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都和营养与膳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营养支持已成为医院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目前现实情况是,多数情况下,临床的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来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和提供详细的膳食指导,营养与膳食指导的主力军是临床的护理人员。这些护理人员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经之一就是他们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所以,营养与膳食或称临床营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开设营养与膳食指导或营养护理课程,教学中以课程思政把握政治方向,渗透职业责任意识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临床营养学知识、重视对病人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将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医嘱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生,无疑也是有帮助的[1]。
二、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滞后
在护理专业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满堂灌”的现象以及实践教学“一刀切”的做法普遍存在,这种滞后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让教师上课时体会不到多少成就感,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差,再加上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和特点,体现出诸多的缺点和弊端。为此,必须改进和完善教学理念,兼顾其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行高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坚持教学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把问题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等引进课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责任担当,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关注度,培养出符合护理专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食物短缺的现象越来越少。目前大部分营养问题主要与营养知识缺乏或不能合理进食膳食有关。合理膳食不仅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为了能向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的新型综合型护理人才,便于学生毕业后能承担医疗护理任务,同时还能承担健康教育、营养咨询等任务[2],培养具备必要营养知识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以后开展工作大有帮助。但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临床核心课等考试课比较关注,而对营养与膳食等必修课的学习兴趣则比较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再加上传统营养与膳食课程的教学方式以理论灌输为主,不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考核,与高职院校的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教师利用有限的学时,在授课过程中常局限于教材讲授知识点,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低[3]。另外,由于高职学生自身不会学习,造成他们理论知识匮乏,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更不会举一反三。当整个学习过程全部结束之后,即便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再者,有些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错误地认为大学生活不需要认真学习,很大程度上存在蒙混过关的想法,再加上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4]。
(三)难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但又是一个受经验左右的职业,所以如果刻舟求剑、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就会“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教学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而建设的关键是师资来源的选择及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以便于提高教师素质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能力。遵从教学“量”与“质”并重的原则,根据不同教学工作的特点,设定量化评定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和评价[5]。就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分配来看,因为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药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基础护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核心课程,无论在学时分配,还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大都集中于此,而营养与膳食等必修课的学时分配较少,从事这类课程教学工作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也有限,难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团队。(四)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教学考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掌握技能的准确程度与熟练程度、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考评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评价、导向和调控作用[6]。一套完备的教学考评体系包括文化素质的考评和职业技能的考评两个方面。文化素质的考评注重结果考评;职业技能的考评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考评。营养与膳食课程应用性较强,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考评方式还仅凭出勤情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后提交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基本上沿用文化素质的考核方式,缺少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评,而且在考核项目、内容、方式、成绩划分等环节上缺乏整体构思和设计。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由教师独断,被评价者被动接受评价,没有反馈与救济程序。这样的情形,导致师生实践中的积极性、参与性下降,导致学生考核成绩的可信度、全面度下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学习、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三、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随着护士角色功能的扩展,为护理对象提供营养咨询将成为护士的本职特色工作之一,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和创新情境模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为提高医疗和护理效果,让患者接受并配合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普及营养学知识,在模拟患者、护士和医生的情境中体会营养与膳食知识的实用性和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为避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例如针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指导,可以综合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病人的不同文化层次提出问题,除了指导患者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外,需要告知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和进食低脂低盐的清淡饮食的重要性,具体到患者每天需要限制脂肪、胆固醇和食盐的具体数量,通过沟通了解病人有没有喜食酱菜、咸菜或油炸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指导患者饮食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及维持疗效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如果不精选内容而讲成临床医学的“压缩版”,难免形成“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只顾赶进度,学生只能茫然听课,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教学课时少,营养与膳食课程仅是他们的“副科”,课上只要好好听讲,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考前背一下能通过就行了,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对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现状、趋势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可以通过结合病例着重理解和体会营养和膳食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关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咨询护士:他这种病吃什么好,有没有忌口?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就无法正确回答,甚至日常护理中也不知道这类患者哪些食物适合食用,哪些食物不适合,导致病人吃了不该吃的饭菜,因为没有及时制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这样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带给学生思想的震动,激励他们学好本课程,以便于在今后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还赢得医生、患者及患者陪护的尊重[7]。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高职师资队伍的结构往往体现和决定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甚至设立教师引进门槛与培养机制,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合作办学的企业进行师资的引进和优化,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8]。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营养知识的需要,认清教与学双方的纽带关系,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组织教学,积极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教学现状,教师负责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教材,或者根据信息发展的需要整合教师们的集体智慧自编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另外,合理安排教师的听课次数和开展教研活动,也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团队。为了培养护生能够适应临床角色和具备就业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以及某种疾病的病人的营养治疗措施等,而且要安排膳食食谱的制作及营养状况的评价等实训内。每一次课都精心准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选择当前一些营养学的争论问题及前沿知识等予以关注和引导,比如什么样的食品被称为“垃圾食品”,为什么不能长期食用“垃圾食品”,等等。既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实用性、解决问题的快乐和学习知识的乐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利用手机查找网络信息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正确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在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9]。
(四)完善教学考评体系
要突出高职教育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特点,就要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护理专业的营养与膳食课程是将临床营养学与护理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完全笔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需要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的考评环节,至少在结构上是不完整的[10]。所以营养与膳食课程要改进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的教学考评体系,就必需增加职业技能的考评部分,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具体实践考核的项目可以包括临床膳食的调查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食谱编制、学生一日食谱的编制和临床营养的案例分析等。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专业的教育教学,不仅应当考虑学生的生源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当与时俱进地加入新元素,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和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英杰.营养护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214-215.[2]官文芳.提高高职护理学生的临床医学营养知识的教学效果研究[J].饮食科学,2017(12):60.
[3]李淑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21(4):45-48.
[4]杨华,黄泓轲,陈司汉.高职护理临床营养护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构想[J].科教导刊(下旬刊),2016(15):107-108.
[5]赵晖,王明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32):60-62.[6]汪春红,罗巧云,谭晓东,等.《临床营养学》教学中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5(11):1017-1018.
[7]邹凌燕,王仁鸿,王翠丽.护理本科临床营养学教学思考与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07(13):97-98.
[8]叶文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2):123-132.
[9]余昌永,陆安超,姜华林,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价初探[J].江苏高职教育,2021(4):60-66.[10]孟庆艳.基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60-62.
作者:徐亚超 王丽莉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