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大数据是在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出现的。从信息科技的发展到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再到数据资源的趋势化发展,大数据技术也经历了由萌芽、发展再到兴盛的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时间比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目前已经在企业运营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行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也使行业的技术革新得到了加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新业务的开展和新市场的开辟,同时可以对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1]。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在金融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传统金融模式受到了冲击,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难以共享,专业技术人才也处于匮乏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基本情况概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市场当中的竞争愈发激烈,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就必须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从而对这种优势扩大。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分析,来帮助金融企业有效的预测和规避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制定应对措施,从而通过风险控制来获得更多的收益,最终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如今我国的金融行业十分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企业数量也在持续的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信息量,并且实现了更好的沟通合作,达到了共赢的效果。金融企业适应了大数据时代后有着比以往更多的优势,一方面是在金融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获取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是金融企业在财政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能够在人才引入环节投入更多的资金。可以说对于金融风险管理而言,大数据技术是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因为大数据技术所具备的灵活性,使得原本人们无法有效利用的信息成为了应对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助力。所谓大数据技术,具体是指相应时间范围内对传统数据库无法有效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过程,必须采用先进的处理方式才能够将信息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使得这些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结构化的信息产生更大的价值。在金融风险控制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必须对金融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其中所面临的风险,最为重要的是作为金融就必须了解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所在,对这部分数据进行掌握后,才能够为数据库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一方面,也要对外围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来对数据库进行完善,外围信息是由内向外的,依次是外围信息、外部组织信息和社会非结构化信息等。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开展金融风险控制,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信息挖掘和获取,信息挖掘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其中包含着繁杂零碎的信息,从中找出有价值的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决策支持的过程,是建立在机械学习和网络智能的基础之上,通过大数据来精准解读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推理,从而找出有利于企业的方式,帮助金融企业更加准确的开展市场调控,对潜在的威胁进行监督,从而找出更加准确的解决方案。所谓风险,是指理论期望和实际损益之间存在的差异,风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当中,有着普遍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中小企业发展中常常需要面对经济上的风险,我们将其称作为金融风险。无论在企业的哪个发展阶段都会存在金融风险,且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对的金融风险各有不同,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来对风险进行控制,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金融上的投资,而这个过程必然会面对风险,市场经济处于动态性的经济系统,主要以市场情况为基础,从中小企业的角度上来看,一般很难准确的去预测市场情况,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各类金融风险。中小企业虽然规模有限但因为数量较多所以占据了市场中的大部分比例,近些年来我国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一些中小企业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的了解市场信息,所以常常面临着金融风险隐患。金融风险理论中,包含了货币主义观点和经济周期理论,所谓经济周期理论是指在发展中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之间的交换,包括衰退和繁荣等多个阶段,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则会导致中小企业面临金融风险。如果经济形式良好那么企业会加大资金投入,而如果处于经济衰退时期那么则可能会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回收。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收益,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对市场变化情况无法准确把握,那么就会产生严重的金融风险,而在这一动态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必然会面临着各类金融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1.日常运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内部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这两个方面可能会表现出不足,他们对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不够了解,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获取经济效益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经济决策,导致企业难以通过正常运营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这是造成日常运营风险的主要原因。在经营实践当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存在信息不畅通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日常运营风险。受到自身经营模式和发展规模的影响,中小企业难以与行业内的大型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它们所掌握的市场信息量比较小,诱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与此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处于弱势,管理人员的能力不高、管理机构的配备不足,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也是有限的,这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运营层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2.投资风险
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还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投资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是比较多样的,但是这些方式中隐藏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整个投资市场的环境都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这导致企业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之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可能会在资本方面出现损失。还有部分中小企业的成立时间比较短,自身的发展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在产品结构方面处于单一的状态。一旦在投资的过程中出现风险,这些风险就会发生转移,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产品和在服务层面的更新换代速度都是比较快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单一的产品难以吸引到消费者,甚至会引发投资失败的问题出现,导致资金难以回笼。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权力都比较集中,这导致内部投资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不高。管理者在决策之前难以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投资行为方面表现出了盲目性,这也是造成投资风险的重要原因。
