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篇1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逐步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对资产进行严格监督与合理管理,不仅可以避免铺张浪费,还能够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为了考核资产管理工作成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以财务预算为切入点,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始终围绕经济性、效果性及效率性,开展一系列评价工作,在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规范了各项业务工作。由此可见,立足预算管理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极具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容

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存在一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资产管理与业绩评估工作都实现了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资产管理目标,除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避免铺张浪费,也要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1.资产清查

行政事业单位在清查资产时,需要将设备、车辆等资产进行全面清点,同时也要记录完整的数据信息,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2.资产清查结果汇总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资产清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分析资产管理问题,并形成整改报告。其次,根据资产清查情况,对资产配置进行调整,加大对各项业务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低效或无效资产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占用库存。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1.适应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逐步完善和健全财政体制,还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流失等问题,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2.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一方面,通过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能够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督促各单位高效利用国有资产。另一方面,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资产流失等问题,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主要目的是履行工作职责,开展业务工作。通过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业务工作落实,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不强,认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不足,影响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效率。一方面,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各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部分工作人员忽视了资产管理涉及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制度规范,不能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使用低效。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对相关制度规范的认识不足,影响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2.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面临较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了规范业务工作,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但是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另外,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由于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

3.资产核算不规范

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重视,也加大了监管力度。为了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协助财政部门摸清资产家底。但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结合,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甚至造成资产账目不清、账实不符等问题。例如,在建工程科目挂账,常常造成账实不符。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建造的建筑物或者工程等,常常已经使用多年,如果相关资产仍然处于清算阶段没有入账,将会造成单位账实不符。通过分析和总结,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或者建设之前签订的协议、合同等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工程项目没有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所以一直以挂账形式来处理。第二,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相关要求,对财务信息进行规范处理,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有些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或者早已达到了报废期限,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并没有向上级部门申请报废,导致资产长期挂账。由于账实不符,可能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造成影响,同时影响了财政部门的监管工作成效。

4.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使用信息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资产数据不完善,无法实时更新,难以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系统对接,难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5.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设备时,往往比较关注设备的使用价值,但是忽视了资产管理工作,造成设备折旧过快、故障频发。由于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对资产管理部门或相关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难以落实奖惩机制,导致资产管理的约束力不强,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优化措施

1.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在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增强资产管理意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制度法规,提升对资产管理的认识。特别是管理人员,需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督促工作人员掌握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流程,从而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内部控制,不仅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避免出现违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既需要清晰地划分各个岗位的职责,也要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的合规性。特别是涉及重大事项,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比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程建设或采购重要设备,一定要经过充分调研和管理层集体协商,提升决策的合理性。另外,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需要建立制衡机制,比如采购申请、资产验收、资产维护、资产保管、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岗位,避免资产流失等问题。

3.定期开展资产核算和清查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资产核算和资产清查,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和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核算和清查时,需要全面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事后进行总结,定期更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为以后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另外,不管是在建工程挂账问题,还是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不规范,造成资产账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如实汇报。在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环节,都需要进行准确核算,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资产信息,也可以避免资产不正常减值等问题。

4.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正在逐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资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实时掌握资产情况,避免资产闲置或流失问题。其次,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资产信息。最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该与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5.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资产处置收入,还是资产有偿使用的收入,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并上缴,不得随意使用国有资产收入。另外,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也要纳入国有资产收入,避免形成账外收入,降低财务风险。

6.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调研,组织业务骨干,积极探索和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增强绩效意识,充分认识到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积极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设置合理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应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可比可测。绩效指标应该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设置差异化的绩效指标。再次,选用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绩效指标不同,适合的绩效评价方法也不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绩效评价方法,分别测算绩效指标的数值。最后,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落实奖惩制度。绩效评价结果应该与员工薪酬、岗位安排、奖励先进等挂钩,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资产使用低效的部门,在以后采购资产的时候进行严格审查,适当减少预算资金。

