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及要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稻栽培技术及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水稻栽培技术及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篇1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很好地保证了粮食安全。在水稻栽培技术研发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较多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同时水稻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手段也得到了优化,很好地提升了水稻产量与质量。

1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意义

通过加强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更好地发展农业;水稻种植产业要实现良好发展,必须将技术与产业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农业技术科技水平[1]。通过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2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1育苗

育苗工作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必须选择产量高且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水稻品种。基于现代化育苗技术,在育苗时可以使用育苗箱,确保水稻苗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有助于提升水稻苗抵抗能力。待水稻苗高度达到8cm时,即可插秧。

2.2整地

在水稻种植前,要结合当地条件选择种植地,确保种植地土壤肥沃和潮湿。待选定水稻种植地后,即可实施整地处理,先将水稻地土壤全部翻整,确保土壤松软,做好粗耕、细耕和盖平工作。

2.3插秧

在插秧作业时,使用水稻机有较好的应用优势,可以确保插秧作业效率与质量。在水稻机插秧作业时,要重点把握好插秧水深、移栽深度、移栽密度、移栽顺序等要点。在插秧前1d将种植地水层调整为1cm左右,确保插秧机可以顺利作业。应将移栽深度控制在2cm左右。若移栽深度为0.5cm,插秧后极易出现散苗、倒苗问题,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若移栽深度为3cm,会很大程度上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当分蘖延迟和分蘖质量较差时,会直接影响水稻产量。通常情况下,将插秧规格控制为30cm×10cm,25-33穴/m2,每穴5~7株,基本苗数控制为125~200株/m2。除此之外,在插秧作业时要确保移顺序正确,应从稻田下头开始,向着上头推进,完成下头格田插秧作业后,可以将上头格田中的水放入下头格田,以此作为护苗水。在水稻移栽中发现,这样既可以提高水温和节约用水,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肥料流失。

2.4水肥管理

水稻栽培包括底肥、追肥。以追肥为例,主要包括面肥、分蘗肥、穗肥、粒肥。在秧苗抽高阶段,待长出第1节稻茎时,即表明进入到了分蘗期,此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肥,确保秧苗生长。在施分蘗肥时,可以每公顷地施75~150kg硫酸铵。应在抽穗前7d施入粒肥,每公顷地可施入45~75kg硫酸铵。在灌溉时,要确保灌溉水量适中,合理确定灌溉时间,通常在7月中旬灌溉。在水稻幼穗形成、抽穗开花期均要加强灌溉[2]。

2.5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主要有3种病害,即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褐稻虱、白背稻虱、黏虫、稻纵卷叶螟,均会对水稻产量与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做好防治工作。基于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要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量,防止危害水稻品质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以稻瘟病为例,可以使用异丙硫脲、三环唑、春日霉素防治,通常在水稻岀穗至灌浆期喷施。使用春日霉素时,每公顷土地使用量控制在1200~1500mL。

3加强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措施

3.1完善推广体系

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生产情况,找出当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在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时,要重点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准划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权责,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确保后续技术推广工作可以高效开展;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管理制度,既要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充足,也要做到专款专用[3];三是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流程,结合当地条件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流程,保证农业技术可以垂直推广和广泛传播。

3.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是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考虑到水稻栽培技术的专业性,必须不断帮助技术推广人员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水稻种植技术,向农民朋友推广水稻栽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基层农业部门要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既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也要积极引入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助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3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在信息时代下,水稻栽培技术推广途径与手段更加多样,可以促使农业技术推广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好当前已有的信息技术优势,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借助社交平台与软件,一方面向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另一方面及时解决农民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4]。可以说,信息化技术革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让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与质量均得到了提升,应用意义十分显著。水稻栽培技术研发与推广均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且当前已经积累了较多成功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与品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后续要积极做好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要非常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技术优势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要点,开展高质量的农业生产。

