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政教育学科理论自信方法论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从方法论的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信方面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即“自信不足”与“过于自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祛除上述两种不良倾向的影响,加强学科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自我觉醒”上升到“自我更新”,进一步提出“自我主张”,对增强学科的理论自信、推动学科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理论体系,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信;方法论
新时代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信,应当实现从“自我觉醒”上升到“自我更新”,再到“自我主张”。“自我觉醒”是指明确学科已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科成员的理论自觉意识,激发学科创造活力;“自我更新”指学科研究要植根于实际,逐步摆脱学徒状态,实现学科发展模式的更新;“自我主张”指在辩证汲取各种文化营养的基础上,敢于发出学科“声音”,彰显学科特色。只有经过这些环节,才有可能增强学科的理论自信,树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应对各种不良倾向。
一、增强理论自信的必要性及其问题所在
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还是学科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中国最有建树、最接地气、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而当前的现实却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科自身的特色并没有得到彰显,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现了对其他学科“亦步亦趋”的现象。如果学科共同体的理论自觉不高、理论自信不足就容易出现“复制式”的借鉴,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其他学科的翻版、学科特殊性的自我迷失和遮蔽。该学科在姿态上放低的根本原因,是一些成员对该学科的某些方面持怀疑态度,在理论上对自身缺乏信心。当然,这种“复制式”的借鉴,如同将自身学科嫁接在其他学科的枝干上,是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呈现看似枝繁叶茂的景象的。然而,我们深入剖析这一形式的内在本质就会发现,这种“移花接木”式的做法,虽然会造成学科暂时呈现“花团锦簇”的景象,然而学科就会不可避免地既缺乏当前的方向性,又缺乏现实的内容,自然也无法有自信、有底气、有条理地发挥作用。试想,如果这门学科长期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那么它的学术特性就会被掩盖,从而失去自我。另一种不良倾向是缺乏对“过于自信”的反思。事实上,通过几代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无论是理论基础的不断深化,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都值得充分肯定,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然而,这也导致一些学科成员满足于当前所取得的成果,认为学科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续工作仅是在此基础上的“稍作修饰”。但是,对于学科自身来说,应始终保持对已有成绩的理性判断,不能因此而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意识到这一趋势随时间推移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将成为该学科发展的障碍。事实上,学科理论的“过于自信”倾向已有明显的显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对其他学科的重视不足。在当前学科交流日益频繁和多样化的背景下,“过于自信”的倾向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自觉地“俯视”其他学科,长此以往也不可能实现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平等交流、互通有无。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科研究视野的缩小,结果是,学科成员只在有限的视野中对学科进行“细化雕琢”,思维方式也会逐渐倾向单一化,这势必会阻碍学科发展的速度。
二、“自我觉醒”——坚定学科发展信念
(一)明确学科已获成就。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在理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研究内容的深化以及研究方向的细化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此外,该学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培养了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培养了人才。在此基础上,还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真正“信马”“懂马”“用马”的队伍。在厘清学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明确学科成果,对于提升学科成员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学科基本原理的深入探索、学科发展过程的溯源,还是在与其他学科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分支,对增强学科理论信心、为学科未来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科理论自觉。我们反复重申理论自觉的重要性,根本原因在于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若是忽视了理论自觉这一不可或缺的学科根基,其后果一方面是对学科的过于自信甚至自大,容易形成对学科理论教条式的照搬;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学科的自信心严重不足,甚至自我怀疑,导致对其他学科的依附、亦步亦趋,对淡化、弱化、虚无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危机无能为力。理论自觉可以使学科共同体的成员从反思自身的角度反思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在教学科研中树立普遍意识、学科意识和发展意识。这种理论自觉也有利于纠正学科界限过于宽泛的倾向,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的区别,实质深刻地理解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避免其他学科无边界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信能够构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冷静应对西方文明优越论、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虚假论等错误思想。
(三)激发学科创造活力。我们固然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外部寻找某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的发展现状、影响学科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外在的标准只能衡量学科在形式上达到何种程度,难以激发出内在的创造动力。我们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得到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同样应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学科共同体成员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模式是通用于其他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发展之路。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的成就而言,形成学科所特有的研究对象、领域、方法是必要且必然的,而这一过程要以坚实的理论自信为基础和前提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具备这一前提,才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学科创造活力。黑格尔和尼采都曾经以古希腊作为经典案例,以此印证只有经历“文化之结合的全部锻炼”,才能焕发出其内在的“现实的和正当的活力”。古希腊文化的浴火重生,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且深刻的启示作用,面对比古希腊时期更严峻的考验及多重方面的压力,只有真正唤醒学科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力,才能抵挡住各种错误思想的冲击。