3.融资风险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中小企业都表现出了融资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综合能力这两个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市场信用水平也不够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面对中小企业的时候表现出了明显的“惜贷”行为,企业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取发展需要的资金[3]。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都意识到了中小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使企业的融资渠道被拓宽。但实际上这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难题长期以来都无法被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通过民间渠道进行借贷,或者通过内部融资的形式获得发展资金。这些融资渠道的利息更高,融资风险也更高。如果经营不善的话,企业可能难以按时偿还债务,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的融资风险。在风险长期无法消除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会因此走向破产。
三、大数据在中小企业金融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1.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在企业内部,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具有系统化、复杂化以及综合化的特征,需要面向各类不同的金融风险实施综合性作业。基于多项作业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对金融风险预期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控制,以此来满足大数据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现代社会向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种类繁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给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使金融风险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挖掘技术,在中小企业内部构建起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4]。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巴塞尔协议当中不同种类金融风险的计算公式,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来做好相应的防控,以此来对金融风险进行计算、识别与监管,将风险的发生率和损害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金融风险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
2.有利于构建客户图像信息数据库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在与客户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出现失信行为的话,就可能会引发各类金融风险。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为了降低失信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要构建起客户图像信息数据库,在对客户可能出现的失信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帮助企业对客户形成全面化的认知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与那些经常失信的客户开展合作或者签署协议,进而从源头处实现金融风险的防控。同时,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的信用分析报告,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更好地对金融风险进行优化与管理。除此之外,通过构建客户图像信息数据库,可以对客户的过往行为内容、行为发生时点以及社会关系等信息进行快速的收集和整理,并通过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金融状态,对他们发生失信行为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同时对与之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5]。通过这种方式,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
3.可以满足新兴金融服务模式的风险控制需要
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其中常见的有P2P和网络小额无抵押贷款。这些模式受到了中小企业的青睐,在整个社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新兴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不完善之处,中小企业在应用这些模式的时候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对这些金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具体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持,使他们更好地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在这个基础上使整个金融机构积极转变自身的信贷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更好地适应新型管理模式的要求,提高金融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四、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融资的环节,中小企业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因此,在金融投融资的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要树立起综合发展的理念,在整体上做好多方利益的权衡,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促进融资和投资成本的降低,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预期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在融资的环节,要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为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提供保障,在这个基础上使现有的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中小企业当中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方向,增强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还要对流动资金进行合理管控,针对流动资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展现出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当中的各种账务与账款进行跟踪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促进资金回笼效率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还要构建起客户分析管理制度。对于那些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信用等级比较低的客户来说,要限制与他们之间的业务往来,尽量减少赊销行为,这也是提高流动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6]。
2.加快创新步伐、降低生产成本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内部的运营管理成本也呈现出了显著上升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金融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要加快创新的步伐,促进内部生产成本的降低,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企业要对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严格进行控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这个基础上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中小企业还要主动学习大企业先进的管理经营,参考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重视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在产品和服务这两个层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企业可以进一步减小对产品成本的依赖,并通过技术创新的形式来促进产品质量高的提升,进而使利润空间得到扩大,这是降低大数据背景下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3.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就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当中,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大数据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企业要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对当前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未来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对各类与金融风险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做好信息的分析和储存工作,进而形成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要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扩充和被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次,中小企业要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基于该平台来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促进信息与数据的实时共享。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管理人员在做出决策或者进行投资融资之前,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参考,以此来提高经营、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为金融风险的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