作者:徐铭霞 单位:辽宁省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水稻栽培技术篇2

1发展情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非常广泛,容易栽培,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若水稻种植环境和栽培方法不科学,都会对秧苗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种植人员要掌握水稻栽培要点,通过对种植方法的有效应用,提升水稻种植水平。虽然中国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但在具体的栽培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没有合理使用化肥,过量使用化肥,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成本。其次,种植设备不先进。当前,中国水稻种植技术还没有达到全程机械化生产要求,一些先进的种植设备并没有应用到水稻生产中,影响了水稻生产效果。此外,水稻抗灾能力不强。水稻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水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外部温度和湿度不合适,就会降低水稻产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水稻绝产。最后,防治药物使用不合理。大部分种植人员为了节省成本,会购买不合格农药,降低了药物防治的效果。一些种植人员没有对药物进行科学配比,影响了其作用,降低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2水稻栽培技术应用要点

2.1选种和播种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选择优质稳产的品种。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等,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注意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水稻对栽培环节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日后栽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在购买水稻种子时,需要经过审定部门的审定,在专门的营销点进行购买。中国北方和南方气候不同,一般情况下,南方雨水多,气候湿润,主要以籼米为主。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土壤肥沃,可以种植粳米。在播种前,需对其进行晾晒与浸泡,提高其发芽率。同时,还要注意播种前的土壤情况,有机物含量一般要保证在2.0%~3.5%,并且土壤中的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需要满足水稻栽培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需保证土壤具备更强的透水力,加强对土壤的合理利用,改善土壤整体结构。

2.2水稻分蘖期管理

若水稻处于分蘖期,其生长速度会不断加快,此时水稻对于温度和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种植人员要加强对生长环境的有效控制,将水温控制在32℃,促进水稻分蘖。同时,此时期的水稻秧苗要接受长时间光照,加强对水分的有效控制。若此时缺水,会造成秧苗缺氧,若浇水量过多,会降低秧苗生长率,此时适宜进行浅水浇灌。一般情况下,要将浇灌水实际高度保持在3.3cm,可以提高土地温度,促进养料分解,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为水稻秧苗生长提供条件。此外,种植人员要对水稻田中杂草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杂草与水稻争夺土壤养分,影响水稻秧苗生长速度。

2.3水稻结实期管理

在水稻结实期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预防水稻出现早衰等情况。在水稻结实期,要加强对成长环境的优化,控制好温湿度,定期通风,为水稻顺利授粉提供条件。种植人员要做好基本的灌溉工作,有效控制灌溉量,这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湿效果。灌溉后,最好让土壤自然风干,促进水稻根部健康生长。在水稻成熟期,要加强关注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收割。

2.4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工作。要想进一步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就要科学选择配料,实现对肥料的合理配比。此外,在运输水稻肥料时,要时刻保持通风和干燥,禁止阳光直射肥料,避免影响日后应用效果。同时,在应用肥料时,还要在插秧前期科学使用有机肥,提高水稻种植效果,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合理搭配有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策略机肥与磷肥。在施肥后,要对土壤进行翻耕,保证肥料可以充分融入到土壤中,保障水稻生产有效性。

2.5苗期管理

在水稻发芽前,种植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水稻生长温度,在苗床表面适当覆盖1层地膜,对水稻种子进行保温。当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掀开地膜,观察稻苗生长情况,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通过科学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对水稻栽培的不良影响。在水稻苗萌发时,要结合水稻幼苗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温度,在出苗后,温度不可以超过25℃。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缺水,要及时浇水,等到插秧结束后7d,加强对水稻幼苗的追肥处理,提高水稻栽培效果。

2.6移栽管理

正常情况下,水稻秧苗在培育完成后,要对其进行移栽,并且在移栽时,还要加强对气温的控制。当平均气温已经达到15℃,要对其进行移栽。在移栽过程中,最好采取宽行窄株栽插,行距控制在30~40cm,每窝栽壮苗单株或双株。合理密植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改善栽培技术,为日后水稻健康生长提供条件。