7.加大外部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对各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业务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审计部门可以审查资产管理全过程中是否存在财务违规行为。财政部门可以考核资产使用效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检查各单位是否高效使用预算资金。通过加强外部监督,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现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8.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单位需要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定期讲解最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和操作方法,使相关人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前往资产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

六、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需要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真实地反映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资产维护、资产处置等工作情况。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不断规范资产管理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绩效评价,完善奖惩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佟博 单位: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新能源地质队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篇2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得传统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很难适应发展需求,这就需要积极推动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展开研究,以期优化信息化建设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内部控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财务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其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优化管理工作,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来看,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很难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完善的系统规划,优化内部控制目标,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作用

1.促进财务信息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财务信息共享提供便利条件。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效率的提升,打破以往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通过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提供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有助于传递信息、掌握单位运营情况,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更为便利的数据查询手段。特别是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完善以后,能够促进内外信息沟通做到无缝对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与银行系统、税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沟通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化财务改革工作的要求,实现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更为高效的开展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工作,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当中,选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升信息的处理效率以及准确性。在信息化远程办公的基础上,能够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以往存在的一些机械性重复工作。

3.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政府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与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内部控制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针对教育项目建设而言,其成本开支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数据分析的手段,开展项目预算,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所以说,在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实现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现代化水平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实现电子政务、财政规划和会计核算等工作的结合,适应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此外,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有效地整合与衔接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其在财务管理效用的基础之上,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业务流程管控风险增加

从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则会造成单位业务流程出现变化,进而增加业务流程管控中的风险,影响自身的发展。在信息化的应如下,在业务流程环节中,需要适当增减相应的内容。比如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但是这也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监督环节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各项业务开展的内容受到了一定影响,进而造成风险管控难度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则会阻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2.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分离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出现了分离的局面,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部分单位所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甚至出现了与内部控制冲突的情况,造成两者完全独立,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在推动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水平提升中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也无法有效约束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能够为财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风险,如果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脱节,则很难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3.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下,财务人员能够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在减少与其他系统接触的同时,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来看,主要借助财政支出,这就造成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重视不足,影响了自身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在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下,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更多地由会计人员兼任,并没有进行专职岗位的设置,在繁重的工作下,财务人员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各种信息技术,同时在内控知识方面存在不足,在面对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识别,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措施

1.预算业务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从预算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预算编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流程式编制,同时针对数据变化轨迹,进行模式的编制。(2)预算执行。执行部门需要结合各个项目的总值、明细费用、动态控制等内指标,开展双重管控操作,同时需要实现收支业务管理之间的有效对接,提升预算执行效果。(3)预算报表。在开展业务管理当中,需要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而不是采用固定的报表模板,实现预算报表针对性的提升。(4)预算分析。在预算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案,为主管部门与用户在预算执行查阅中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自身预算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预算业务管理,能够为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合作搭建桥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提供可靠保障。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对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目标进行明确,结合自身的建设目标,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内部流程的角度出发,对业财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供便利,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构建闭环状态下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新时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完善,构建科学完整的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全面、规范。此外,通过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将内控制度的优势发挥出来,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同时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实现业务流程的清晰化与合理化,构建更为完整的内部结构。

3.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看,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现事业单位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源着手,实现意识层面的改善。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开展内部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组织层次优化出发,转变以往单一的线下财务资源应用模式,借助云端共享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将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发挥出来,从管理层面与服务层面出发,实现服务业务流程的优化。各单位在进行模式完善以后,必须要积极地开展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复合型人才。在提升单位员工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意识水平提升以后,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充分的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重视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当中,不仅需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需要积极地开展内部人才的培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更需要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单位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的发展现状出发,开展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实现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的提升,让员工能够对信息技术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为单位内部信息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培养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出现财务信息泄露的情况。在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保存与传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提升,这就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实现财务数据安全性与保密性水平的提升。最后,在开展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信息系统维修技术的培训工作,保证其在面对一些信息系统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财务数据丢失的情况,降低其所产生的危害,实现信息系统运行准确性与稳定性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信息技术在任何行业、任何单位都显得非常重要,内部控制信息的建设,能很好地提高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满足单位的财务绩效战略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业务流程、经营效益以及业务流程的开展,能够为物力、人力、财力的合理规划提供可靠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将其融入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从功能、支持以及服务层面等模块出发,借助服务器、存储器以及各种数据库,开展财务数据的整合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压力都比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如何预防内部控制风险,是需要单位重点治理的课题。内部控制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解决好内部控制风险、做好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达成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积极地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内部控制效率与水平的提升,及时地收集各种财务资料,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环节的协调,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李翔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审计处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篇3

