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3篇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篇1

【摘要】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发展绿色经济指明了方向。商业银行应在碳中和目标下,抓住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为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商业银行的低碳转型。但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着层层挑战,绿色金融标准、信息披露机制、绿色业务水平以及金融风险都有待统一、完善与解决。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在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构建完善的绿色发展体系,加速产品创新,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大扶持力度,以此实现商业银行低碳转型,实现社会绿色、协调、统一发展。

【关键词】碳中和目标;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一、引言

随着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超标,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国家指出了实现碳中和、促进绿色发展是社会的必然方向。我国为了实现碳达峰目标,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90%的资金需要商业银行等资本给予支撑。因此,在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务必加快脚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绿色事业,推动经济低碳转型,正视碳中和目标为绿色金融业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二、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

1.为业务的发展提供动力

在实现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投资需求也随之增大,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获取到源源动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针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进行经济测算,到2026年气候领域投资资金需求约为139万亿元,年平均3.5万亿元,年均资金缺口超过1.6万亿元。低碳产业包括清洁能源、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以及绿色交通等多个产业。低碳技术包括碳捕捉、碳封存等多项技术。而产业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能够获取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银保监会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绿色信贷资产整体良好,不良贷款率得到了有效降低,且近5年来始终保持在1%以下,远低于其他的信贷不良水平。

2.促进商业银行低碳转型

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实现了商业银行的低碳转型。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不仅能够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需求,也能够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机构表明,在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后,如果各大银行仍向传统工业行业提供信贷,那么此类行业贷款违约率则会明显提升,10年后违约率会超过17个百分点。随着低碳减排的不断落实,企业的生产环境受到多方关注,超过100家的金融机构全面退出煤电领域投资。可见,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推动低碳转型,将绿色发展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要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推动低碳转型,实现了绿色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绿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金融标准有待统一

从国内角度出发,当前绿色项目界定标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2013年推出的《绿色信贷统计标准》,第二种是2015年推出的《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第三种则是2019年推出的《绿色产业目录》。不同标准对界定绿色项目而言存在诸多差异,这使得绿色项目认定不统一,部分标准体系与碳中和目标不一致,提出的绿色信贷标准也未完全符合净零碳排放的要求。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绿色项目的开展受到困扰,同时也很容易加大“洗绿”“假绿”等项目风险。从国际来看,我国所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所采用的标准之间存在差异,这使得我国绿色金融标准未得到国际认可。相关数据指出,2019年我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其中43.9%不符合国际标准,这样不仅会制约海外绿色融资的开展,也会影响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2.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绿色信息披露机制,不但企业配合披露绿色信息的情况较少,而且已经披露的信息也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完善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增加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运营成本。目前我国尚未强制要求披露碳排放量的相关信息,但这一信息披露是必然趋势。英国投资机构每年会披露碳强度等相关信息,这有利于计算出高碳资产的风险口,为绿色经营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3.绿色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商业银行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并未融入绿色经营发展理念。绿色金融业务体系、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以及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完善。绿色金融业务作为当前的新兴产业,涉及多个领域,但现有金融人才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了解并不全面,缺乏绿色金融业务的相关知识,不利于绿色项目的开展,也不利于绿色项目的筛选与审批。其次,绿色金融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发展不均衡。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包括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但其他绿色金融业务还有待拓展,各个产品仍然处于探索发展期。此外,大部分绿色金融产品围绕企业设计,缺乏面面向居民的金融产品。从绿色信贷领域的角度出发,我国现有诸多处于初始阶段的绿色企业,与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授信标准不符,不具备信贷资格。

4.绿色金融风险有待解决

首先,新增项目的风险评估较为困难。绿色金融业务处于探索阶段,在风险评估中缺乏评估经验。比如,碳金融在各个试点地区的应用信息不完善,在不同试点地区,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价格存在巨大差异。市场信息封闭使得信息不对称,在评估融资风险时不够精准。其次,现有存量项目的风险管理难度高。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高碳资产,在实现低碳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高碳企业在实现节能减排目的时,生产成本随之升高,甚至造成盈利下降与亏损;高碳企业产品需求量低,营收随之降低;在实现低碳转型过程中,技术革新需要重新定价高碳产品,碳排放价格上涨,高碳行业股票金额会随之下降,使得资产贬值,增加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最后,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无论是绿色企业还是绿色项目,都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企业融资受到限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会给绿色金融服务带来经营风险。

