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培养专创融合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构建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现专创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存问题,提出构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实施与推广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
1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1.1实践教学专创融合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大多因应政策要求,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为培养目标之一,比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层级还停留在作为专业职业能力的补充上,并没有提高到与职业能力同等目标地位之上。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体系当中,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目标培养仍然占主导地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附加目标之一;专创融合视角下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不够清晰,且目标框架亦尚未能够真正形成。
1.2实践教学专创融合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专创融合内容构成的核心,但就现阶段而言,各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内容框架之中的融合度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第一,专业实践教学只注重专业技能实践,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依旧较少设计安排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耦合;第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也往往只以独立模块嵌入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课程当中,或以独立模块设计为单一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内容框架中互不相融,各行其是;第三,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课时比例、课程安排、内容设计上均存在重专业实践轻创新创业实践等问题,实践教学专创融合内容设置尚不够合理。
1.3实践教学专创融合考核评价指标不够全面
由于各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尚未形成高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专创融合内容体系,因此,在对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上,目前亦未能够建立起系统化可量化的实践教学专创融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依旧只注重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亦只注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两者互不渗透,互不关联,各评各的,考核评价指标没有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机结合和设计,未能建构起一套完整的针对复合人才培养的可量化可操作的专创融合型实践教学系统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将严重影响对实践教学专创融合成效和复合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验证。
1.4实践教学专创融合保障措施不够有力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上依然更侧重于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各项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提质培优、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激励办法配套执行等方面也没有采取足够有力的保障措施,尚未建立起能够促进实践教学专创深度融合的有效支持保障体系。1.5实践教学专创融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各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专创融合度不高,导致与之配套的各项实践教学专创融合型管理规范和制度缺乏,管理机制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管理层面自行分割,无法采取统一的管理措施及标准,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全程执行计划、实施、监控、评估、诊改等有效手段的管理链条,实践教学专创融合质量和效果难以监管和评定。
2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相融合的专创复合人才为目标,以物流企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为依托,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耦合,通过构筑“五重融合”实践教学框架(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保障措施专创融合+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专创融合);设定“五岗联动”实践教学形式(项目经理专创融合岗位联动+人力资源主管专创融合岗位联动+财务主管专创融合岗位联动+运营主管专创融合岗位联动+营销主管专创融合岗位联动);实施“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流程(专创融合实践项目夯实基础训练递进+专创融合实践项目巩固提升训练递进+专创融合实践项目应用拓展训练递进);建立“三师协同”实践教学机制(专业教师实践技术专创融合教导协同+德育教师实践素养专创融合教导协同+企业教师实战经验专创融合教导协同),“五三衔接”“专业双创融合”,创新构建起来的一套适应社会、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符合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且行之有效地专创融合型实践教学范式。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2.
2.2.1构筑“五重融合”实践教学框架
(1)构筑清晰明确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目标框架。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所要达成的结果,目标越清晰越具体,实现目标的路径才会更明确。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实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产业和人才需求调研,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召开定期会议专题研讨,以学生为中心,以物流企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为依托,立足社会需求导向,以夯实专创融合基础能力+巩固提升专创融合核心能力+应用拓展专创融合转化能力为阶段性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相融合的专创复合人才为总目标,构筑清晰明确的遵循“坚持需求导向、突出专创融合应用、强化专创复合能力、实施多阶递进、提高质量效果”原则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目标框架。(2)构筑合理规范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受动对象,在其主导驱动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实际,依托物流企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搭建专创融合实践平台,设置:通过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基础实践技能互融互促训练,培养学生专创融合基础能力的夯实基础训练模块;通过专业核心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核心实践技能共融共生训练,培养学生专创融合核心能力的巩固提升训练模块;通过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技能实战式内化外行训练,培养学生专创融合转化能力的应用拓展训练模块,三大实践教学内容模块,构筑集“夯实基础训练、巩固提升训练、应用拓展训练”于一体的一线三模块三平台、三阶递进,基于物流企业职业情境、岗位任务场景、业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岗对接、五岗联动、三师协同的合理规范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内容框架。(3)构筑科学全面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考评指标框架。科学、全面、细化的考核评价指标是对学生实践学习成效进行科学考核评价的直接依据和标准。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通过组建以“专业教师+德育教师+企业教师+学生”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立足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两个维度设置自评、互评、他评三个主要评价环节,构筑涵盖“专创融合基础能力、学生专创融合核心能力、专创融合转化能力、思想政治品德素养”三能力一素养,基于全链条的多层级、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的科学全面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框架。(4)构筑完备有力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保障框架。实践教学保障框架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支撑和基石,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实际,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赋能提质、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并同步制定一套精细严密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保障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实训实习基地,搭建一批丰富优质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形成一种新型高效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等举措,构筑完备有力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保障框架,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高质量运行提供坚实保障。(5)构筑完整健全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管理框架。