4.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
实践证明,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与经营管理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要重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自身经营规模和发展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结构都比较单一,经常会出现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导致企业的金融风险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使产品结构变得更为完善,使相关产品的种类变得更为丰富,这样可以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分散,进而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内部都出现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了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就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时引进能力比较高的管理人才,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在这个基础上增强整体实力。同时,企业要尽量地选择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降低对民间借贷的依赖,这不仅可以降低利息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融资成本,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革新,对各项金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对金融风险进行整体化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风险分析工作的全面性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5.重视对专业化人才的建设
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稳定性比较弱,因此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这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瓶颈。而实际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才成为了一种最为重要的资源,这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要重视人才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化人才建设的形式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一方面,企业要对内部的人才队伍进行培训,向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普及金融风险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常见的风险及其控制手段。长此以往构建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使人才都能充分地认识到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分析,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7]。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要树立起长远的人才战略,结合自身的需要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引进一批专业能力强的投资融资人才和风险管理人才,这不仅可以对现有的人才团队进行有效补充,同时还可以为金融风险的分析和控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在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过程当中才能获得专业化人才的保障,同时使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行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很多传统金融模式都逐渐被新兴的金融模式所取代,在市场当中形成了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并存的局面。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金融风险,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起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形成客户图像信息数据库。基于日常运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快创新,并重视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杨传钰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篇2
一、引言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在很早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很多管理对策,但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融资需求不断增大,监管要求不断更新,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风险管理要求。而以往管理对策大多依赖人工,不满足大规模金融数据分析需求,存在效率慢、准确率低、深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点,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得到了业界关注,研究人员认为该项技术可以取代人工来执行相关对策,解决以往问题,同时该项技术的应用还能对管理对策进行创新,并保障对策应用质量,可见该项技术在处理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问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对比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与其供应链融资模式有密切关系,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给大数据下风险管理对策设定提供方向与支撑。
(一)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目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1]。下文将对三种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1.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重点在于存货、质押,采用这种模式的小微企业大多都具备自生产能力,当企业经营者无力还款时可以通过存货来实现还款。在运作当中,因为存货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于代替现金进行还款的资产,所以很多生产型小微企业都乐于通过这种模式来实现融资(原因在于通过存货来替代现金,能保障自身资金持有量),且在银行角度上也认为存货是小微企业的最优资产,因此更推荐小微企业使用这种模式,这一条件下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就成为了最常见的融资模式。流程上,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银行对小微企业资质进行审查,确认企业有自生产能力,且存有现货;(2)小微企业根据银行要求,将存货产品、原材料、半成品交予监管企业,或由银行指定存放地点进行监管;(3)放款;(4)监督小微企业存货通货量,保障存货质押价值。2.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一般具有三种方式:(1)应收账款质押融资;(2)应收账款保理融资;(3)应收账款证券化。第一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是目前银行较为常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即供货企业以货物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在向供货企业提供融资后,若购货方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银行具有向供货企业要求偿还融资的追索权。银行在贷后管理中需关注企业经营收入现金流,确保货款资金回笼。3.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作用于购货方,是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下游,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的小微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模式。金融实践中,通常融资企业(购货方)需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以供应商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作为质押,银行通过控制其提货权,防控贷款风险。
