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健康教学途径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健康教学途径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体育健康教学途径3篇

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本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顺应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是体育教学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暴露出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以促使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新的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担,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运动习惯的使命。可以说,体育教学是事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不过,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不受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资源匮乏、零散,而且形式单一,现代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即便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如,体育教学方面,许多学校在信息化上的投入有限,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没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全面展开。[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横扫一切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都与信息技术建立了密切的关联。信息化教学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创新应用的结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体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做出改变,信息化教学就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优选。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和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鲜感,降低教学难度,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自学提供方便。[2]所以,为了提升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度,许多学校从理论到实践方面都对“教育技术与课堂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教育管理部门也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多次安排和开展了“教育技术与课堂应用”培训与比赛。在此情境下,小学体育教学要加大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争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教学当中的难题,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小学体育教学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用信息技术发掘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是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简单,但是小学阶段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基础阶段,涉及和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包括基础体育知识,还涵盖了健康、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但是,由于教材容量有限,许多内容都是点到为止,尤其是卫生知识、生理知识,涉及的程度非常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果只是以教材为重点来教学,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会影响学生的视野和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用途和优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2]例如,在学习室内体育课《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掘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内容选择、搭配与更新,以提高教学的灵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有关近视眼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将之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或者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形成的原因,(眼球的前后径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使得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不能汇聚在视网膜上)并结合学生实际,谈谈哪些行为习惯会导致学生形成近视眼,如在写字的时候姿势不对、长时间看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少,等等,并要求学生跟着视频做预防近视眼的“三二一”眼保健操,让学生掌握保护眼睛的具体方法,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卫生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还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身心还不成熟,在学习中,许多学生不仅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还缺少自控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有消极表现。但是,小学生贪玩好动,求知欲旺盛,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采用新颖有趣的方式来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信息技术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和特点,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还可以借助图文影像和软件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枯燥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灵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体育课《足球运球射门》的教学,虽然足球是一项全球影响和群众基础最广的体育运动,但小学生对足球的认识水平还相对较低,在足球教学中很难深入理解、有效记忆那些复杂的足球动作。一些学生,尤其是女生,可能还会对足球缺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国外媒体制作的激情四射的足球宣传片来导入,让学生借助宣传片见识C罗、梅西等足球明星的风采,感受足球场上运动员尽情挥洒汗水的氛围,以点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讲述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时,由于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单纯的理论讲述无法入脑入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述脚内侧踢球动作的技术特点,如脚内侧空中踢球时,大腿要抬起,小腿要加速前摆,脚在接触球时要有个顶、送的动作,而且脚型要固定,脚内侧要击中球的后中部,同时身体略微直立,不能左倾右斜……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化繁为简,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生动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此外,受年龄限制,他们在学习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单纯地教授一个动作,学生可能不好接受。教学情境是一种隐性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电子白板等信息设备和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促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带给他们新鲜感,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乐趣,使他们收获成就感。所以,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列队教学中,由于列队训练非常枯燥,许多学生很容易对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列队训练,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创编“下雨了”的游戏。在游戏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狐狸、猴子、小鼹鼠、小兔子、小鹿等小动物在森林里伴着音乐快乐游玩的情境,但是,很快暴雨就来了,大家只找到了两片大大的树叶,小伙伴们只能让小鹿、小猴子撑着树叶走在两边,大家一起撑伞前行。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认识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齐步走、跑步、立定等动作,知道什么是正面、侧面、背面。然后,让学生结合游戏,进行列队训练。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和画面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减少许多沟通,更好地让学生明白队列动作的要点。

