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保障条件,可以将农机科技工程转化为农村实际生产力,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对于促进农业升级,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积极推动新农村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1]。农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保证,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开发农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意义
1.1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从以人工、畜力等逐渐发展为以农业机械生产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生产水平不平衡,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不完善等,迫切需要加大农业机械相关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促进农业机械技术的平衡发展,引领农业生产的转型与升级[2]。
1.1.1理论意义
农业机械化推广是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技术(图1)。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对于促进农业升级,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积极推动新农村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农村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1.2实践意义
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及新农村建设需求为引导,以满足农民农业生产要求为出发点,建设高效运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并支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
1.2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依据市场导向对农村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产品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3]。因此,实现农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保证,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开发农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模式与市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依据市场导向及客户需求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质量及品质要求也逐渐升高,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逐渐由高产量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及高产量,因此,动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满足当代农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与发展要求。
1.2.2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及农业生产供需结构的调整,依靠提高农产品数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应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1.2.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由于传统农业的资源过度开发,以及一味追求高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导致我国可利用的农业资源逐渐下降,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4]。因此,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区特色优势,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及资源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与统筹分配,不同地区推进农业机械技术及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及农业结构调整,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引导,满足我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定位优势农产品,及时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在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占据先机,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为引导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准确地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为农业机械技术的高效推广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供理论依据[5]。
2.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由于我国地域较广,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生产模式较为复杂,针对我国不同农业生产区域的发展应该做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挥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市场发展、生产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等因素,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路线与发展模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机械生产模式及农业支柱产业。以我国农业较为发达的东北地区为例,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及农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农业生产结构与发展方向,如图2所示。
2.3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依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高新科技的应用,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为载体,坚持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为促进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及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保障。
2.4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要保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保护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坚持绿色发展为前提,坚持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2.5以政府引导,坚持统筹规划
坚持政府引导,以政府引导为主,以相关区域农业生产服务社及服务组织为辅,形成区域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良好格局,优化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进程,突破农业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逐步建立区域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积极引导全区农业发展。
3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策略
3.1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
完善农村农业销售体系,在全国不同农业生产主产区建立覆盖市、县、乡、镇、村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为源头,逐步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技术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特色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部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各部门、各地区出台配套措施,加强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结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活力。
3.2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
完善地区农业信息网络,强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及时将地区农产品的生产信息、技术信息、价格及供求信息进行网络发布,为农民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市场供需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及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健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3.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逐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传统农业生产一味追求产量转变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在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同时加强经济作物的发展与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及保鲜、冷藏、储存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设施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产品精加工技术的发展,并为农民解决农产品在加工、保鲜、冷藏、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4制定农业机械技术及农业结构调整推广方案
按照我国农业农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根据区域发展目标及重点农业技术攻关要求。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加强技术示范推广,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部分技术发展及主要技术内容如表1所示.