(二)对比
以上三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三者各有优劣,银行需根据融资用途、押品特点、融资对象在供应链中所处环节等明确融资风险,有必要了解三者的差别,对此下表对三种模式进行了对比。
三、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问题
(一)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风险问题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问题具有三种表现,分别为质押担保目标风险、监管企业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下文将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1.质押担保目标风险。质押担保目标风险是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最常见的风险,其形式又可以分为货物保管风险、货物延期处理风险。(1)货物保管风险: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的质押担保目标为存货,而并不是所有存货都具有较长的保质期的,因此如果在货物保管过程当中,存货突然发生变质,不再具备质押担保价值时,银行与企业都会遭受风险,即如果企业信用良好,按期还款,而银行却导致其货物变质,使企业承受经济损失,这时银行就要帮助企业承担风险,甚至还需赔偿企业;(2)货物延期处理风险:即使货物有较长的保质期,不用担心货物变质问题,银行在企业未能按时偿还贷款的条件下,也要考虑到如何对担保货物进行处置,如果处置变现困难或变现价值低于贷款前评估价值,银行将面临贷款损失。2.监管企业风险。在整个存货质押融资模式运作当中,监管企业属于第三方,主要负责对质押担保存货、企业出货量进行监管,因此很多货物都会进入监管企业的管理范围内。而这时如果在监管企业范围内出现了存货缺损现象,则必然导致银行与企业承担风险,这是典型的第三方监管风险表现。如某监管企业在监管一批银行交付的存货时,因为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存货被盗窃,以致银行质押物价值不足,同时企业也形成经济损失,贷款将面临一定风险。3.信息不对称风险。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微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企业关系紧密,甚至存在关联关系,这一条件下,如果小微企业同供应链企业并无真实贸易背景情况下,进行虚假关联交易,骗取银行贷款,将导致银行承担金融风险,这是典型的融资诈骗行为,而这一行为带来的风险就是信息不对称风险。此外,信息不对称风险不仅会导致金融风险,还会直接损害供应链中其他小微企业利益。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问题
金融实践中,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风险是“虚假债权风险”。即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应收账款是主要质押担保目标,银行主要依靠应收账款的未来现金流来避免风险,但如果企业在融资申请时,提交虚假债权信息,就代表质押在银行的应收账款不能产生现金流,银行将丧失第二还款来源。
(三)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问题
在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主要的风险有两种,分别为“假合同”风险、购货方拒付风险。下文将对两种风险问题进行分析。1.“假合同”风险。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涉及到融资企业与供应商,融资申请的基本条件就是审核两者的贸易合同,而当两者合谋提交虚假贸易合同时,就可能导致银行被骗贷,形成金融案件。另外,在个别金融案件中,“假合同”风险还反映出一些银行内部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因此必须重点防范。2.购货方拒付风险。根据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运作流程可知,购货方是第一还款目标,而如果购货方无力偿还或拒绝偿还时,则银行仅能依靠供应商的信用担保和货物的质押担保作为还款来源。因此银行在运作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时,供应商资信和货物变现能力也成为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四、大数据下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对策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分析功能、信息识别功能等来执行风险管理对策。
(一)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中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上的风险,银行作为风险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分析功能、信息识别功能来进行风险管理。1.质押担保目标风险管理对策。首先在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之前,银行可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分析功能,对质押担保存货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主要了解存货属性、所有权、货物来源等情况,如果发现异样则要慎重考虑是否放款。其次在深度分析功能基础上,要借助信息识别功能对分析信息进行识别,判断信息是否与某些风险案例相似,如果相似度较高则需要引起重视。另外,大数据技术应用并不能完全保证质押担保风险不爆发,因此银行还要做好风险防控措施,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的资产质量、资本、品牌等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同在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小微企业合作。2.监管企业风险管理对策。银行在与监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且将存货交付于监管企业之前,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监管企业的业务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判断监管企业的信誉、工作质量、内部制度,如果监管企业在任意一方面存在问题,则不建议与此类监管企业合作。例如某银行曾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当地一家监管企业的业务历史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企业成立以来,曾发生多起存货失窃事件,且可能其中存在内部人员道德风险,说明该监管企业资质不佳,不予合作。3.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对策。面对信息不对称风险,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期分析,确保供应链中所有主体信息的对称。即大数据技术的运作原理为“人工神经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将信息相互对应,并得出各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因此通过该项技术可知供应链各主体信息之间的衔接情况,如果衔接不到位则不建议放款,同时运用于贷后管理,要求相关企业及时整改,以免形成实质风险。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上,银行可利用大数据的信息识别功能,重点监督应收账款质押手续办理和登记情况,在完善质押登记后方能准予放款。同时,要对企业的债权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可以判断债权是否真实,如果可疑或确认为虚假信息,则不能放款。此外,银行还必须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供货商的资质变化进行分析与判断,此举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效,且在风险显现时能起到及时止损的作用。
(三)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在大数据技术下可采用两种管理对策。1.“假合同”风险管理对策。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判断供应链运作的真实性、贸易背景真实性、监管企业状态等,根据这些信息来综合判断风险大小。贷前调查时借助税务、海关、外管、同业及媒体等信息,加强对相关交易单据、关联交易、交易过程等审核,防范虚假贸易合同。2.购货方拒付风险。银行在运作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之前,需要确认购货方与供应商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利用大数据技术核查购货方征信,以及以往购货履约付款情况和经营性现金流等。由于该业务品种依托供应商信用,还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资信审查,并关注其持续供货能力。同时,加强交货、提货环节风险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隐藏着诸多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风险管理者应当主动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而大数据技术作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重要工具,通过宏观数据分析,精准提炼,在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风险控制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大数据技术在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中,可为人工综合识别判断风险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张莹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成都分局
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篇3
一、中小企业主要金融风险类型
