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更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场景,以情境化的导入式教学为主旨,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理论所学应用技巧,以此提升小学生数学考试成绩。本文中,我们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核心,就该门课程中的有小问题情境创设作为讨论点,结合我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相应探讨,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将理论灵活运用在生活方面,促进实践问题的解决,数学的学习尤其如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拔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数学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必须高度明确的内容,创新教学策略,将创新渗透于教学始终,才能在学生中引导其保持创新力,启迪学生思想,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在充满想象的推理分析能力下,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参与和互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所设置的问题以生活实际为准绳,强化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增强学生理解力,促使其在问题情境的带领下,快速理顺题目所问,精准解决题目。反复训练变通方法,确保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持续增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不足之处分析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一般都会设置一定的问题,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就所讲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深化教学主题,强化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所带班级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尽量多元化,根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成绩。不过从实际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设置过程中不足之处较多,具体表现有这几点:首先,教学趣味性偏低、学生主动参与性差。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较为注意设置有效问题,也懂得将各种问题和教学内容相关联,但是问题在于,所设置的问题都是毫无趣味性的问题,将各种教科书中的题目变个说法,替换成生硬的课堂问题,实际依然是教师滔滔不绝地“教”,学生毫无生机地“听”,师生互动次数非常少,在互动偏少的情况下,仅有个别学习成绩本身较好,课堂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跟上教师步伐,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如同“听天书”一般,迷茫地被强行灌输知识,实际效果始终堪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削弱,兴趣度不高,学习自信心不足。其次,问题设置方向错误、师生互动较少。设置课堂问题是为了提高教学趣味程度,使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胆怯心理,让其踊跃发言参与课堂。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深蒂固,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死守课堂,没有太多的精力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比,课堂对学生没有丝毫吸引力;除此之外,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中,忽略学生实践操作、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低。教师迫于教学压力的存在,工作中精神较为疲惫,很多教师没有太多心力去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操作与教学本身的融合度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难以高效推进,教学效果依然停滞不前。综上所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过于随意,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不足,以至于学生在问题抛出后,其思考角度错误,思考的方式偏离问题本身,更有甚者,对问题的关注力偏弱,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均在于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力度不足,难以由此带动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热情。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这一突出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情境创设这一方法,构建更为有效的课堂问题,使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与教学本身密切衔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
1.强化问题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相较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心智发育更为完全,但是毕竟是年幼的孩子,很多时候依旧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外界的各种变化,都会成功俘获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设置,则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具主动参与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的同时,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问题,使问题不仅符合教学所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就问题的思考才能更为透彻,教师见此情景,乘胜追击,沿着一个问题逐步设置多个问题,阶梯式地创设各种有效问题,问题的一问一答之间,课堂活跃气氛更佳,他们在问题的逐层推进中,也可以掌握更全面、多元化的课堂内容。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讲授课本知识的条件下,问题设置中多增加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数学人物成长经历,促使学生在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故事中感受到数学家的不易,明白每一个数学公式等,均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与辛勤付出,他们的坚持不懈才有了自我数学上的伟大贡献,使学生们树立远大抱负,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努力钻研各种数学知识,不怕困苦,驰骋于数学道路之上。结合学生们喜爱的人物传记及历史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人品质,渗透一定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建立优秀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较好人格素养,在数学等各科目学习中,保持永不言弃的进取之心。如此而为,教学中学生配合度才更高,学习中态度更为端正,教师顺势实施教学难度升级,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也就水到渠成。教学的开展更为高效,学生课堂更加聚精会神,学习的动力更为强劲。比如,在学习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们面对这一章节中所涉及的九大部分知识点,纷纷表示知识点过于冗杂,其中所涉及的体积、面积进率、体积计算、容积意义、表面积计算等细碎知识过多,老师在最初就这一章节内容做总体介绍的时候,很多学生均表示学习难度很大,容易将很多的内容记错,一个个抓头挠腮,唉声叹气。此时教师可以耐心地教导学生:“在本章节开始之前,老师不过是对内容做简单的阐述,大家就已经被各种不自信情绪击败,如果我们的数学家们如你们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就不能看到各种流传于世的数学公式、定律等。”接着老师可以将陈景润、祖冲之等故事一一讲述给学生们听,同学们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逐渐被数学家锲而不舍的研究热情所感染,数学家对真理的坚持,踏实认真的求知态度,无形中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教师通过分享趣味性的数学家故事,调动了学生的聆听兴趣,刺激了他们主动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们提问:“通过聆听数学家们的成长故事,同学们学习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就此问题做相应讨论,这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持有永不褪色的进取之心,才是成功学习的数学秘诀,更是铺就你人生辉煌未来的关键。”学生们被故事所鼓舞,以故事为主导递进式的学习引导方式,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奋勇直前,获得不俗的学习成绩。