4结论
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农业结构优化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可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和前提。本研究解析农业机械技术及农业结构调整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未来我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路径与策略,逐步完善农业农产品的销售体系,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我国不同区域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及农业结构推广方案,对于推动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参考。
作者:张腾飞 单位:舒兰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篇2
1农业机械化概述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机械设备代替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始终,例如选种、播种、耕地、除草、施肥、收割、仓储等,以此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如下[1]。
1)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而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是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加强农业机械化改革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2)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是各种先进农业科技及技术运用的载体,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通过大力推进机械化可以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也可以大规模使用各种先进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集约化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机械化还可以提升农业抵抗灾害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农业劳动强度[2]。
3)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环保型农业的有效保障。机械化操作可以有效改善农业劳动条件,提高各类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打造高效环保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极大地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不必要的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有机肥的精准施肥质量。
4)农业机械化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机械化操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土地综合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有助于提升农作物产出效率,最终推动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农民因素
1)农民收入较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并不高,这与广大农民收入不高存在密切关联。一般而言,农业机械化使用成本包含购置成本、作业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农民家庭收入有限,购买一台农业机械需要花费农村家庭几年积蓄,甚至有些农村家庭需要贷款购买,如果购买不当很可能会倾家荡产。由此可见,多数家庭难以承受购买成本,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率[3]。
2)农民素质不高。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素质也会影响到机械化推广的效率。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大部分农民只有初中学历,甚至还有半文盲农民。农业机械包含复杂操作系统,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但是很多农民经过培训后依旧不能有效操作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操作使用超出了农民认知范畴,这会影响农业机械推广效率,最终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2企业因素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供应不足也会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农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产业,因此农业机械种类繁多,例如拖拉机、收获机、渔业机械、插秧机、种植机等。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有限,一些关键技术并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许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以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辆、小麦收割机等机械为主,缺少精细化的农业机械产品,比如园林管理机械、经济作物收割机械等。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研发力度不够,许多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存在吃老本的现象,并不热衷于新机械研发,尤其是缺乏对于高原地区农业机械的研发,最终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4]。
2.3政府因素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是否制定农业机械发展优惠政策将会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发展水平,影响各方参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并组织各相关主体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3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3.1.1转变思想,健全法律法规
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
1)树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意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机械的依赖度,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目标,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必须将农业机械化改革纳入到农业改革的长期规划中,发布实施细则,有序引导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5]。
2)抓好农业机械化落实工作,大力宣传机械化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业机械的便捷性,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宣传深度与广度,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出台农业机械管理制度。为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急需出台农业机械管理制度,以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不足,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措施,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具体细则,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各项制度,以此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效,确保各项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有法可依。
3.1.2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
1)政府应制定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政策,补贴额度可以根据机械种类设置,额度一般需要超过40%。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不高,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如果政府补贴过低可能会增加购买风险,使很多农民购机时尤其是购买大型农机具时望而生畏。为此,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修订现行的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政策,提高购机补贴额度,以降低购买者的经济压力,使购买风险处于可承受的范围内[6]。
2)由政府向购买者提供贷款支持,贷款额度控制在50%以内,贷款的利率也需低于商业贷款的利率,同时还需要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政府实施贷款时需要考虑购买者能否承担风险,政府需要确保购买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以此提高机械购买者购买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3)建立补贴监管和贷款管理政策。政府需要加强对各项资金投入的监督力度,可以对贷款购买农业机械人员实施信用评价制度,同时,还需要实时监督农业机械补贴款使用状况,防止出现农业机械资金投入流动无序的现象。
