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影响和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由教育学、心理学组成的学科,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对于深化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教师应当重视教育心理学,加大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活动中的应用力度,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态,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便于使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知识、分析知识、理解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地位,其次指出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探究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要点,旨在为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有效运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课堂组织;教育心理学;影响;作用
引言
心理学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多项内容,而教育心理学则是通过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相联系形成的学科,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课堂组织中,教师有必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科学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
一、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规范教学活动。提升课堂组织水平并非易事,为此,有必要积极探究可靠的策略,加强课堂建设,优化课堂组织。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教师容易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掌握教育技巧,把握课堂组织要点,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还能够增强教学自信心,有效完成教学任务[1]。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侧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工作。教育心理学是立足学生形成的系统科学的学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将教育心理学引入课堂中,不仅容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且容易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强化课堂组织效果。整体来看,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于此,更加需要积极研究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应用的方式、手段,加大课堂管理力度。
二、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影响和作用
1.备课阶段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讲,其需要研究教育心理学,深刻领悟教育心理学思想,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作用。备课是在课堂教学组织前开展的工作。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设计教案,为顺利推进教学活动奠定基础[2]。一方面,有必要研究教学内容、教材大纲,了解教学目标,清楚教学重点与难点,便于完善教案;另一方面,有必要将学生作为教案设计的中心,结合学生学习发展情况、需求,设计教案。其中,可以选择学生青睐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细化教案。在设计教案时,还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提高教案设计水平,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将各个教学环节相连接。通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可以保证教案设计质量,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2.授课阶段
授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行为调节与控制的角度分析,情绪、表情、肢体语言等是教师行为调节与控制的要点。究其原因,教师的情绪、表情、肢体语言等容易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学生[3]。比如,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就容易为学生传递负面情绪,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正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调节与控制自身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教学工作、推进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绪也容易被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身的表情,多对学生微笑,以此感染学生。肢体语言属于一种无声的语言,看似对学生并无很大的影响,但实质上肢体语言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所以,教师切不可忽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4]。其中,在穿着方面应大方得体,在行为举止方面则应具有修养。
3.批改作业阶段
批改作业是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批改作业发生在授课后,其中教师在授课后会为学生布置作业,而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就需要为学生批改作业。教育心理学体现在批改作业中,比如,教师在写评语时就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书写合适的评语。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就需要书写表扬的话语;为激励学生,就需要指出学生长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在写评语时,要多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爱护中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辅导作业阶段
辅导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学习印象。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注重辅导作业阶段的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启发与引导。在辅导作业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需要通过启发与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寻找问题答案。二是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学生需要充分内化知识,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水平。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启发与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虽然有的学生当下能够理解知识,也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完全内化知识。为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辅导计划。三是加强学生记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记忆一些知识,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学生的记忆多属于感觉记忆、短暂记忆[5]。如果学生在授课结束后不及时复习,就容易遗忘知识点。事实上,学生需要及时复习知识点,将感觉记忆、短暂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牢牢把握知识点。在辅导作业时,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学习记忆知识,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点。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忆法,针对性指导学生学习记忆法,提高学生记忆力。
5.测评阶段
测评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环节,是优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为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需要积极开展测评工作,便于形成全面的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反映着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在心理学中,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认识;语言则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也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为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测评结果信息,科学评估学生思维与语言能力。然后,结合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情况,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选择科学的方式,加强教育。
三、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要点
1.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1)重视教育心理效应,改进教学理念在课堂组织中,教师需要重视教育心理效应,科学改进教学理念,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重视首因效应,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6]。第一印象的影响程度往往大于后来的印象,心理学将其第一印象称之为首因效应,为赢得学生信任,获得学生青睐,要重视首因效应。其中,无论在着装、言谈举止层面,还是在教学层面,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便于后续推进教学以及教育管理活动。二是重视南风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关怀。南风效应的核心是人文关怀。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而教师就需要多给予学生关怀。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报明天天气,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爱,用温情感化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从而加以改正问题。三是重视罗森塔效应,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对学生给予合理的期望,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而通过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他们往往最终能够实现教师的期望。(2)结合心理疏导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心理疏导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心理疏导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一方面,开展宣讲感染式心理疏导活动。宣讲感染式心理疏导方式更容易感染学生,直击学生心灵。教师可以基于宣讲感染式心理疏导方式构建教育方案,高效落实教学任务。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生动的心理学教育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疏导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便于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开展对话说理式心理疏导活动。为确保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教师可以开展对话说理式心理疏导活动,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采取合适的策略,保证心理疏导效果[7]。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应当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交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以及疏导效果。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完善自我、实现自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大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学生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的作用。一是健全自我意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应当健全自我意识。在健全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欣赏自身的优点,而且需要学会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之处,并加强反思,积极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二是塑造健康的个性倾向心理品质。为塑造健康的个性倾向心理品质,学生需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追求较高的思想境界。同时,学生还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2)善于学习、提高实效为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建设。一是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学生应当学会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进行自我调节,使自身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增强主观信念,同时采取合理的学习策略,沿着正确的方向,为之努力,便于实现学习目标。三是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监控,及时发现自身学习问题,优化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水平。
3.提升心理环境的感染导向作用
(1)创建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建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一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另外,还要学会关心学生,温暖学生心灵。虽然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具有独特的闪光之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扬长处。比如,针对擅长绘画的学生,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绘画技术,并鼓励学生绘制不同风格的画,锻炼学生绘画能力。二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可以为学生布置表演场景,让学生在教师自导自演表演短剧;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辩题,进行辩论。此外,教师还需要多倾听学生合理的教学建议,科学优化教学课堂。(2)营造健康的学生交往氛围,优化朋辈心理环境。学生更愿意与朋友沟通、交流,指出自身在学习与生活的困惑,以期朋友能够帮助自身解决问题。为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需要营造健康的学生交往氛围,优化朋辈心理环境。一是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为增进学生情感,确保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共同研究问题,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另外,可以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二是做好“核心人物”思想工作。“核心人物”在朋辈群体中具有带动作用,容易影响其他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若是教师能够做好“核心人物”思想工作,就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为发挥“核心人物”的带头表率作用,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确定朋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根据教育要求、学生发展情况,制定教育方案,对“核心人物”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提升“核心人物”发展水平[8]。三是运用朋辈心理,引导群体所需。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心理困惑。如果学生不能够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制约自我发展。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育工作,而且需要关注心理疏导工作。其中,可以结合学生心理困惑、心理学知识,构建教育专题,主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保证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引导群体所需,以群体带动个体,促进个体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凝聚着相关研究人员的智慧。若是能够依托教育心理学,构建完善的课堂组织体系,就容易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切不可在课堂组织中忽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对于教师而言,其需要主动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便于掌握先进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学生是教师的对象,教师需要围绕着学生,合理使用教育心理学,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将学生作为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组织中应用的中心,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激励学生完善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刘南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104-106.
[2]卯朝林.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1(36):38-39.DOI:10.14161/j.cnki.qzdk.2021.36.019.
[3]许双成.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Z1):69-72.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21.z1.021.
[4]胡愈琪.试论高等教育心理学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7):170-173.
[5]任凤芹.教育心理学及其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彰显与合理性建构[J].当代教师教育,2020,13(04):77-81.DOI:10.16222/j.cnki.cte.2020.04.012.
[6]王琦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9):231-23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2-1024-9725.
[7]曲别英子.教育类公共课程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四川民族学院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0(14):189-190.
[8]汪文娟.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09):38.DOI:10.19738/j.cnki.psy.2020.09.026.
作者:滕漳红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