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3篇

新能源汽车发展篇1

1新能源技术优势

1.1自身优势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最显着的特点是节能环保,其次是低成本,最后是能源效率。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已经可以压倒传统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例,电能的成本远低于柴油,车企的投入成本相比以前大大降低,电能的转换效率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如上所述,节约了大量能源,最终在使用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基本可以达到“零污染”状态,符合节能环保的大趋势。

1.2外部优势

随着未来政府更加关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也让大部分消费者摆脱了财务上的后顾之忧。同时,国家还在多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换电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助力。

2中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2.1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产物的生成。新能源技术是当前这个时代发展产生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物之一。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中,对能源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技术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在加大支持力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支持也是这个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也是这个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制定了对汽车产业的长期计划,并形成了书面文件。该文件对新能源汽车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有详细的规划战略。目前,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将新能源运用到汽车上。而且,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援和支援也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直线上升,达到领导者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也非常乐观,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势。同时,对新能源的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还将有很多破格的进展。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在这种情况下,已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和蓄电池发展,这些项目的发展对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在国际上抢占这个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将加快我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步伐。

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研究新能源汽车有一段时间了,往年不仅有研究,还有真正的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系,汽车产业生产的完整体系。从汽车生产原料的供应到整个汽车的生产。设计和指导方面都是一体化的环节。还有配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及操作系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已经没有极其严重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新能源汽车生产也有自己完善的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间接使新能源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今天的社会形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实践效果也很好。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支持其发展,在汽车市场呈现领先趋势。新能源汽车得到认可,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主要以新能源为主。如果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幅减少,以乙醇为例,新能源汽车将乙醇燃料作为基本能源供应。

3未来限制及策略

“十三五”规划为未来五年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但短期来看,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难免会出现一些阶段性问题和困难。

3.1在安全性方面

主流动力锂电池技术路径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处于相对劣势,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自燃等安全隐患备受关注市场。对于锂电池厂商来说,未来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电池管理系统和系统集成功能的组装和测试同样重要,质量要求和测试流程必须进一步收紧。

3.2国家政策补贴下调

符合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但未来补贴下调对新能源厂商的影响,仍取决于个别企业技术路径的成熟和衰退。对市场反应滞后、反应迟缓的中小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将在市场上受到考验。此外,地方政府补贴是支持当地汽车产业积极发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得益于地方政府提供的高额1:1支持补贴。领域。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财政收紧,2016年地方补贴落实和出台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加,可能对新能源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3充电网络的建设速度

虽然今年充电基础设施有望大幅建设,但如果年内充电网络的投资建设未能达到预期,仍将限制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

3.4锂电池的技术水平

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的关键。相对而言,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新兴成长期,各项技术成果尚未成熟。动力锂电池除了要提高安全性,还需要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耐久性、循环充放电时间和使用寿命。国家大局非常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这个新兴产业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但目前我国目前的能源汽车技术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必要的问题。问题要尽快解决。

3.5技术研发投资成本过高

与其他发达国家从小就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专注于开发新技术相比,韩国的环保意识还有些落后,目前的创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在投资新技术研发的时候,很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汽车产业还不是很发达,毕竟国家要支持研发成本,制定一些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为环保技术。

3.6研发不足

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新电池制造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力度仍然不足,相对落后。产品本身有自己的优势,核心竞争力自然会大大提升,所以未来应该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7基础设施问题

新能源汽车由于基本接入电能,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但目前我国的电站建设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土地资源占用问题。当前,宏观调控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落实一些优惠补贴政策,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助力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

3.8新能源电池问题

新能源电池的主要问题是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热失控的可能性增加。业内普遍认为,在电池形态和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将从阳极还原钴逐步向无钴、阴极加硅、通过电解液还原有机溶剂等方向发展。目前,全固态电解质仍有许多技术瓶颈需要克服。

4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4.1在汽车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性,电动汽车也逐渐被接受

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行业的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逐渐扩大,让新能源汽车占据市场最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市场上发展更长时间。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发展市场,如果大众不能接受,未来的某一天,新能源汽车的大概率会被市场淘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以电力为主的汽车逐渐出现在汽车市场上,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

4.2技术方面还不成熟,会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目前,在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中,我国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技术都处于基础阶段,需要升级和改进的地方很多。这些需要解决的事情是一些问题,但反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大,有广阔的上升空间。我国在研究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方面的发展。