摘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加强预算收入管理、加强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加强预算执行与绩效管理、提升预算透明度、加强预算风险控制等六项要求。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预算管理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预算工作反映了国家政策与战略,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与范围,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举措。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内控部控制与财政管理的关键内容,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公共服务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具备行政监管职能,还提供各项公共服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面广,主要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决算信息公开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有效防止违规行为。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也能够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然选择。目前,财政收支保持紧平衡的状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资金整合能力不足,影响了业务工作开展,以及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和业务衔接不够,预算编制不合理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合理设置岗位,统筹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导致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无法有效结合。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工作情况不了解,无法根据业务工作规划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也没有对业务部门的项目可行性进行财务分析,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也难以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导致绩效目标难以完成、资产流失、资金浪费等问题,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2.预算项目库建设不到位

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完成了项目库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预算项目库管理工作也缺少经验,不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库的积极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强制要求在预算项目库中进行项目申报,也没有定期更新预算项目库,项目库信息不完善。同时,在前期工作中未能够有效规划项目,容易出现项目库信息缺失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无法直接从项目库调取项目信息,只能重新选择项目、编制预算,影响了预算编制的效率与质量,以及预算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3.预算执行力不足

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不足,缺少规范、科学、统一、精细、明确的执行标准,预算执行工作也缺少刚性,常常出现预算调整和预算追加的情况,损害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预算管理要想有效执行,需要提升预算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数据信息只能依靠人工传递,影响了预算执行效率。同时,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缺少有效监督,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对于部分预算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或项目,难以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导致预算执行问题频发。一些单位的预算执行率低,在年末为了提升预算执行率,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甚至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来提升预算执行率,导致预算管理工作质量欠佳。

4.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缺乏重视,重预算轻监管、重执行轻考评,也未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影响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其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浮在表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在预算申报阶段提出了多项绩效指标,但是很多绩效指标不合理,绩效评价比较随意,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同时,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没有与预算安排挂钩,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约束力不足。最后,预算绩效监督有待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绩效目标后,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没有全过程跟踪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导致部分项目偏离绩效目标,也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预算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5.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部门使用的预算编制、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核算、决算编制等软件和系统,未能实现有效整合,信息数据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导致信息利用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不同软件和系统里的数据进行处理,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其次,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设备配置不足,导致软件和系统无法安装。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登录多台电脑,增加了预算工作的复杂性,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效率。最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部分环节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很多工作流程需要人工处理,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预算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1.推进业财融合,确保预算编制精准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统筹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业财融合,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整合与协调。业务部门需要发挥预算执行监督作用,加强项目综合监督管理,提升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财务部门需要发挥好统筹作用,承担全局统筹、宏观管理及总量均衡的工作,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业务部门需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合理地编制预算方案,及时上报给财务部门。

2.加强预算项目库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落实预算项目库管理制度,规范项目从进库到申报预算的整个流程,未入库的项目不允许申报预算资金。同时,进一步扩展预算项目库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对财政预算项目和自筹资金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项目库的滚动管理,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加强项目库的储备工作,确保项目库项目信息的完善性和时效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项目入库审核,对于不满足单位发展规划的项目不允许进库;对于前期准备不足、缺少执行条件的项目,不允许向上申报。业务部门需要定期提供新的项目,提交给管理层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需要及时入库,确保每年都有新项目进入预算项目库。财务部门需要把握预算项目的整体方向,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制订预算计划。项目储备需要着眼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项目库数据需要按时更新,完善项目库的基础信息,提升项目的可行性。

