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

摘要: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国际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展开的正义之战所凝聚的精神。其内涵展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精诚一心,共克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舍生取义,浴血鏖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苦为荣为乐,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精忠报国,从容就义的革命忠诚精神;维护国际和平、为正义事业鞠躬尽瘁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必须传承的红色血脉,同时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能够引领大学生忠诚爱国、强化政治担当、筑牢网络安全防御屏障,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是指引大学生承担时代重任,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素材。

关键词:抗美援朝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意义

抗美援朝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追求和平的民族精神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使中国矗立于现实和未来。当下中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稳步前进。为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符合时代要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必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这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

(一)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了抗美援朝精神不朽的精神核心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便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关乎国家尊严与民族利益自觉形成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面对霸权主义的威胁时,敢于知难而上不畏牺牲的集中体现,是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与世界和平的崇高思想品德,在每一名志愿军战士身上都纯粹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核心,是民族风骨、民族血性、民族力量、民族智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提炼与升华。

(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抗美援朝精神的英勇气魄

革命英雄主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硬核精神,是对自中国共产党建军以来,人民军队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战斗作风的继承。“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2]志愿军战士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秉承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用生命打出了人民军队的气魄,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军队的威名。在战争中涌现出的6000多个功臣集体和30多万名人民英雄,被铭刻在共和国的国门上,熠熠生辉。

(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阔了抗美援朝精神的盖世心胸

自长征时期开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就一直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进取的意识,使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以再次呈现和升华,生动体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面对敌人火力武器、后勤补给、单兵装备等条件数倍于我军的前提下,仍能保持着敢于亮剑,时刻准备牺牲的战斗姿态,经历长期攻坚仍能服从上级指挥员的指挥调度,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技巧和战略战术,书写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迹,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体现了中国军人坚不可摧的战斗力。

(四)革命忠诚精神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的不灭脊梁

革命忠诚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忠诚,造就了人民军队对党的赤胆忠心,造就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情意,造就了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的坚定意志。”[2]正是基于人民军队在政治建军的基础上,军旗跟着党旗走,忠于党和人民,志愿军战士才得以焕发出强悍的战斗力,用身躯建立起新中国的防御屏障。因此,革命忠诚精神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使命任务的坚守,对革命愿景的笃定,对崇高责任的担当。

(五)国际主义精神框定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宽广格局

国际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自古以来中国都秉持“仁”“义”的观念与其他国家交往,树立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国形象。国际主义精神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而形成的新中国国际发展观。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帮助朝鲜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粉碎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与亚洲区域安全,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二、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抗美援朝精神作为精神谱系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3]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负时代重托,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甘于奉献、勇于牺牲,铸就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昭示了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蕴含了近代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每一个鲜活个体所凝结的宝贵品质。抗美援朝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第一个精神。在今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讲述好每一个鲜活的英模事迹和浴血鏖战的战斗案例,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来说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他们穿着单衣布鞋在苍茫雪原急行千里、拖着饥冻交迫的躯体以身堵枪眼、在敌人密集的炮火覆盖下誓死守卫阵地,如此这般不惧生死的英勇事迹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巨大的。当今,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蔓延、个别大国奉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西方意识形态恶意侵袭等形势下,高校开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1]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把英模事迹与战争史实充实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对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起到了强有力的感召作用,为更好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元壮本、凝魂聚气。

(二)抗美援朝精神强化了大学生的政治担当

“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1]伟大思想要在伟大时代传承,伟大时代也同样需要伟大思想指引方向。高校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有鲜明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政治担当。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任务,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基本素养,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所以,在高校弘扬抗美援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在新时代强化政治担当的现实需要,通过对战争和史实的透彻分析,明辨是非,使得青年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中找准前行的方向。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和平的环境中,很少甚至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历史环境,致使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缺失,以自己为中心的个人功利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准确把握;理想信念扭曲,形成畸形的价值观念等系列问题,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所以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志愿军战士同敌人作战的艰苦战场环境和弹药给养极度紧缺的现实条件,还原到如今物质条件丰盈的大学生面前,再将志愿军战士能够在如此艰苦环境下依然奋勇杀敌、乐观豁达、忠诚干净的生动事例与当今部分高校大学生纸醉金迷、养尊处优的生活做对比,再将志愿军战士把国家利益摆在首要位置,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灌输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将会对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担当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抗美援朝精神筑牢了大学生网络防御屏障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的蔓延,后疫情时代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矛盾进一步尖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站在我国的对立面,对我国网络展开恶意的文化渗透和攻击,其中,宣传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中国文化的历史根基、抹黑中国文化低俗落后不如西方文化高雅先进的现象尤为突出;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领导人的丑化、激化少数民族矛盾、虚构国家领土归属权等问题上的手段更是频出不穷,其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中国人的主流意识和民族意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容易遭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筑牢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防御屏障是必然趋势。“这不仅涉及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且关联着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4]高校是我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上的前沿阵地,不仅要学习和宣扬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更要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已然成为各国之间进行对抗博弈的新战场。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在网络环境中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任务。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开发研究与技术运营的高新知识储备人才,具备健康正确的国家安全观与网络安全观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在高校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和家国情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筑牢大学生网络防御理念起到促进作用,能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怀揣着对国家发展前途的美好愿景的同时,在网络中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自觉抵御恶意和歪曲事实的不良信息,进而激发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阵地中主动维护国家形象的行为。

