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摘要: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    的需求,顺应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形势,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须将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并以此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从而 推动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学科变革,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加入课程标准后,成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在这一过程中,中学音乐已不再是“副科”,得到了更多重视,接下来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音乐学科教育与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主要以“应试”为目标,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课堂上学生也收获了不少音乐知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传统课堂无法很好地融合新课标等新教育理念,课堂内容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传统课堂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教育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应试”教育无法科学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有所欠缺[1]。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课堂。

(一)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我们会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缺乏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在课堂外,我们也会听见有些声音在问:“中学了,课程已经如此之多,为什么学生还要学音乐?”这个问题看似浅显,却不可小觑,不同人对该问题有不一样的回答,这些回答体现出人们对音乐学科的价值的不同看法。在过去,人们主要抱着发展兴趣爱好的观点学习音乐,学习内容大多是学唱歌曲或者学习“触碰”某种乐器使其发出音乐等,多数人重视音乐作为才艺展示工具的价值,更多强调音乐技能的学习。在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多数学生对音乐学科具有的育人价值认知不清晰,另一方面教学成果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造成人们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甚至有人质疑这一学科的存在价值。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与学科育人价值,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包括音乐表达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想象能力,坚持以用为本,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有能力面对未来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三大素养组成,结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性特点,笔者认为,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以下几个特征:1.渗透性三大素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同时,中学生具备较强的发散思维与联觉思维,能够促进三大素养的发展。青少年通过音乐知识的理解与音乐作品的演奏,会对音乐产生个性化的思考。2.阶段性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也比之前阶段更加突出。中学生不仅面临升学的压力,还面临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变化[2]。部分青春期的学生在性格上可能会变得内敛,他们中的有些人试图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但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他们进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3.终身性教育与学习是终身持续的,不会止步于某个阶段。一方面,中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在中学阶段获得更好成长,也能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中学生在接受国家9年义务教育后可能会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提前步入社会,这一部分学生在放弃学习后很难再有机会参与音乐学科的学习[3],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会对他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甚至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教书育人如同栽树育果,每一颗饱满的果实都离不开优良的生长环境。基于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以及音乐学习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上有效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明确主线和目标

教师需要在上课前明确本节课或者当前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与教学主线。教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味追求面面俱到,而要将明确主线与目标作为三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首先,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与认知能力较强,如果没有明确的主线与目标,学生在听课中容易产生疲劳与分心。其次,这是由音乐课堂中音乐作品的内容特点决定的,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文化、音乐知识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不同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内容,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中,《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这两节课的内容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节课的上课形式都是音乐欣赏;其次,这两首音乐作品都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再次,这两首音乐作品使用了同样的乐器——二胡。但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也有显著的差别:首先,《春江花月夜》属于民族管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属于二胡独奏;其次,前者曲调优美婉转,意在描写动人美景,后者曲调如泣如诉,旨在表达辛酸与悲哀,在意境上截然相反;再次,前者在发展手法上运用了“换头合尾”,后者则运用了变奏的创作手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握两者的差异。《春江花月夜》侧重于民乐合奏,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书上的民族管弦乐队位置图了解乐队配置,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重点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对于《二泉映月》,教师可以在学生聆听乐曲的同时,从作品一开始的引子“叹息音调”入手,结合后面的三次变奏,教导学生音乐结构和音乐奏法理论知识,帮助学生领悟音乐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善于构境和互动

构境意为构建情境。音乐中有很多细微的变化蕴藏着强大的情感力量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细节来源于作曲家的巧思异构。音乐能填补语言表达的空白,甚至代替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当我们需要追寻与感悟音乐中细腻的情感与文化时,就要善于借助和创造适合的情境。在中学时期,学生的内心比较敏感,如果在课堂内容涉及情感时教师仍然使用较为直白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屑、抵触的心态,进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很难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与热情,更无法真正领悟音乐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可见,情境构建不仅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教学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但是,音乐课堂上构建的情境有时候侧重于情境对展示音乐的意义,而忽略了情境对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思维认知的影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为学生围绕学科内容进行表达交流、掌握学科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假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作品的情境认知与课堂逻辑把控不到位,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疑惑。例如,在学习《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听过或者唱过这首歌,而教师仅仅从歌曲谱面入手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降低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只进行单纯的学唱,就无法理解这首歌的创作动机与背景,这样教师就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从歌曲背景入手,用青海风光的视频和当地民歌作为课堂导入,在学生打开课本知晓上课内容前,“建立”一个“辽阔、宽广的草原风光”情境。然后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开始学习曲谱和学唱环节;而后,教师可以穿插一个与该音乐作品的民族文化内涵相关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探索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由于这首作品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请学生欣赏这三首民歌,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将这三首歌曲同《在那遥远的地方》进行对比;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交流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想法,比如:有没有听过类似的音乐作品?是否可以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自己创作一小段音乐?通过类似的话题和学生进行互动。情境构建离不开老师在作品、情境认知、课堂结构三方面的把控,更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思维认知以及生活体验的了解。师生在课堂上真实地进行互动与交流,不仅能更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能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

(三)引导整合与贯通

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与交叉性,这样的特性需要教师具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时明确主线与目标,有所侧重地把握各个因素构建课堂情境,并不代表其方法是绝对化、公式化的。上述两部分的教学策略结合了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特点,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实践中要知晓在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需面对的特殊情况,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合二为一,也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与情感表达能力获得自然发展。引导整合不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手段,更是教学实践的目标。教师在引导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巩固,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整合和发展,避免单方面的孤立化的教学,例如,过度侧重于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略学生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科之间具有交叉性、互通性,学段之间也具有同样的特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的同时,也要进行各学科、学段之间素养的贯通。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阶段性,中学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如果教师在关注学生在该阶段所具备的能力、实际情况外,做好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科素养的衔接贯通,关注各学科、各学段核心素养的发展,将会产生更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另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进行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就会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出现停滞。

参考文献:

[1]刘蕙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修订后的变化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启迪[J].黄河之声,2019,(03):83.

[2]汤美文.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魅力中国,2019,(15):249.

[3]蒋育林.关注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8,(28):44--45.

作者:白玉琪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