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师不单单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强调作文积累,还要注重对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结合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进行作文的创作。本文将根据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辨能力

前言:

素质教育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针对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上的升华。高三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教师也要通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文题目,找到题目论述的角度,让学生充分应用语言文字积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文。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思,容也。从心囟声”。思辨性,是一篇文章思想的闪光点。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既是顺应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对文章、故事、自然、社会现象等问题进行探析和思考。引导学生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看清事物在不同方面的不同表现。将学生习惯性地片面思考逐渐转变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模式。帮助学生针对材料作文形成高效的分析和有效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更深的辨析文章的结构和内涵,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顺应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课堂悬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闻事实、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获得人生感悟,并将所学知识和所感受的内容成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1]。

二、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尚未掌握思辨能力

高中阶段的作文题材大多以议论文为主要形式[2]。许多学生在针对材料作文进行写作时,对题目给出的内容缺少深刻的思考和解读。往往创作的作文内容缺少层次感,论点不明确,论据的表现也时常是生搬硬套、模棱两可。学生缺少思辨能力,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对素材的运用也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文章和事件中蕴藏的哲理缺少观察和感受,所创作的作文也缺少深入的洞察,没有形成高效的材料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模式容易受到常见题材和表层含义的影响,导致内容通俗,缺少内涵。

(二)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没有意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学生作文分数达标,制定了模板化作文写作方式。让学生按照模板的规划,进行“三段式”“五段式”的写作,将素材按照模板进行罗列和堆积,再加上固定化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严重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发展。许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析,也更多的是针对写作技巧、手法、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能否与作文材料紧密贴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看不透材料内涵,就根据传统命题进行强行解释,教师对这种“擦边球”也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导致学生对作文缺少深入的剖析和内涵,仅仅是做到“不跑题”,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缺少相应创新

许多教师仍然秉承着传统教学的套路,在教学模式上缺少创新。这些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采用口头传授和强迫写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学生仅仅利用课堂四十分钟进行创作。在高压的环境中,学生很难对作文产生兴趣,受到时间的压迫,写作质量也有所下降,对材料内涵的思考也并不到位。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喜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针对创作华丽且贴合主题的作文进行夸张的赞美和点评,对相对质朴的文章大肆说教和批评,容易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同时,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缺少相应的互动和引导,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不利于学生思考。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语文素材的积累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素材的积累。无论是针对教材内容还是课外拓展,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就要分析材料的内涵,探析该素材适合应用到哪些题材的作文中。让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锻炼思辨能力。尤其是在教材和阅读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和事件的深入解读,判断其中蕴藏的哲学道理和思想内涵。例如,结合课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让学生感受国家自豪感和不怕吃苦,敢于奋斗的航天精神,看到英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成就。学生深入分析两篇新闻,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这一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并将其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

(二)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让学生通过观察周边事物,浏览新闻时政,阅读名人传记,深入剖析实践中蕴藏的逻辑和导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养成在阅读时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将阅读中获得的收获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不要求写作的内容和篇幅大小,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评价事件的维度和层次。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记录和整理,养成作文思辨的习惯。例如,让学生每天收看当地新闻,根据新闻中的某一时间进行简短的评析,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其他同学从不同方面的探析,对自己的评析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展,并作为素材加以保留。

(三)开展相关的思辨活动

教师可以适当开展思辨活动,诸如辩论会、时事探讨会等。利用时事内容、自然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题材,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探析。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言,面对学生的问题和质疑,教师也要适当加以引导,维持活动的秩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例如,教师开展以“校园暴力”为主题的探讨活动,让学生从施暴者、受害人和旁观者等多个角度分析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探讨如何规避校园暴力惨案的发生。让学生结合素材和案例具体时间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四)转变作文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差异和价值观导向,对于学生的想法及时进行相应的引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给予学生更直观和全面的感受;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让学生主动分析文章内容;开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辨空间。例如,教师讲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播放有关苏轼生平和背景的相关视频和介绍,让学生探讨文章第二段表达了作者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让学生充分结合材料作文,深入分析探讨,结合写作技巧和素材,创作出更贴合主题的文章内容。教师通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6.

[2]王东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6):117.

[3]沈静.试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9(11):62-63.

作者:张丹平 单位:遂溪县大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