四、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1.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第一,在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时,需要按照国内统一标准。《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提出了清洁煤炭技术等高碳项目,却未相应的调整绿色信贷标准以及其他技术标准。因此,各个部门机构应当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消除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使得绿色金融标准更加协调,统一按照不同发展需求,对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以完善,进而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绿色金融标准要与国际政策接轨。在制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时,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标准》等国际原则接轨,使得我国绿色金融标准的认可度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为海外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持。第三,确定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标准。完善企业绿色信息披露的统一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使得商业银行、债券发行人能够定期公开碳排放等信息,披露投资项目的碳减排、碳足迹等预期环境收益,而环境效益的测算方法要规范。

2.提升绿色金融业务水平

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目标时,需要将绿色金融发展理念融入运营中,完善配套的绿色金融业务制度与政策,加强绿色金融业务的审批与管理,并对各个部门的责任明确分工,实现绿色金融业务体系的有效完善。商业银行既要不断加强专业业务能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综合实力,提高绿色金融业务水平;也要积极创新与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资产、碳资产融资租赁、碳收益支持票据、新能源汽车贷款、碳资产质押融资等资产业务;推出绿色结构性存款等负债业务。同时,开展绿色理财产品、碳配额托管、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碳交易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对绿色企业的需求进行识别与分析,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进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使得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工具符合行业需求与特点,而后在同行业中广泛推广金融产品,并为其提供配套的一揽子服务。例如,商业银行可在绿色产业链的基础上研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实现对下游绿色小微型企业的有效支持。

3.加强绿色金融风险防控

首先,加强对环境与气候等风险的分析。在推动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要发现潜在的投资风险,并通过前瞻性的情景分析,识别与防范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确保绿色金融业务能够稳步推进。其次,调整业务支持的重点区域。商业银行既要持续加强对绿色环保项目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快退出高排放、高能耗行业的融资。而钢铁、煤化工、电力等企业要利用信贷支持,实现技术升级与资源充足,优化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结构。再次,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加强对企业的绿色信息披露,包括产业政策的合理性、生产技术环境保护现状、是否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内部环境管理情况以及生产设施环保审批等,通过信用评级,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最后,积极与政府、企业共同构建碳排放大数据平台,采用新型科学技术、新型管理办法,实现对环境信息数据的全面整合,加强碳排放管理。通过定期研究与分析数据信息,了解绿色融资发展状况,实现绿色信息共享,降低绿色融资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从而有效控制绿色金融风险。

4.优化绿色金融扶持政策

要想实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扶持,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支持,拓宽专属发展渠道,使得商业银行碳排放的贷款投放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完成绿色信贷标准的统一构建后,可对绿色信贷违约率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对下调绿色信贷风险权重进行研究,确定其可行性。通过对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的有效设置,适当放宽绿色贷款资本需求,实现绿色信贷有效投放,为中小型绿色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同时,结合环境、社会等多项因素,完善合格抵债品的筛选条件,加大商业银行绿色资产持有量。结合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情况出台相应的评价办法,使绿色信贷业绩评估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绿色金融发展评价体系更健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了新的方向。无论是绿色信贷还是绿色债券,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还会继续推进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建立低碳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力量,更应当在国家的倡导下抓住绿色金融发展机遇,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通过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标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加强绿色金融风险防控、出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实现商业银行绿色低碳经济与金融业务的稳步发展。

