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析素描教学中的误读以及改革方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目前,部分高校对素描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如认为素描只是一种学习方法,缺少对素描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素描更为注重形体,而忽略了对空间的研究;对素描的学习感性因素过强,缺乏理性因素。文章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性、科学地理解素描的同时,还要把方法论与认识论相结合、形体与空间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关键词:素描误读;方法论;认识论;感性;理性
当前,各大艺术院校不断扩招,考生数量空前。高校美术学专业招收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是在素描短训班突击后考入美术学院的,这种突击是面向考试的技能训练,并不能挖掘出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美术,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高校的美术教育目标何在呢?高校虽然不能承诺培养出大师,但要为学生创造成为大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实际上是扎扎实实的素养,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世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
一、对素描的认识偏差
(一)只讲方法、技巧,缺少认识、理解
目前,一些高校的美术学院或者美术学部将素描滞留在技法训练的层面,学生可能会陷入方法论的圈子,只关注素描怎么画、怎么表现。素描的学习应有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倡的“心即理”精神,即让“心”和“理”合为一体,学生只有理解了描绘对象和背后的绘画原理,才能更好地去表现它。
(二)对形体的研究大于对空间的研究
在中国的素描教学中,很多师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素描形体本身,而对空间的研究比较少,或者不够系统。西方艺术史的主题,是对时间、空间和光的研究。从物理学家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到爱因斯坦的空间收缩、时间膨胀,对应了艺术家乔托把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空间和毕加索将空间收缩为一个平面和解放空间。素描原则主要源自文艺复兴时期,其时间是静止的,空间是绝对的,且空间要符合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的规则,明暗关系则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表现。
(三)绘画过程中感性大于理性
素描者,特别是初学者,总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看亮画亮,看暗画黑。不少学生在学习素描的伊始,喜欢全凭感觉去画,还有学生初学就画人的五官,很容易偏重局部、忽略整体。尽管绘画有感性因素,但同时也有理性因素,而理性因素所占比重相当大,如果太重感性,素描的学习就可能出现偏差。
二、架起素描理论连接实践的桥梁
(一)认识是理解素描的前提
目前,高校的理论课和实践技法课是分开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普遍不高,而理论课恰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技法。素描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即怎样去观察、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画,以及如何去鉴赏。教学应当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把透视学、解剖学、哲学、美学理论等知识引入,架设起一座理论连接实践的桥梁。
1.艺术概论和美术史
艺术概论是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实践,使其形象化。如艺术张力这个知识点可通过雕塑家罗丹和“大面围合”来讲解。罗丹曾长期临摹古希腊的雕塑,他发现维纳斯雕像的形体,从下往上观察,有着左-右-左-右四个面的转折关系,这四个大面组合成了人体,体现了古希腊雕塑均衡、稳定、和谐的艺术特征。这种大面围合充分表现了雕塑艺术的空间张力。又如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注重素描,注重解剖、结构,注重体块与面向的概括,这对理解头部骨骼、骨点、体块面向都有帮助。此外,还有审美距离说、形式与内容、艺术语言等这些概念,教师如能恰当地在素描教学中讲解给学生,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素描,也能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里抽象的概念。此外,诸如艺术家塞尚对结构的认识和对形体块面的理解,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作品《马赛曲》,借助运动的人体形态体现出浪漫、激昂、奋进的精神,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对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形体与空间特点的展示等,都有助于学生理解素描造型中的形体与空间。
2.艺术哲学
正如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赞颂: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1],古希腊雕塑《维纳斯》的结构、比例坚实、紧密,既体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坦荡、庄重、大方,甚至雄伟,具有一种崇高感,同时又体现了女性的优美、沉静、典雅,令人感到亲切、愉悦,生动体现了阴柔之美。这说明雕塑在坚实的结构中体现出圆润、单纯的特点,除了优美与崇高,还有形与神的理解等都将应用在素描教学课程。
3.物理学
素描还涉及时间与空间的理解,焦点透视(正确的焦点)与参照系(选择观察物体的参照点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一样的),如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就是从不同的视点呈现画面。
4.文学
文学中对人体特征的描写也可与素描相联系。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2]又如钱钟书的《围城》:“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3]这些描写非常传神,为素描学习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5.故事引入
素描课程还存在综合性和多样性的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和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上好素描课程,是相关教师应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恰当的故事,对学生理解美术知识是有帮助的。