三、自我更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一)植根学科现实。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仅凭自身的能力恐怕难以解决现实问题。当然,在学科发展的初始阶段不能不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以达到丰富和发展自身学科的目的,这也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必要阶段。但是,学习借鉴并不等同于直接“拿来”,而是要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绝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马克思也对这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形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要破除“由这种理所当然的‘应有的东西’而来的抽象的、空洞的唯心主义的东西,因为真正的思想必须深入现实内容的深处”[2](P22)。立足学科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要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学科内涵,赋予学科新的时代特征。事实上,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更直观的感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首先经历了引进、传播、翻译和研究阶段。但经过这些阶段,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完全适用中国的具体实际,而是经过这些阶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并能够用其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就必须深入学科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科发展的实际问题,实现自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不是反对一般的学术交流,而是在澄清学科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进行对话和交流,最后回到学科本身,以解决学科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摆脱学徒状态。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兴盛而言,都应以对自身的理论自信为前提基础,因为理论自信意味着学科由束缚状态逐渐成为张扬特色的自信状态。“任何一种真正和伟大的学术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逐渐摆脱它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进而提出它的自我主张”[3](P121)。由于学科建立之初学科资源相对匮乏,我们不得不模仿和借鉴美、苏等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事实上,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学术自近代以来一直处于“学徒”状态。当然,这种“学徒”状态在特定时期对中国学术界来说必须如此。但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整个学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意识到应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理念和主张。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逐渐摆脱“学徒”状态,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特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科的发展已经达到顶峰,我们应该从学科实际出发,吸收其他学科的有益元素,从而促进学科自我更新和发展。
四、自我主张——增强学科理论自信
(一)辩证汲取文化营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形成自我主张,必须辩证地吸收西方文化中促进学科发展的合理因素。西方文化中也存在与学科相辅相成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当采用多种形式与之进行对话与交流,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科的理论体系。如果我们不能以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化中的有益元素,那么学科将失去本应具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学科自我主张的实现将成为一种奢谈。
(二)敢于发出学科“声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之所以面临困境,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完全形成其学科的专属表达方式和明确的解释规则,甚至有时离开其他学科的话语体系就无法恰当地表达其自身,成为“活的学术哑巴”。此外,它与学术话语的“自足”状态有着内在的联系。独白式的话语使学科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学科话语的认同感也可见一斑。敢于发出学科声音,不是在大众中硬性灌输马克思主义,而是要把学科语言转化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的群众语言,灵活多样地表达学科观点,不断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和认同感。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学科的理论自信,既不因理论自信不足而不敢表达学科的理论观点,也不因过于自信而自说自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体系要围绕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体现学科特色、学科智慧以及学科价值的方案和意见。在坚持学科理论自信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形成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体系。
(三)彰显学科自身特色。新时代加强理论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前途命运。这就要求学科共同体成员要站稳立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渠道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学科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科受众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指导。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领地位,坚持学科的开放性,积极汲取学科发展的有益营养,积极构建符合学科特色、符合学科需要、具有学科风格的理论体系。
五、结语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当代意义,我们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它的实际价值,不仅在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理论支撑地位,而且对推动学科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理论体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具备理论自觉的“自我觉醒”、实事求是地“自我更新”、敢于提出学科的“自我主张”,就可以超越以往的理论框架,实现突破和创新,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引领大众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进之路。
作者:王辉园 孟宪琴 单位: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