3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1化学防治

目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化学药物防治,整体防治效果较好,能够大面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然而,在使用化学药物时,会影响周围生物生长,如果长时间应用化学药剂,还会增加病虫害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如果应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定期更换化学药物,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1)叶稻瘟防治。首先要调查水稻具体生长情况,了解水稻病虫害特点和发生时间。发生叶稻瘟时,一般选择环唑与水均匀混合,喷施防治,连续使用2~3次,才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稻飞虱与稻螟虫。稻飞虱在水稻扬花期危害情况非常严重,会吸取水稻植株枝叶,导致水稻变黄。防治时,要选择优乐得粉剂与水均匀混合,合理喷施后,才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在防治稻螟虫时,要注意对巴丹原粉的科学应用,将其与细土混合后,均匀施撒在田间。3.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方法是应用机械或人工手段,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将隐藏的害虫杀灭,并不会产生其他副作用。但是物理方式会增加整体的防治成本。

3.3农业防治

使用农业防治技术时,要科学选择栽培品种,应用合理的栽培方式,管理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杂草会对水稻生长带来危害,与水稻争夺水分和肥料,影响生长发育环境,降低水稻产量与品质。杂草中还存在水稻病原物或害虫,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传统除草方式主要为人工与化学除草,但是人工除草费时,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化学除草方式,但是一定要对其剂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对水稻健康成长带来影响。

3.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也是提高水稻栽培效果的主要方式,主要利用生物对害虫进行防治,控制害虫数量。生物防治技术整体效果较好,并没有副作用,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一定要做好前期预防工作,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水稻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要想保障其质量和产量,不仅要创新种植方法,还要注意对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做好田间管理等工作。同时,要结合地区情况,科学选择种植技术,实现水稻高产,应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种防治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

作者:唐亮 单位: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水稻栽培技术篇3

水稻是人类历史上种植最久的谷物类粮食之一,也是全世界消耗量最大的粮食。全世界有40%左右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食用大米的人口超过65%。我县35万人口均以大米为主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虽然我国大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大米产量整体趋于平稳,且大米产量和国内销量需求相对平衡,这得益于水稻栽培及加工生产机械化程度提升。机插秧作为一种现代化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在促进水稻提质增效方面的应用优势明显。从育苗到秧田管理,再到大田管理,机插秧的生育特性决定了水稻高产栽培的显著优势,也决定了其推广应用对推进我国水稻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意义。研究水稻机插秧栽培植保技术对推广水稻绿色高效化的栽培技术及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有重要意义。

1概念界定

1.1植保

植保是指植物保护,是避免农作物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受到危害而采取的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有害生物和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病、虫、杂草、鸟鼠害的监测与防治,即结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手段,提高农药和药械管理与安全使用能力,为最大程度降低农作物生长整个生育期的有害生物危害而采取的所有措施。水稻植保指针对水稻栽培生产建设的保护性项目。机插秧栽培中的植保技术指针对机插秧机械化栽培体系而对水稻机械化栽培全过程建设的综合保护工程[1]。

1.2直播

直播是相对于水稻移栽机械化栽培体系的一个概念,即使用直播机进行水稻栽培的直播机械化栽培体系。直播机水稻栽培属于轻型栽培技术中一种最简单的生产方式。它的应用优势是省工、省力、省成本、生产效率高。但其应用存在较多的生产弊端:(1)水稻栽培生产期与高产优质之间存在矛盾;(2)全苗立苗与化学除草效果之间存在矛盾;(3)机械作业与播种质量之间存在矛盾。此外,机械直播还受品种、气温、立地条件、茬口性质等因素影响,只能在部分地区应用[2]。

1.3机抛秧

机抛秧是从直播机向机插秧过渡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它的应用优势是省工省本,应用缺点是水稻种植无序,难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栽培的水稻抗病灾能力差,水稻产量、品质稳定性相对较差。