(四)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都有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的问题,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过去,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受条件限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生动呈现,教学经常会遇到操作不便、资源短缺、效率低下的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还可以全方位进行内容展现,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拓展延伸,举一反三。[3]这些,都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人文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重难点,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素养得到发展。如在《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教学中,我们知道,本课的重难点是传接棒技术动作(伸、夹、张、合、送、压、放)教学,培养传接棒动作的连贯性,让学生明确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动作要领。而结合学情来看,小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上,灵敏性、连贯性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传接棒技术动作,尤其是下压式接棒时的工作要领:传棒人将棒子前不由上向直传给接棒人;接棒人要把握好传接棒时机,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而且后伸要稳定,后深时手腕内旋,掌心向上,虎口朝后,手指自然张开。并借助多媒体暂停、回放、慢放等操作手段,一一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跟着视频做动作,并组队就所学习的交接棒技术进行多次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传接棒技术动作概念,提高学生的传接棒技术能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未来公民的身体素质、小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大事。但是,当代小学生从小都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许多学生都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没有养成自主锻炼、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学校与家庭做好配合,需要汇聚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共育的局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提供了条件。在信息时代,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如微信、电子邮件、QQ、钉钉等,将教学课件、教学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结合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自发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3]或者借助学习平台安排一些课外实践与锻炼活动,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为学生合作学习、快乐运动铺路搭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培养学生锻炼的热情和习惯。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基于课堂教学之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助网络观看小学体育蛙跳教学视频,借助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动作。或者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去水族馆,池塘边,观察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让学生一起锻炼和培养肢体感觉。借助信息技术,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目标和进展,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为家长学习、家校共育提供可行的建议与方案,以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促使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全方位教育和扶持下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教学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和趋势,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俞瑶

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篇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体育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必备的体育知识,还要针对性地在授课中为学生添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本文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与讨论,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讲解理论知识和训练体育技能上,对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关注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下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诉求逐渐趋于个性化,现代教育也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终身运动的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体育课程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艰辛,学生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学生的体育活动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从小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境与挫折时能够从容面对,同时心理因素又会影响学生的处世态度。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逆境,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体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机会,能帮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缓解学业上的压力,从而懂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在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较好,受到的挫折很少,因此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通过体育活动缓解学习压力,能化解学生心中的阴霾。教师应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能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保证身心健康。

二、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且现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一)教学重点偏差

目前教育仍然以文化课为主,大多数学校、大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认为体育不是考试科目,没有必要在体育课上花费时间,甚至一些学校直接砍掉体育课。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短时间来看,可能有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文化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保障,无论干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体育课,但是只注重学生的动,而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教学。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否则在课堂上没有任何收获,长时间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反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没有与时俱进

我国目前的教学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这对大面积解决上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一个班级中的人数较多,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因此班级教学的弊端在于不能充分关注每个学生,学生普遍缺少个性化发展。体育课程亦是如此,在学习中总是进行一些重复性的训练,很多学生的特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课堂模式需要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教学理念更新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相关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新的学习理念;通过网络学习、学术交流活动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有关心理健康的教学技巧,掌握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积极探索,不断寻找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结合点,为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心理健康联合教学打下基础。另外,教师还应该主动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新概念、新理论,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维品质当作教学内容筛选以及教学方案调整的主要标准,打造新颖、丰富的体育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积极的影响,指导学生感受、分析自身情绪的变化,及时关注自身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性格。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小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对小学生做出恰当的引导。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以此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氛围更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也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正式开展体育教学前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意愿,不可以强制性地让小学生做某些其不是很喜欢的运动项目,既要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又要尊重小学生的选择,避免将心理上的学习动力变为心理上的学习压力,这样不仅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小学生的意愿难以达成统一,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另外,任课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意愿进行引导,避免开展的体育项目过多。

(三)挖掘体育项目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运动在悠长的发展历史中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育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包含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当我们长期将身体放在某一项运动中时,就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并在我们言语、动作、行为中展现出来。如长跑运动员会表现出一种坚韧、坚持的品质;啦啦操运动员会展现出张扬、活力、积极向上的气质;武术运动员举手投足总会展现出大气、沉稳的气质,这些都是项目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同样,当学生在接受某一运动项目训练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一项目文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迁移到生活中。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体育项目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在教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将项目中包含的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尝试性地引进游戏化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例如,在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游戏任务,或者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情境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提高体育教学的感染力。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以体育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辩论赛、运动会等,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心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输赢,养成正确的输赢观和学习发展观。比如,在学习“篮球”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均衡的几个小组,开展篮球练习和篮球对抗赛,让小组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并彼此监督,实现小组学生篮球学习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习和比赛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对水平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运球、投篮等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促进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怎么喜欢和其他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体育运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让学生在体育训练的同时获得友谊。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跑,每6个学生为一组,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接力赛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每个学生都要在跑完自己的路程后,把手里的接力棒传递给另一个同学,再由另一个同学继续往前跑,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跑到终点为止,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学生需要合作,通过团队的力量做成一件件事情,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走入群体中。

