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研究

[摘要]高水平高职专业作为“双高计划”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职教本科路径的有益探索,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把握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内涵、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从办学定位、实施路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实施有益探索,以推动职教本科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水平高职专业;本科层次;

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政策支持下,一批高职院校先后升级为试点院校,正式开启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之路。从理论构想到现实落地,我国职业教育在政策引领下稳步前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为职教本科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于“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明晰试点职教本科的意义,探索试点职教本科的路径,有利于提升双高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内涵及特征

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是指在“双高计划”中重点建设的253个高水平专业群中试行职教本科的教育形式。作为当下我国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全新探索,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及特征。

(一)基本内涵

第一,目的: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作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是在国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势下,针对当前专科专[摘要]高水平高职专业作为“双高计划”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业教育所面临的不足与挑战,以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和政策框架为基础,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培养层次的教育形式。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通过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和路径,使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科、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整体设计有了实践落地的可能,更好地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实现。

第二,核心: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高水平高职专业作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本科教育的有益探索,具备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在培养逻辑、培养方式、职业面向等关键要素上既不是简单地提升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也不是盲目照搬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是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遵循职业逻辑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使命: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于“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般为省级及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办学实力雄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高,国家层面上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区域层面上对接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能够紧跟社会产业发展趋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品牌,担负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主要特征

第一,高层次性: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技术贯穿在生产劳动过程的始终,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及作用机制。从人类运用技术改造自然至今,技术大体经历了“经验总结—科学实验—创新创造”的内涵发展阶段。在当下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下,技术更加注重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才也强调通过改造更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基于技术内涵变迁的逻辑起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变革趋势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一是知识能力高,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和其他必备知识,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实践能力高,能够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解决复杂的实践操作问题。三是综合素质高,能够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把握好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动态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知能并重、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协同性:以产学研深度结合为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跨界是其基本特征之一。现代职业教育正在向“学校与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双元或多元办学及运行格局的教育转变”。与以往的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同,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更加强调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协同育人的深层次性与高度融合性,是在新时代下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呼应。其中,政府部门通过顶层设计,对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开展过程进行全面指导与监督;高职院校作为具体实施单位通过贯彻执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利用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行业企业通过掌握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使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促进所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科研机构等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专业化的科研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第三,“双师性”: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为办学队伍。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一支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并重、科研能力与服务能力全面彰显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做支撑。其中,理论教学能力指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传授基本、系统的专业知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指教师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传授技艺,指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技能操作,达到岗前基本要求,同时在育人过程中展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指教师以创新为理念,及时把握产业前沿的最新动态,积极进行产品研发,为学生的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研究精神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指教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定期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培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第四,服务性:以社会服务为办学宗旨。职业教育作为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双高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双高”院校要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通过试点职教本科,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提供坚实的人才后备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行业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务劳动者素质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才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

第五,保障性: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办学保障。“双高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中,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中的关键任务,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基石。专业群建设为高水平高职专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优质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等。依托高水平专业建设引领下的重点项目,试点职教本科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价值意蕴

厘清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价值是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对推动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缓解区域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

能人才的短缺之痛产业转型升级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公布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工业4.0革命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些新职业、岗位的出现以及传统职业、岗位的升级,急需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当前开展的32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相比,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某一领域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覆盖面更广、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更高、服务区域的水平更高,试点职教本科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区域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可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对发展的渴求之需

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一条包含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在职业教育长期发展历程中,由于对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认识不深入,致使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仍停留在中职与高职专科阶段。高职院校由于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受教育者最高只能拿到专科文凭,向上晋升的通道受阻,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断头式”教育。尽管“3+2”“3+4”等贯通培养模式为高职生提供了升入本科的途径,但是由于缺少职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导致人才培养仍然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可以打破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僵局,灵活地绕过高职院校无权授予正式学位的障碍,一方面,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举办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构建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和路径,缓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满足广大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可拓宽凸显类型特征的职教本科发展之路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22年3月先后有32所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级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中,民办22所,公办10所。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在办学水平、财政支持等方面弱于公办院校,缺乏长远、有效的战略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职业特性淡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水平高职专业类型特征鲜明,人才培养模式成熟,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经验,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其试办职教本科可以保留职业教育特性,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技术研发等层面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的衔接贯通,拓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路径,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样板。

(四)可破解高水平专业优化升级的现实之困

高水平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通过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双高”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但是受传统观念及管理体制的束缚,当前高水平专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衔接不通畅、难以适应区域产业升级等问题。高水平高职专业以试点职教本科为契机,有利于纾解当前高水平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现实困境,通过对标本科标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赋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新发展格局。(五)可回应“双高”院校提质升级的发展之要2019年,国家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的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开启职业教育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同时也赋予了“双高”院校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形成中国特色职教模式的时代使命。职教本科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依托高水平高职专业进行试点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双高”院校的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办学特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职教本科试点的中国经验,推动“双高”院校在中国大地上办出世界水平,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三、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路径探索

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路径探索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质量的动态发展过程,应在把握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反思—跨越—重构”的实践逻辑,对当前职教本科的教育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探索出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实践路径。

