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载体实现价值引领的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以“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程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课程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的有机融合、合理的教学设计等角度出发,探讨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如何将思政元素以恰当的方式导入到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完成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分子化学;教学设计;协同育人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此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1-3]。“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反应的一门学科,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材料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潘祖仁主编的《高分子化学》(第五版),课程学时为32学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内容多、教学节奏紧凑的突出特点。因此,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长内,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以恰当的方式导入到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完成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所面临的共性关键问题[1,4]。本文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课程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引入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实施方案。
1提高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随着高校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分别担任,久而久之,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与专业课教师无关,造成了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的关注不充分[1,4]。因此,在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浪潮中,任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条件[3]。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对“课程思政”有充分的认知,能够深入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结合学生情况和课程特点,注重拓展思政内涵,探索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举措,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知行合一。
2课程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的有机融合
韩愈《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也应当同时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为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始终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充分考虑以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专业课程特点,挖掘专业课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德育元素,制订明确的专业教育和德育目标,构建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能力目标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核心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聚合反应基本原理,高分子的化学反应、聚合方法和工艺,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具备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基本理论及工程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将“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中,能够根据具体高分子材料和使用环境等工程需要,运用其高分子化学知识基础完成具有特殊功能要求材料的设计、研发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2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目标
结合“高分子化学”的课程特点,借助但不限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政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和塑造具有政治正确、文化自信、敢于担当、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课程教学设计
对于专业课而言,如何找到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将政治属性强的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支离感与违和感,不破坏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是专业课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所面临的共性关键问题[1,4-5]。“高分子化学”作为典型的理工科课程,其知识点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政教育”等形式的思政教育表面上的关联度并不密切,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过程中,着重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建立“高分子化学”知识与生活、与人的多向关系,从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法治意识”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目标,具有代表性的具体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4结论
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需要任课教师在对“课程思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专业课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以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整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案,找准切入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继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2]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84-87.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黄欣荣.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J/OL].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19-12-08]
作者:叶秀芳 陈东初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