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顺利运行的重要手段,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实际,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全程中,通过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制度管理(教师层面:规范制定各项实践教学文件和教师管理考评培训制度+学生层面:规范制定实践教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学校层面:规范制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使用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诊改制度等)、专创融合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教师层面:重视学生实践学习成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学生层面:树立知行合一实践观念、强化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层面:协调实践教学资源、履行实践教学管理职责、强化实践教学服务保障等)、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教师层面:编制教师实践教学手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抓实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严格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学生层面:编制学生实践学习手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学生学习成效考评机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学校层面:编制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手册、严格执行教学运行规范和各项教学运行制度等)三个维度多个层面,构筑完整健全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管理框架,以确保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高效有序运行。
2.2.2设定“五岗联动”实践教学形式
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强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项目共建,贯彻《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发设计“课岗对接”专创融合实践项目,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定“五岗联动”实践教学形式,推动实践教学“课堂革命”,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中设定项目经理、人力资源主管、财务主管、运营主管、营销主管五个关键专创融合实践岗位,“五岗联动”、项目依托、“课岗对接”“五重融合”“三阶递进”“三师协同”,同时在基于物流企业职业情境、专创融合实践岗位任务场景、业务工作过程中进行实践学习,激发学生参与专创融合实践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综合提升学生专创融合实践岗位专创复合能力和思想政治品德素养。
2.2.3实施“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流程
实施“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流程,校企互动,外引内挖,资源整合,开发设计多层级专创融合实践项目,并按实践项目内在逻辑关系,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将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流程分为“夯实基础训练(培养学生专创融合基础能力)、巩固提升训练(培养学生专创融合核心能力)、应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专创融合转化能力)”三个阶段,贯穿于实践教学全程,逐阶递进,“五重融合”“五岗联动”“三师协同”,多维度螺旋递进式培养学生专业职业和创新创业双重复合能力及思想政治品德素养。
2.2.4建立“三师协同”实践教学机制
建立“三师协同”实践教学机制,专业教师实践技术专创融合教导协同+德育教师实践素养专创融合教导协同+企业教师实战经验专创融合教导协同,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实践教学“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专业+思政+企业”三面畅通的专创融合型实践教学骨干教师梯队,打造“导业、导育、导创”三位一体系统科学精准的五三双创型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推动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专创复合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同时应积极引入校内外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资源,搭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平台,依托物流企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执行“三人一课”“三师协同”教学模式。“三师”共同对实践项目进行“五重融合”“五岗联动”“三阶递进”专创深度融合改革创新设计,共同备课,共同施教,共同评价,共同诊改;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三师”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让学生既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又能够应用或结合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拥有专业职业和创新创业双重复合能力,并塑造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
作者:陈松燔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篇2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随后,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2]。由此,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在职业院校中引起巨大反响,成为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
1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的概述
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3]。实质上,是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相互融通,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效率,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拓宽人才培养的方向。“三教”改革是将“教师、教材、教法”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着力于解决职业教育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决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两项重要举措,着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教育部等四部门颁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三教”改革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重要任务。由此,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下深化“三教”改革,成为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家颁布系列政策文件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以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如表1所示。因此,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要将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有机融合起来,走出一条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互促共生的改革道路,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21+X证书制度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
北海职业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也是学院重点打造的高水平专业之一。2020年,学院成为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之一,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三教”改革提供了有力条件。当前,学院以1+X证书制度试点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物流人才奠定了基础。
2.1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成效
2.1.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将物流管理1+X证书相关能力要求融入师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鼓励教师参加物流管理1+X证书相关培训,深入了解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对接行业前沿趋势,掌握物流企业相关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将岗位能力要求融入教学中,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激活教师教研活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团队教学研究水平。2.1.2课程与教材优化方面对标物流行业职业标准,将物流管理1+X证书等相关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手修订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着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此外,学院大力支持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投入经费,开展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等院级精品在线课程线上资源建设,为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同时,参与物流管理1+X证书系列教材的编写,为推进教材改革工作提供了新思路。2.1.3教法创新方面围绕物流管理1+X证书的岗位要求与《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技能大赛规程技能要求,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做一体”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中开展试点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借助职教云平台、问卷星等信息化工具,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案例驱动、问题驱动的“四驱式”教学模式,在设定的情景中营造真实工作氛围,聚焦真实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强化终身学习与岗位迁移的能力[4]。“四驱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2.2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存在的问题
