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和人文价值,而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有限,无法全面掌握历史教学内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和典故作为教学素材,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价值观。为了改善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学生和历史人物沟通的桥梁,使学生通过感受历史故事,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一、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大量的事件和复杂的时间线更是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较大的困难。初中历史教师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1],以历史故事为契机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历史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真相的主动性,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初中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是感性思维较强,在日常生活中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容易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学习、接受知识[2]。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直观的方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历史知识,强化知识记忆效果。
(三)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正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强化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义重大[3]。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入历史故事元素,可以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将历史人物具备的优秀品质内化到自身,凭借优秀的精神品质不断鞭策自己成长,为国家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4]。学生能在这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到先贤坚强不屈的精神,领悟到以人为鉴的人生态度。
二、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一)做好课程导入,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初中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而有趣味性的故事内容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会被历史故事感染,在短时间内建立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探索历史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历史故事,利用这些素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利用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5]。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挑选新颖、有趣的历史故事,把握好历史故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历史故事提出教学问题,借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新课导入的素材,做好历史教学的第一步[6]。例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让学生观察油画内容。然后,教师介绍油画的背景知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纪念这一伟大时刻邀请董希文先生画了这幅画。之后,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开国大典的情况,包括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使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举国欢腾。介绍完开国大典的详细情况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置54门礼炮和齐鸣28响,引导学生查询资料并相互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要给出具体解释:54门礼炮象征的是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纪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28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高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从意义和价值的角度理解在开国大典上重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在这些问题的层面上开启新课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本课教学内容的欲望,为教学奠定良好开端。此外,采用历史故事作为新课导入素材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每一节历史课程中势必会存在重难点,而且这些知识往往比较抽象,仅凭学生自身的理解或者是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知识指导是很难取得最佳效果的。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教学法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7],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历史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将知识内化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例如,教师在讲授“秦统一中国”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秦国统一中国的背景及措施等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理解秦国可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将这个故事作为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素材,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鞅这个重要人物,并且利用历史故事引入商鞅变法的内容,确保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明确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根据历史故事营造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程——商鞅变法。教师利用“立木为信”这个故事作为引子为学生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可见,利用历史故事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运用多元化表达方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习惯采用叙述历史知识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较多,但是历史课时却往往安排得不多,教师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此时讲述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讲述法和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就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历史知识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讲好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简化教学内容。教师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产生“反效果”,即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讲好历史故事,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需要坚持精准简练的原则讲好历史故事[8],为了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可以适当润色历史故事,但是不能添加未经证实的信息,涉及核心历史概念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误导学生。例如,“鸦片战争”这一课中,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其中一条就是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教师在讲述这一点时需要让学生了解涉及割让香港岛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香港岛的割让范围,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当时《南京条约》中涉及的“香港岛”,与如今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不能画等号。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原则,给学生传递了错误信息。其二,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历史讲谈节目,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解“西汉建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相关视频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除了讲述法,教师还可以运用谈话法开展历史教学。谈话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有利于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9],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在选用谈话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并且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和小组探讨时深层次感知历史。此外,教师还需要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融入历史故事,体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且通过解答问题建立自身知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10],确保使用的谈话方式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水平,避免出现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
(三)运用历史故事连接教学知识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制订教学计划,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就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每个知识点有机衔接在一起[11]。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确保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和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成熟的知识体系。从现实效果来看,历史故事是衔接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将前后期的历史事件完美衔接在一起[12]。例如,在讲解“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讲解历史故事的方式将夏、商、西周等几个朝代的建立和灭亡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引出牧野之战,然后借助“武王伐纣”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的知识脉络。教师通过两个小故事就可以清晰地阐述朝代更迭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想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效果,还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肯定学生的价值。对此,教师可以定期召开“专题故事会”,让学生在会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收集到的历史故事,同时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营造竞争氛围,提升学生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历史故事可以全面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历史学习效果,进一步贯彻现代化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要求,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作者:张斐然
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篇2