作者:针文慧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篇2

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产品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机遇在绿色金融业务中实现收益,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绿色金融业务的冲击下,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并且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可以在此机遇下创新银行产品和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但同时,商业银行也将走向转型的道路,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自身转型中也面临诸多风险。所以,在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抓住绿色金融业务的机遇,迎接挑战成为了现在许多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于这一现状,对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可以给予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转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我国绿色金融的主要产品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这推动了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而言,我国主要的绿色金融产品有以下几种:绿色信贷绿色信贷通常来说包括下列两个意思:第一,绿色信贷是协助企业并促使它们爱护环境节约能源,将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融入企业的决策观念和项目规划里,将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经营模式这种不良作风从根本扭转。第二,金融业应改变观念,若想要长久得到经济的稳步增长就要注重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性,将环境的重要性跟人类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从而能促进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我国的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产品中发展较好的金融产品,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统计数据(2018年8.23万亿,2019年10.22万亿,2020年12.00万亿,2021年15.90万亿)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绿色保险生态保险也是绿色保险的一种名称,也是我国经济市场中进行风险监督管理的其中一项基本方法。其中水、空气和土壤等自然资源就是绿色保险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内容。对生态环境来说,这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污染的作用。对企业来说,购买了绿色保险也是一种保障,首先是可以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中发生意外造成污染的,可以及时为企业提供赔偿。绿色保险最重要的还是用另外一方式去监督管理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能让企业改变过分浪费资源,减少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绿色债券一些国家政府或者是与国际和政府有关的金融组织和机构发行了一种债权叫绿色债券。绿色债券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一部分的投资者,原因是绿色债权具有较低又稳定的利率、创新性、期限短等优点。绿色风险投资绿色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新技术开发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把投资基金投给具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导向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企业帮助他们开发成功后就能取得高收益的商业投资行为。一般进行绿色风险投资的基本是较大规模的国际知名的金融企业集团,他们具有丰厚的财力资源和优秀的长远眼光。但是绿色风险投资的缺点也很多,比如包括绿色产业项目成功率的不确定,回报率偏低,政府的支持力度很低,国内市场对这种投资和高新技术的认知很匮乏,基础配套设施的不齐全等,都使得绿色风险投资对普通的中小企业来说变得遥远而不可触及,也不敢冒险。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面临的挑战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冲击着投资者的投资理财理念。它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绿色金融有利好的预期。绿色金融的出现,是金融变革的巨大开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绿色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这一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给金融市场和现有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具有价格低廉,并且现阶段国家对于绿色既然农产品具有极高的支持力度。首先,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逐渐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商业银行是关系到国计和民生的行业,因此,商业银行在金融中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调节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上富余的资金能够流向创造财富的投资当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其巨大的客户资源,处理海量丰富的信息,能有效的缓解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绿色金融的出现其实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巨大冲击。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差赚取收益。商业银行会和储户约定好利率和期限,等到存款到期时,商业银行将资金返还给储户。在此期间,商业银行会利用储户的资金进行放贷,贷款利息一般会高于存储利息。于是,商业银行通过赚取贷款者和储存者之间的利息获得收益。商业银行进行放贷的时候,对于客户的资信等情况有一定的要求。现在银行的放贷主要集中在有贷款需求的大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这些偿还款能力较低的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的流程往往十分繁杂且这些小企业不易于获得相关的贷款。而现阶段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实现利率的交易,就吸引了较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市场。随着这一市场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原本的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大幅削弱其次,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拓展其他业务的根本所在。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等,均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给予了利好的预期,因此纷纷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并进行推广。这些绿色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到互联网绿色金融产品市场中,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原本的存贷款业务大幅下降。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行业的进门槛较低。互联网企业在尝到金融产品的甜头之后,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并大力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就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金融产品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银行面临改革和转型的需要商业银行在碳中和背景下面临着转型,转型的风险在于,所有当前投资的高碳产业都可能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如石油、化工、钢铁等等。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转型投资投产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的时候,会大幅削减市场对于传统能源如煤电、石油和天然气等的需求,因此相关产业的需求下降,其收入也会下降。碳中和目标下,政府更加注重于环境保护,因此,对于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可能承担更高的碳排放成本,所以企业的利润会急转直下。而这类企业是银行的贷款大户,如果这类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那他们将难以偿还银行的负债,由此导致银行的坏账,从而对债券的违约或对股权的投资者的估价会下降。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

产品和服务创新在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金融成为了当前许多投资者所热衷的项目,我国国内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大多是政府或者是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因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政府和政策性银行自身的偿债风险低的特点使得这类绿色金融产品也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虽然国内的绿色金融市场相较于国外发展不是非常完善,相关的绿色信息披露程度也不如国外的绿色产品披露程度高,但是,碳中和的目标给市场释放的信号为:绿色金融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金融产品。投资者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预期较好,由此投资者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购买热情高涨,这为商业银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契机,商业银行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为商业银行提供转型契机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方式都是依靠存贷利差,而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发展,建设绿色金融业务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这一业务凭借其低风险的特征,有助于商业银行摆脱资本充足率的约束,降低业务风险。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加快发展其互联网绿色金融业务,满足客户在互联网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需求,改善客户的体验度,巩固客户基础,从而提高其盈利。