1.日常运营风险。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大部分管理者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都相对有限,因此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了解较少,会做出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决策,使得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经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因此导致日常运营风险。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首先是信息不畅通,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经营规模的限制,难以与行业内大型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因此所掌握的市场信息较少,进而会诱发金融风险。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管理机构都相对落后,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投入也十分有限,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而会诱发诸多经营风险。
2.投资风险。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投资显得十分重要,而当前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投资方式虽然较多,但仍然会使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由于投资市场环境的多变,使得中小企业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资本受到较大损失。大部分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发展能力有限,产品结构十分单一,一旦产生风险则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其进行转移。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要求企业加快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的速度,而单一产品难以有效吸引消费者,所以会使得中小企业出现投资失败,其资金回笼难度较大。另外,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在投资决策方面缺乏科学性,管理者难以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存在盲目投资行为,因此会引发中小企业金融风险。
3.融资风险。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在自身规模、综合能力、信用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存在明显的“惜贷”现象,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取发展所需的各项资金。虽然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但收效甚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都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转向民间借贷,或者内部融资以获取必要资金,但这些融资渠道的利息远远高于商业银行,加上经营不善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按时偿还债务,由此引发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很多中小企业也因此而走向破产。
二、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和融资等经营性活动,也会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在金融投融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多方面利益的权衡,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融资的成本,以确保能够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要通过完善的管理确保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对资金进行科学利用。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明确未来的投资方向,确保企业能够通过投资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同时,中小企业要强化对流动资金的管控,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对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财务账款进行有效的跟踪分析,以此全面提升资金回笼效率。要对企业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对于那些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要严格限制业务往来及赊销,进而强化流动资金管控,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2.加快创新步伐,有效降低成本。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其运营管理成本显著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所以,中小企业要充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降低运营成本,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和各项原材料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将资源浪费现象控制在最小程度,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同时,中小企业要全面加快创新步伐,通过学习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断减小对低成本的依赖,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以此扩大利润空间,有效降低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风险。
3.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时代,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小企业进行金融风险管控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首先,中小企业要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重点对各类金融风险信息数据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储存,形成金融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不断扩充和完善。其次,要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金融风险管理各类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做出经营管理决策尤其是进行投融资过程中都能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作为参考,以此提升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为中小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支持。
4.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大数据时代对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管控提出的重要要求和挑战。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投资结构都十分单一,其产品结构不合理,为有效降低中小企业金融风险,就必须要不断丰富和拓展产品结构,进而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同时,中小企业要针对一直以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中小企业要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并不断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提升整体实力,进而可以逐渐降低对民间借贷这一融资渠道的依赖,转而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降低利息成本和一系列的融资风险,为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5.实施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一直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资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要实施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建设,以更好地进行金融风险控制。首先,中小企业要对内部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提升对金融风险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提升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中小企业还要树立长远的人才战略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外部引入一批专业化的投融资人才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实现对现有人员团队的有效补充,提升其金融风险分析和控制能力,为中小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风险控制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淑芳.我国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及防范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4):28-29
[2]郑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9(11):127-128+130
[3]陆敏敏.基于投融资视角的中小企业金融风险控制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9(05):125-127
作者:雅美庆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