3.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兼顾预算执行的刚性和预算调整的弹性。首先,针对重要项目开展动态监督工作,严格根据项目方案和规划,保障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实施进度,避免随意调整预算方案,提升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确保预算工作的权威性。其次,构建预算分析制度。财务部门需要按时将最新的预算执行分析结果,反馈给单位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对于预算执行差的部门,分管领导应该进行约谈,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保障预算执行进度。再次,完善预算执行的考评制度,将预算执行工作情况与相关人员的业绩挂钩,督促各部门加强预算执行工作。最后,完善项目结转、采购结余等资金管理工作,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4.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完善绩效指标设置。绩效目标直接影响项目库建设、部门预算编制及绩效评价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与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依照细化量化、标准明确、可行合理、互相匹配的原则,设置合理的绩效指标。一旦绩效指标审核批复,就不得随意改变、删减。其次,加强绩效监督管理。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依照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加强预算绩效监督;按时将各阶段的绩效评价结果记入绩效情况表;针对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最后,规范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绩效评价是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预算实施效果、资金使用合规性的综合评价,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评价的范围,健全绩效自评机制,对各部门的绩效自评结果进行再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各部门落实。

5.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预算编制、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在纵向上完成预算信息的上传下达,在横向上实现预算信息分享,提升预算管理信息的使用效率,避免多软件、多平台所产生的非必要环节。除此之外,作为政府审计监督部门,审计部门需要履行职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财政收支等进行审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大数据审计开始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传统的审计模式如抽样审计或人工审计,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及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存在明显不足,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大数据审计,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管理问题,并提供风险预警。为了推行大数据审计模式,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以下工作。首先,需要明确大数据审计的相关规定与准则,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大数据审计的前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还缺乏大数据审计的统一规则。在大数据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大数据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特征,完善相关规定与准则,从而指导审计工作。其次,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大数据审计模式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只有建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才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模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最后,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审计模式的实施,需要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审计部门需要积极培养相关人员,加强人才储备;也可以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高素质人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推进业财融合,确保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加强预算项目库管理,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构建科学合理、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项想 单位:景德镇市卫生学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篇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遵守财经法律、规范公共预算的收入与支出工作,以及加强资金管理等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但是在各类审计、巡视巡察等检查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如预算不精准、资金滞留等。本文主要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资金管理的改进措施,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资金管理作为日常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影响了资金安全性和高效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为此,财政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行政事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资金管理的强大合力,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财政资源合理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部门拨款。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和有限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资金统筹和推进各项工作,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合理的资金配置,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一致,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合理的财政资源配置,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2.有利于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在严格的资金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下一年度的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对资金进行有效分配。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安排,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不仅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还能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避免资金截留或挪用,保障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财政资金具有公共属性,关乎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和居民的切身利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不断改善民生,提升政府公信力。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情况,资金使用效益将大打折扣,政府公信力也将受到影响。(1)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不分析往年支出的具体情况和结构,以及资金结余情况,不对下一年度各项业务支出进行合理预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追加预算或调整预算,影响了项目顺利开展。(2)预算单位对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够充分,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充分沟通,造成工程停工和资金浪费。(3)预算单位对项目资金需求的估算不够精准,经常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而其他业务领域却缺少资金,导致资金错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也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层对资金管理不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较少,往往只关注资金到位情况和支付情况,对具体操作过程不太关心。由于管理层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资金管理工作缺乏有力支持,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甚至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2.财务人员水平良莠不齐