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措施

目前,无论国内外都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绿色金融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大机遇。商业银行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意义,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从加快自身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不断的推进我国绿色金融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商业银行应该把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决策地位余海萍(2020)认为绿色金融是当下碳中和背景下重要的金融产品,未来也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金融产品。因此,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自身观念,要把绿色金融摆在经营决策的重要位置上,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并购、经营等市场交易活动规则当中。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逐渐的实现自身的业务结构改革,逐渐转变贷款客户的方向,把原来的贷款大户如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客户逐渐转向绿色行业和项目的客户。商业银行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巨额贷款带来的巨额收益,要始终从绿色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其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商业银行要围绕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实施创新,开发绿色生态保护的金融衍生工具,从而不断的引导市场投资者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和帮助企业走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不断向市场投放绿色金融利好的预期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大力的推行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产品,对于各地的商业银行也积极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提供帮助。这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商业银行应该在此背景下抓住政策的红利,不断地扩大自身绿色信贷的额度同时,在绿色信贷发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施差别信贷政策,这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既能够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实施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也可以使得发展相关绿色产业的企业能得到一定地低廉成本的支持。这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向市场投放绿色金融产品的利好预期。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同当地的环保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对于相关企业利用绿色金融产品融资后所开展的投资项目开展实施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依据国家政策不断的完善绿色信贷投放的规则。同时,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社会资本尽可能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给投资者释放绿色金融产品利好的信息,让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优化投资者绿色金融产品投资的结构刘康和李堪(2022)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从当前以现货绿色金融产品为主,转向现货、期货与衍生品并重,满足期限及流动性等多种市场转换需求,帮助投资者实现跨期贴现套期保值及风险管理。以此,各种类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以实现资本市场上各类投资者对于收益、流动性和风险等不同的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进入到绿色金融产品市场。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也应该为个人提供相关的绿色消费信贷和绿色理财业务等等,以此吸引更多的储户购买绿色金融相关的低风险产品,从而实现绿色金融产品的融资。目前,我国投资者的绿色投资理念并不是很强,所以商业银行在相关的宣传上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比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形式,让投资者更多地了解ESG和绿色投资,让投资者了解到绿色金融产品更广阔的市场和好的市场预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搭建社会绿色投资者网络,同时推动社会责任投资者的制度,让更多的投资者自觉自愿地捕捉到绿色金融产品巨大的市场机遇,从而进入市场,将闲置资金分配到绿色金融产品当中。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一般的金融产品的区别之一在于绿色金融产品要求较大的市场披露程度。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碳核算披露能力,建立对高碳资产敞口或主要资产碳足迹进行计算和披露的机制。同时,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需要对申请贷款的相关企业所投资的绿色项目进行评估,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在披露企业资金使用的方向及其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监督相关的资金是否被用于绿色产业或者绿色项目中。

结语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迎来了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在此机遇下面临着传统业务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转型和新的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既为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创造了条件,但是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作者:陆晨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篇3

在《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中有明确的指出,在最近的十年内,全球多面临的危机将和环境变化以及气候有关。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气候变化对于人们的影响,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基于此各国都纷纷出台了预防环境污染的政策。美国拜登政府执政伊始便带领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欧盟推出了欧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刺激方案。到去年年末,已经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宣称和已经在考虑开始实行零排放政策,也正是这项国际政策的提出,将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以及各国的生产模式。针对于我国发展而言,全面落实和发展低碳环保工作,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对于促进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实际性作用。除此之外,全面落实低碳环保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助于加强我国和其他国际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伟大目标,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我国的大国风范展示出来。对于我国在实际上的地位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这项计划的实施无论是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在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助力双碳战略的原因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做好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既是提高金融体系自身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必然选择;更是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金融体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截至去年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6亿万元,并排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绿色债券余额达1.1万亿元,期限结构更为合理、成本优势逐步显现;绿色金融的资产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并且绿色贷款的不良情况也已经达到了世界标准,目前没有任何违规行为。绿色金融全国范围内也已经形成了良好地形式和规矩,已经成为目前金融发展核心素养。在助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加速转化过程中作用进一步凸显。