5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5.1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主电机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池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动力电池和主发电机技术的汽车动力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因此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注重突破先进技术,降低汽车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2新能源汽车电池研究方向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电池作为车辆动力,但目前该领域技术并不完善,典型电池消耗量高,寿命很短,大大增加了能源汽车的成本。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重点发展新型电池,提高利用率,这将极大地促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6结语

简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设施也将更加完善、简单、实用。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国家发展趋势,也是全球发展趋势。

作者:唐振 单位: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新能源汽车发展篇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暴露出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面对传统能源储量的下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目前有效的解决方式,因而符合节能减排要求且更加高效绿色的新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其在“十四五”期间也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并将成为我国新增能源供给的核心力量。为了更好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这一“双碳”战略发展目标,应继续大力推进能源供给改革,厘清新能源发展趋势,构建完善的新能源发展机制,为我国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1“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研究

自2006年政府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我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得到大幅度提升,起步阶段我国新能源装机220万千瓦,约在全世界占比3%,随着这一法规的大力推行,在2020年新能源装机在全世界国家中的占比已达36%,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以上,在2020-2030年的时间段内,每年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我国新能源的供应过程也将以这种形式为主,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加健全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创新型电力系统。

2我国新能源发展进程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1新能源产业统一化问题突出

现阶段,新能源产业推进过程中存在统一化不足的问题,整个产业的实际生产和发展情况无法与市场发展的真实需求相适应,这对新能源未来的持续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国家加快了“大厂造车”的速度。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盈利难、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以充电桩为主的补能形式依然存在充电时长过长、效率过低,对土地、电网要求过高的困难,且大部分车企并不愿与第三方换电企业合作,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2.2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不足

首先,新能源研发和生产环节不同步。很多企业涉足新能源产业,过于关注新能源产品研发,忽视了后续的理论研究以及成果推广,导致产品实用性较差。其次,“掐脖子”技术问题严重。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新能源产业中的企业大多以加工为主,加工水平高,产能大,但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净利润低。目前诸多新能源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力度,但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加持仍不足,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家有近500家,但有制造资质的也就15家,电驱动系统方面的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一些关键零部件依然依赖国外进口,制约了产业发展进步。

2.3新能源产业规划管理工作低效

我国新能源产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但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发展规划管理低效的问题。一方面,产业发展目标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发展规划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各项管理活动较为混乱,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对相应的新能源技术和设备设施没有及时优化和更新,导致后续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更多阻碍因素。以光伏新能源为例,各个地区对光伏电站应缴纳的相关税收额可调整空间比较宽松,不利于后续稳定发展。再以电动汽车充电站为例,截至2020年末,我国保有492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总量约为168.1万个,桩车比0.34:1,加上快充模式需要3小时左右才能够充满,这表明充电效率及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许多电动车中高端初创品牌及传统车厂的纯电动高端品牌,如大众ID、广汽埃安、吉利极氪、上汽R汽车、北汽ARCFOX极狐等,也纷纷开始在超充站上进行布局。

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趋势研究

3.1从战略角度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

(1)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新形势下要想实现我国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双碳”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产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应着眼于长远战略制定其发展规划,针对能源过度消耗的现象,提升能源实际利用效率,构建和谐的市场产业环境。

(2)强化新能源规划的引导作用。以新能源发电为例,地方政府需清楚消纳新能源电力比例,确保电网与新能源电力项目的共同建设,对新能源企业的技术资质严格把关,从而更好地推动行业稳定有序发展。不少企业也开始提前布局,如永达汽车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截至2021年末,新能源品牌授权网点18家,相比上一年新增13家,其中包括比亚迪、小鹏、零跑、欧拉、AITO、智己汽车等品牌。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独立品牌的毛利率达7.67%。
(3)综合运用新能源并更新设备。新能源产业的决策管理者应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结合产业现状和不同地区具体条件综合利用各类新能源,不断优化和更新产业中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与区域内大众的生活要求和环境标准相适应,实现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2持续提升新能源研发创新能力