1.4机插秧

1.4.1定义机插秧是采用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作业的一种能够实现直行、宽行、早栽、浅栽、定穴、定苗、密植栽插的水稻育秧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土表温度、土壤透性、光合作用等温光资源,提升秧苗的抗病抗灾能力。在区域、品种、气候等方面适应性广,是实现水稻栽培高产、优质、高效、节本的关键。1.4.2秧床秧床指为方便起秧对移秧田做出的精细化的平整床面。机插秧应精做秧床。秧床按厢宽1.4米,埂宽0.4米,埂高0.1米的规格做成坑式秧床,四周沟宽0.3米,深0.2米。要求床面平整,且床面要达到实、平、光、直的标准。1.4.3秧盘秧盘指放置在秧床上的软盘。一般58cm×28cm,每亩大田大约要用到20-22张秧盘。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盘间紧密整齐,盘与盘飞边要重叠排放纵向横排两行,依次平铺,如图1所示。

2水稻田间植保技术

2.1植保技术分类

水稻田间植保技术根据生产动力分为人力植保、畜力植保、机械植保三类。水稻机插秧栽培中的植保技术是指以机械为主防治水稻的各种病、虫、杂草、鸟鼠害,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水稻整个生育期受到的危害。常用到的植保机械有手动式喷雾机、电动式喷雾机、水稻除草机、航空植保机械、种子处理机、秧盘播种机等小动力植保机械。

2.2水稻植保方法

2.2.1农业技术植保法农业植保方法包括选育抗病虫害性能强的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方法、合理轮作、科学深耕及土壤改良、科学的田间管理与植物检疫技术的应用等等。机插秧农业植保方法指利用机插秧标准化生产的优势,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坚持农业预防为主的手段,利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来促进水稻提质增效,实现绿色高效化生产[3]。2.2.2生物技术植保法生物技术植保法指利用虫害的天敌关系,以及生物间的寄生关系,或抗生作用来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病虫害可减少水稻栽培期间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水稻产品农药残留,实现绿色栽培。2.2.3物理与机械植保法物理与机械植保方法指利用物理方法设置一定的器具进行病虫害防治。如使用性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等消灭害虫,利用温汤浸种杀死病菌,采用选种机械剔除病种或皮损种植,筛选出优质种子种植。2.2.4化学植保法化学植保法治是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杂草、鼠害等危害水稻生长生物的方法。机插秧化学植保法应用各类植保机械精准化喷洒农药,减少每亩大田化学农药的用量,并提升化学药剂的利用率,降低化学农药的残留。在选择化学农药时,建议选择一些低毒、高效、植物制剂等安全的化学农药。可以有限选择有机化学农药。

2.3水稻植保机械的农艺技术要求

水稻植保机械在农艺技术方面要适应机插秧标准化栽培模式,满足水稻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营养管理的多种要求,并能利用机插秧大田的特点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植保机械所选用的液体、粉剂、颗粒等不同剂型的农药要对应水稻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能表现出较好的附着性。在植保机械的选择上,应结合水稻栽培生产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产效率、经济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植保机械及技术的应用要尽可能适应机插秧栽培的规模、气候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如附着性较差的农药或植保机械,应设置防飘装置。再如,机插秧规模化大田可采用无人机驾驶喷雾植保设备。

3机插秧栽培与水稻植保技术的关系

3.1机插秧栽培的特点

机插秧栽培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水稻栽培的标准化生产。新一代的插秧机可实现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的量化调节。农机手可根据农艺农机对基本苗的要求,对每亩穴数及每穴株数进行调节。全国标准的机插秧设计固定为30cm。不同地区可根据水稻种植生产条件进行行距的调整,优化农艺技术。有了标准的行距、株距、立苗移栽的深度、密度及标准化插秧规格,大田秧苗就可以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增长秧苗的长势,提高中后期阳光株间分布,从而提高成穗率。同时,标准化大田便于中后期采用机械从事中耕除草、农药喷洒、水肥管理等植保工作,从而促进秧苗整体健康生长。此外,机插秧栽培还具有操作技术简单、技术易掌握的特点。而机插秧栽培的秧苗具有以下特点:(1)根系发达、根冠比较大;(2)秧苗发根能力强、栽插成活率高;(3)秧苗缓苗期短、早发性好。