(二)学习素描应将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
合学习素描应首先从认识论上去认识和理解素描,了解客观物象,了解人或物的内在构造、外观的形态,如造型特征、材料质地等。学生不太可能在开始阶段就对素描理解得很深,对物体、人物的理解需要逐步深入。学生在画素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所谓眼高手低的现象,即认识提高了,手还没有跟上。所以,教师应先带领学生提升眼界,再对技法进行训练,然后继续提升眼界和进行激发训练。这样不断地反复循环,学生的素描技巧和表现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始终要走在前面。所以,在绘画前,学生要先学会观察和认识客观对象,把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内化于心后再借画笔表现出来。理解素描和庖丁解牛是一样的。庖丁替惠君解剖牛,他最初解剖牛的时候,眼中看见的就是一头牛,但三年之后,他解剖的牛多了,眼睛看到的便不再是一头牛,而是牛身上的筋骨脉络结构。从此以后,他解剖牛,便用心神意会,而不再用眼睛看了。笔者将解牛分为三部曲:目视、心知、神遇。庖丁——自己,刀——心,牛——画面。庖丁最开始看牛时,对方就是一头牛,而三年后的目无全牛,体现了他对空间感的把握,对牛的形体有着透彻的了解。他的刀能在牛的筋骨和缝隙间自由游走,便是抓住了关键位置。素描的关键则是把握造型的本质规律。佛学中将修行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看山是山,二是看山已不是山,三是看山还是山笔者认为,画素描也是一样的。最初,学生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在学习结构、解剖后,学生看到的就不单是外在了,而是内在的结构;再后来,学生对解剖已经烂熟于心,便能将相关知识、技能内化,看到的物体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在他们心中,物体结构跟最初的印象不同了。理解了以上,再把素描的方法、技巧结合起来,学生的素描学习就会更为轻松。
三、素描的理性与感性色彩
(一)素描思维的理性特征素描
作为一门自西方引进来的学科,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中国传统艺术多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画画时往往对形体缺少理性的认识。相对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怀疑、批判、分析和实证并不提倡。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基础,其对研究自然充满了兴趣,关注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以及事物如何有规律地发展变化等。尽管最初的科学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其中隐含着的理性思维、抽象思辨是西方思维的重要特征。
(二)素描造型的理性特征
西方的素描造型具有科学、理性的特点,它是肯定、精确、有限的,如素描的比例、透视、解剖、块面分析、根据光学的明暗分析等,都是在寻找有限的形式。西方绘画首先保证形象的逼真,它的神只能在形的逼真中展示,它绝不舍弃形似来达到神似。
(三)素描的支撑学科的理性特征
素描的支撑学科有数学、几何、光学、透视学、解剖学,这些都是科学理性的,是在寻求有限的形式。光学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进行明暗分析;透视学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解剖学可用于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分析;数学用于比例;几何学则体现为体块分析。此外,物理学、哲学对素描也有深刻的影响。从素描的支撑和影响的学科来看,素描是在研究有限的形式,科学、理性是它的特点,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更多学科被引入艺术,素描的内涵也被拓展了。
(四)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认为,人有大体和小体之分,这个大体在孟子那里就是心,小体就是每个人身体的感觉,如触觉、视觉、听觉等。一个人如果顺着自己的身体而活,即只按照自己的身体感觉而活的人是缺少思考的,碰到什么就感觉什么、反映什么,会被外物所牵引。人们既要懂得素描与科学的联系(物理学、光学、透视学、解剖学、几何学),习得理性思维(分析、推理),也要懂得以情画人,形神兼备,通过这些方式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
四、素描里的中庸之道——明暗与空间关系
(一)中庸之道——灰色的作用
罗丹对于“厚度”“深度”“纵深空间”的理解,可认为如同一个球体,只有一个高点,其他都往后退去。其实,画画、雕塑也是一样,只有一个高点,其他都是朝后退。一个苹果、一个球体等物品都是一样的。在素描中,明暗技法的韵律节奏,是通过黑白强了明暗的对比,加强或者是减弱使画面形成了节奏上的起伏,二者又是通过中间无穷尽的灰色层次联系起来的。明暗的重要之处是处理灰色的关系,绘画时应根据明暗的梯度分析并确认色块的优先级别。素描的明暗灰调子和谐,是灰色与黑白的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舒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黑白对比是最强烈的对比,需要中间的灰色来调节。一幅画里面,黑白灰的色调统一得好,就能成为和谐的节奏韵律,明暗色调,可以很粗放,也可以很细腻。比如,法国画家皮埃尔•保罗•普吕东的作品《女人体》《男人体》,人物背部的色调变化把人体皮肤的质感表现得非常到位。再如,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经典人体素描作品也把黑白灰处理得很和谐。
(二)形体与空间相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雕塑的空间来理解素描的空间。素描的明暗是有梯度、有层次的,这样才能体现空间的纵深。同时,学生也要通过明暗把看不到的结构暗示出来,保留西方的理性因素。在空间的研究中,除了物理空间,还有心理空间、正空间与负空间,把形体的明暗梯度与空间关系理清楚,就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充分结合起来。
结语
综上,学习素描,应该把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形体与空间相结合,抓住造型的本质规律,主动把握物象造型规律,从大的外形,如解剖结构、形体结构、构成结构、透视结构去把握物象造型规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枯燥的描绘对象形象化,学会理性思维,在保证准确性、肯定性、有限性的基础上分析描绘对象的结构与体块。此外,学生还应通过了解解剖学,熟悉人体的骨骼、肌肉,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以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培养素描的科学精神;陶养整体意识,并延伸到对为人处世中度的整体把握,学会全方位、立体地看待问题;同时还要学会融会贯通,将情感融入理性,以情入画,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鲁迅.故乡[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
[3]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作者:张先春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