(1)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保证新能源与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相适应,改革和创新其产业结构。以新能源车企为例,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企共计19.0万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和其他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均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为382件和565件,其次是蔚来汽车。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过百件的企业共有8家,占取样企业总数的32%。其他企业也应强化科研能力,注重新技术研发,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变。此外,华为、小米等也将以软件生态合作等方式推进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2)科学整合各类可利用资源,同步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积极采纳业界的建设性建议,制定新能源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应用方案,实现风能技术、核能技术以及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发展,保证各类新能源资源的可循环利用。2022年2月,湖北芯擎科技获得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数亿元战略投资,用于研发和部署更为先进的芯片。双方将在车规级、高算力芯片领域展开合作,助力“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三条芯片产品线的创新与研发,提升一汽集团旗下品牌汽车的自主创新水平,将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向前推进,这也预示着新能源研发能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价值。

4结语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成效,其也成为了对我国主力能源的重要补充。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应深入探究其发展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厘清其发展趋势,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张宏霞 张衍杰 马茜 郭东平 单位:海东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天津友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发展篇3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潜力巨大,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代表,在缓解能源危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被寄予厚望。在新能源汽车备受瞩目、产销量连创新高之际,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技术革新、竞争加剧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产业融合、竞争加剧,只有掌握核心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从竞争中生存下去。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从2012年国务院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算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总体看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逐步明朗、关键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推广度有所深入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整体好于预期。从销售量方面看: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所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屡创新高。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仅1.8万辆,近三年来,每年的产销量都超过100万辆。虽然受到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销售依然持续走高,全年销量达到136.7万辆,比2019年增加10.9%,占整体汽车销售份额的5.4%。其中,纯电动汽车(含乘用车和商用车)全年销售量为110.5万辆。从市场竞争方面看:我国本土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也已经形成,蔚来、理想、小鹏、威马这四家企业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超过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产能较低的状况。以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正在加速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量持续领先,竞争不断加剧。从销售数量上来看,比亚迪新能源车已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从产业布局情况看:由于新能源汽车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技术点密集,对资本的要求高,代表了现代社会技术产业化的较高水平,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因此,造车新势力车企主要布局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例如,造车新势力销售量排名靠前的蔚来、理想、小鹏和威马分别将工厂设在了安徽合肥、江苏常州、广东肇庆和浙江温州。从产品类别细分方面看: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显现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并行发展的局面。我国市场上销售量前十的车型中就包含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等类别。从产品销售模式和价格方面看:造车新势力多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直营模式,并且延续互联网产品销售行为将门店开到了黄金地段的购物中心,传统车企延续4S店销售模式。价格方面,新能源汽车主打“年轻牌”、“大众牌”,定位于10万元和以下的车型较多,超过30万元以上的车型较少。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外品牌通过价格策略开始对国内中高档新能源汽车品牌进行清洗,“做大蛋糕”和国内某些企业的“保价策略”有所冲突,从而加大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提质量”、“降成本”、“增产能”的迫切性。