(六)开展竞赛活动,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与文化课相比,体育具有很大的趣味性。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普遍较大,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放松身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同时要在教学环节上巧妙设计,认真琢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理,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要分出胜负。为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如学生竞赛等,学生为了能够获胜,就会在平时多加练习,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学生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出现消极的心态,教师要时刻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疏导,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事件。心理问题是学生面对的最大问题,我们会经常看到某个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出现极端行为,这是学生心理不健全、抗挫折能力弱的表现。体育竞赛也是如此,有比赛就会有输赢。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输不可怕,说明我们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现在的输是为了以后的赢。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正确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应对遇到的艰难困苦,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为以后的更大胜利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体育除了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形成终身运动习惯的责任。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学体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生硬地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的训练技巧,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不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逐渐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认为体育辛苦,毫无乐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出发,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势,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也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排球训练为例,排球活动对学生的臂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臂力也不相同,如果在训练中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标准过高,会打消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标准过低,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八)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合理的情感表达与情绪宣泄

合理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是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及时疏导学生情绪的重要途径。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如果不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和宣泄,而是一味地采取忽视与训斥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些小的问题慢慢积攒成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教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情感宣泄的好方式。有研究表明,当人在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叫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对人的记忆神经元进行保护和修复,从而促进人的身体放松和压力宣泄。体育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还可以在树立学生锻炼身体意识的同时,为学生的情绪宣泄和压力排解提供良好的渠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要正确看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意志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反思自己教学中隐藏的问题,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尽情地展开体育训练;并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身体锻炼到心理建设,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李彩萍 单位: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篇3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等特点,在小学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较低,需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教育工作促进血神的各方面发展,通过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身体素质,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作为重要部分之一,其教学活动内容涉及的环节较为广泛,基于此,在对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内在优势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重复呢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意义

小学生自身的性格行为以及思维、习惯等多方面都会因内外在环境等方面严重影响。由于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基于此,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文化科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起着充分促进小学生优秀品质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良好培养与树立,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日后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城市进程化的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国家政府、教育部门等对儿童成长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这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质的培养,充分实现良好的教育。体育教学不但承担着促进学生掌握运功技能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在不断研究与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体育教学的现状,探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体育教育的作用来影响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为同仁提供参考的依据.

二、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增强

由于自身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需要有效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针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而言,需要注重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积极性,为小学生树立并培养正确的运动意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方面[2]。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目前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有效融入其中。在体育运动中,小学生的身体各个器官都会被有效调动,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在文化课程中学习的紧张情绪,在体育运动中,更好的激发人体内激素,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有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

小学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所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更加丰富、多样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各项品质有效的培养,陈功芬实现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3]。例如,在学生长跑、短跑运动中,学生同长期的坚持、努力,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在完成相应项目后所获取的情感体验更加积极向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有助于学生来排解心理压力