3.2机插秧秧苗各个时期与植保活动的关系

3.2.1秧田期机插秧采用秧盘育苗,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和管理。这种集中育苗的方式还便于根据水稻与草地秧田期的生物链关系,分析和查找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预防病虫害。3.2.2大田移栽至分蘖盛期分蘖机插秧大田移栽实现了标准化的行距、株距、立苗深度,使插栽规格标准而又规范。这种标准化的规格便于中后期水稻田间土壤增温,形成秧田小气候,强化光合作用,并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现壮苗的目的。同时,标准的行距还方便机械化除草,减少杂草对秧苗生长的干预,防止杂草与秧苗争夺养分。科学合理的苗间距和栽植密度有利于加快水稻分蘖速度,缩短分蘖的周期,促进发根和发育。机插秧作业对插秧机参数及插秧机操作技术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在机插秧操作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秧苗、苗体的损伤。它的局限性在于缓苗时间较长。从移栽到分蘖期需要10-15天,缓苗期较人工插秧延长5-7天。虽然前期秧田的抗逆性表现较差,但标准化作业有利于增强分蘖期长势,缩短分蘖时间,为成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2.3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分蘖盛期至孕穗期生长较快,秧田密度随着叶片和穗的生长增加。标准的30cm行距有效保证了稻田秧苗之间的通透性,便于土壤光照和叶片光合作用,同时还为秧苗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秧苗壮苗,增强其抗虫、抗病、抗灾的能力,这个时期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起到了高效、安全的预防病虫害的目的。3.2.4穗期至收获期穗期至收获期是水稻吸收营养、蓄积养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穗开始灌浆,通过吸收养分使稻穗变得饱满。机插秧标准化秧田基础上,可以采用植保机械精准化管理水肥,以免少施或多施肥问题的发生,确保穗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能够得到需要的养分。这样既可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肥不合理利用对土壤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多施肥造成的病虫害增加的问题,还能促进稻穗生长饱满,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穗期田间管理投入的成本[5]。

4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4.1标准化育秧模式的应用

机插秧育秧模式在秧盘上统一撒种育苗,实施统一管理。种子应用40%的咪鲜胺按照5kg的量浸泡。咪鲜胺用5ml兑水5kg,浸泡优选稻种24-48小时,清水洗净后催芽。露出白芽后采用播种机或人工均匀播撒在秧盘上,一般每盘芽谷粳稻80-90g,杂交稻50-60g。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盖厚度为1-2cm过筛细土,并用薄膜覆盖保温。这种育秧模式秧床标准,成秧率和利用率高,一方面能有效预防水稻调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等对秧苗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便于机插秧标准化作业[6]。

4.2机插秧栽培同期植保活动的应用

机插秧插栽后的土地达到了标准化大田,这样水稻栽培时就可以更好地运用机械化秧田进行植保工作,不妨碍中后期机械化除草、水肥管理等工作活动的开展。同时,标准化秧田为水稻提供了良好的苗间距,有利于其对光温条件的有效利用,进而增加了土壤温度,促进秧苗壮根、分蘖和生长。

4.3机插秧针对秧苗各个生长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机插秧田可以利用秧苗各个生长时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保机械、植保药剂、植保方法开展植保工作,并能适度调整植保计划和指标对病虫害做出预警。机插秧田还可以根据秧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监测,制定病虫害预防计划,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机插秧栽培配合机械化植保技术,能使秧苗自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充分保证了秧苗各个时期对病虫害的高效、绿色、安全防治[7]。