2.2.1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证书培训能力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获得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教师占比不足50%。虽然学院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影响教师在1+X证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的发挥。此外,受新冠疫情、经费、时间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未能参加物流管理1+X证书师资培训,导致部分教师对物流管理1+X证书认知不足,开展1+X证书培训能力达不到1+X证书制度实施的要求,培训效果不佳。2.2.2教材建设滞后,书证融通不足教材建设滞后,仅仅处于规划阶段,尚未开发与编写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书证融通的新型教材,难以满足1+X证书所强调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要求。书证融通程度不足,在具体实践中,仅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就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部分内容进行了书证融通。大部分课程只是将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进行机械的混合,将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进行简单的叠加,课程标准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不够优化。2.2.3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信息化手段应用少大部分物流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模块式、项目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应用有限,教学内容与物流管理1+X证书培训内容融合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衔接不紧密,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1+X证书制度所提出的要实施书证融通教学模式的要求。此外,由于学院智慧物流实训室建设缓慢,智慧物流相关软件硬件和设施配备不齐全,人工智能、VR技术、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未能得到有效运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造成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佳。
31+X证书制度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路径
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加快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教”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首批1+X证书之一,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互促共生的有效路径,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3.1以教师改革为根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职业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的最终实施者。职业院校应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抓手,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人之师表、道德模范;要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鼓励教师进知名物流企业实践,熟悉物流企业相关岗位标准,学习物流行业的新技能,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成为名正言顺的“双师型”教师;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高教师1+X证书培训能力。组织教师参加作为培训评价组织单位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的师资培训,成为物流管理1+X证书的培训师、考评员,提升证书培训能力。要实施“能工巧匠入校园”计划,聘请物流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课教师,与专任教师结对,相互取长补短,走进课堂传授实践教学经验,共同探讨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开发基于1+X证书制度的校企合作创新教材,进而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3.2以教材改革为支撑,开发书证融通型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是落实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的基础。职业学院应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加快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促进书证融通。一方面,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研究和开发适合教育与培训的新教材。在深入研究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考核管理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课程标准和内容进行重构,形成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开发书证融通型教材,以满足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考试要求。另一方面,优化教学内容,促进书证融通。要构建从“课证”到“书证”融通的新型知识体系,使专业课程标准、企业需求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效统一,课程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紧密契合,实现学生从“校园”到“岗位”的有效衔接;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基于物流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编写教材,适配岗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要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套PPT课件、课程标准、视频资源及案例化工作手册,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使用。
3.3以教法改革为手段,打造高职“金课”
教法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手段,也是职业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职业院校应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推动“金课”建设。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使得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5];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对接物流管理1+X证书职业能力标准,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打造岗位体验、教学互动的理实一体化课堂,凸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要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体系。将物流行业相关岗位标准、物流技能大赛标准和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引入课堂,推动“课岗对接、课证相融、赛教融合、证赛融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习新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VR等前沿技术,依托职教云等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利用在线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快智慧课堂建设,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作者:陈林玉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篇3
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结合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趋势,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侧重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岗位针对性,致力于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服务。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并未有机结合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既限制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结合发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始,到2015年8月5日教育部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再到2018年8月1日第三批试点单位的确定,标志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已经进入普及化时期,并且成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上升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结合职业院校的专业目录的调整,新目录下研究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显得非常迫切,而且很有必要。
1.开展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比较研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较传统学徒制而言的,即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法定程序将自然形态的学徒培训与学校形态的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面的作用,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在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类高职院校探索与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制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有利于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布局,有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在国家高水平高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程中,推进现代学徒制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布局对接与契合,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荒,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从而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利于开发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创新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探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与教学运行管理规律、总结经验,提炼升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理论。