在初中阶段,有些学生不具备健全的人格思想,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这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缺乏学习兴趣,也无法把握历史故事背后的人文哲理。在此基础上,将历史故事与初中历史教学相融合,既可通过体现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来唤醒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又可在一定意义上发挥课堂导入与课堂延伸的作用,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全面提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适用性原则。历史故事产生于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当代初中生所处年代相差较远,因此,若教师盲目引入与课堂教学无关或不符合学生认知的历史故事,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能达到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教师应深入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历史故事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实现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例如,针对五四运动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李大钊为依托导入历史故事,通过向学生讲述李大钊先生的英雄事迹增加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2.趣味性原则。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兼顾趣味性与互动性原则,尽可能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营造融洽的历史教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产品为依托导入历史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轻工业发展情况,使学生加深对于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自主搜集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数据,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历史故事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可基于历史故事串联旧知识与新知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针对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详解秦国面临的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来增进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围绕商鞅变法播放有关秦国的影视作品,在发挥多媒体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终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2.利用历史故事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不同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教师可基于历史故事引领学生清楚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的理论学习难度,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借助一些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特点的历史故事来构建课堂。这样,不仅可强化学生对于历史故事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在还原真实历史场景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来搭建课堂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可在导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需求的历史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作者:吴祚明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芙蓉分校
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深化发展,教师要为初中生提供有质量、有趣味、有体验与有效果的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人性化、趣味化、参与化与实效化,为初中生的信息收集、知识解读以及才干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成长环境。历史教学需要初中生强大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的共同支持,因而以趣味性与故事性见长的历史故事就成为教师激活初中生认知的人文诱因,为历史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
一、历史故事的特点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兴奋剂,能够为初中生带来无穷的快乐。历史故事也是历史教学的增效剂,能够极大地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效果与探究广度。
(一)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故事性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核心内容,讲述着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所见、所想与所做,往往出现一些异于常人的举措,或青史留名、万众敬仰,或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故事内容。初中生具有非常强的猎奇心理与求知热情,因而对历史故事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与探究意识,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提供的历史故事活动中。
(二)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趣味性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素材基础,能够通过较完整的故事内容为初中生提供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意识、行为目的等信息,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的故事内容,自然就会展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及自觉悦纳的生命动力,能够使初中生在提升认知能力与生命状态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认知效果。
(三)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情境性
历史故事源于历史事件,自然会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事件形势以及社会态势,而且,能够青史留名的历史事件都具有较高影响力与知名度。因此,历史故事都是源于历史上的大事件,是时代色彩、社会影响、历史烙印、生命考量以及利害诉求,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情境性。情境性是历史故事的本质属性,能够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能够给予初中生更好的认知体验与主观想象。
(四)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情节性
历史故事是一个与历史事件息息相关的故事内容,自然会具有故事的起源、发展、高潮、结局与影响等基本情节元素,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一个有始有终、有爱有恨的故事过程。历史故事源于历史大事件,自然也会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人性考量,能够为初中生带来很多看点。历史故事的情节性能够直接反映出历史人物的思想意识与主观考量,能够将历史人物心中的诸多思考非常直接地反映出来,因而能够有效丰满人物形象。(五)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历史故事源于重大历史事件,自然能够表现出重要人物在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取舍考量、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以及灵魂情操,或卖国求荣、贪生怕死,或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性、是非性。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并广为传播,其思想性就是历史故事的存在价值与传播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历史故事的思想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教学资源。
(六)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教育性
历史故事的思想性是其教育性的物质基础,只有历史故事具有良好的思想性,才会真正具备一定的教育性,才会对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理念、政治觉悟产生积极有益的正面影响,达到思想教育与德育培养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开发历史故事的教育性,为初中生输送更多、更好的社会正能量,帮助初中生积累足够的心灵滋养,实现初中生的快乐认知、健康成长。
二、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的途径
历史故事的六大特点是其进入历史教学的有力保障,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为初中生带来良好的认知体验,非常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效果。
(一)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初中生牢记历史、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初中生面前,成为初中生的探究对象与悦纳内容。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故事性、情节性、思想性与教育性,因而能够代替教材内容对初中生施加良好的历史教育,帮助初中生积累历史知识,牢记重大历史事件。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将“秦王”一举兼并六国、统一华夏民族的英雄壮举编辑成一个历史故事,可以叫做“大秦帝国建成记”。为了将故事内容构建得合情合理,教师可以从“商鞅变法”开始讲起,展示“商鞅变法”是建立“大秦帝国”的经济基础;然后,教师讲述“近交远攻、逐个兼并”的外交措施与军事谋略,以此成为建立“大秦帝国”的军事基础与外交基础;最后,教师讲授“大秦帝国”建立后的巩固政策,如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焚书坑儒”等。因此,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听得津津有味,认知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二)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资源
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成为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能够以教学资源的辅助身份进入历史课堂,为初中生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历史教材在内容上较简单,不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进行过程优化。因此,历史故事可以担此重任,将某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有效丰满。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的教学中,“唐朝”对外友好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唐朝与日本”“唐朝与新罗”“唐朝与天竺”。初中生最熟悉的是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玄奘西游”,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活动又较少,因此,初中生需要多了解一些“唐朝与日本”的信息。教师可以将“鉴真六次东渡”这一历史故事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促进了日本在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以此帮助初中生进行知识积累与视野拓宽。
(三)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实施案例教学,引领初中生开展集体讨论活动,对案例进行合作探究与深度剖析。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师生合作、信息交流的探究对象,然后再以历史故事为案例进行课堂讨论,立足历史故事这一良好的信息基础,开展更深刻、高效、优质的课堂讨论活动。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前期清朝人吸食鸦片作为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在历史故事中,教师要为初中生提供大量关于鸦片对人体的危害的详细信息,如形体消瘦、两腮无肉、枯干弱小、萎靡不振、四肢无力等,帮助初中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间接进行防毒品教育活动。然后,教师再简述一下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案例。最后,教师再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英国殖民者的罪恶勾当、险恶用心以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四)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关系
历史故事具有非常高的趣味性、情境性与故事性,因而能够为初中生带来非常好的倾听或观看体验。因此,教师在讲述或播放一个历史故事的信息传播过程,也是团结初中生群体的人心汇集过程,非常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效果
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初中生的认知兴趣、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与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初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历史故事的出现恰好能够帮助教师去吸引、激发初中生,并借助初中生对历史故事的探究体验催发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简单地讲述一下“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两个历史事件。这样,初中生就会大体掌握“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的基本过程,明白“弱国无尊严”的道理。另外,教师还要借机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初中生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奉献意识与进取意识,鼓励初中生积极行动起来,成为爱国小勇士。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具有融入历史教学的天生优势,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高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初中生的历史认知提供有效的学习信息与探究体验。教师要积极开发历史故事的故事性、趣味性、情境性、情节性、思想性与教育性,以此为初中生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助力初中生收集信息、解读知识、拓宽视野与增长才干。因此,教师要借助历史故事积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关系以及教学效果,实现初中生的快乐成长。
作者:李春艳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