4.4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应用效果

云南昌宁县从2011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向农民宣传讲授水稻机插秧栽培的优势,组织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升育秧专业技术。同时,还依托合作社创建水稻机插秧培训及植保技术集中示范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栽培“统一播种、统一秧田管理、统一供秧”的生产管理模式。通过从点到面的推广示范,使越来越多农民接受了水稻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提升了全县水稻集约化生产的整体水平。在水稻插秧机购进方面,农民享受国家提供的农机购进补贴政策,降低了机插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成本。过去,应用直播机播种,人工拔秧、插秧,生产效率偏低。人工插秧平均每天作业0.045hm2,插秧机平均每小时插秧0.13-0.2hm2。平均一台插秧机工作效率相当于6-9个插秧经验丰富的插秧工。机插秧工作效率最高时可达人工插秧的20倍。机插秧平均每亩水稻插秧作业时间仅30-40分钟,平均每亩栽插费用仅需80-100元。相比于传统的直播机播种,人工拔秧、插秧,机插秧平均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60-80元。机插秧在实际生产中一般结合水稻集约化生产管理。配套集约化管理,机插秧功效最高,生产成本相对最优。如果平均每公顷大田按照450秧盘算,占地仅为81m2,其秧机利用率较直播栽培提高8-10倍。集约化水稻田便于开展标准化的水、肥、药及中耕除草管理,可提升水稻大田水、药、肥及杂草的综合管理效果,降低水稻生产的综合成本。加至国家给予的惠农农机补贴政策,以及机插秧本身的生产作业优势,机插秧相比人工插秧可节省成本约1800元/hm2。此外,机插秧栽培的水稻根系发达,固根效果好,水稻田的整体抗倒伏能力强。机插秧栽培规格实现了宽窄行的标准化、规范化栽培。宽窄行栽培还有利于改善稻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综合而言,机插秧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增产。田园镇应用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及配套的植保技术,2015-2016年水稻平均单产达到12548-12785kg/hm2,比直播水稻种植增产630-757kg/hm2。现阶段,昌宁县从2015年组织采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水稻育秧、栽插管理、收割,全程推广机械化作业。现阶段有超过79户的农民签订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协议。截止到2018年全县水稻机插秧及植保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面积38000亩。机插秧稻田套养鱼,平均每亩稻田实现了2100元的收益,综合增效明显,且实现了水稻绿色化、高效化生产的目的。

5结语

水稻机插秧以标准化的育秧、插秧管理技术,有效保证了水稻种植高产稳产。机插秧植保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提升水稻栽培管理的标准化水平。要求在机插秧生产中保持标准的宽行密株、带土立苗移栽、标准规格插秧。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干预了杂草的滋生,全程机械化的应用还极大地提升了水稻栽培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的插秧投入,降低了插秧的综合成本。同时,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提升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果,减少了化学农药的应用和残留,提升了水稻品质。本文以绿色化的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实施为核心,探讨了机插秧栽培植保技术的应用。水稻机插秧栽培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本身已经充分体现了水稻移栽机械化栽培体系在水稻全生育周期内的植保保护工作。水稻机插秧栽培全程应用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栽插技术,创造出了以土壤为载体的标准化秧田。标准化秧田相对于传统的直播秧田、机抛秧田,不仅充分利用了光、温资源,还为后期开展机械化、标准化植保活动奠定了基础。在标准化秧田的基础上,再根据水稻苗株不同时期的特点实施田间管理,促进水稻苗健康茁壮生长,增强稻苗自身的抗病虫害及抗灾能力,从而有助于水稻栽培实现绿色、高质、增产、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志强,胡灶兰,俞利华,等.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J].南方农业,2019,13(29):41-42.

[2]余志秋.水稻机插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J].农业与技术,2020,40(12):76-77.

[3]李志宇.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J].南方农业,2019,13(20):37-38.

[4]刘少龙,保琼,王加竹,等.禄丰县推动水稻机插秧推广经验[J].云南农业,2019(9):18-20.

[5]焦保恩.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与探讨[J].山西农经,2016(16):55.

[6]张勇,陶富名,罗功仪.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更新途径[J].南方农业,2018,12(8):5-6.

[7]毛慧萍,乔静.浅谈植保技术在水稻机插秧栽培中的更新[J].农业装备技术,2012,38(1):26.

作者:杨丽敏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