3.1.3引导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1)构建多元化农业机械投入机制。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政府可以在自愿基础上采用入股方式将分散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农业机械投入机制。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由农业协会收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农民力量,由农民共同入股机械化生产企业,以此降低农民购买机械化设备的成本,提高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改革的积极性[7]。
2)加强税收优惠,强化补贴力度。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我国政府还可以加强税收优惠,对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可以给予税收返还,对于农业机械自主创新企业可以给予优惠补贴。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税收优惠力度,尤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降低种粮农民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他们使用机械的积极性[8]。
3.2积极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
3.2.1完善农机工业体系,优化农机工业结构
1)强化政府部门领导。为了完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整个工业体系的领导力度,成立专门的农业机械化推动工作领导小组,为推广农业机械,构建健全的农业机械产业链发挥指导作用。
2)加强产学研之间的联合,全面提高工业研发能力。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将企业需求传递给院校,由院校根据企业需求研发新技术,构建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对于重点项目还可以开展联合攻关,将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授联合,提高研发效率,使高校科研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3)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龙头企业可以聚集较多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农业机械生产设备龙头企业,提高整个机械的研发进程,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机械需求,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发展水平[9]。
4)加强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业体系发展。我国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量较大,且拥有广阔市场,为此我国可以积极利用外资优势,从技术、资金、机制等方面吸收外资力量,让外资为我国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发展作出贡献,使其可以分享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红利。
3.2.2调整农机工业的产品结构
1)由小型农业机械产品向大型农业机械产品转变。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向前发展,需要转变农业机械产品类型,适当降低小型农业机械生产比例,转而投向大型、中型农业机械生产,以适应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2)由精品加工机械向智能化农业机械成套设备转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精品加工机械已不再适用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生产,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机械成套设备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我国农业机械工业产品结构应当不断增加智能化产品产出比例,逐渐降低精品加工机械的产出比例,使我国农业机械可以顺应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
3)由传统田间作业机械向农业全行业作业机械转变。农业生产包含农林牧副渔等各个行业,为此我国农业机械也应当朝着农林牧副渔等行业转变。比如,农业机械生产可以加强轻饲料粉碎机、打捆机、玉米秸秆揉搓机、机械灭鼠机、药物喷洒机等方向的发展[10]。
3.3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3.1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需要不断强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可以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地区道路、农田水利、电力、物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建设,尤其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让更多农民参加农业机械培训,掌握机械设备操作方法。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环境的改造,尤其是加强农田防护林等基础工程的建设,积极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一系列工程,大力整治各项污染工程,以此提高农业生态水平,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3.2健全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机构与机制
1)加强组织协调。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还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农业机械和农艺配套设施之间的协调。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机械,让更多的农民知晓农业机械操作技巧,以此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
2)适当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比例。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需要提高对农业机械的投资比例,逐年扩大农业机械投入比重,实施农业机械专项补贴计划,以调动各方发展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3.4加大农业机械国际交流
1)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加大国际交流合作重点,加强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以缩短我国新技术研发的时间。
2)借鉴国际化的标准与规范。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国际化的标准与规范,使我国农业机械化与世界接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的结构,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不断转变思想,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资金投入,加大补贴力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与此同时,我国也需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工业,构建完善的工业体系,以此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国际交流,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质量.
作者:许洪源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篇3
双辽市位于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的交界处,在科尔沁草原和松辽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当地为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农业机械的投入增多,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性能更好更高效,当地农机推广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效率高的大型配套农机具逐渐被农民认可并接受。但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机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等,都对农机化推广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亟待解决。
1双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农民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的数量、大中型拖拉机的总动力增速很快,小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的数量以及动力增长相对缓慢,这与小型拖拉机原持有的数量较多有很大的关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农民已经认识到大型农业机械的优势,并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吉林省双辽市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也相对较高,从2004年开始当地植保机械化程度快速发展,且一直处于吉林省领先水平,到了2010年植保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50%,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95%以上。双辽市农业收获机械化程度相对于耕地、栽播来说发展较慢,农作物收获时间加长就会耽误最佳收获时间,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加大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力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各种类型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经销及维修机构、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双辽市从事农机机械化作业服务的专业户有500多家,农业机械经销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人。
