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声乐和声编创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的声乐课教学应该区别于本科学校,这是由高职学校的培育实用性、技术性人才的教育办学宗旨所决定的,因此高职学校的声乐课程应该适合高职的教育特点,具备相应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本文结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声乐教学现状以及和声融入教学改革的尝试进行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多元方式,为声乐和声创编的教学形式提供理论意义。
关键字:高职院校;声乐和声编创;理论与实践
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学现状
(一)组合演唱
组合演唱也就是一对多教学模式。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声乐课程设置中将组合演唱课程作为单独的声乐课程,或者融入非艺术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中。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演唱单一旋律的作品,特别是传统民歌、美声歌剧等演唱方向的学生,受到“以谱为本”的思路影响,学生在歌唱学习中并没有对作品进行和声化创编,而是以简单的旋律进行演唱,常常与齐唱相类似,导致作品表现出的和声色彩比较单一并且表演形式也不丰富,旋律过于简单。
(二)合唱演唱
合唱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在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存在,无论是专业学习方面还是社会群众文化艺术领域,合唱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传统合唱采用从头至尾的和声,难度较大,每位同学需要按照乐谱的要求进行各声部演唱。由于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同,多声部合唱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大多也只是分为两个声部开展练习活动[1]。
(三)组合歌曲和声教学
组合歌曲和声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声乐课和合唱课的教学方式。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问题,每一堂声乐课可能有几个或十几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声乐教学课堂现状,如何顺利完成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构建以及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声乐教师要不断思考和调整的重要内容。组合歌曲和声教学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声乐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针对集体声乐授课的创新尝试。对于艺术类或非艺术类学生的声乐教学都会出现集体授课方式。那么如何训练每一位学生的演唱技能?如何针对性地进行声乐训练指导?如何发挥声乐拓展能力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对旋律进行创编,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作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感对副歌进行和声创编。这样的作品训练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作品的情感表达,使音乐听上去情感色彩更丰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参与和创作意识,对于学生的声乐演唱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声乐教学特点,改变教师的授课理念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编
通过组合歌唱教学,学生可以基本了解声乐和声编创的基本规律,熟悉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并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探索。高职阶段的歌唱课并不是专业的歌唱作曲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以歌唱课教学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用给予过多的定义和规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区感受并学会聆听、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旋律及节奏的基本形态,通过歌曲和声创编的实践活动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音乐氛围中学会演唱多声部音乐,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关于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创编思维。和声旋律的写作有无限种可能性,但作为学生也应该要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比如音程关系的协和性、戏剧冲突性、音乐张力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即兴”创编。在声乐课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音乐感受和声音判断,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地对歌唱旋律进行和声编创。在和声创编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创作出来的音乐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对歌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创作潜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创作意识。
(二)多声音乐增强音乐美感
声乐是以美育人的重要途径,歌唱是声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创编歌唱旋律,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引导学生探索美的创编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要对歌曲的旋律拥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旋律的特点并找到和声创编的切入点,特别是对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研究,再对歌曲旋律线条进行整合,可以用三度音程关系作为和声编创的结尾。多声音乐能够很好地丰富和声织体色彩,让原本单旋律作品以多声部形式进行展现,进一步增强音乐美感,使歌曲更加立体化。
(三)和声创编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广泛存在组合演唱和集体演唱教学形式。针对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对歌曲进行和声创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善于发现歌曲旋律的特点,把握和声创编的音程关系,具备专业的和声思维。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包容和启发意识,鼓励学生发挥创编主体思维,帮助学生完成和声创编与排练演唱。和声创编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结合理论与实践,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创作技巧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歌唱作品的和声结构进行创编,从而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情绪内容。[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声乐教学由“以谱为本”变成“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内涵。
三、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进行多元化创新
(一)创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内容进行演唱设计,从“教我唱”到“我会唱”,学生也可以通过自由组合演唱团队形式对歌曲进行和声分解,从歌曲内容、乐句分句、和声研究、创意表演实践等方面对歌曲演唱进行综合设计。教师仅对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4]。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法进行声乐教学,针对学习者的实际掌握状况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并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而实现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声乐编曲基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可以帮助其拓展和声冲突,而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习者只要求其完成基本的和声音程协和性创编即可。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科技研究成果被应用在教育领域。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广泛应用和声编曲软件、全民K歌软件等,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和声编配素材,也可以直接将和声元素运用在歌曲创编中,并将演唱视频上传至网络媒体,从而获得更多客观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5]。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
声乐歌唱考试常常采用单一的舞台演唱形式,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演唱水平,还应该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演唱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有效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专业测评作用。教师要考核学生的发声技巧等方面,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音乐感受情况。在组合演唱或者集体教学的考核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在歌曲和声创编中加入歌曲演唱环节,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声乐演唱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在组合演唱和集体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和声创编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多声部合唱创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要始终结合专业领域的市场要求,发挥相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可以采用线上信息化平台,将和声创编成果进行网络推广,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时刻了解专业市场的需求导向。
(四)以赛促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演唱人才,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累实践表演经验,增强自身的舞台表现力和控制力,例如参加相关的比赛演出等。湖南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湖南大学生艺术节、湖南青年文化艺术节等相关活动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展示平台,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赛证融通,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还可获得“专升本”的学历提升机会。因此,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竞赛活动中锻炼自身的歌唱实践能力。
四、开发校本声乐教材,制定相应教学内容
声乐课程要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建设。一些具有特性的歌唱课程要有相适应的校本教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声乐专业人才,也可以促进声乐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最终增强学生的歌唱学习热情,提升歌唱学习效果。声乐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声乐和声课程实践而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歌曲的选择、和声思维的融入、和声创编实践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整合,使学生和演唱学习保持紧密联系,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和声旋律,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组合演唱和集体声乐教学的实施。此外,编写人员要结合市场和岗位要求,将流行音乐、少儿音乐、成人音乐等不同的音乐作品纳入校本教材的创编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模式。五、结语高职学校艺术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育应用型艺术教育人才。教师应结合组合演唱和集体授课形式,将演唱学习与和声创编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有效增强学生的歌唱热情,促进声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多.隔空不隔教,学习正当时——以“超星慕课”为线上教学平台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法讨论与案例分析[J].北方音乐,2020,(20):215-217.
[2]陈文革.提高合唱教学水平创新师资培训方式——“2015年全国高师合唱指挥教学研讨会暨首届合唱指挥教师培训班”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16,(06):4-8.
[3]蔡觉民.基于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实践模式——音乐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变革[J].艺术研究,2019,(03):98-100.
[4]赵兴元.高校声乐课堂运用教学视频资源的路径探究——以甘肃省高校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3):123-128.
[5]高洁.高校声乐艺术教学指导与方法创新研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20,(09):138.
[6]王佳颖.声乐艺术的教育传承与传播研究——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1,(05):107-108.
作者:杨卓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