在应试教育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环境深受影响,大部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过度重视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常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成绩,为学生报名多个文化培训班等,在类似现象的不断发生,从而导致目前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4]。对此,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相应的解压作用,促进小学生思维放松,在体育运动中全身心投入。通过“玩闹”的方式,放松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利用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强化,当前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这一线向下,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5]。另外,当前大部分家长与学生认为,现如今社会的生活条件较高,不需要在吃苦耐劳,而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了解高端技术产品的应用就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发展与适应。而该种观念意识存在错误,会导致学生对吃苦耐劳缺乏明确的认知,不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力[6]。与其相反,吃苦耐劳精神不仅是存在于过去式,当前社会也十分适用,不仅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小学生健康人格养成。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更应当对该点进行明确,通过引导与正确教育,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积极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意志力。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意志力的主要活动包括跑步、球类运动、体操等。相关活动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完成,特别是针对体操运动而言,体育教师可有机结合配乐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操运动氛围,促进学生体操动作的熟练性与协调性,提升学生对运动动作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改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冷静思考能力,使学生良好的模仿标准动作,将自身的思想情感通过肢体美进行表达,提升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现阶段中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生过于自我,从而出现冷漠、人性等不良心理与性格特点,无论周围发生什么,多数以冷漠相待,仿佛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由于该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变化形式存在多样性[7]。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内容都必须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进行。例如,足球、羽毛球、篮球等一系列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在学生群体共同参与下,能够不断增进小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与相互了解的程度,在小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情感,同时,小学生在具体交往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在集体配合中能够提升各项能力的强化。以篮球比赛活动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理分为多个小组后进行比赛。比赛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激烈性,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篮球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和兴趣。篮球活动主要是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团结互助才能够充分实现良好的比赛。在激烈的比赛完成后,能够发现小组成员逐渐更加信任、裂解,通过团结、鼓励。在激烈的比赛中,小学生能够感到强烈的集体感,在人与人交往中感受相互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更充分了解团结的意义。通过小学体育活动,能够提升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充分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三)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体机能、体能在健康状态下达到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与生理、心理学相互结合,热爱且习惯运动人的健康程度与开朗程度远远超出不爱运动的人。针对现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学习任务与压力较重,需要对小学生体力、脑力进行双方面的加强与补充,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形态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基础,即便学习成绩良好,但缺乏以上两点让然无法取得成功。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促进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更好的释放出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能训练,充分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在通过体育运动获取肢体锻炼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大脑的放松,改善大脑供血情况,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率与质量。另外,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通过锻炼放松心情,大脑,在学习中减轻消极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中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四)运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根据研究发现,在运动过程中,人们自身所存在的悲观因素、烦躁心理,都能够通过运动后身体的舒适性与疲惫性有效的消除、减轻,通过运动的方式促进不良情绪的改善。在小学阶段中,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体育意识,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压力,使学生感受到健康的身心,愉快成长。通过体育教学,教师能够提升学生的乐观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而这些积极向上、快乐的因素都可以广泛传播,学生在接触乐观积极的学生时,能够带动大家,减轻各种胆怯、紧张的因素,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精神。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乐观精神,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火炬传递跑步的活动,提升学生体育热情,释放压力。火炬传递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通过眼神的交流为周围同学加油鼓励,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另外,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跳蛙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逐渐加强综合能力。在活动开展后,教师需要详细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对其进行不同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的信心,提升综合能力。教师的鼓励、肯定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感到开心愉快,还能够提升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高涨热情。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鼓励与肯定,对特殊情况进行恰当的批评,以此健全学生的健康人格,改变小学生浮躁的情绪,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意识。

四、以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集体参与类体育游戏的引入,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单纯的运动项目教学,只能够实现学生的单独锻炼,而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与技能教学相比,学生更加青睐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具备更强的参与意识,并且,学生在运动和对他人观察的过程中,能够显著加强学生规范行为、道德自觉性。例如,在障碍往返跑过程中,主要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应急反应能力。该项运动作为一项重要项目,能够充分提升学生身体的灵活度。但是,在该项运动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围绕安全追进行来回跑,那么学生无法充分体会到该项运动的作用。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采用大屏幕的方式将游戏重要规则讲解给学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们分为四支队伍,并提示学生按照顺序进行障碍往返跑,并利用摄像头将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完成激励的游戏比赛后,教师不仅需要表扬学生所获取的成绩,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将镜头回放播放给学生,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与鼓励。特别是针对比赛过程中学生互让、互助等一系列的良好表现瞬间给予相应的掌声。对学生在比赛中对突发状况的灵活应对给予相应的印章奖励,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健康人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新课改的有效落实下,小学体育教师肩负重任,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对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运动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良好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充分提升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通过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良好成长,推动小学教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毛玲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