2.现代学徒制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实践问题
在现代学徒制应用实践中,能够清晰地发现,很多课程与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联系还不够紧密,特别在实践性与实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上。理论课程虽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与调整,然而在实践内容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上,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需要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结合现代物流管理问题,调整相应的课程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师傅与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建立联系。否则将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难以充分地应用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中,使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无法切实地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现代学徒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在整体层面上,加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普及与应用。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能够发现,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范式是企业师傅与专业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的。然而在实践中,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普遍缺乏联系,学校教师以理论教育与思想引导为主,企业师傅则以现代物流管理与前厅服务为主,两者相互独立,各自为营,无法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或现代物流管理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且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培养方法制定上,各成体系,无法充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协同机制,导致校企双方在“共同培养”技能型、实践型人才上,存在明显的分歧。譬如学校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企业只关注自身的经济增长及人力资源储备。如果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将导致现代学徒制沦为学生实习的一种形式。
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策略
3.1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法教学是当下各级高职院校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方法在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规范起始时间,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这一教学方法扭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局面,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自主探究,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下的智能制造专业实践教学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智能制造项目,其内容要和企业需求相契合。在实践主题确定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组织团队,团队的大小取决于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而言,一个项目小组人员在5~8人不等,选择一名基础水平较强或者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随后着手编制智能制造任务书等,并根据实践情况总结实践目标,接下来通过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究高效完成智能制造项目任务。校企合作下的项目实践方式体现出了智能制造专业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操作流程,并在实践学习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构建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今后岗位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对于学生在今后进行针对性学习具有重大意义。3.2提高现代学徒制吸引力,建立学徒激励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要做好现代学徒制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调查工作,了解学徒的需求、学徒遇到的困惑、学徒的建议。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吸引力,职业院校与企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企业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按照计划时长完成培训。(2)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具有了双重身份,逐渐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入企即入校”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方案。(3)企业要改善现有的培训环境与设施,促进企业师傅和学徒之间建立和谐的师徒关系。(4)企业在安排实习内容时,要在与院校教学目标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尽可能丰富实习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徒学习的趣味性。(5)在培训期间企业应给予学徒适当的薪酬补偿,实施学徒报酬的最低限额制度,让学徒不至于担心在企业的学习投入会变成“沉没成本”,使学徒的满意度和期望值差距缩小。可以说,学徒薪资是保障学徒基本权益的最直接方式。3.3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制订后,为检验该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代学徒制项目指导单位、参与学校合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四方协同,联合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过程指导现代学徒制培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双主体”培养现代学徒,第三方实行现代学徒培养的质量监督与评价。四方分工明确,协作紧密,提高了现代学徒培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3.4学校加强现代学徒试点实施力度。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建设之初以副院长为组长,由系部领导、企业领导为副组长,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成员成立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徒制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实课程的开发、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业的评价等,定期开展对学徒制培养过程的研讨,切实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将学徒制试点打造好。学校对于学徒制招生问题采用校企联合招生暨招工的原则,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招工宣传方案,对于学徒遴选、学徒拜师等招生选择过程校企共同参与,同时学校和企业、企业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三方应针对学徒培养签订相应协议,协议中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该校的现代学徒制制度制定:学校针对学徒制制定各种制度保障学徒制正常运行,其中包括针对企业的校企合作制度,针对学徒的培养管理制度,针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晋升制度以及教学考核、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3.5考核体系是指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融合模型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设置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与技术成果转化有效融合,加快成熟创业项目经济效益显现。当前创新创业导师多为兼职老师,要完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考核晋升机制,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力量。动力机制激励是深度融合阶段。政府职能变革、创业政策出台为企业融入搭建了平台;依托区域行业、产业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重构,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完善相关利益主体考核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双向驱动”式良性互动关系。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的制定,既要考虑专业的实际情况,又要起到提高门槛、规范管理的功能。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构建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既要包括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准入标准,又要有合作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准入标准;不仅要对企业师傅和学校导师的资格进行规范,还要对学徒出师标准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现代学徒制标准,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
作者:陆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