二、政策出台情况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政策的适用性和精准度不断提高,在产业布局、补贴支持、技术标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产业布局方面:我国在2017年启用“双积分”政策,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形成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被证明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行之有效。2020年6月,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颁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对新能源汽车的积分计算方法重新定义,倾向于能源多元化方向,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整体进步,在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调节方面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国家计划到2025年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推高到占据新车总销量的20%。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等。”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使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布局方面更加清晰。财政补贴政策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发展伊始政府就相继出台了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2019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9]138号),继续延续了以往“分阶段执行”的补贴实施思路,设置过渡期,要求进一步“提高技术门槛要求”。同时,文件取消了地方政府在过渡期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该部分购车补贴转为补贴充电基础设施。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财政部、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21号),其中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2020年12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号),对补贴政策进行调整,要求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作用显著,对产业发展同时存在着“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政府补贴的力度和方向将对新能源企业的研发、销售产生影响。技术标准方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汽车工业技术的协调发展,能源环境压力对汽车技术绿色发展提出要求。为了给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指明方向,早在2016年,我国就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势头表明其市场已经从培育期到了成长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国外汽车产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国家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销售中来,国际竞争不断加剧。2020年10月,我国适时修订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客观评估了2016年发布的技术路线图在技术进展方面的短板和弱项,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赋予汽车产业的新使命、新需求,从汽车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型产业生态构建完成、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的产业发展愿景出发,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2020年5月,工信部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针对动力蓄电池安全方面的问题提出“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方面的忧虑。稳定增加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北京、天津等地规定纯电动小客车可以不受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海南省出台政策坚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同步协调推进,推动电动汽车换电站建设,继续做好充电基础设施的财政补贴工作。杭州市出台《重点领域机动车清洁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清洁化比例持续提高、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模式持续优化”。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汽车行业比重达到35%以上。吉林省推出二十项促进汽车消费措施,优先保障新能源充换电站建设用地,完善和落实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补政策等。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政策层面,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虽然比较明朗,市场认可度也不断提升,但距成熟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目前,普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安全性、技术创新和市场保有量等各个方面都有更高的期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现阶段,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制约最大的因素是安全性、续航里程和驾驶体验。相对于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汽车制造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苛刻,传统汽车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已经相对成熟,新能源汽车爆出的质量事件会对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产生影响。关系到续航里程的储能电池生产成本高,占整车价格比例大,安全性、稳定性有待提高,电池再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尚未形成。芯片技术决定了汽车的“算力”,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能的一大关键因素。除了个别自主研发芯片的车企外,绝大多数的车企芯片供给都不乐观。在操作系统方面,随着汽车向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的软件系统将定义汽车的内涵,汽车需要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互联、智能的需要,软件设计方面的竞争会继续在汽车领域延伸和加剧。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敏感度较高,政府补贴对该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且明显的影响。从国际经验上看,出台财政激励措施的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速度更快。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销售市场是中国、美国和欧洲。欧洲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例如德国的新能源汽车按照售价进行补贴,自2020年2月17日起,新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金额。美国政府也以增加电动车保有量和基础设施为核心,提供电动汽车补贴,新建充电站,以税收抵免等形式支付补贴。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按照续航里程进行补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迅猛发展,因此,补贴政策和其他支持政策的逐步退出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实现盈利。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走过了第一阶段的竞争和发展,许多车企的亏损额比前期有所收窄,但受销售量小、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仍不乐观。受持有车辆前景不确定的影响,消费者不太愿意为电动汽车支付过多溢价,大多数整车企业依靠低价策略继续培育市场。许多新能源车企仍然停留在能够把车造出来、卖出去、及时交货,实现现金流支撑研发和生产费用的阶段。品牌文化尚未建立起来。对于购车者来说,一方面要考虑其作为代步工具的经济性和便捷性,有较高的性价比;另一方面,汽车可以显示购车者的群体属性。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尚需细分,许多车企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车型单一、品牌内涵和企业文化尚未形成。从汽车产业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低端徘徊显然无法实现汽车强国战略,国外传统汽车强国在“造车”行业形成的优势并不会因转型新能源而被一笔抹杀,越高端越意味着理念、内涵和文化。因此,我国车企需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做好产品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受众,做好品牌细分、树立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获取品牌信任。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从2018年以来,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先后在美国上市。国内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采用与传统汽车企业合作或入资造车新势力等模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市场前景广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可期。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业内预测,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企业的代替可能不是逐步的,而是有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在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先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指导和补贴。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出台了禁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这等同于给新能源汽车划定了发展赛段。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未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会从实验室走出,应用到汽车行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电动化要求电池续航里程更长、更安全、更环保,充电、换电更加便捷;网联化、智能化要求汽车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也可以成为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成为支撑构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关键要素,车辆、基础设施、运营平台之间将实现互联共享。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融合。造车属于“烧钱”的行业,产业链长,技术复杂,众多资本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纷纷在市场获得初步认可的情况下加大投入。未来,汽车变革中来自于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比例将加大,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持续演进,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将成为竞争焦点。此外,汽车不仅是传统能源的消耗品,也可以作为存储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汽车制造、软件设计、硬件生产、能量存储等产业将深度融合。竞争加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在汽车领域的进一步践行和落实。在造车新势力之中,原先的几十家企业中已经有一大半以上停产,市场完成了首轮的竞争选择。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只有做大作强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最终仅剩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成为获胜者。目前,国内传统车企凭借在造车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加大转型力度,国际上,传统汽车强国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住领先优势也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并不会表现为某一行业的单一竞争,而是体系化的协同创新竞争,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形成新的国际竞争格局。

结语

相比于传统汽车强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强化技术支撑,“补短板、强质量、降成本、创品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汽车制造方面,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速产业链重塑,有效引导现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具备全局观、协作观,不但能做好自家产品,也要了解整车需求,可以和整车企业相互影响、创新协作、共同发展。政府要继续完善政策指导,强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的精准度,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健全市场秩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打造明星企业和明星产品,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切实从观念上转变消费者的理念,使节能低碳的交通模式深入人心。

作者:尹红 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