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酒店行业快速崛起,一大批酒店品牌得到迅猛发展,酒店集团的规模、豪华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行业背景下,高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酒店行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平衡发展。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握市场动态,了解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出发,构建新型的人才供给模式。本文立足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概况,阐述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探索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供给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酒店行业不断发展,豪华酒店、中高端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共同构建了酒店行业的“金字塔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酒店行业的进步,现在,酒店已经成为普通百姓能够消费的场所,行业整体上行,同质化竞争也在不断加剧。高校能够为酒店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推动酒店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岗位对接不完善、课程结构不科学、校企合作不深入等方面,学生在毕业后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企业也面临招工难。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改革、师资力量提升等方面入手,提高专业人才供给的适应性。
1酒店管理专业概况
1.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酒店行业已经进入微利阶段,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一些缺乏经营特色和品牌优势的酒店已经逐渐消亡,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推动着企业改革。酒店的经营是以服务为基础的,人才是酒店竞争的关键因素,只有引入高质量人才,酒店才能不断创新,凸显文化优势,实现精准定位,获得长远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酒店集团对人才的学历水平、工作态度、实践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岗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适应酒店的经营模式。作为用人单位,酒店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重点关注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人才的磨炼,提升其管理水平。
1.2专业发展前景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星级酒店人才缺口已经超过10万,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能够对接酒店当中的前台、餐厅、客房、会展等多方面的工作,择业范围比较宽广,涵盖了高级餐厅、度假酒店、度假村等。在专业课程方面,酒店管理专业包含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现代酒店管理、餐饮与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该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酒店集团的用人需求。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帮助学生稳定就业。
2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2.1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拥有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实践表明,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是相互制约的,当前,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基础知识、工作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一个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考虑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管理能力。在人才培养中,高校需要以酒店服务行业的岗位需求为准则,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实现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为企业输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2.2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就业率偏低,辞职率较高。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一些学生缺乏基层岗位技能,没有明确的岗位目标,在毕业后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无法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专业教学没有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当中,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较差,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不但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还要让人才获得全面发展。为解决学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才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
2.3推动酒店行业发展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高校的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整个酒店行业的发展,高校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提高人才的岗位适应性,让更多人才投身于酒店行业,这样才能为该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要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渐积累工作经验,上升到管理岗后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以星级酒店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同时兼顾中低档酒店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推动企业均衡发展。
3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人才的供给策略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企业以及社会三方的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人才与岗位的适应性,解决人才的就业问题,高校需要从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育理念、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优化教育教学资料,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另外,企业需要树立“培养员工”的意识,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增强用人智慧,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3.1提高师资力量,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3.1.1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师资力量方面。高校需要打造技能实践型的教师团队,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指导。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还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在人才选聘方面,高校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优化教师团队的组成结构。在“引进来”上,高校可以邀请酒店管理方面的专家,从企业中聘请一批经验丰富、实操能力过硬、具有一定教学热情的教师,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让教师“走出去”,送其到外市甚至外省的酒店里学习,开展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教师掌握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拓展教师的视野,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高校的骨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培训,承担起团队建设的重要责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
3.1.2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在校内,教师不但要承担课程教学工作,还需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科研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学习的精力有限,都是造成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全面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特点,科学规划教师的工作任务,把握教师的工作重点,减轻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2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划分课程模块
3.2.1加强岗位与课程的对接近些年来。我国的本科院校不断改革,大部分学校都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成了“应用型大学”。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学校需要加强岗位与课程的对接,科学确定课程模块,将以往的以升学为导向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的角度优化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上,高校需要从专业人才的能力出发,创建符合岗位需求的立体化课程模块,将管理学和经济学作为主干学科,将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品牌建设、酒店公关礼仪、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作为核心课程,提高课程体系与酒店岗位的适应性,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模块至关重要。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只有改革课程体系,才能让人才培养有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师团队需要加强对课程的开发,引入丰富的课程资源,对落后、过时的课程内容进行剔除,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强化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3.2.2引入酒店经营案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顺应市场需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以往的酒店管理课程中,学生只能了解教材上的内容,对酒店的发展趋势、现代化发展成果不够了解,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引入成功的酒店管理案例,同时减少理论性的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实际案例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掌握酒店运营的重要思想,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实践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个人素养。
3.3重视能力培养,引入创新化教育理念
3.3.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引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增强学生在校内的锻炼,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方面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学生创建学习项目,布置具体任务,使学生完成职业技能锻炼。在选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包括前台接待、客房服务、现场管理、餐饮服务等,在明确了教学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用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餐饮服务岗位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订餐、迎客、点菜、结账、处理投诉等,在客房岗位中,学生需要完成预订服务、前台服务、整理房间服务等。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加丰富的职业技能,增强实操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3.3.2创建校内实践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在校内创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能够融合专业教学、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3.4推动协同共育,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4.1政府协调多个育人主体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当中。校企融合浅表化的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协调多个育人主体,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为参与校企合作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推动协同育人。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改善区域内“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帮助。在协调多个育人主体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协调好育人主体的利益和权利分配,使育人链和生产链实现无缝衔接。政府部门需要与本地区优秀的酒店集团进行接洽,向企业渗透储备人才的理念,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让高校和酒店集团形成强强联合。政府还需要加强对高校的管理和监督,扶持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高校的办学环境,提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3.4.2开展合作办学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策略。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思想,高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合作办学,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合作办学中,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企业和高校可以共同组建课程开发专项小组,深入整个酒店集团的系统当中,加强对各类岗位的调研,深入分析岗位需求,筛选出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内容,调整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对于高校而言,“育人”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合作办学中,高校不但需要注重企业的岗位需求,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划分出不同梯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文化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学生顺利走上社会。除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之外,企业还需要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校外实训、顶岗实习、专业能力考核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3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在该模式下,企业需要向高校下订单,高校需要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条件以及自身的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具备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当中,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将酒店集团的品牌作为班级名称,创建“订单班”,引入“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校内学习+一年的企业实习”,让人才培养更加开放,充分发挥“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将学校内的课程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经历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4结语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职业,在餐饮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实现发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的对接,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顺利步入社会。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育人主体的协调,高校需要引入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需要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为自身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慧.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研究[J].职业,2022(10):54-56.
[2]赵霞.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风,2021(21):153-154.
作者:黄华芳 胡召芹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