三、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高校大学生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首要前提,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树立大学生忠诚爱国的价值观。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新时代培育高素质人才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国家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然而我国发展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矛盾和敌对势力通过媒体与网络意识形态恶意攻击的外部影响,致使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爱国主义精神缺失、民族意识固化、宣扬精致利己主义、信奉历史虚无主义等系列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桎梏。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亟待提高,所以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凝聚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建设性意义。高校在开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时应建立在讲好抗美援朝英模故事的基础之上,让高校大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忠于党和人民,“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1]的事迹。这不仅是强化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国际观的生动素材,还使得高校大学生对我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能够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并且可以激发高校大学生辩证思维,以史实为镜纵向考量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与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更能够使高校大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二)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利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既对我国治国理政有重大意义,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着建设性意义,还能为高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提供有益启发。通过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诠释,使高校大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每当在危急关头,伟大的民族精神总能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各族人民在文化纽带基础上一致对外,自强不息、英勇奋斗才成就了今日之中国。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自信,认清中华民族的文化从哪里来,传承至今要往哪里去,时代赋予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但是文化核心是相通的。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储备人才,要对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充分认可,进而树立文化自信。抗美援朝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者的精神核心高度融合的产物。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立国之战,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将这段历史铭记心间,将战争中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领大学生走近英雄,激发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增强自身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再添光彩。因此,将抗美援朝精神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高校新时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增强了民族文化软实力,还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民族风骨、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勇往直前的民族智慧。

(三)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

抗美援朝时期,无论是在前线与敌人拼杀的志愿军战士身上,还是在后方将领的身上,都有着无数值得学习的高尚品质,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同时也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同志时任某部连长,率一小部分人面对号称美军“王牌”师的进攻,接连击退美军的8次进攻,直至弹药枯竭身边战友接连牺牲后,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将生命燃烧到极致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上甘岭战役中,敌方累计调动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轰炸机出动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战士发射炮弹近190万枚,在如此火力覆盖密度下,志愿军战士坚持坑道斗争,屈身于山窟坑道内,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仍能积极备战保持战斗姿态,正是依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击退了敌军900多次冲锋,最后赢得了争夺战的胜利;在抗美援朝初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反复探讨挂帅人选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美军的军事实力强于我军数倍,并且先前没有任何与美军大规模作战的经验,而彭德怀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意见,置个人安危荣辱于度外率军出征,为更好地进行军事调度,多次将自己的指挥所设立在前方战场,正是将领的革命忠诚精神,引领了战士们为了胜利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目前,祖国统一大势所趋、势不可当,“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6]所以加强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学习,能够启迪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的历史使命,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对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促进其思想品德的良好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如今中国已经大跨步进入新时代,在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时代呼吁新时代大学生要担当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大学生更要通过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学习,以武装头脑,提升自身素质,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起胸膛当排头。

(四)推动弘扬国际主义精神

新中国成立伊始,山河破败百废待兴,在物质条件不充足的条件下,仍出兵援助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既是从中国的国防利益出发,同时也是为了援助无产阶级阵营,帮助朝鲜实现独立和解放,对今天的中国处理国际外交事务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符合当今时代的思想潮流和政治趋向,不能过于强调在政治上的民族优越感,要及时规避大学生产生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必须要坚持国际团结的根本观点。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政治出发点,是对和平向往的正确诠释。出兵参战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妄想在亚洲扩大势力范围的野心,同时也保卫了刚刚解放的国家,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以及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明确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7]在高校开展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精神教育,符合当今时代我国的外交理念,同时也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来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70多年以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过历史的风烟,始终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以昂扬的姿态,“雄赳赳,气昂昂”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作者:李威娜 房毅文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