2.问题设置中增设游戏环节、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十岁出头的六年级小学生们,他们与刚入小学的时候一样,对于游戏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教师可以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教学问题设置中增加游戏环节,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走出教师走到室外,利用广阔的室外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丰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欢愉感。切莫以强硬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提问等环节,学生很容易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课堂互动频率偏低,教学任务的落实难度增大。设置一定的游戏环节,让教学更有趣味性,这是构建更为愉悦的教学环境,为有效问题的设置铺垫良好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距离,使学生思绪回归课堂,革新教学策略,拓展教学途径的关键举措。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布置任务,要求同学们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玩具等,全班同学走进操场进行一场别有生趣的数学游戏。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男女混合分组的方式共分十组,每个组的人以舞蹈的方式,从固定地点跳舞到终点,终点放置着同学们拿来的所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先到达终点的取其中一个放到自己队伍后面,游戏结束看看哪个组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最多者获胜。每组在游戏中可选择搭配的音乐,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舞蹈至终点。获胜组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每月月底教师对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小组,给予一次抽奖机会。求胜心切的小学生们,自然会在团队游戏环节全力以赴,于游戏中对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和掌握。游戏完毕后,教师可以先设置第一个问题:“你们每个组分别得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多少呢?”按照次序,每组人员上报自己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老师根据最终成绩,评选出第一名,对应给每组人员进行奖励,每个人奖励一个外形可爱的橡皮(也可以是其他物品);接着设置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教师此时可以导入本节课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相关知识,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发言更为积极,教师带领学生们在就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认识的时候,提高问题难度,步步引导深化学生理解力。有别于课堂生硬的讲解方式,该种你问我答的教学思路,促使学生在问题的设置中,逐步掌握学习内容与知识,所设置的问题与游戏两者融合,教学更为生动。问题的设置中把握住教学重点,提升问题的有效性,在突出教学难点的同时,增强教学深度,玩中学、学中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化特征更明显,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率更高,师生融洽如友的合作,无形中提升了教学成效。
3.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密不可分,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训练学生实践思维技巧,健全学生实践应对能力的作用较大。教师在创设教学问题的时候,需要将问题与学生所见所闻相统一,注重提升问题的实践性,通过在实践中直观感受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辨识问题本质,寻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看似难懂的数学问题,巧妙放置于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里,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也会更到位,解析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度更高,以生活实践的方法,逐步推敲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有了更多的满足感。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广度被无限拓宽,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更多,思维灵活性提升。比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画一条线段,标注为一米长,接着教师拿出自制的小花等材料,和学生一起做小花,每个人做三朵,教师将材料分发给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快速做好三朵简单的花朵,这个时候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现在每个人手中都有三朵小花,假定黑板上的这个线,就是我们做红花所用的布长,我们到底用了几分之几的红布做成了这些花朵呢?谁可以在图中以涂色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们有人举手示意自己可以做出来,教师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写出3/10+3/10+3/10这个结果,教师再次提问:“同学们,我们要求3个3/10之和,可以列出怎样的乘法算式呢?”学生中很多人跃跃欲试,老师看到举手人众多,可以让大家一起说出答案,学生们一起说出“3×(3/10)”。教学进行到此的时候,教师可以顺势指出:“各位同学,我们从这个计算题目就可以看到,实际上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法意义一致,都是对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教师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实践生活中,积极利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方式,去解决实践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将所制作的小花送给在座的同学,同时说道:“小花代表我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的不过是制作小花的一米布,而你们的人生路还有更远的路途,等待着你们去探索,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以致用,解决好生活中的难题,看到更多数学的魅力与有趣之处。”寥寥几句的言语互动,插入本次的实践教学中,使得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语重心长,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真情,拉近了师生关系,也让同学们从中体味到数学对实践问题的有效化解,学习内容掌握更为牢固。
三、结语
课堂的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师要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就学生的思维加以训练,革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与教师的问题讨论频率。将趣味性较高的故事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模式下,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以简单欢快的生活案例带动学生参与。根据教学重点的差异,寻求最为合适的时间、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夏妍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