2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存在问题
2.1乡镇农机化推广机制不健全。
双辽市的农机推广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域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基本上为“一乡一中心”的格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管理权限,没有抽调及调动农机从业人员的权限。随着农业机械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已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如农机人员信息不通畅、农机推广力量单薄、服务范围小,同时有的地方政府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也阻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推广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推广方式单一,大多为开会或者传达文件的方式,推广的效率不高。另外,农机推广机构的社会化服务相对落后,缺乏对农机具的使用和维修培训,导致农户对农机具的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出现一些小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这也打击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目前,双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农机作业专业户规模小,农机设施简单,服务功能少,同时农机的售后服务不完善,这也不利于农机的推广。
2.2乡镇农机推广队伍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的主体为市、乡镇的农机推广机构,他们直接面向农户,为农户提供服务,而农机推广机构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少,服务范围大,任务繁重,而且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涉及的内容多,包括农业、畜牧、农机,原则上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少,常常是一人身兼多职,甚至有的农机员的兼职工作比本职工作都要繁重。同时,乡镇的工作环境艰苦,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农机推广员大多为在乡镇工作了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工作热情不高,技术上不求进步,甚至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多年没有被提拔,对农机推广工作得过且过,不求质量,这也导致农机推广不能顺利进行。
2.3农业机械配套和利用率低。
在发达国家,农机配套比例高达1∶7,每台拖拉机都可以进行几种作业,拖拉机的利用效率很高[1],而双辽市农业机械数量虽然多,但是主要以小型拖拉机为主,而且配套农具数量少,比例仅仅为1∶1,这就不能高效、多方面的利用农业机械,使得农机存在闲置情况,变相的浪费了资源。而且大型农机数量少,动力不足,土壤不能深耕,导致农业减产。另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忽视了农村机耕道的建设,导致大型农业机械进入地块或者转移困难,这也阻碍了农机的推广。在农村人们对库棚建设也不重视,多数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以及配套设施在露天放置,使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
2.4农机补贴监管不到位。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出台了农机购买补贴政策,让惠于民,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农业机械的价格问题,销售商对价格享有主动权,农民不了解真正的价格,农户普遍认为农业机械价格偏高,虽然国家政策受农户的欢迎,但是农户从中得到的实惠掺杂了水分,得到的实惠并没有政策宣传的那么高,如一件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为15%~20%,而到农户手里却不到10%。销售商先调高价格再降价的行为时有发生[2]。其次,有的地方也存在违规套卖的违法行为,如有的农户利用家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享受政府补贴把农机先购买下来,然后再卖给厂商或者其他人骗取补贴资金,而真正需要农机的农户却因为名额问题不能享受政策补贴,这种倒卖行为不仅使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会引起农户之间的矛盾。第三,对于购买农机的补贴资金监管难度大,甚至个别工作人员知法违法,影响了农户的购买力度和农机推广。
3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推广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点来抓,尤其把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作为改革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服务到位,建立优质高效且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推广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配合农业部门处理好农业机械化和家庭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的矛盾,要为农机部门开展经营服务、技术服务提供方便。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通过对农机质量抽查、检验、调查的方式,提升农机产品质量,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农业机械销售、操作、维护以及共享等服务平台,提高农业机械的可操作性、利用率等。要更新农机经营理念,加强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租赁公司之间的合作,优化资源整合,加强合作,改变恶性竞争的局面。要建立各级农机工作者协会,发挥其协调作用,规范行业管理,提升诚信意识,维护农机市场秩序,使农机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3.2强化人才培养。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要做好农机推广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积极从高校引进或者从社会中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以省内高校为依托,积极对农机推广人员做好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组建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精通的农机推广队伍。其次,还要做好对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作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掌握对农机的操作要领,学会保养和维修,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3.3优化农业机械结构,提高其利用率。
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制造出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要和科学的耕作方式、农艺要求相适应,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同时也要规范种植,制定适宜农机作业的技术规范,提高农机的适应性,否则农机和农艺脱节,就会影响农机的利用,不利于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各级政府要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科研机构进行科技攻关,积极推广新农机和新技术,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买政策补贴制度,制定科学的补贴方法,增加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提高农户购买的积极性,增加农机的配套设施,提高其利用率。
3.4搞好农机作业服务,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对农机户的服务,为他们的需求提供信息,做好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做好农机检修等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做好安全生产,对于违章违法行为要严厉惩处。农机管理部门要完善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好跨区作业生产,为农机户及时准确的提供各地区的种植面积、作业时间、已有机械数量、需引进机械数量等信息,要和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保障跨区作业顺利进行。各级政府部门要以大局为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营造良好的跨区作业市场环境。要依托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机大户等组建中介组织,并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处理纠纷,为农机手排忧解难[3]。
参考文献
[1]杨清娥.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9):42.
[2]刘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2015(04):69~71.
[3]李增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0(29):59.
作者:王海英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