(一)标准对接:明确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

职教本科的办学定位“标准对接”是指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过程中坚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对接职教本科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凸显自身发展特色,是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内在要求。第一,对接职教本科专业设置标准,为高水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宋亚峰在《“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专业布局与生成机理》一文中以15所职业本科院校为样本调研了职教本科的专业布局与生成机理,发现其专业布局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重点领域,较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高职专业担负着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各省关于职业教育本科学校专业设置的有关标准要求,系统分析职教本科专业设置的相关标准,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具体来说,一是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为依据,明确当前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打造拓展新兴专业,营造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的外部生态环境。二是建立专业质量动态监控机制,积极开展试点专业评估,引导试点专业优化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评估结果较差、办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较低的试点专业实施退出机制,优化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的内部生态结构。第二,对接职教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为高水平高职专业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7月教育部完成并发布了首批347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基本范式,但有关职教本科的专业教学标准仍在制定过程中,尚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方面,高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对接国家关于职教本科专业教学的相关要求,对试点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进行系统研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学校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之中,提出不同专业类型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另一方面,高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借鉴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对标国际水平、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第三,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为高水平高职专业推进课证融合提供支持。高职院校应深入对接1+X证书标准,坚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根据专业要求和教学标准分析细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推动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融通、评价标准与证书考核融通、师资队伍与培训师资融通、教学模式与培训模式融通、实验实训条件与证书考试场地要求融通的“五融通”,为职教本科纳入资历框架制度奠定基础。第四,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标准,为高水平高职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动力。高水平高职专业服务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应积极对接现代产业、先进企业,将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复杂技能标准和精深技术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坚持职业能力本位,促进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合一,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技术工艺、生产组织与管理、质量监控等工作的工程师或技术师。

(二)要素衔接:贯通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

职教本科的实施路径“要素衔接”是指高水平高职专业在试点职教本科过程中应凸显职教本科的办学水平及类型特色,避免成为职业教育专科的简单延伸,是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推动职业教育专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向职教本科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衔接升级。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应把握高职专科、普通本科与职教本科的内涵,明确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着眼于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技能操作和精专的技术能力,能适应相对复杂的工艺要求和高级技术应用的工作岗位,具有明显发展潜力,凸显复合型、创新型和发展型等特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第二,在课程体系上,推动职业教育专科偏重于技能实训的课程体系,向职教本科按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现代产业体系标准为引领,基于先进产业链和高端岗位群职业能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衔接升级。一是注重规律性,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能力分阶递进的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理论课和专业技术技能课三大模块课程体系,按照“先行试验—系统推广”的实践路径落实课程。

二是注重学科性。将有助于增强迁移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纳入课程内容,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交叉性。

三是注重职业性。将企业生产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等融入课程标准,将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资格标准汇入课程内容,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及教材。

四是注重动态性。建立健全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的动态调整机制,紧随产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第三,在教学模式上,推动职业教育专科偏重于技能训练,向职教本科强调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理论传授并重衔接升级。教学内容上对接职业标准,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素养;教学过程上对接真实生产过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做到分层分类培养;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学资源上搭建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与具备相似专业背景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协同合作,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互通交流的机会。第四,在师资队伍上,推动职业教育专科由兼顾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向职教本科注重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衔接升级。一是深入“三教”改革,积极推动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转换和变革,具备专业发展的敏感思维,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二是创新协同培训模式,加大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力度,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三是内培外引,对外借助国家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引进来自企业高级技师的比例;对内加强师资培训,实行教师企业实践与项目实践,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构建一支结构化、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五是在实践条件上。推动职业教育专科注重以技能训练为主、兼具技术研发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向职教本科注重技术应用与技能训练并重、体现技术研发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衔接升级。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训条件,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与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应用与技能训练并重的现代化高水平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二是创新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教学方法,提升实训的技术内涵,通过教师引导、亲身示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技术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师生共同承担实训基地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项目任务。

六是在技术研发上,推动职业教育专科注重教师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要求,向职教本科注重协同创新和应用研究的科研要求衔接升级。对学校的科研潜力和资源进行评估及挖掘,加强资源整合,以现代产业体系标准为引领,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除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外,积极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增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机制洽接:完善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保障机制

“机制洽接”是指高水平高职专业在试点职教本科过程中,既要体现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也要体现试点专业的特点以及实践的可行性、有效性,是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重要保障。

第一,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专业”四联互通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一方面,确保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在办学定位、院系管理、专业设置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试点的教学工作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实现管理体制内部的资源共享与互补,落实好责任分工,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试点专业的工作效率。

第二,健全多元办学主体的资源投入机制。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要求有强大的资金保障、多元的资源供给、高质量的办学条件等,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调动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教本科办学,为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教育财政资源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专业试办职教本科,实行公开透明的绩效考评机制,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合理分配财政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参与主体,行业企业应加大实验仪器等设备资源投入,科研机构等其他社会力量应依据试点专业特性加大所需的人力资源投入和智力资源投入,逐步形成基于共同利益目标的多元资源投入体系,共同赋能职教本科发展。

第三,健全职教生源的供给选拔机制。在职教高考背景下,改革职教制度,健全职教生源供给选拔机制,有助于提高试点生源质量,解决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生源危机。一方面,拓展生源范围,探索建立试点专业优质生源基地,渗透职教思想,提升试点专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另一方面,规范招生制度,针对不同生源制订多元化招生方案,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基本指导原则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选拔制度,为学生依照禀赋和兴趣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

第四,健全培养质量的评估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围绕基本知识基础、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内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积极吸纳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评价方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就业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采集学生培养质量数据,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能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现实需要。作为发展职教本科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水平高职专业应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着力提升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双高”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喜纲.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比较研究——以高职电子信息大类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85-90.

[2]宋亚峰,潘海生,王世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专业布局与生成机理[J].江苏高教,2021(2):112-118.

作者:李明月 岳吉瑞 李培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