(1)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解决了财政资金存放在多个户头的问题,强化了资金集中管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认为实行国库集35中支付制度后,资金监督管理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审计部门负责,自己只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就可以。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会下降。(2)由于财务工作比较烦琐,愿意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数减少。部分单位不具备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而具有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员却不愿意从事财务工作。近年来,涉及财务改革的工作任务较多,很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申请调岗,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导致资金管理工作质量下降。(3)部分单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财务培训计划,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导致部分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降低了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资金管理工作。

3.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岗位和职责进行了详细划分,但是过于强调内部科室的职责,导致各科室之间交流沟通较少。比如,负责项目管理的人员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参与项目资金需求预估,随意支出资金,也不配合检查监督,对资金使用情况不清楚,有时出现超范围支付资金的现象。财务人员认为资金使用应该由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启动前不参与预算合理性评估工作,不检查资金支付进度,无法准确说明资金使用情况。再比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少,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认为本单位的资金业务不复杂,随便弄一下就好。

4.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1)时代在不断发展,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资金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最新情况、最新变化,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甚至少数单位根本没有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完全依靠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处理,导致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不足,缺乏制度依据。由此可见,部分单位的资金管理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存在风险隐患。(2)从审计检查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很多制度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同级巡察等专项检查,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文件。这些制度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实现全方位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5.预算编制不合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决算方面,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太重视,预算编制简单粗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调整,采用增量预算法来编制预算。对于预算项目也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缺乏可行性论证,一味追求高大上,造成资金浪费和错配。此外,资金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分配资金时没有严格核实资金的实际需求,导致项目经费追加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由此可见,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统筹规划,短期工作目标和中长期规划脱节,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缺乏规范性,财政资金滞留和追加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浪费。

6.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完善

(1)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有了一定了解,但是仍然存在重视预算申请、忽视监督管理的情况。一些单位缺乏成本效益意识,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无法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2)相关配套措施还在探索阶段。目前,财政部门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文件,但还缺乏实施细则。各地也在探索,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更是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只能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模板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3)缺乏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或预算部门负责,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另外,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这项工作。(4)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全面。一方面,各单位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造成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不强。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信息平台,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增强意识,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1)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资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特别是管理人员需要带头学习,带动其他员工积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要注重典型案例学习和宣传,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2)每年召开一次资金管理分析研判会,主要对单位负责实施或牵头负责的项目建设情况、付款情况、存量资金情况等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各单位需要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1)定期举行财务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确保财务人员及时更新财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紧跟时代发展形势。(2)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进入门槛,要求新进财务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加强财务人员梯队建设,避免影响单位财务工作。(3)在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4)管理人员需要关注财务人员的思想动态,主动了解财务工作,确保财务人员引进来、稳得住、干得好。

3.加强各科室的交流沟通

(1)定期组织资金管理部门和项目建设部门,召开项目实施调度会,让资金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严格把控资金支付进度和比例;让项目管理部门了解资金到位情况和支付情况,并提出合理的用款计划,从而避免资金提前支付或资金沉淀。(2)建立轮岗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同时,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要加强交流,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从而加强资金管理。

4.加强内部控制

财政部门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主管单位,应该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风险问题的行政事业单位,停拨业务经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内部监管。(2)联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

5.完善预算编制

(1)规范预算编制程序。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要求编制单位预算和部门预算,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精选预算项目,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给财政增加负担,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二上二下委些’的编制程序,确定合理的预算数。重点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2)实行全员参与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每个业务部门都应该积极参与,经过精确测算,编制部门预算。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重视,主持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议,按规定上报本单位的预算数据。上报的预算数据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分清轻重缓急。

6.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设置专门的机构或工作小组,配备专业人员,高效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财政部门应该尽快出台预算绩效管理细则,完善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绩效评价方法等内容,指导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3)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工作实践,按照具体领域、具体行业、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分类设置模块,建立高效统一、各有侧重的信息系统,方便不同行业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4)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行政事业单位,给予更多的预算资金支持;对于较差的,适当压缩预算资金规模。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财政资金高效使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作者:折慧 单位:伊金霍洛旗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