助力双碳战略的金融监管导向

就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实施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项政策的推出预示着其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由政府所规划制定的相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思维,这也是国内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关于绿色金融产品的政策制度起步较早且相对完善,比如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2015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8年《绿色投资指引(试行)》、2021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等。但是,多元化产品市场的形成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至关重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对引导绿色金融发展开展了诸多积极实践。中国人民银行凭借着发展至今的优秀工作经验,已经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分析的非常透彻,同时也帮助了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大功能”的核心要素就是指要依靠绿色金融的优势来促进绿色环境的发展,同时还有对市场风险的相关管理机制以及市场上的相关产品的定价部分。首先依托类似信贷等相关绿色金融服务,强化行业内容的自我发展意识、规范企业内部金融发展标准制度同时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等,进而将绿色环保工作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其次通过金融市场风险的相关管理工作,让企业在风险预测方面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认识,保证绿色金融能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然后促进我国建设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宣传低碳产品,在将其作为交易品在实际市场中对其价格进行定义。而想要充分发挥出“三大功能”的核心作用,首要任务就会要完善和贯彻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五大支柱”。首先是加强金融风险体系标准。现阶段,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同时,多种形式的绿色金融体系制度在落实执行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在欧洲部分国家对于金融体系制度的研究也已经到了收官阶段,为了能够保证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相关规范制度、确保相关绿色产品能够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为全面创建绿色金融社会提供保障和支持。其次是强化金融相关机构在执行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方面的监督工作。全面实现助力企业金融发现以及相关负责人相关业务能力方面的提升。人民银行研发出来一套全新的绿色金融管理服务系统,这项系统的核心作用就是将企业和监督管理机构组织之间建立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将推行金融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加强到了核心标准。然后是对奖励机制的健全与改进。根据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制度与政策,相关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对于环境风险的管理,并适当增加绿色设施,为金融行业的低碳环保工作顺利执行的能力。2021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作为评价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政策性文件,用于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协助银行在绿色管理方面的工作有效执行。四是逐渐加强绿色金融相关产品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构成。在鼓励的基础上创新绿色产品,对发行制度进行全面健全,同时实现交易流程的规范化,增强交易透明程度。国内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全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绿色产品,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同时保证市场经济能够稳定发展。五是实现国际绿色经济发展空间拓展。采用多角度、多平台的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国家予以高度的重视,从而提升世界各国对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相关管理工作的认可度。银保监会围绕政策体系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投融资引导、金融创新、绿色保险及国际合作方面开展系列支持鼓励引导。1.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最近几年,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鼓励国内银行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实行绿色信贷活动,加强对绿色低碳环保的宣传和认可,重视对环境以及社会的风险防控,增加其表现。2.强化绿色信贷以及金融统计的工作执行。建立其科学合理的相关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在固定的时间引导国内的主要银行进行绿色信贷和金融统计工作,从而强化相关部分对于绿色环保意识方面的提升。3.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指导国内的相关银行机构对绿色产品的支持、低碳环保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传统领域行业绿色改造的同时,针对于低碳行业进行管理,对各大企业实行针对性扶持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4.引导和鼓励银行创新和升级绿色服务以及相关产品开发,积极发展有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从而提升绿色金融的相关服务质量。5.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发展。鼓励地方开展实践探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6.引导和要求金融机构多学习和解决现阶段国际上相对优秀的开发和执行经验,强化对金融项目的风险等相关管理工作执行,探索开展信息披露,积极和国际上优秀的金融绿色服务部门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相关项目能够平稳有效的执行下去。

