位:福建省仙游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