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职业教育价值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顶层设计,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以尽早破解职业教育痛点问题。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先后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多个旗帜鲜明的行动方案,更是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足见,新时代背景特别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面对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如何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找准发展的着力方向是农业职业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超越是不同时代教育的共同属性,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应首先发力人才价值的充分实现,即带动学生的自我促进,使他们通过收获知识、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自我获得感,赢得上进心和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乡村建设需要大量基础性人才和高级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参与,农业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引导青年学生关注乡村发展现实,实现从教学到认知再到实践的跨越。农业职业院校要深度开发人才培育系统,变革综合型农业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向纵深拓展,培养大批农林技术“土专家”和种养殖能手;开创思政教学大空间,用蓬勃的实例坚定学生的信念,促使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投身乡村建设的发展机遇。今年8月,100多支来自不同院校的包括农科大学生在内的实践队伍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全国上百个乡村切身感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使命。青年学子农业知识扎实,专业素养高,但对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职业院校利用暑假将思政课开到乡村生产生活一线,既能引导广大学子关注乡村建设,发现并尝试利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又能提升思政课的感召力,坚定青年学子信念,激励他们将职业理想实现融入到乡村建设洪流中,从而推动了学生自我实现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统一。
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理应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作为自身“工具价值”的基本取向。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互动融合发展为农业职业教育注入了紧跟乡村发展趋势和建设需求的发展优势,把握优势,传递农业产业信息,推动农业产业链增值,提高农业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人员及电商、文旅、康养、体育等新兴业态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推动农业农村向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化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一是要做到教学紧贴乡村需求,并根据乡村发展的真实情况大力实施各级各类科技推广项目,将技术和管理经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要畅通“政校行企”合作渠道,将农业院校、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作为共同培养主体,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乡村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同时,持续为乡村输入专业知识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青年人才;三是要面向农民招生,破解农村产业一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且总量不足等问题。针对各地农业从业人员现状,创新“半农半读、农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农村人才提供系统化培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1907年该校设立以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育成天农、清农、清山、甘育系列小麦品种69个,天亚系列胡麻品种27个,获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1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乡村干部和农业企业家,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农校。特别是近10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乡村振兴,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与中国农科院兽药研究所、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垦集团等校地行企合作,走“产学研创用”融合办学之路,在带动乡村地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开创富农兴农新局面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是知识型产业,各类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尤为关键。乡村振兴是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农业职业教育为解决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组织管理等多维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找准开展农业职业教育的着力方向,方能带动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大有作为”。
作者:兰翔英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职业教育篇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2021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表达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其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增强适应性,优化类型定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不难看出,农业职业院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和广阔前景。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农业农村发展培养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农业农村领军人才。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应在重视农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农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农业职业教育应向着科技化、现代化的方向革新,应持续扩大专业涉及范围和学科应用领域,并有效引导农业职业教育面向更深层次改革,为我国抢占农业科技革命制高点造就一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人才,让更多农业专业人才成为乡村产业振兴道路上的“大国工匠”。以河南省内乡县为例,内乡县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不断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度,目前已通过开展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输入大量实用性技术人才。其中,依托养殖、机电专业,通过开展内乡职专与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牧原集团深度合作,实现了农业学科拓展、优化提档升级。这一举措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现代生猪养殖业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当地乡村振兴输出了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专业型领军人才。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培养精益求精的农业农村复合型人才。过去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被动适应性人才,欠缺系统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十四五”时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战略方向。农业职业教育应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使教育链、创新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与社会需求融合互动发展。广大农业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农业农村系统专业集群建设和课程模块整合,有选择性地摒弃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专业和课程,实现专业和课程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面向区域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农业职业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助力广大青年成就有意义人生。“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职业教育应带领学生用大历史观看待和理解“三农”问题,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与社会责任、时代洪流相统一,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农业职业院校应从根本上触发发展方式和育人机制的系统性调试,用当前“三农”工作的新定位和新举措拓展教育空间,并将“十四五”期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及民生各领域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发展诉求融入到农业职业教育系统的动态调整中和各关键结构要素的教育功能定位中,以彻底扭转农业职业教育效能不理想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阶段“三农”发展对高质量技术型农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助力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规模、结构及功能一直在动态发展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是重大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抉择是确保农业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大潮中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作者:费汝海
农业职业教育篇3
农业职业教育是“三农”发展的驱动力和创新力,可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才供给,不仅有助于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减少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摩擦,还能为优化乡村人力资本、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2022年8月20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明确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职业教育倾斜,积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强劲职教力量。找出钳制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配置问题的合理途径,提升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现有资源基础上,确保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总量稳步上升。教育对公共财政依赖性较强,尽管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民务农的负担大大降低,但是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失衡导致地方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不仅造成基础教育发展受阻,农业职业教育整体经费投入规模和增速也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农业职业教育各类资源严重不足。对此,各级政府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尽可能消除农业职业院校的制度障碍,为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扩充提供坚实的制度及政策保障。探索建立农业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扩充农业职业教育经费来源途径,从根本上改善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2022年两会期间,多位委员和代表建议基层政府特别是财政状况不佳的地方政府,针对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制定统一规划,科学测算职业教育经费缺口,建立与农业职业院校培养成本、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从而确保对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总量投入。
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农业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教育资源投入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农业职业教育优化资源配置的现实路径应转向提升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率,并通过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全方位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面对当前参与农业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较多的现状,各地应突出教育相关牵头部门的主导作用,做到在农业职业教育应有的办学场域内排除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掣肘,借力多元化利益协调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现有存量资源的最大效应。2022年8月5日,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137号(农业水利类261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将继续指导各地相关部门统筹用好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并进一步提升各部门资源配置的质量与效益,实现对主要办学主体的资源辐射效应,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可见,农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存量和资源增量两个方面,而资源配置的协调和资源利用的提升恰恰强化了资源存量和资源增量的衔接。一直以来,管理过程的条块分割与市场机制的弱化僵化并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外流动,农业职业教育的现实出路唯有对现有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但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时往往显得有心无力。统筹谋划资源配置整合方案,最大程度地改善农业职业院校内部专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才能摆脱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充足困境;横向协调地区、纵向协调城乡间优质资源,弥合供需错位,改善资源流动不畅,缓解农业职业教育资源与其他教育资源间的配置矛盾,才能充分激发宏观政策和政府投入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应。
职教不进村,乡村难振兴。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农业职业教育为乡村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知农、爱农、学农、务农的新型人才,这将是乡村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技能支撑。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革新资源配置认知体系,充分运用人财物、信息、时空等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是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摇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周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