商业银行助力双碳战略的重点举措

完善科学高效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对于商业银行个体,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绿色金融的重视是首要要求。商业银行应将“绿色金融”纳入其发展战略规划,确立绿色金融重要战略定位,从治理架构、制度流程、管理工具三个层次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发展绿色信贷的基础设施,提升绿色行业研究能力,培育绿色领域专业人才,加快绿色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等,以科学高效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推动构建发展绿色金融的新特色、新优势。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我国现阶段在绿色金融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无论是在证券、产品或者是服务方面都得到提升和创新,但是现阶段的成就依然无法补足碳中和的绿色融资的缺口。进入“十四五”时期,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新基建、小微企业融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绿色金融、能源稳产保供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并能够有效兼顾绿色低碳效应的发展路径。加大绿金产品创新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绿色发展涉及层面广,融资需资需求。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的积极作用,以绿色发展基金、绿色PPP项目、绿色零售产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维度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有序探索绿色资管业务,通过绿色ABS、ESG主题理财产品等工具的研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领域;多措并举推动资本、产业、绿色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为各地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围绕监管要求有序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人民银行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绿色发展思路,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应深入贯彻监管要求,积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相关工作,制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规划,定期出具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和环境风险量化分析报告,客观地向市场传递银行经营行为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更加有力地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绿色运营有序推进自身碳中和计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全国所有法人主体的共同努力。商业银行应切实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可践行“五位一体”的绿色运营思路,具体指的是在采购、办公、举动、意识和示范五个方面彰显绿色化,探索编制涵盖排放结构、减排策略、减排目标、减排方案等在内的银行自身碳中和整体规划,尽早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强化绿色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十四五”规划提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重要目标,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等重要任务。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商业银行主体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业务开展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融资风险,避免因获取信息存在障碍,导致部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存在“漂绿”行为;要更精细化预估与管控准确率不稳定引发的投资风险;要防范人为因素引发的运行风险,例如申贷企业虚构账目数据或其他暗箱操作使项目中断并骗取相关保障资助金,或使资本链中断导致项目搁置甚至终止等现象,避免绿色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假绿”行为。此外,对于已经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赤道银行,应严格按照赤道原则标准筛选项目和客户,按照政策标准实施准入,精准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更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的关键是规则。建议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从支持绿色信贷创新发展、推动保险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支持区域性环境权益市场发展、优化绿色金融发展基础环境和构建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等多个方面出台便于金融机构可操作的细化政策措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统一标准、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特别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方面,建议在已有的绿色产业目录、绿色信贷指引及绿色债券目录等绿色金融相关标准上,持续完善保险、基金以及其他绿色金融相关产品的标准体系,正确认识产品的相关标准体系以及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从而促进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监督管理部门思想意识的统一性。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增加鼓励性引导建议监管机构,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金融机构绿色项目上的投入,如向商业银行提供绿色再贷款、再贴现、对低碳融资定向降准,鼓励银行对相关机构放款贷款限制;例如对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以及监管服务进行标准控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扩大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以及参与方式;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安全垫,在企业发生违约事件时绿色金融产品优先受偿等。发挥政府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支持作用世界相关经验表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又要将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可以通过强化奖励政策,灵活运用财政、金融以及环境保护等政策,减少市场加入标准、重新定义公共服务定价、实行特殊经营许可制度等,增强绿色环保项目的收益、降低融资成本,让更多社会资本全面投入到绿色项目建设之中;建议有效发挥宏观政策,通过贴息降税等财政政策工具,及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激发金融机构深耕绿色领域的主观能动性;建议健全绿色风险防控体系,做强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绿色项目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风险预警机制,针对风险采取合理的化解措施与处置方案,进而对绿色金融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支持具有绿色禀赋区域的金融机构打造特色绿色金融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相关工作放在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准备全面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工作,发展至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已经有了初步效果。以贵州省为例,该省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实践过程中强调生态的重要性,致力于绿色发展,以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落实大生态战略行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方面开展了丰富实践,具备绿色发展禀赋。鉴于此,贵州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在更加注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增加绿色投资规模,更加注重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与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布局的结合,以强有力的金融聚集效应更好地服务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此外,贵州碳汇造林、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绿色资源丰富,预计每年可提供极具规模的碳减排量。特别是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已经建成,碳金融领域将大有可为。区域内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碳金融的推进力度,研究开发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新型绿色投融资机制,为加速贵州丰富的碳汇资源资本化作好充足准备,力争将碳金融品牌打造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名片。

参考文献:

[1]赵婧秋.中小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机遇与路径调整[J].中国中小企业,2022(01):178-180.

[2]余海萍.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路径选择[J].知识经济,2020(01):45-46.

[3]南通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曹佳玲.创新驱动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分析[J].现代金融,2021(06):41-45.

作者:何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